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文化 生肖文化

业障深重的人_业障深重不愿往生的生肖

tamoadmin 2024-06-08 人已围观

简介1.前世的修行人,为啥今生多磨难,身体不好,是因为业障重吗?2.为什么有真信切愿念佛,临终没人助念,没往生西方3.昌臻法师:印光对念佛人病中发心开示4.做命理行业招来的业障可不可以忏悔掉会不会耽误往生5.往生是什么意思 学佛的目的,是真为生死。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生净土。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乘愿再来的人。弘一大师称之为三百年少见的高僧,并恳求为弟子。印祖一生专修专弘净宗,皈依者五十余万人。《

1.前世的修行人,为啥今生多磨难,身体不好,是因为业障重吗?

2.为什么有真信切愿念佛,临终没人助念,没往生西方

3.昌臻法师:印光对念佛人病中发心开示

4.做命理行业招来的业障可不可以忏悔掉会不会耽误往生

5.往生是什么意思

业障深重的人_业障深重不愿往生的生肖

学佛的目的,是真为生死。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生净土。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乘愿再来的人。弘一大师称之为三百年少见的高僧,并恳求为弟子。印祖一生专修专弘净宗,皈依者五十余万人。《文钞》广传海内外,影响深远。被尊为净宗十三祖。

印祖这首偈语,是对净宗十二祖彻悟禅师那首偈语(「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的继承和发展,是末法众生专修念佛法门的纲领,是念佛人今生了生死的捷径。偈语说:

真为生死——(学佛的目的) 发菩提心——(学佛的动力) 老实念佛——(念佛的要领) 求生净土——(了生死的捷径)

我们要想今生了生死,生净土,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依教奉行。

下面分四点讲:

一、真为生死——学佛的目的

我们学佛究竟为了什么?在佛教徒中,不少人对这个问题认识模糊,不加重视,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一般人学佛的目的,常见的有三种:

1、为求消灾免难,保家庭平安

这也是合情理的要求。佛是众生慈父,如小孩遇到危险必定唤父母,众生遇灾难,佛菩萨自然来救。《普门品》说,水、火、刀兵、强盗等灾难,只要称念观音菩萨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印祖说:「一切事情都可念佛求保佑,求得到解决。除了做坏事。」特别是我们生在末法时代的众生,各种灾难,层出不穷。许多人正是因为这样祈求而使灾难消除,得到利益,才对佛法生起信心。

但,必须认识,佛陀出世度众生的目的不是这个,这只是教化众生的方便法门。「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让我们凡夫先尝点甜头,生起信心,进一步才提高到了生死,生净土,成佛道,度众生的境界。这就明白,求消灾免难并非不可以;但如当作学佛的目的,就错了。好像把一个价值连城的宝珠,换个糖吃,这太不合算了。

2、为求无病无痛,健康长寿。

病苦,对我们的折磨很厉害。不少人因受病苦,而信佛、念佛;也有不少人因信佛、念佛而疾病解除,增强信心;也有不少人因信佛、念佛而得到健康长寿。等等。

这是什么道理?一句弥陀,叫做「阿伽陀」药,是万病总持的特效药。还有,学佛人清心寡欲,饮食清淡,思想包袱轻,免疫功能强,再加上平时种戒杀、放生等善因,必定获得疾病消除,健康长寿的福报。但,这只算是学佛的副产品,并不是学佛的目的,更不是佛陀度众生的本意。纵然你活到120岁,不能了生死,出轮回。有什么用呢?

3、求世间福报,有的求今生享福,有的求来生的福报。

有些人感到人生太苦,实在不想再活下去,想好好修来世,下一世才有好日子过。

有这种想法的人,从根本上说,对于人生的苦,轮回的苦,并没搞清楚。还想下一世来享福,这太糊涂,也太危险了。因为,你今生修福德,来世享福报。福报愈大,造的恶业(杀、盗、婬)也越大。享福即消福,到第三世,福报享完了,恶业造就了,你就到三恶道去受报。所以,叫它「三世怨」,第一世,修福德;第二世,享福报(造业、消福);第三世,堕三途,受恶报。

我们修念佛法门的人,当然要修福德(念佛是正行,修福德是助行),没有福德也不能往生。还有,印祖教导说:「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福报是往生资粮),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很差,很少);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

上面所说的,求消灾免难,健康长寿和求世间福报,都是学佛的副产品,只要我们认真持戒、念佛,都是必定得到的。如果只去追求这些,决不能了生死,出轮回。

所以,必须明白:只有「真为生死」,才是学佛的目的,也是修净土的目的。以上讲的第一个问题。

二、发菩提心——学佛的动力

这是发愿心的问题,是修念佛法门的关键问题。

首先,看你发的什么愿心?有的唯求自己往生,不管别人。这把念佛法门修成小乘法,与弥陀愿力不相应,怎么蒙佛接引?有的虽在念佛,不想了生死,只求世间福报。这把净土法门修成人天乘,永远出不了轮回,还谈什么往生!

发菩提心是学佛的动力。佛菩萨不为名利,舍己为人,度化众生。他们巨大的动力来源于菩提心。

什么是菩提心?就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心。具体说就是上求佛道(修智慧)、下化众生(培福德)的心。

发菩提心,就是要以「无我」的伟大精神(就是大智慧),做种种利他事业(就是大慈悲)。所以说,它是一种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相结合的愿心。

我们凡夫,开始学佛发心不大,往往是为个人,如疾病缠身,环境困难,遭受灾难等。这也是人之常情,只要能信佛、念佛,持戒修行,佛菩萨不舍弃一个众生,都会满足你的心愿。但决不能仅停留在这个上面,一定要扩大心量,从为「小我」,逐步扩大为「大我」。念佛求生净土,是为上求佛道,见佛闻法;乘愿再来,普度有缘。因此,必须具有自度度人的菩提心。所以,发菩提心是学佛的动力,是求生净土的动力。

我们凡夫之所以在生死轮回中出不来,之所以烦恼很多、业障重重,根本原因,就在我执,把这个假的躯壳当做「我」。学佛要从「破我执」下手,少想点「我」,烦恼会少些;多想想众生,心量就会扩大些。菩提心就是在破我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发菩提心的重大意义。菩提心能生长、培养一切善法。所以,菩提心称为「善中之王」。

《无量寿经》的纲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三辈往生都必须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就是净土法门修行的纲领。发菩提心包括了信和愿,必须深信切愿才能发起菩提心,有大愿心,才能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所以,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说:「什么叫做多善根?莫过于发菩提心,只要发了菩提心,就超过你历劫修行的功德。」

这就很清楚,发了菩提心,能够消除多生累劫的业障,增长善根、福德,这正是往生的重要条件。印祖说:「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归纳起来,说明发菩提心是学佛的动力,是我们消业障,培福德,生净土,成佛道的保证。以上谈的是第二个问题「发菩提心」。

三、老实念佛——念佛的要领

念佛,是成佛的正因。念佛是种因,成佛是结果。也是修净土法门的正行,其余四摄、六度都是助行。

怎样念佛?《无量寿经》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彻悟祖师说:「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印光祖师说:「老实念佛」。提法不同,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归纳起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和「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就是「老实念佛」。因为必须对念佛法门具有深信切愿,才能发起菩提心,只有真正发菩提心的人,才能一向专念,即「老实念佛」。

「老实念佛」四个字(因系偈语,言简意赅),包含对念佛的认识和态度,原理和方法在内。说明如下:

老实念佛,是念佛的认识和态度问题。

首先,要认识「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凡夫做不到无念,我们的心一天到晚,都在十法界里打转。不念佛法界,便念九法界;不念天堂,便念地狱。只要意念一动,就落入八识田变为种子,遇缘便起现行。所以,印祖说:「心造佛国,临终佛国相现;心造地狱,临终地狱相现。」具有这种认识,自能老实念佛。

老实念佛也是念佛的态度问题。夏莲居大德的念佛偈说:「三字真传老实念。」「老实念」三字,即念佛的真传。印祖说:念佛的秘诀,就是「至诚恳切」四个字。只有「至诚恳切」,才能「老实念佛」。五逆十恶,临终地狱相现,恐怖到极点。有善知识劝他念佛,只念十声,甚至一声,都蒙接引。因他这时老实到极点,诚恳到极点,就是「一心」,就感应道交。

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概括完了。六根,六个窗口,其中意、耳两根最难收摄。这两根摄住,其余四根就不难了。「心念耳闻」是有效方法。就是心里念得清清楚楚,耳里听得清清楚楚。这句佛号从心里出来,又回到心中(八识田)成为金刚种子。人到临终,八识田中的善恶种子(业力),齐向外涌,即种子起现行。业力支配神识去投生。善业重的生三善道,恶业重的生三恶道。金刚种子这时作用很大,它一出来,与弥陀的愿力(光明)相应,感应道交,便蒙佛慈接引往生。

对念佛认识清楚,态度端正,原理明白,方法对头,才能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见倓虚大师:《念佛论》)。这就是「老实念佛」的具体要求。能这样念佛,今生必能成就。

是否老实念佛,可用下面三条对照一下:

1、不怀疑

净土是易行难信之法。易行:三岁儿童都能念;难信:连阿罗汉都还不信,所以《弥陀经》是无问自说。因此,不怀疑难,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上根利器;一种是愚夫愚妇。中间一大批,既非上根,又不甘当愚夫愚妇,很难不怀疑。

要想真正老实念佛,首先要不怀疑。要信释迦佛决无妄语;信弥陀佛决无虚愿;信我们亲见亲闻的往生事迹是真人真事。怀疑消除,念佛才能老实。

2、不夹杂

必须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有的同修虽在念佛,总觉得一句佛名太简单,不保险。要加强保险系数,加念这样咒、那样经,甚至还兼修其他法门。以为修得越多越保险。有的同修照寺庙僧人的功课做,每天早晚花两个多小时,功课一大堆,剩下来念佛时间就很少。这叫杂修。

明代莲池大师,是菩萨再来,净宗八代祖师。他提出:「一句佛号,一部经(指小本《弥陀经》,大本《无量寿经》也一样),一生成就。」他自己这样做,他是得大成就的祖师。也这样教导我们。要想一生成就,必须照办。

有人怀疑:提倡「一句佛号,一部经」。是不是就不需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呢?不能这样理解。因前者说行门,后者说解门。解行虽不可分,但各有侧重。净宗二祖、唐代善导大师说得明白:「若欲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其契理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得实益。否则,经劫至劫,均难出离。」

再者,「深入经藏」,不能理解为「博览群书」;而是要「解如来真实义」,方能「智慧如海」;还有,修学佛法也不同于研究世间学问,而是一经通,一切经通。所以说一句佛号,包括三藏十二部。佛法是「心地法门」,与世间向外驰求、分门别类的学问完全不同。不要误解祖师的开示。

所以,必须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句佛号念到往生,才叫老实念佛。

3、不间断

俗话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就是间断。我们要想今生了生死,出轮回,不下番死功夫是不行的。在家念佛,就算退休,也有家务琐事,人客来往的干扰。出家人也得遵守常住的安排,一切要随众,念佛时间也不能完全自由支配。关键还是自己的认识,时间是挤得出来的。不间断,并不是一切事都不做,而是说需要办事时,就一心办事,做完事再提起佛号。

要做到「不间断」,应该制订功课,每天念多少,必须按时完成。每天3,000—10,000声,应当计数。这是主要的。至于行、住、坐、卧,随缘默念,是辅助功夫。

能够这样「老实念佛」必定一生成就。

四、求生净土——了生死的捷径

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是要让众生了生死。但是时节因缘不同,众生根机各异。我们生在末法时代的众生,如果自己又不属于上根利器,正如佛在《大宝积经》所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少)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也是近代高僧道源法师说的:「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念佛无以了生死;非念佛无以度有情。」(道源法师:《佛七开示录》)」这说明仗自力和仗佛力了生死的难易有很大差别。可以概括为四句:

仗自力了生死难、仗佛力了生死易

在娑婆了生死难、到极乐了生死易

印祖说,一切法门都是仗自力了生死。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了生死。仗自力了生死,非一生、两生能了。证初果的人,还要七次投生天道,七次投生人间。要证到四果才算了生死。又说,参禅虽已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如未证果,仍是凡夫,不是圣人,再来娑婆都难免不迷。又说:「念佛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指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无论功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念佛,无一不往生者。」(见《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185页。)

莲池大师说:「今人喜谈参悟,谈了生死。不知在娑婆世界了悟(了生死、开悟)甚难,名竖出三界。斯陀含(二果罗汉)因后三品思惑未断净,还须再至人天道一度受生。此土众生,多是先生西方,然后了悟。(永明大师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往生西方法门,名横超三界,万无一失者。」(见《云栖法汇》)」

莲池大师说,我观察历代士大夫中,才华出众,聪明绝顶的人,前世多是出家人。再投生娑婆,十人当中,九人都迷。五浊恶世,退缘太多,贤者也难免。(见莲池大师辑《往生集》)《龙舒净土文》说,五祖戒禅师,再来为苏东坡,以三毒习气,今生多缘诗语、受窜谪。吉老四十年不睡,坐禅精苦。坐化后,纸袄亦烧出舍利。再来享大富贵,多忧苦。这证明靠自力在娑婆了生死,难度这样大。

如果是仗佛力往生极乐,就最容易,最稳当。纵然是五逆十恶,带业往生;一旦往生,永不退转;莲花化生,寿命无量,一生成就。

从上面讲的,仗自力在娑婆了生死,那样困难,仗佛力在极乐了生死,那样容易。但是,我们凡夫,业障深重,还有两种人,不愿「求生净土」。印光祖师说:

一种人很狂妄。说自己本来是佛,何须念佛?我自心清净了,佛土就清净,何必再「求生净土」呢?从理上讲,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境由心生,心净土净,是正确的。但,凡夫与佛,相差天渊。只有历劫修行,才有希望。空谈理论,不讲实修,误导众生,破坏佛法。这种人死后定堕无间地狱去受报。

一种人很愚痴。说我们是凡夫,不敢妄想超凡入圣,求生净土。只求消灾免难,保住人身就够了。这种人太愚痴,虽学佛,不求了生死。如将摩尼宝珠换个糖吃,太可惜了!

总起来说,印祖这首偈语,给我们指出了生死的捷径,修净业的纲要。第一句首先提醒我们,修行的目的,是真为生死。至于消灾免难、健康长寿,世间福报,都是念佛的副产品,不求自得的。第二句指出学佛的动力,是发菩提心。就是自度度人的心,是我们求生净土的愿力保证。第三句老实念佛,包含对念佛的认识、态度等在内。第四句求生净土,告诉我们:仗佛力了生死易,生极乐了生死易。

我们大家都修净土法门,要想今生了生死,生净土。应该把这首偈语,作修行的指导,切实奉行,必能满愿。希望与各位同修共勉!

前世的修行人,为啥今生多磨难,身体不好,是因为业障重吗?

修行十大要点

一、孝养父母

佛教以孝为本,孝养父母是佛门的最大根本,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要件,试想连乌鸦尚知反哺报恩,如果我们不能孝养父母,岂不是连禽兽也不如吗?

父母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福田,孝养父母与孝养佛的功德无二无别,不能孝养父母是人生最大的过错,不孝之人是一点也谈不上学佛的资格。

此外,劝父母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永脱轮回生死之苦才是最究竟最圆满的孝道。

二、恪尽本分

人生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本分与职责,学佛人应当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精进努力,做家庭、社会、国家的模范榜样,能孝顺父母,教育子女,爱护家庭,利益社会,报效国家,方是真学佛人,逃避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不能恪尽本分,侈言学佛,都是自欺欺人,学佛不可能有所成就。

三、深信因果

整个佛法的核心就是'因果二字,种了善因必得善果,种了恶因必得恶果,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学佛人当深信因果,以戒为师,日日反省,随时改过。

此外,念佛人深信种了念佛的善因,必得成佛的善果,这是最最深奥的因果。

四、戒杀吃素

学佛人当诸恶莫作,将一切的罪恶行为努力断除。而所有的罪恶中,以杀生吃肉的罪恶最重,因为众生最宝贵的,无非自己的生命,杀它吃它,它最恼恨,怨仇结得最深,将来杀债杀报,血债血还,恶果最为惨烈,因此,诸恶莫作中以戒杀吃素为急!

五、放生救命

学佛人当众善奉行,任何的善事,只要有机会当努力实践。而所有的善行中,放生第一,因为放生是救急救命的行为,功德最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拟。而众生最宝贵的,无非自己的生命,放它救它,它最感激,善缘结得最深,未来福德善报最不可思议,所以,众善奉行中以放生救命为先!

六、竭诚尽敬

诚心敬意是成就天下任何事业的基础,印光大师更教导我们要竭心尽力地把诚敬二字做到了极点,有一分诚敬,就有一分功德,有十分诚敬,就有十分功德,这是学佛成功与否的绝妙秘诀,大家绝对要谨记在心!

七、发菩提心

学佛的功德大小与自己的心量成正比,心量有多大,功德就有多大。因此学佛人的心量一定要大!做任何事绝不是为了自私自利!一定要从内心发真诚心,真实为利益一切众生。我们上求佛道,发心成佛后有能力要普渡众生;我们下化众生,发心有机缘一定要把佛法最精要的重点传播大众。

此外,真正愿意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就是真正的发菩提心。

八、拜佛忏悔

我们累世以来所造作的罪业,若是有体有相,是尽虚空也装不下,我们其实只不过是个业障深重的浊恶凡夫罢了。因此,学佛人当发惭愧心及忏悔心,勤行礼佛,因为礼佛一拜,罪灭河沙,拜佛忏悔是表达我们诚心敬意,惭愧自省最好的方法。

九、信愿念佛

净土法门是依靠佛力救拔,信则信西方极乐世界有一尊阿弥陀佛,愿则愿意速生极乐世界,厌离此苦世界,行则老老实实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只要'信愿行'三资粮具足,就可当生倚仗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力救拔,超生脱死,永断轮回,是佛教一切法门中最深奥最奇妙最特别最方便的法门!

照理说,一句'阿弥陀佛'是靠佛力救拔,是绝对绝对保证往生西方的,但为什么当令念佛的人多,而真正往生西方的人却很少呢?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关键的问题,当今念佛人无法往生的关键在于—'缺乏信愿,怕死,根本不愿往生。'当令念佛人念佛只是求长寿求健康求平安求富贵求顺遂,求世间一切利益,但绝不求往生西方!

'死'之一字即可勘验念佛人是否具足信愿。扪心自问,你怕不怕死?如果现在马上得死,马上阿弥陀佛就接你往生西方,你愿不愿意?一个真正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真念佛人,一定是视死如归,随时愿意早点跟随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是绝对不怕死,马上愿意死,马上愿意随时往生的。至于表里不一,假信虚愿的假念佛人,则是贪生怕死,不愿意死,不愿往生,求多活几年,有太多太多的理由牵绊敷衍。要知道,只此一怕死,不愿死,不愿求往生之心,即与阿弥陀佛的心相违逆,信愿行三资粮不具足,如何成功地往生西方呢?

当今念佛人千有九百九十九多为假念佛人,'死,之一字,当时时刻在心头,时时检验自己,只要念佛人不怕死,喜欢死,随时愿意死,随时愿意早一点往生极乐,就是真正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真念佛人,这种人千念千生,万念万生,绝无不生西方之人!

十、实践力行

佛法最重要的是实践,一个一字不识,完全不懂经教,只会吃素拜佛,老老实实执持一句'阿弥陀佛的老太婆,学佛的成就往往远胜于辩才无碍,精通三藏的大通家,关键即在于是否能够实践力行,能知不能行,犹如纸上谈兵,说食数宝,只是惘然!

总而言之,学佛但求专精,最忌夹杂,只要掌握住要点努力实践,就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实益。

为什么有真信切愿念佛,临终没人助念,没往生西方

如是因,如是果,现在的一切都是因为之前多种下的因、身体不好不一定是业障重。但是也不排除是业障。建议多多放生。

《梵网经》云“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

高僧大德开示:放生得生,你放别人生,别人就放你的生;你救别人命,别人也救你的命。放生得生,常行放生,是常住之法。常行放生是常住之法,你常常放生就得长寿,在世间就立得住。有的人到处都有善缘,就因为他前生放生。

放生可以减少疾病

很多人有重大疾病,通过放生马上就好转了。原先本溪有一个领导,他得了白血病。那时候我刚到本溪,居士去问我,说你看,他得白血病怎么办?用什么办法?我说你放生。正好他上天津,那天把天津所有海里的物全都买掉了,拿几辆车载了就往海里放去了。可能是就放了那一次。过了可能是两三个月吧,这人出院了,到现在还担任领导工作,病好了,原先已经(被医生)判处死刑了。所以放生我们能得健康。

?放生能得慈悲

诚心放生就有个慈悲心,消灾免难的,慈悲即如来嘛。你比如说,盘锦有个居士,他就常行放生。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好一点,经常拿着汽车不断地放生。后来他就遇到一场官司,这场官司挺大,他被排在七号人物。他自从放生、学佛以后,跟这些过去(不好)的朋友就不能见面,一见面就头疼,头疼受不了,必须得马上离开,离开以后头就不疼了。最后他干脆只能打打电话,就不能见面,一连续将近三年多的时间,没有和他朋友去来往。后来他朋友就犯错误给抓起来了,认为他是“军师”,把他排在七号人物。最后通过调查一看,什么事和他都没有联系,最后就被释放了,平安地回到家里。

这例子就说明,他放生以后,避免了很多的灾难。要是常常(和不好的朋友)在一起,你说也说不清楚。再参与那里,肯定是逃不出这个牢狱之灾,所以放生非常好。还有一次,他来咱们寺院,就在现在弥勒佛雕像前面那里,他正要往回走。刚要上车,还没上呢,旁边这个小卖店(卖香)的人就说:哎,你那车轱辘怎么掉了。他那车都是好车,一看这车轱辘已经脱离了,掉了。这个给他吓坏了,如果这个车继续开,稍稍一加速,车毁人亡的事故就跑不掉了。还没等上车,这个别人就发现了这问题,又避免了一场大灾难。所以他对放生坚信不疑,现在还放生。

放生非常好,放生使我们的恶缘变为顺缘,比如孩子有的学习不好,或者有的来讨债的,通过放生可以解除冤仇。另外放生使我们延寿。看过很多以前所写劝善的古书。有的走到半道,看到鱼鳖买来放生,一看是什么龙太子又是什么的,这样给放了,人家保他去升学。这故事太多了,通过放生有很多的感应。通过这个,本来不应该考上学的,最后考上了。因为他有个善心。功名的问题,第一是德,第二才是学问,培养德对我们来讲太重要了,确实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昌臻法师:印光对念佛人病中发心开示

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这个「有」要坚定的有,这是决定得生的因素,所以在临命终时,十念乃至於一念都决定得生。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十三集) 1991 台湾电台 档名:01-09-013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心为要,正与此同。

蕅益大师这一段的开示,说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发菩提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我们在《无量寿经》经文当中看到,在「三辈往生」的经文里面,无论是上中下三辈,都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修学的宗旨,蕅祖在此地又特别以这个意思来劝告我们。信愿要真正的坚固,真正坚固,他老人家说了,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这个「有」要坚定的有,这是决定得生的因素,所以在临命终时,十念乃至於一念都决定得生。如果没有信愿,纵然将这句佛号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这都是形容,『亦无得生之理』,那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为什麼?信愿不坚固。不坚固就是信心常常动摇,愿力不强,一时候想往生,一时候还想别的,这不能往生,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一定要认识清楚,所以『修净业者,不可不知』。特别又举出《无量寿经》来做证明,说大本《阿弥陀经》就是指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讲到修行方法还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佛在《大经》上给我们讲修学的方法,跟小本里面讲的完全相同。

--------------------------------------------------------------------------------

阿弥陀佛怎麼念

前清慈云灌顶法师在《观经直指》中说,业障深重的人,所有一切忏悔法都忏不掉的业障,还有一个方法可以彻底忏除,那就是「念佛」。念佛功德确实不可思议!

有人问,到底是念「阿(音窝)弥陀佛」,还是「阿(音阿)弥陀佛」?「阿(音阿)弥陀佛」是梵音。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中国幅员广大,方言很多,念「阿(音窝)弥陀佛」的人,坐著往生、站著往生的人很多。所以,我们不必执著音,要著重清净心。音念得再对,不一定能往生,因为往生的条件是「心净则土净」。《阿弥陀经》讲往生的条件是「深信、切愿、持名」,持名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所以,念「阿」可以往生,念「阿(音窝)」也可以往生。倓虚老法师是营口人,他念「阿(音窝)弥(音逆)陀佛」,他坐著往生。这就是说明心真诚,心真有佛。

「念」字上面是「今」,底下是「心」,意思是我现在心里有佛。念念有佛相还不行,只是种善根而已;要念念有佛心,我心跟佛心一样。佛心是什麼?平等心。所以,我们的心清净平等,这是念佛,念佛心。

「愿」,念佛愿,把阿弥陀佛的本愿变成自己的本愿。我的心、愿、解与阿弥陀佛的心、愿、解相同,就与阿弥陀佛建立共识。也就是要把弥陀三经所说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我们的「心、愿、解、行」依照三经所说的修正过来,一切业障就彻底忏除了。

我们平常念佛号,「心、愿、解、行」都在其中,「信、愿、行」三资粮也在一句佛号之中。不仅如此,「三学、六度、十大愿王」都在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所含藏的意思无量无边,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因此,念有会念,有不会念,不会念的是嘴皮上念,不相应;会念的,「心、愿、解、行」统统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是真正忏除业障,这是真实修行。

(节录自《普贤行愿品辑要疏菁华》4-9-03忏除业障)

--------------------------------------------------------------------------------

做命理行业招来的业障可不可以忏悔掉会不会耽误往生

[原文]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放不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则决定无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明白,尚能得仗佛慈力乎?!

 [语译]

 念佛的人患病,应当一心求往生。如果你的寿缘还没尽,很快会痊愈。因为你把躯体都放下来念佛,消业的力量最强;业障消除,病就好了。如果执著躯体,只求病好;假使病不得好,决定不能往生。因为你不愿往生嘛!这些道理如果不弄清楚,怎么可能得到佛的愿力摄受呢?!

 [体会]

 念佛的人,平时念念求往生;一旦病来了,反而怕死,怕死还是要死;但决不可能往生;因为你没有往生的愿心,怎么能够感应道交,蒙佛愿力接引呢?!因此,我们当病来时,只能一心求往生,决不可怕死。

 如果你的寿缘未尽,反而能速愈。因为你放下躯体,一心念佛,消业的力量最强,业障消除,疾病自然痊愈。如果你的寿缘已尽,因为一心念佛求往生,必能与佛感应道交,蒙佛愿力接引。

 当然,能治的疾病,也可用医药治疗。但决不可依赖医药,更不可一心只求病好。因为,我们是业力凡夫,不知道自己的寿缘还有多长。所以,病中只能发愿求往生,最为稳当。如寿缘未尽,反能速愈;如寿缘已尽,必能往生。反过来说,如病来时,只求病愈,只靠医药。这非常危险!如果你寿缘已尽,决不能往生,因你自己不愿往生嘛!纵使寿缘未尽,也要受病苦的拖累,到处访名医,求妙方。不能一心念佛,更不可能放下躯体求往生了!

 昌臻病中重读这段开示,体会祖师悲心,誓当依教奉行,书此自警,并愿与同修共勉。

 [原文]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放不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则决定无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明白,尚能得仗佛慈力乎?![语译]念佛的人患病,应当一心求往生。如果你的寿缘还没尽,很快会痊愈。因为你把躯体都放下来念佛,消业的力量最强;业障消除,病就好了。如果执著躯体,只求病好;假使病不得好,决定不能往生。因为你不愿往生嘛!这些道理如果不弄清楚,怎么可能得到佛的愿力摄受呢?![体会]念佛的人,平时念念求往生;一旦病来了,反而怕死,怕死还是要死;但决不可能往生;因为你没有往生的愿心,怎么能够感应道交,蒙佛愿力接引呢?!因此,我们当病来时,只能一心求往生,决不可怕死。如果你的寿缘未尽,反而能速愈。因为你放下躯体,一心念佛,消业的力量最强,业障消除,疾病自然痊愈。如果你的寿缘已尽,因为一心念佛求往生,必能与佛感应道交,蒙佛愿力接引。当然,能治的疾病,也可用医药治疗。但决不可依赖医药,更不可一心只求病好。因为,我们是业力凡夫,不知道自己的寿缘还有多长。所以,病中只能发愿求往生,最为稳当。如寿缘未尽,反能速愈;如寿缘已尽,必能往生。反过来说,如病来时,只求病愈,只靠医药。这非常危险!如果你寿缘已尽,决不能往生,因你自己不愿往生嘛!纵使寿缘未尽,也要受病苦的拖累,到处访名医,求妙方。不能一心念佛,更不可能放下躯体求往生了!昌臻病中重读这段开示,体会祖师悲心,誓当依教奉行,书此自警,并愿与同修共勉。

往生是什么意思

建议您可以把做命理的收入,固定的拨出一部分去做捐助需要帮助的人,如此你做命理虽然担心泄露天机,但是却把这个业转化成助人为善的功德,一样是好事。上天有好生之德,你的功德回向必然会得到好报的。不能只是用口头忏悔来忽悠~~还是要配合实际行动滴!

“往生净土”的意思是:人放下一切世俗之物,放弃一切利益而自得其乐,摆脱过去的业力束缚,放下一切,获得灵魂新生的过程。

净土:指阿弥陀佛之地。全国众生行十善,身、口、心清净,无苦,但享诸种乐。因此,它也被称为极乐世界。其他诸佛佛国也有净土,但他们国土上的一切菩萨,最终都会住在极乐净土。

只要你建立起像钻石和岩石一样坚定的信心,并且保持不变,直到生命的尽头,只要“信与行”是自然的,你就可以去净土。自阿弥陀佛,唯心净土,意盖。是禅,净土,殊途同归。不离心,就是佛,就是禅。千河归海,净土法最方便。一句话,阿弥陀佛,去西方极乐世界。

文章标签: # 念佛 # 往生 #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