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解读 生肖解读

世人重耳轻目前什么生肖_世人重耳不重目

tamoadmin 2024-06-25 人已围观

简介1.寒食节和什么生肖有关2.请帮我写出历史故事成语10个,寓言故事成语10个,十二生肖每个各5个3.关门骂皇帝,家里横,不起作用,跟那个生肖相近 提起生死不怕求财路的属相,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十二生肖中一生只求财的是哪个,另外,还有人想问白手求财代表生肖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一心求财的动物,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打一生肖或数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死不怕求财路的属相 春秋时候

1.寒食节和什么生肖有关

2.请帮我写出历史故事成语10个,寓言故事成语10个,十二生肖每个各5个

3.关门骂皇帝,家里横,不起作用,跟那个生肖相近

世人重耳轻目前什么生肖_世人重耳不重目

提起生死不怕求财路的属相,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十二生肖中一生只求财的是哪个,另外,还有人想问白手求财代表生肖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一心求财的动物,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打一生肖或数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死不怕求财路的属相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年,楚国和晋国的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申=猴子

一心求财的动物

晋文公退避三舍故事中学课文里就有,事由申生起,故为申。

生死不怕求财路的属相:十二生肖中一生只求财的是哪个

不一定是哪个。

这个没有确定性的那个都要求才

那些生肖属于五虎生肖

答案是:生肖猴。

属猴人很精明,只是用的不当,属猴人总想以人的手段行事,总是寻找既不花钱费力,又能捞到便宜的事去做,所以属猴人很难赢得人们的信任。人们对属猴人过分聪明的建议反而感到怀疑,怀疑属猴人是否有什么不纯的目的。属猴人有时在表面上也承认这点,但内心深处属猴人永远热爱自己。这样说绝不意味着属猴人顽固不化,只是属猴人比别人更善随机应变。

生死不怕求财路的属相:白手求财代表生肖是什么意思

生肖兔子

问利求财一二生猜一生肖或数字等等。

生肖猪,在十二生肖里排名最后,和十二地支的亥相对,亥时就是下午9时正至下午11时正。

十二时辰制:子时(23时至01时)丑时(01时至03时)寅时(03时至05时)卯时(05时至07时)辰时(07时至09时)巳时(09时至11时)午时(11时至13时)未时(13时至15时)申时(15时至17时)

酉时(17时至19时)戌时(19时至21时)亥时(21时至23时)。

十二地支按月份分:一月虎、二月兔、三月龙、四月蛇、五月马、六月羊、七月猴、八月鸡、九月狗、十月猪、十一月鼠、十二月牛。

数字的话是3。

以上就是与打一生肖或数字相关内容,是关于十二生肖中一生只求财的是哪个的分享。看完生死不怕求财路的属相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食节和什么生肖有关

清明节常识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 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来源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 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 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纪念方式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

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请帮我写出历史故事成语10个,寓言故事成语10个,十二生肖每个各5个

寒食清明的习俗活动丰富多彩,主要包括禁烟、吃冷食、祭祀、扫墓、插柳、踏春、踢蹴鞠、荡秋千、放风筝、斗鸡、赏花、咏诗等一系列传统活动,寒食清明的特色食品多达上百种,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大多美食都与春秋时期辅佐晋文公的介子推有关。寒食节有一道美食叫做蛇盘兔,“蛇盘兔”的起源也与介子推有关。

你的心情,还敢在熟悉的圈子展示吗?

广告

你的心情,还敢在熟悉的圈子展示吗?

古代把天子比作龙,辅佐晋文公的五位重臣被比做“五蛇”,介子推是其中之一。绵山当地一直流传着兔神和鹿身的故事,传说春秋时代,晋国国君晋献公有五个儿子,他们是:申生、重耳、夷吾、奚齐、卓子。申生是晋献公第一夫人生的,被立为太子。晋献公的后夫人俪姬为了让自己生的儿子美开当太子,阴谋害死了太子申生。为了避免后母骊姬的迫害,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逃往国外。晋国贤臣介子推等不畏艰难困苦,一直跟随重耳过流亡生活。

有一年,重耳在断伙绝粮的流亡生活中生了大病,贫病文加,使他十分困苦。为了给重病体弱的重耳增添营养,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成肉汤给重耳吃,使他恢复了健康。晋献公病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同室操戈,重耳在狄国、齐国、秦国流亡十九年后,在秦国国君穆公的帮助下,兴戎起衅,打败了已当上晋国国君的公子围,得立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重耳当上了国君之后,对跟随他流亡过的人都按功封官行赏。可是,唯独把对他有特殊帮助的介子推忘记了。

介子推十分伤心,决心不再见重耳。他背着年迈的母亲,到家乡绵山隐居去了。介子推的手下人知道了代抱不平,在宫门上贴了一张无名帖,上面写着:有一条龙,奔西逃东;好几条蛇,帮它成功。龙飞上天,蛇钻进洞;剩下一条,流落山中。晋文公看了恍然大悟,他回想起在流亡国外期间,介子推对自己忠心耿耿,如今做了国君忘记了对他奖赏,心里大力不安。接着,重耳赶紧派人找介子推。不久,差人禀报:介子推已进绵山隐居了。深感惭愧的晋文公亲自带人去绵山寻找,然而介子推却避而不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个大孝子,他根据别人的建议,火烧绵山,留出一条小道,想趁林中起火后,介于推母子定会出山避火的。可是,一连烧了三夭三夜,数十里森林被火烧为焦土,仍未见介子推母子的人影。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发现他母子双双抱庄一棵大树烧死了。

人们为了纪念忠诚孝义的介子推,就用面粉捏成“蛇”和“兔子”的形状,“蛇”代表介子推的母亲,“兔子”代表介子推自己,“蛇”和“兔”缠绕在一起,用来表达孝道之心。在介休当地方言中与“必定富”谐音,寄托着人们追求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现在流传下来人们一直念叨的老话“蛇盘兔,一定富”,如果一个人对父母孝顺,天地庇佑,必定家中兴旺,如果不孝,道德败坏,日子就越过越差了。

关门骂皇帝,家里横,不起作用,跟那个生肖相近

开卷有益 ( kāi juàn yǒu yì )

解 释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收获。打开书本,总有益处。 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出 处 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用 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读书总有好处

示 例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朕不以为劳也。”

反义词 读书无用

近义词 开卷有得

典 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 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只要途径之一。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量,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对日后的说和写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的知识就像水库,大量的阅读使我们的水库能够保持储存大量的知识,而我们在补充知识的同时,知识也在不停的往外泄漏。这时,如果我们停止读书,或者读的书少了,水库的水很快就会枯竭。只有不停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见见丰富,而不会大量流失。大量的知识可以给你的作文提供足够的素材,不然你憋半天也就才写出那么几句毫无疑义且重复罗嗦的话。世事无绝对的,关键在开卷人的心了。

凡事都有两面性,关键要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是好还是错!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就会增长知识。毛主席熟读兵书,才可以让新中国成立的。

世界名人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

的这么多知识呢?如果没有了知识,我们怎样辨别人们谁是谁非呢?

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丰富词语去写作文呢?

马克思开卷,获益甚多。他写《资本论》时,就读了一千余册的自藏书,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子的书。如果马克思不开卷读书,可能就写不出《资本论》来了。

目 博而不精

发 音 bó ér bù jīng

释 义 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出 处 《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博而不精”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常识广博而不精深。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即精即博,吾何加焉?

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兴,以研究《左氏春秋》著称于世。他的儿子郑众,十二岁时就跟父亲学习这部经学著作。后来,郑众还学习了《周易》,《毛诗》,《周礼》等经学著作,使他学识渊博,几乎无所不晓,在上层社会很有名气。

郑众当官后,在公务之余给一些年轻人讲解《毛诗》、《周礼》等经学著作,并且花很大的精力为《左氏春秋》作注。后来,终于完成了《左氏春秋》的注释工作。这部书流传后,和另一位经学家贾逵所注的《左氏春秋》齐名,都受到学者们的好评。当时,最著名的经学家是马融。他注过《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的境地,因此,弟子多达千人。马融除了为经书作注外,又兼注《老子》、《淮南子》。讲课时坐在高堂上,挂上纱帐,前面让学生坐着听课,后面列一班女乐演奏音乐,很有特点。

马融研究了《左传》后,也准备注一部《左氏春秋》,他仔细阅读了贾逵和郑众的注本后评价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广博,那我怎能超过他们?”马融觉得,这两个注本各有各的长处,合起来就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之处,便决定不再给《左氏春秋》作注了。

词 目 百发百中

发 音 bǎi fā bǎi zhòng

释 义 1.每次都命中目标,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准。

2.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决不落空。

歇后语:靶场上的老黄忠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

近义词 弹无虚发、百步穿杨、百无一失

反义词 无的放矢、百不一存

灯 谜 弼;神枪手

出 处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示 例 回见子牙,叩头在地:“丞相妙计,~。”(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

“百发百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箭无虚发。泛指射击技术高明,每发必中;也比喻对事惰的预料有充分把握,从不失算。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苏厉,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 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苏厉对白起说:“从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

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

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休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 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说自己生病,不要出兵为好。”

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

于是,他没有被苏厉说动,率兵攻打魏国,果然又大获全胜,夺取了魏国的几十座城池。

词 目 捕风捉影

发 音 bǔ fēng zhuō yǐng

释 义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反义词:铁证如山、证据确凿

出 处 《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事实根据

近义词 望风捕影、无中生有、道听途说

歇后语 瞎子捉迷藏;飞机上张网

灯 谜 摄影师

示 例 对于~的流言,我们切不可轻信。

“捕风捉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切的事实根据,或无事生非。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谷永,字子云,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人,汉成帝时担任过光禄大夫、大司农等职。

汉成帝二十岁做皇帝,到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他听信方士的话,热衷于祭祀鬼神。许多向汉成帝上书谈论祭祀鬼神或谈论仙道的人,都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官厚禄。成帝听信他们的话,在长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赐福,花了很大的费用,但并没有什么效验。

谷永向汉成帝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蒙蔽。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听他们的说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绝对不说这种话。”

谷永又举例说:周代史官苌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让天下诸侯来朝会,可是周王室更加衰败,诸侯反叛的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灵保佑打退秦国军队,结果仗打败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药,结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最后,他又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去求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

汉成帝认为谷水说得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意见。

词 目 必恭必敬

发 音 bì gōng bì jìng

释 义 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出 处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示 例 他~地书递给了老师,请求解答两个疑难问题。

典 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周幽王姬宫涅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败。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宠爱她。褒姒一向不爱笑,幽王用音乐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让她笑。有人献计点燃报警的烽火台,召来各路诸侯兵马,使他们上当,让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他带褒姒到行宫游玩,晚上传令点燃烽烟,各地诸侯见到烽烟,以为有盗寇侵扰京城,纷纷率领兵马赶来相救。到了一看,只见幽王在喝酒取乐。幽王派人对他们说:“没有什么盗寇,让你们辛苦了!”

诸侯受骗,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开心。褒姒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幽王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废掉申后生的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

宜臼遭到废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心中十分痛苦,写了一首题目叫作《小弁》的诗,抒发自己的心情。诗的第三节说:“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必恭必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谁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谁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处找寻?”

由于幽王无道,诸侯纷纷叛离。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的军队进攻镐京。幽王下令点燃烽烟,但是诸侯受过骗,都不派救兵。犬戎的军队攻下镐京,杀了幽王,掳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后来演化为“毕恭毕敬”,也有写作“必恭必敬”的。

词 目: 百感交集

发 音: bǎi gǎn jiāo jí

释 义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示 例: 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思绪万千。(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百感交集”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无数感触交融汇集在一起,形容心情复杂,感慨无比。交:一齐,同时。

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怀帝时任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他精读《易经》、《老子》,说话常常是非常深刻的。

西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北方的匈奴贵族刘裕乘机起兵入侵。晋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匈奴军队两次长驱直入,一直打到西晋都城洛阳,但都被西晋军队击退。

面对动荡不安的时局,卫玠决心把家迁往南方。他的哥哥卫zǎo在朝廷担任官职,母亲不忍心和卫zǎo分离,卫玠劝她要以家庭大计为重,终于说服母亲同意南迁。卫玠告别哥哥,离开洛阳,带着母亲和妻子一起南下。

卫玠一向体弱多病,一路上步途跋涉,餐风饮露,经受了千辛万苦。在将要渡长江的时候,他的神情容貌都显得憔悴不堪。他对左右的人说:“见到这白茫茫的江水,心里不由得百感交集。只要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又有谁能排遣这万千的思绪和感慨呢!”

词 目 兵贵神速

发 音 bīng guì shén sù

释 义 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出 处 《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示 例 ~,今夜分四路去劫大寨,杀得他只轮不返。(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兵贵神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动迅速为可贵。意思是用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就会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知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会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孙康所杀。

发 音 bēi gōng shé yǐng

释 义 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出 处 清·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用 法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形容人神经过敏

示 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况~,恍惚无凭,而点缀铺张,宛如目睹。

近义词 草木皆兵、疑神疑鬼、风声鹤唳、惊弓之鸟

反义词 处之泰然、安之若泰、谈笑自若

灯 谜 ODS、驰

典 故从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yuè)广。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里来聊天儿。有一段时间,他的朋友一直没有露面。乐广十分惦念,就登门拜望。只见朋友半坐半躺地倚在床上,脸色蜡黄。乐广这才知道朋友生了重病,就问他的病是怎么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经过再三追问,朋友才说:“那天在您家喝酒,看见酒杯里有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当时恶心极了,想不喝吧,您又再三劝饮,出于礼貌,就闭着眼睛喝了下去。从此以后,就老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在乱窜,总想呕吐,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到现在病了快半个月了。”乐广心想,酒杯里怎么会有小蛇呢?但他的朋友又分明看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回到家中,他在客厅里踱(duó)来踱去,分析原因。他看见墙上桂着一张青漆红纹的雕弓,心里一动:是不是这张雕弓在捣鬼?于是,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动了几个位置,终于看见那张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中,随着酒液的晃动,真象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乐广马上用轿子把朋友接到家中。请他仍旧坐在上次的位置上,仍旧用上次的酒杯为他斟了满满一杯酒,问道:“您再看看酒杯中有什么东西?”那个朋友低头一看,立刻惊叫起来:“蛇!蛇!又是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 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壁上的雕弓说:“您抬头看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心病也全消了。

提示乐广的朋友被假象所迷惑,疑神疑鬼,差点儿送了命。乐广喜欢追根问底,注重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杯弓蛇影”这个谜。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

原文(乐广)尝有亲客①,久阔不复来②,广问其故③。答曰:“前在坐④,蒙赐酒⑤,方欲饮⑥,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 于时⑨,河南听事壁上有角⑩,漆画作蛇(11),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12)。” 广乃告其所以(13),客豁然意解(14),沈疴顿愈(15)。——《晋书》

注释

①尝——曾经。亲客——关系亲密的客人、朋友。

②久阔——久别。

③其故——这里指久别不来的原因。

④坐——同“座”。

⑤蒙——承蒙。

⑥方——正要。

⑦意——心里感到。恶(Wù)——厌恶。

⑧疾——得病。

⑨于时——在那个时候,当时。

⑩河南——晋朝郡名。听事——官府办事的厅堂。乐广当时为河南尹。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11)漆画作蛇——(在弓上)用漆画成蛇的花纹。

(12)如初——如同上次一样。初,起初(的),第一次(的)。

(13)告其所以——告诉他(杯中有蛇影的)原因。所以,表示“.. 的原因”。

(14)豁然——心情开朗的样子(豁,huò)。意解——怀疑解除。

(15)沈疴(chén k ē)顿愈——重病立刻痊愈了。沈疴,积久难治的病。

示例 金玦厖凉含隐痛,~负奇冤。(清·黄遵宪《感事》诗)

·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 不可同日而语 ·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苗助长

· 不屈不挠 · 不求甚解 · 髀肉复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举鼎 · 博士买驴 · 冰山难靠

· 背水一战 · 半途而废 · 不贪为宝 · 白头如新

· 百闻不如一见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标新立异

· 不学无术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远千里 · 不因人热

· 别有天地 · 不遗余力 · 百折不挠 · 百丈竿头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宾至如归 · 拔帜易帜

· 残杯冷炙 · 寸草春晖 · 草船借箭 · 乘风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沧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门立雪 · 长驱直入 · 车水马龙

· 乘兴而来 · 沉鱼落雁 · 乘人之危 · 车载斗量

· 大笔如椽 · 打草惊蛇 · 雕虫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无私 · 当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当务之急 · 开诚布公

· 不得要领 · 抛砖引玉 · 二桃杀三士 · 尔虞我诈

· 罚不当罪 · 奋不顾身 · 分崩离析 · 风吹草动

· 覆巢无完卵 · 分道扬镳 · 奉公守法 · 负荆请罪

· 发奸擿伏 · 返老还童 · 发蒙振落 · 风声鹤唳

· 覆水难收 · 赴汤蹈火 · 分庭抗礼 · 防微杜渐

· 负隅顽抗 · 负重致远 · 管鲍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图报 · 过河拆桥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无忧 · 各自为政 · 华而不实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浃背 · 后来居上 · 合浦珠还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树银花 · 坚壁清野

· 间不容发 · 井底之蛙 · 鸡口牛后 · 江郎才尽

· 见猎心喜 · 鸡鸣狗盗 · 九牛一毛 · 胶漆相投

· 举一反三 · 开诚布公 · 空洞无物 · 沆瀣—气

· 克己奉公 · 开卷有益 · 侃侃而谈 · 口蜜腹剑

· 开门揖盗 · 空前绝后 · 克勤克俭 · 旷日持久

· 困兽犹斗 · 开天辟地 · 口若悬河 · 空中楼阁

· 刻舟求剑 · 脍炙人口 · 狼狈不堪 · 力不从心

· 两败俱伤 · 乐不思蜀 · 老当益壮 · 劳而无功

· 论功行赏 · 老马识途 · 老牛舐犊 · 老妪能解

· 老生常谈 · 梁上君子 · 蓝田生玉 · 滥竽充数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买椟还珠 · 马革裹尸

· 门可罗雀 · 名落孙山 · 孟母三迁 · 马首是瞻

· 毛遂自荐 · 门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鸡

· 怒发冲冠 · 鸟尽弓藏 · 南柯一梦 · 弄巧成拙

· 穷兵黩武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难兄难弟 · 南辕北辙

· 天真料漫 · 千变万化 · 七步之才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尽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钧一发

· 千里鹅毛 · 黔驴技穷 · 千虑一得 · 巧取豪夺

· 七擒七纵 · 杞人忧天 · 曲突徙薪 · 千万买邻

· 犬牙交错 · 千人所指 · 千载难逢 · 气壮山河

· 日不暇给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人给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杰地灵 · 日暮途穷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弃我取 · 忍辱负重 · 任人为贤 · 人人自危

· 如释重负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鱼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释卷 · 士别三日

· 死不旋踵 · 师出无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伤风败俗 · 三顾茅庐 · 双管齐下

· 死灰复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尸居余气

· 司空见惯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迁之教 · 三人成虎 · 杀身成仁 · 水深火热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 塞翁失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随月读书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敌忾 · 同仇敌忾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同甘共苦 · 同工异曲 · 天经地义

· 天下无双 · 天涯海角 · 天衣无缝 · 一夔已足

· 穷兵黩武 · 庄周梦蝶 · 曾参 · 以强凌弱

· 完壁归赵 · 韦编三绝 · 无出其右 · 为虎作伥

· 刎颈之交 · 无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万死不辞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五色无主

· 亡羊补牢 · 未雨绸缪 · 妄自尊大 · 下笔成章

· 下车泣罪 · 先发制人 · 兴高采烈 · 心旷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关 · 先声夺人 · 小巫见大巫

· 小时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败涂地 · 有备无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众咻 · 一傅众咻 · 以强凌弱

· 饮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发千钧 · 约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叶公好龙 · 以管窥天 · 言过其实

· 一国三公 · 以规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气

· 一挥而就 · 与虎谋皮 · 异军突起 · 有脚阳春

· 以卵击石 · 以邻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鸣惊人 · 一木难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丰

· 有名无实 · 一诺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窍不通

· 一钱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 一日三秋 · 一丝不拘 · 一身是胆 · 以身试法

· 一事无成 · 一网打尽 · 义无反顾 · 一问三不知

· 一误再误 · 月下老人 · 忧心如焚 · 一衣带水

· 一意孤行 · 一叶障目 · 有志竟成 · 一字千金

· 有恃无恐 · 饮鸩止渴 · 自惭形秽 · 专横跋扈

耳朵塞驴毛——说不通

耳朵里塞棉花——装样(羊)

饶舌的鸟鸦——老调子

染房里吹笛子——有声有色

染缸里落白布——再也洗不清

(比喻永远去不掉身上的污,点。)

染坊的老板——好色

染坊的常客——好色之徒

染缸里的衣服——变他本色

染匠的衣服——不可能不受沾染

热窝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热窝炒豆子——熟一个,蹦一个

热火盆里抽火炭——冷落

热炕头上的白面——发啦

热水瓶脾气——外面冷,里头热

软面包饺子——好捏

让结巴念绕回令——强人所难

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比喻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急得走来走去,坐立不

安J

热锅里的螃蟹——爪子紧挠

(比喻十分难受。)

热锅炒辣椒——够呛

(比喻不怎么样。)

热水瓶——外头凉里面热

(比喻外表看着很冷淡,实质内心非常热情。)

热中送扇雪中送炭——急人之所急

人到矮檐下——不得不低

(比喻迫于某种形势或某种条件限制下,做不得已的事。

人过三十不学艺——老了

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

人才市场填个表——自我推销

日落西山——红不过一会儿了

(比喻好日子。好光景不长了。)

日里游街走四方,夜里熬油补裤裆

(比喻游手好闲,不走-iE-道。)

绒球打锣——没有回音

(比喻没有回答或没有音信。)

绒球打脸——吓唬人哩

绒毛鸭子刚下水——新学

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肉烂在汤里——谁也不吃亏

肉秦秦上的买卖——斤斤计较

肉墩子——油透了

肉烂了在锅里——不分彼此

肉骨头下锅——肯(啃)定

肉骨头擂大鼓——有点五荤六素

肉包子打狗一白奶东西

(比喻徒然付出代价,没有效果。)

肉包子打狗——春去无回

肉骨头落了锅——啃(肯)定了

(比喻确定无疑。)

肉锅里煮元宵——浑蛋

旮旯(gala)里藏毒蛇——不露头

胳肢窝里夹耗子——冒充打猎人

嘎小子买烧鸡——闹了个大窝脖

盖房请来箍桶匠——找错了人

盖了九床被子做美梦——想不透

盖了三年的破被——老套子

干草点灯——十有九空

干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

干旱的庄稼——熟得早

干河沟的鱼——跑不了

干河滩里霜牡丹——好景不长

干萝卜缨熬汤——乏味;淡而无味

干泥巴做元宵——搓不圆

干手粘芝麻——不上手

干塘里的鲤鱼——没有几天蹦头;蹦达不了几天

干塘里的泥鳅——滑不到哪里去

干塘抓野鱼——人人有份

干鱼肚里寻胆——少见;少有

肝脏的兄弟——窝囊废(肺)

甘蔗拔节——一节也不通

甘蔗当烟囱——不通气

甘蔗林里种香瓜——从头甜到脚

甘蔗皮编席子——甜蜜(密)

甘蔗支危房——不顶用;不顶事

赶场带相(xiang)亲——一举两得

赶场走进死胡同——行不通;走不通

赶鸡下河——硬往死里逼

赶脚的不问道——路子对头

赶脚的骑驴——只图眼前快活

赶龙王下海——巴不得

赶马车的打响鞭——虚张声势

赶马车人的草料袋——草包

赶庙会失孩子——活丢人

赶牛进鸡舍——门路不对

赶中下崖——硬往死里逼

赶鸭子上坡——各顾各(咯咕咯)

赶鸭子上树——办不到;没法办

赶着绵羊上火焰山——硬往死里逼

赶着牛车拉大粪——送死(屎)

赶着王母娘娘叫大姑——想沾点仙气

橄榄屁股——坐不稳;坐不住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擀面杖打飞机——高不可攀

擀面杖分长短——大小各有用场

擀面杖灌米汤——滴水不进

擀面杖升云天——诽谤(飞棒)

擀面杖钻石关——纹丝不动

干活打瞌睡——迷迷糊糊

刚备鞍的马驹——挨鞭子的日子到了

刚扯帆就遇顶头风——出师不利

刚出壳的小鸡——翅膀不硬

刚出炉的纯钢——宁折不弯

刚出炉的铁——心底纯正

刚出山的太阳——红光满面

刚出生的娃娃——没见过世面

刚出水的虾子——活蹦乱跳

刚出土的黄连——苦苗苗

刚逮住的鲤鱼——乱蹦乱跳

刚揭盖的蒸笼——热气腾腾

刚结婚的黄花女——羞羞答答

刚进庙的和尚念佛经——现学现唱

刚落地的雨水——浑浊不清

刚买来的马——难合群;不合群

刚上蒸笼的馒头——面生

刚摘的黄瓜——一时鲜

钢板上钉钉——硬过硬

钢刀落肚——割心肠

钢丝穿豆腐——没法提;提不得;别提了

钢丝绳穿针——难通过;通不过

钢针屁股上的眼——只认衣衫不认人

钢珠落玉盘——当当响;响当当

缸里点灯——照里不照外

缸中倒豆——不藏不掖

高个子走到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高飞的鸟儿遇老鹰——凶多吉少

高级合金钢——过得硬;够硬

高举拳头轻轻放——手下留情

高粱地里打阳伞——难顶难撑

高粱地里种玉米——秋后见高低

高梁秆儿拴骡子——拉倒

高梁秆做梯子——上不去

高粱秆推磨子——玩不转

高粱秆挑水——担当不起

高梁秆做鞭杆——经不起摔打

高梁秆做磨棍——有劲使不上

高粱秆做眼镜——空架子

高粱撒在麦子地——杂种

高俅当太尉——一步登天

高山顶上搭台子——高高在上

高山顶上放风筝——起点高

高山砌屋——图风流

高山上的青松——根子硬;四季常青

高山上的雪莲——一尘不染

高山头种辣椒——红到顶了

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各有所长

高打坦克——水平太低

高的眼睛——向上看

高速公路——通行无阻;畅通无阻

高兴得四脚爬地——得意忘形

稿子写到边——不够格

疙瘩饼子送闺女——实心实意

胳膊弯里打凉扇——两袖清风

胳膊窝里夹皮球——气胀人

胳膊肘——朝里弯;往里拐

胳膊肘里灌醋——酸溜溜的

搁浅的船——进退两难

哥俩并坐——亲密无间

歌俩上京城——同奔前程

哥俩坐班房——难兄难弟

戈壁滩上的黄沙——无穷无尽

戈壁滩上的石头——明摆着

戈壁滩上找泉水——难极了

鸽子光拣高门楼飞——忘本

割韭菜,剥黄麻——一码是一码

割韭菜不用镰刀——胡扯

割麦刮大风——一团糟

割下鼻子换面吃——不要脸

隔壁美妇人——爱不得

隔长江抛媚眼——无人理会

隔沟看见鸭吃谷——干瞪眼;白瞪眼

隔黄河送秋波——没人领情;不领情

隔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隔年的春联——没用处;无用;没得用

隔年的臭虫——瘪了

隔年的黄豆——不进油盐;油盐不进

隔年的鸡子儿——坏蛋

隔墙点灯——谁也不沾谁的光

隔墙果子分外甜——人家的好

隔墙扔簸箕——反复不定

隔墙扔五脏——死心踏地

隔日的传票——盯(钉)上了

隔山打鸟——见者有份

隔山攻道——各有其法

隔山买牛——两不见面

隔外套搔痒——不过瘪

隔夜的馊饭——要不得

隔夜的鱼眼——红得发紫

隔着玻璃窗亲嘴——里应外合

隔着玻璃看戏——一眼看穿

隔着河摆手——承情不过

隔着井跳河——舍近求远

隔着山头吹喇叭——对不上号

隔着山头拉手——差得远;差远了

各米下各锅——哪个怕哪个

虼蚤的脾气——一碰就跳

给刺儿头理发——难题(剃)

给老虎医病——提心吊胆

线聋子吹笛——白费功夫;白费劲;枉费工

给神主剃头——羞(修)先人

给下山虎开路——头号帮凶

跟和尚借梳子——强人所难

跟着猴子会钻圈——学坏了

跟着老爷喝酒——沾光

跟着巫师做神汉——学坏了

跟着英雄学好样——跟着啥人学啥人

跟诸葛亮学本事——能掐会算

更夫打瞌睡——白吃干饭

工地上打夯(hang〕——靠猛劲

公共厕所里响地雷——激起公愤(粪)

公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公鸡飞上屋脊——到顶了;唱高调

公鸡下蛋猫咬狗——不可思议

公鸡钻篱笆——进退两难

公鸡钻灶——官燎(冠燎)

公孙并坐——大小不分

公羊不羔——没指望

公要馄饨婆要面——众口难调

公子娶**——两相配

狗背上贴膏药——两不沾(粘);毛病

狗吃芥未(调味品,味辣〕——干瞪眼;白瞪眼

狗吃麻花——干脆;干干脆脆

狗吃青草——装佯(羊)

狗打哈哈——一张臭嘴

狗戴箩筐——藏头露尾

狗逗鸭子——呱呱叫

狗喝凉水——耍舌头

狗黑子跑到戏台上——当面出丑

狗见了主人——摇头摆尾

狗啃麦根——装佯(羊)

狗啃石狮子——不可思议

狗啃象——不自量

上长毛——翻脸不认人

狗撵(nian追赶〕耗子——多管闲事

狗撵鸭子——呱呱叫

狗怕棍子牛怕鞭——一物降一物

狗皮帽子——没反正

狗皮袜头儿——没大没小

股塞黄豆——一窍不通

狗上锅台——不识抬举

狗撒皮袄——乱扯;胡扯

狗舔空沙罐——乏味;淡而无味

狗舔猫鼻子——不存好心;居心不良

狗舔磨台——空转一圈;瞎转悠

狗舔油——一扫光

狗偷热油粑——又爱又怕

狗头摆在餐桌上——不相称

狗头军师——出不了好主意;尽出鬼点子

狗头上插花——配不上;不配

狗头长角——出洋(羊)相

狗腿子进村——四邻不安

狗尾巴上的露水——一甩就脱

狗熊戴礼帽——装大人物

狗熊见了刺谓——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狗熊拉磨子——不听招呼

狗熊爬树——上劲;天下奇闻;无奇不有

狗熊请客——没人上门

狗熊耍门棍——人熊家伙笨

狗熊吸烟——少见多怪

狗熊捉麻雀——瞎扑打

狗咬包子——露馅

狗咬秤砣——好硬的嘴;嘴硬

狗咬锻磨的——找着挨锤;找锤

狗咬赶猪的——挨鞭子的货

狗咬耗子——假积极;多管闲事

狗咬吉普车——少见多怪

狗咬老鹰——差得远;差远了

狗咬雷公——惹天祸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狗咬门板——吃不开

狗咬屁股——肯定(啃腚)

狗咬旗杆——不知高低

狗咬日头——狂妄(汪)

狗咬瓦片——满嘴词(瓷)

狗咬尾巴——团团转

狗咬粽子——解不开;不解

狗长犄角——装佯(羊)

狗走千里,狼行千里吃肉——本性难移

狗嘴巴上贴对联——没门;无门

狗嘴里的骨头——没多大油水;油水不大

狗嘴里丢骨头——投其所好

姑娘爱花,小子爱炮——各有所好;各人所好

姑娘的线蛋子——有头绪

姑娘绣荷包——专心致志

孤独的羔羊——无娘的崽

孤儿院下棋——穷快活;穷作乐

孤军误入口袋阵——好进难出

孤老头子光棍儿子——相依为命

孤子遇亲人——喜出望外

箍桶匠的本领——成人方圆

箍桶匠修撮箕——分外事

骨头埂在喉咙里——吞不下,吐不出

骨头里熬油——难得;得之不易

古董店里的老板——眼里识货

古董贩子——眼里识货

古坟里起烟——鬼火直冒

古庙里的旗杆——独一无二;老光棍

古曲演奏——老调重弹

牯牛拼命——勾心斗角

牯牛身上拔根毛——微不足道;微乎其微;不觉得

牯牛陷在泥潭里——进退两难

鼓肚蛤馍钻喇叭——忍气吞声、

鼓上安电扇——吹牛皮

谷糠擦屁股一不利索

谷糠搓绳——搭不上手;难合股

谷糠蒸窝头——捏不拢;难捏合

谷子地里长高梁——冒尖;出人头地

谷子地里长玉英(玉米)——突出

故宫里插杨柳——树(竖)不起来

顾上烧火,顾不得翻锅——手忙脚乱

刮大风穿绸衫——抖起来了

刮风扫地——假积极;多余

刮风扫地,下雨泼街——假积极

瓜地里选瓜——越看眼越花

瓜熟蒂落——时机成熟

瓜藤绕到豆棚上——纠缠不清

瓜子敬客——一点心

瓜子去了皮——心上人(仁)

寡妇打孩子——舍不得

寡妇进当铺——要人没人,要钱没钱

寡妇卖孩子——最后一着

寡妇上坟——哭天抹泪

挂着腊肉吃斋——难熬

挂着蚊帐点蚊香——多余

拐杖吹火——一窍不通

拐子追马——望尘莫及

官仓里的大老鼠——肥吃肥喝

官老爷的衙门——难进

宫老爷上朝——按部就班

官老爷下轿——不(步)行

棺材板上画花——讨好鬼

棺材当马槽——用材不当

棺材老板咬牙——恨人不死

棺材里打粉——死风流

棺材里打锣——吵死人;闹鬼

棺材里的臭虫——咬死人

棺材里抹狗屎——死臭

棺材里撒灰——欺侮死人

棺材里讨帐——逼死人

棺材里抓痒——不知死活;死活不知

棺材铺里打牙祭——要死人

棺材铺偷工减料——坑死人

棺材上画美女——逗死人

棺材里伸手——死要钱;死不要脸

冠军和亚军——数一数二

关灯打婆娘——暗里使劲;使暗劲

关东大侠——气概非凡

关公脖子挂葫芦——脸红脖子粗

关公打喷嚏——自我吹嘘(须)

关公当木匠——大刀阔斧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公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关公舞大刀——拿手好戏

关公战秦琼——乱了朝代;挨不上

关公在曹营——心不在焉

关公走麦城——最后一着;死到临头;殆在眼前;

吃亏全在大意;未日来临

关进笼里的狗熊——团团转

关进笼子里的猴子——抓耳挠腮

关老爷看《春秋》——一目了然

关老爷赴宴——单刀直入

关了闸的喇叭——一声不响

关门踩高跷——自看自高

关门炒辣椒——够呛

关门唱山歌——自我欣赏

关门打狗——没跑;跑不了;走投无路

关门打叫花子——拿穷人开心

关门打锣——名(鸣)声在外

关门打拳——里手

关门打瞎子——没跑;跑不了

关门过日子——自家知底细

关门骂皇帝——家里横;不起作用

关门摸瞎子——没跑;跑不了

关门养虎——后患无穷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观景上泰山——回头见高低

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

观音的肚腹——慈善心肠

观音菩萨打喷嚏——好神气

观音菩萨下毒手——面善心不善

观音菩萨下崽——天晓得;天知道

观音菩萨坐莲台——高高在上

观音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管水员开闸门——放任自流;任其自流

罐头食品——吃得开

罐子里掏虾米——抓瞎(虾)

罐子里栽花——活不久;活不长

罐子里煮牛头——不深入;深不下去

光膀子找机枪——赤膊上阵

光膀子玩刀山——早晚有他的好看

光棍儿搬家——省事

光棍儿过日子——孤单得很

光棍儿种地——自食其力

光脚丫穿拖鞋——没法提;提不得;提不起来;别提了

光脚丫进冰窖——凉到底了

光脚丫走进蒺藜窝——进退两难

光脑壳上落苍蝇——明摆着

光屁股赶贼——胆大不害臊

光屁股上吊——羞死人;死不要脸

光屁股上战场——胆大不害臊

光屁股推磨——转圈丢人

光起风不下雨——干吹

光身子骑老虎——胆大不害臊

光说不练——嘴巴子戏

光头上拍巴掌——正大(打)光明

光有鼓槌子——打不响

广东人说北京话——南腔北调

鬼门关止步——出生入死

鬼子兵弄刀枪——杀气腾腾

鬼子扫荡大拉网——十室九空

贵妃娘娘叹气——不顺心

刽子手的本领——的勾当

刽子手红了脸——凶相毕露

刽子手咧嘴——笑里藏刀

桂林三花酒——好冲

跪着养猪——看在钱份上

滚石下山——一砸到底

滚水锅煮娃娃——熟人

液水锅煮寿星——老熟人

滚水开锅——热气腾腾

滚水泡米花——开心

滚水泼蚂蚁——一窝都是死

滚油锅里捡金子——难下手;下不了手;无法下手

滚油锅里撒盐巴——炸了;炸起来了

滚油锅里炸油条——翻来覆去

锅边上的小米——熬出来的

锅底上戳窟窿——捅漏子

锅盖做风箱——受了热气受冷气

锅里的螃蟹——横行不了几时

锅炉房里的灯笼——气昏了

锅台上种瓜——难发芽

锅嫌水壶黑——不知自丑

锅中煮粥——同归糜烂

国际商船——外行(航)

裹脚布放风筝——臭名远扬

裹脚头子放风筝——又臭又长;上下不分

裹着脑袋上吊——撕(死)不开脸面

过冬的咸菜缸——泡着吧

过冬的田螺遇春水——扬眉吐气

过端午的龙头——光耍嘴

过河抽板——没良心

过河的牛尾巴——拽不动

过河的卒子——横竖都行;只进不退;没退路

过河洗脚——一举两得

过河拽胡子——谦虚(牵须)

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过了劲的发面——软瘫了;软作一堆

过了筛子的黄豆——没大没小

过路客喂马——做事不当事

过路人吊丧——死人肚里明白

过滤了的空气——新鲜

过年的猪——活不久;活不长

过年吃豆渣——穷极了

过年敲锅盖——穷得叮当响

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过期的车票——失效了

过五关斩六将——气概非凡

盖了三年的破被——老套子

干池塘里的青蛙——盼下雨

干地拾鱼——白拣

干辣椒——串起来了

干墨鱼摆阵仗——弥天大谎

甘露寺里的刘备——安然无恙

甘蔗地里长草——荒唐(糖)

赶车的过泥墉塘——轱辘进去了

赶狗入死巷——反咬一口

赶牛下崖——往死路上逼

赶场做买卖——随行就市

赶车不拿鞭子——拍马屁

缸里盛酒——不在乎(壶)

刚飞的鸟儿——不知高低

刚坐扭的黄瓜——苦极了

高个子跌跤——差(叉)得远

高粱地里栽葱一矮一截子

高粱秆上结茄子——不可思议

高粱秆做眼镜——空架子

高山上滚石头——永不回头

高音喇叭掉井里——哇啦不上来了

割韭菜用镰刀——胡扯

割了猫尾巴拌猫食——自己吃自己

割麦不用镰刀——连根拔

隔肚皮估仔女——难猜

隔年的馒头——早发了

隔墙扔盒子——非(飞)礼

隔墙扔孩子——丢人

隔墙看花——伸不得手

隔山放羊——一辈子不见畜牲面

隔宿猪头——冷脸

隔着窗户咬耳朵——偏听偏言

隔着门缝看吕洞宾——小看贤(仙)人

隔着筛子看人——把人看零散了

给白人戴黑帽人——诬赖好人

跟狗交朋友——离了吃喝不行

跟着秃子走路——沾光

耕地里甩鞭子——吹(催)牛

公共汽车过站头——一靠就走

公鸡头上插鹅毛——一语(羽)双关(冠)

公牛打架——有闯(撞)劲

公子重耳拾破烂——饱不充饥

狗吃王八——找不到头

狗扯羊肠——越扯越长

狗逮老鼠猫看家——反常

狗吠月亮——少见多怪

狗啃骨头——津津有味

狗撵耗子——多管闲事

狗挑门帘——露一鼻子

狗头上戴眼镜——装人样

狗吞辣椒——够呛

狗吐舌头——热得很

狗掀门帘——全仗一张嘴

狗熊弹琴——没音

狗熊爬树——上劲

狗眼看人——咬穷不咬官

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狗咬回头食——反扑

古坟里的字画——该表(裱)了

古篆碑额——难理会

谷子里的石头——甩了

瓜地里挑瓜——挑得眼花

瓜子虽小——是人(仁)心

寡妇选郎——随心所欲

挂起犁杖当钟敲——穷得丁当响

挂着羊头卖狗肉——言行不一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保你不扑空

关公面前要大刀——不自量

关门打狗——死挨揍

关门挤鼻子——碰了个巧茬

关门挤了鼻子——碰了个巧茬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走麦城

关着门炒辣椒——够呛

关住门打财神——穷极了

官老爷出告示——百姓该死

棺材头放炮竹——吓死人

观音菩萨的五脏一—一肚子泥

观音菩萨年年十八——妙龄(庙灵)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罐子里捣蒜——一锤子买卖

光刮风不下雨——干吹

光棍儿分田——单干

光棍对光棍——二杆子

光脚丫进冰窑——凉到底

光头跑进和尚庙——充数

光叫的猫——捉不住老鼠

贵妃娘娘叹气——不顺心

滚石下山———砸到底

滚水泡茶——又浓又香

锅耙做灯影子——焦人

锅盖穿洞——出了气

锅里的鸡——难飞

锅里的鱼——别想跳了

锅台上的油渣——练(炼)出来的

锅子里炒石头——不进油盐

锅中煮粥——同归糜(米)

过了河丢拐棍——忘本

过河拆桥——不留后路

妈妈的众姐姐 -- 多疑(姨)

戏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戏台上的鞭子 -- 加码(假马)

观音堂里着火 -- 妙哉(庙灾)

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君

寿星打靶 -- 老腔(枪)

寿星弹琵琶 -- 老生常谈(弹)

麦柴秆吹火 -- 小气(器)

弄堂里跑马 -- 题(蹄)难出

扯胡子过河 -- 谦虚(牵须)过度(渡)

扯铃扯到半空中 -- 空想(响)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耻(刺)

护国寺买骆驼 -- 没那个事(市)

花椒掉进大米里 -- 麻烦(饭)了

苍蝇飞进牛眼里 -- 找累(泪)吃

豆渣贴门神 -- 不沾(粘)

豆箕柴着火 -- 着急(箕)

豆腐干煮肉 -- 有份数(荤素)

豆腐乳做菜 -- 哪还用言(盐)

两口子锄地 -- 不顾(雇)人

两百钱的花生 -- 有得驳(剥)

两手捧寿桃 -- 有理(礼)

两把号吹成一个调 -- 想(响)到一块来了

旱魅拜夜叉 -- 尽(精)见鬼

园外竹笋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气(夫妻)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饭锅里冒烟 -- 迷(米)糊了

床底下点蚊香 -- 没下文(蚊)

冻豆腐 -- 难办(拌)

冷锅炒热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贴门神 -- 话(画)中有话(画)

沙石打青石 -- 实(石)打实(石)

沙滩上行船 -- 搁(起)浅了

没角的牛 -- 假骂(马)

没有赶庙会 -- 莫急(挤)

没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没钱买海螺 -- 省些(吸)

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怀里揣马勺 -- 诚(盛)心

怀里揣棉花 -- 软(暖)心

怀里揣蓖子 -- 舒(梳)心

穷人买米 -- 一声(升)头

穷木匠开张 -- 只有一句(锯)

补锅匠栽筋斗 -- 倒贴(铁)

张天师下海 -- 莫(摸)怪

张天师跪在泥水里 -- 求情(晴)

张果老的驴 -- 不见奇(骑)

公鸡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鸡脑袋上磕烟灰 -- 几(鸡)头受气

鸡啄蚂蚁 -- 正合适(食)

纳鞋底不用锥子 -- 真(针)好

纸做的栏杆 -- 不能依(倚)靠

纸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

纸糊的炉子 -- 过(锅)来就不行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驴皮贴墙上 -- 不象话(画)

拐子进医院 -- 自觉(治脚)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窑 -- 步步倒霉(煤)

拉胡子过大街 -- 谦虚(牵须)

画上的马 -- 不奇(骑)

枣核截板 -- 没几句(锯)

卖布不带尺 -- 存心不良(量)

卖虾米不拿秤 -- 抓瞎(虾)

营火虫的屁股 -- 没大量(亮)

和尚打伞 -- 无法(发)无天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坐岩洞 -- 没事(寺)

和尚拖木头 -- 出了事(寺)

和尚的房子 -- 妙(庙)

和尚的脑壳 -- 没法(发)

斧子破毛竹 -- 着急(斫节)

鱼池里下网 -- 多余(鱼)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狐狸骑老虎 -- 狐假(驾)虎威

狗长犄角 -- 洋(羊)气

狗吃豆腐脑 -- 闲(衔)不着

狗吃青草 -- 装样(羊)

狗吃黄瓜 -- 错了时(食)

盲人做油条 -- 瞎咋乎(炸糊)

盲人戴眼镜 -- 聪(充)明

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带盐)

炒咸菜放盐 -- 太闲(咸)了

炕上安锅 -- 改造(灶)

河边洗黄莲 -- 何(河)苦

河里长菜 -- 不焦(浇)

油浇蜡烛 -- 一条心(芯)

泥水匠整耗子 -- 敷衍(眼)了事

泥水匠无灰 -- 专(砖)等着

泥水匠招手 -- 要你(泥)

泥水匠的瓦刀 -- 光图(涂)表面

泥菩萨身上长草 -- 慌(荒)了神

泥鳅打鼓 -- 乱谈(弹)

怯木匠 -- 就是一句(锯)

空中挂灯笼 -- 玄(悬)了

空梭子补网 -- 没法治(织)

空棺材出丧 -- 目(木)中无人

空蒸笼上锅台 -- 争(蒸)气

肩膀上放烘笼 -- 恼(脑)火

线板上的针 -- 憋(别)着

春天的果园 -- 有道理(桃李)

春秋望田头 -- 专门找差(岔)儿

玻璃菩萨 -- 明白人(神)

赵匡胤卖包子 -- 御驾亲征(蒸)

赵匡胤流鼻血 -- 正(朕)在红

挖了眼的判官 -- 瞎管(鬼)

文章标签: # -- # 清明 # 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