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文化 生肖文化
秋后处斩什么生肖_秋后问斩指什么生肖
tamoadmin 2024-06-23 人已围观
简介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2.国产冒险动画片大全排行榜(2001年的国产动画片?) 午时三刻是几点 大家知道午时三刻是几点吗?“午时三刻”是12点45分左右,按照古代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的说法,午时三刻就在11点到13点之间,这其中最接近的时间就是12点45分。古代的人们虽然没有钟表,但是他们发明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计时方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
2.国产冒险动画片大全排行榜(2001年的国产动画片?)
午时三刻是几点
大家知道午时三刻是几点吗?“午时三刻”是12点45分左右,按照古代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的说法,午时三刻就在11点到13点之间,这其中最接近的时间就是12点45分。古代的人们虽然没有钟表,但是他们发明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那就是天干地支计时法。”下面为你推荐午时三刻是几点的文章。
午时三刻是几点1午时三刻是12点45分。“五时三刻”中的“五”为误用,正确应为“午”,古代自唐以后将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午时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但是这种午正三刻并非是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最接近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是午初三刻,即现在的十一时四十五分。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古时的时辰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方便记。
具体划分如下:
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
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
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午时三刻是几点2在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看着时间,来提醒自己该做什么事了。现在我们到了午后都会用13点来表示下午一点。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十四小时制,这也是国际标准时间系统,这种时间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出现混淆,所以各国都采用这种时间制。但是,你知道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这种时间制的吗?
答案是民国时期,民国时期,中国人改变了很多,也被迫接受了很多新的事物,其中就包括时间的改变。
但是,这种时间制只是在民国时期才开始使用,那么,这之前的人都是怎样表达时间的呢?那时候的'时间表达方式也很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古代是计时单位也叫时辰,那时候的人把一天表示为12时辰,一个时辰是今天的两个小时,根据民间说法,用十二生肖动物出现的时间来为时辰取名字。这也就有了子时、午时、亥时等等时间的名字。
我估计人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午时的名字了,因为在很多的古装电视剧中很多当权者都会宣判犯罪的人午时三刻问斩,感觉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只要一犯罪可能就是午时三刻问斩,那么你们有没有好奇过,这是为什么呢?午时三刻究竟有什么魔力呢?为什么那么多人要选择午时三刻呢?
其实,古时候的午时相当于今天的11点到13点这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也是中午时分,太阳最强烈的时候。三刻又是什么时候呢?
原来,在古代除了日晷这种计时工具,还有使用漏刻计时的方法,这样一天一夜就是一百刻,而且不受天气和夜晚的影响。然而一刻钟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
古代人都是处在封建时代,难免会有人有迷信。古代人认为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无论此人是不是罪有应得,死人的鬼魂都会来找杀他的人以及与他有关的人。
人人都觉得应该选一个好的时间去问斩,以防有鬼魂出来找麻烦。而且在古人认为只有在正午12点也就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才能够压制住人死后的阴气,利用旺盛的阳气冲淡死人的阴气,压制住死人的鬼魂。上面又说了午时三刻也只到11点45左右,为什么不是12点呢?
中国古代很多王朝建立的地点都在西安,到了后期才有王朝选择在北京定都。时间一久人们都选择以西安时间为标准,这就会有一些时间差,所以北京地区的午时三刻就是西安时间的正午12点。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现在到了中午都会有午睡的习惯,如果不睡一会,就会感觉头脑昏昏沉沉,无精打采。
古代人也是一样,到了午时的时候,也会有想要睡觉的冲动,所以在此时的,在太阳的照射下,人是非常迷糊的,这样的话再行刑的时候,的痛苦会相对来说小一点,对于也是一种人性化的考虑了。
但是,并不是每一天的午时三刻都是可以问斩的。因为在西汉时期,董仲舒就明确提出,四季的分别,董仲舒认为刑罚应该在秋冬的时候完成。帝王也要遵守四季的变化,这就有了秋后问斩。而且到了唐宋时期,规定只有十、十一、十二月才可以执行死刑。
此外在这期间还会有,正月、每月的禁杀日、二十节气日等等。这些日子都是不可以的,仔细一算可以执行死刑的时间也是非常的少。
而且唐代的时候,法规可是明确规定,只有未时到申时,才可以对死刑犯动手,并不存在什么午时三刻问斩这类词语。到了明清时期就宽松很多,只是有些日子还是不变,需要严格遵守。但是在时间上就可以选择在午时问斩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
两个时辰等于几个小时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两个时辰是四小时。
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清代的皇家对时间的规定更为详细。《大清会典》中写道:“凡候时,皆准以昼夜。周口十二时。时八刻。刻十五分。分六十秒,合昼夜皆九十六刻。析之为一千四百四十分。
又折之为八万六千四百秒。”这样一来,1刻为15分,8刻就是120分,也就是两小时,这完全和今天的24小时制相同了。
扩展资料:
时亦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兼有古代的习惯称法。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依据时、分、秒,就把一天24小时分清楚了,这种计时方法是实用的“舶来品”。在古代,我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单位:时、刻、更、点。
中国古代一些特定的时辰: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5、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参考资料:
一刻钟是多久?
一刻钟是15分钟。这是因为时间的计算都十分相似的缘故。西方的计时方法是把一天平均分成二十四份,每一份是一个小时,而我国古代是把一天平均分成十二份,每一份是一个时辰。
另外我国古代还有一种叫做日晷的计时工具,它把一个时辰平均分成了八份,一份叫做一刻,而根据上面的分析来看,一份正好是西方计时方法中的十五分钟。
扩展资料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一是“日晷”,另一个是“漏”。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不用说了,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
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时辰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
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一个时辰是一个小时吗
一个时辰是2个小时。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_、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百度百科-时辰
一个钟是多久
一个钟是一个小时。
1个钟头=1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即为:1小时=60分钟=60x60秒=3600秒。
古代中国的钟有头有身,而西洋钟是没有钟身大,因此中国人在见到西洋钟后,把西洋钟反映的时间叫钟头,这就是把时间称为钟头的来历。
时间介绍:
小时是一个时间单位。但不是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除闰秒外,一小时一般等于3600秒,或者60分钟,或者1/24天。
人类日常生活的时间度量一般是以小时为单位进行的,例如一天中的时刻就是一天中的第八个小时。
李白写的古诗:小时不识月中的小时是指小时候。小时指60分钟。
午时三刻是11点45还是12点45
午时三刻是几点
大家知道午时三刻是几点吗?“午时三刻”是12点45分左右,按照古代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的说法,午时三刻就在11点到13点之间,这其中最接近的时间就是12点45分。古代的人们虽然没有钟表,但是他们发明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那就是天干地支计时法。”下面为你推荐午时三刻是几点的文章。
午时三刻是几点1
午时三刻是12点45分。“五时三刻”中的“五”为误用,正确应为“午”,古代自唐以后将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午时三刻即午正三刻但是这种午正三刻并非是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最接近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是午初三刻,即现在的十一时四十五分。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古时的时辰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方便记。
具体划分如下:
子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
丑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寅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卯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辰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巳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午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
未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申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酉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戌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亥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午时三刻是几点2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看着时间,来提醒自己该做什么事了。现在我们到了午后都会用13点来表示下午一点。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十四小时制,这也是国际标准时间系统,这种时间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出现混淆,所以各国都采用这种时间制。但是,你知道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这种时间制的吗?
答案是民国时期,民国时期,中国人改变了很多,也被迫接受了很多新的事物,其中就包括时间的改变。
但是,这种时间制只是在民国时期才开始使用,那么,这之前的人都是怎样表达时间的呢?那时候的'时间表达方式也很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古代是计时单位也叫时辰,那时候的人把一天表示为12时辰,一个时辰是今天的两个小时,根据民间说法,用十二生肖动物出现的时间来为时辰取名字。这也就有了子时、午时、亥时等等时间的名字。
我估计人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午时的名字了,因为在很多的古装电视剧中很多当权者都会宣判犯罪的人午时三刻问斩,感觉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只要一犯罪可能就是午时三刻问斩,那么你们有没有好奇过,这是为什么呢?午时三刻究竟有什么魔力呢?为什么那么多人要选择午时三刻呢?
其实,古时候的午时相当于今天的11点到13点这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也是中午时分,太阳最强烈的时候。三刻又是什么时候呢?
原来,在古代除了日晷这种计时工具,还有使用漏刻计时的方法,这样一天一夜就是一百刻,而且不受天气和夜晚的影响。然而一刻钟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
古代人都是处在封建时代,难免会有人有迷信。古代人认为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无论此人是不是罪有应得,死人的鬼魂都会来找杀他的人以及与他有关的人。
人人都觉得应该选一个好的时间去问斩,以防有鬼魂出来找麻烦。而且在古人认为只有在正午12点也就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才能够压制住人死后的阴气,利用旺盛的阳气冲淡死人的阴气,压制住死人的鬼魂。上面又说了午时三刻也只到11点45左右,为什么不是12点呢?
中国古代很多王朝建立的地点都在西安,到了后期才有王朝选择在北京定都。时间一久人们都选择以西安时间为标准,这就会有一些时间差,所以北京地区的午时三刻就是西安时间的正午12点。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现在到了中午都会有午睡的习惯,如果不睡一会,就会感觉头脑昏昏沉沉,无精打采。
古代人也是一样,到了午时的时候,也会有想要睡觉的冲动,所以在此时的,在太阳的照射下,人是非常迷糊的,这样的话再行刑的时候,的痛苦会相对来说小一点,对于也是一种人性化的考虑了。
但是,并不是每一天的午时三刻都是可以问斩的。因为在西汉时期,董仲舒就明确提出,四季的分别,董仲舒认为刑罚应该在秋冬的时候完成。帝王也要遵守四季的变化,这就有了秋后问斩。而且到了唐宋时期,规定只有十、十一、十二月才可以执行死刑。
此外在这期间还会有,正月、每月的禁杀日、二十节气日等等。这些日子都是不可以的,仔细一算可以执行死刑的时间也是非常的少。
而且唐代的时候,法规可是明确规定,只有未时到申时,才可以对死刑犯动手,并不存在什么午时三刻问斩这类词语。到了明清时期就宽松很多,只是有些日子还是不变,需要严格遵守。但是在时间上就可以选择在午时问斩了。
国产冒险动画片大全排行榜(2001年的国产动画片?)
苗族:
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苗族妇女的衣着美观、大方,大襟上衣绣有花饰图案,下身穿百褶裙,犹如开屏的孔誉尾,非常富有民族特色。苗族妇女的服饰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苗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虹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
苗族有自然崇拜、祭祖习俗,部份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恋爱:跳月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很喜欢的一种活动,一般在春秋两季的佳日举行,这种活动实际上是青年男女的择偶盛会。跳月时,男女青年酣歌狂舞,各选所欢,互相求爱,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恋爱舞。皓月当空的夜晚,苗家的青年男女吹着芦笙,摇着小铃,唱着情歌汇集到了跳月场。小伙子们吹着芦笙排成一排在前面,姑娘们摇着小铃排成一排在后面,按传统的规矩和动作开始跳舞。在芦笙和铃声的伴奏下,队伍不断地变换队形和动作,时而结成几个大圆圈,时而变成花瓣状,时而穿梭来往,时而插花交错。共间夹杂着姑娘和小伙子的歌声,欢笑声和惊叫声,场面十分热烈。跳舞的时候,男女间可以嬉笑逗趣,小伙子可以把芦笙吹到姑娘面前求爱,甚至可以用舞蹈动作碰撞对方,以此逗趣。姑娘可以在舞蹈中用绿巾包裹的小花球投掷自己看中的小伙子,一次不行,可以投掷二次、三次。场内的人们跳累了,可以坐到场外休息,场外围观和休息的人们又来接着跳,这样轮流着一直跳到天亮。这期间,青年男女可以到场外的草棚里去吃东西、喝米酒,也可以坐在场外互相对歌,也可以跟刚刚结识的舞伴窃窃私语,谈情说爱,也可以邀约自己的恋人到场外的僻静处去互表衷肠,盟定终身。总之,一夜跳月下来,都有不少苗家姑娘和小伙子成为恋爱人。有的终成眷属。
3、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几禁忌:参加苗族的婚礼、丧礼,应和当地人一样,带点钱物表示祝贺或哀悼。在丧礼中,收到了客人的财物后,一 群孝儿孝女将向客人行跪拜礼敬酒,表示深深的谢意。客人不论喝多喝少,都要接过他们的酒杯,否则被视为无礼。
苗族妇女生了小孩以后,忌讳外人进入,特别忌讳穿雨鞋和孕妇进入。家有产妇,都要在门前悬挂一顶破草帽或在屋外岔路口插上一枝绿树枝,以示谢绝外人进入。如果不慎闯入产妇家,主人会端出一碗水让客人喝。客人应该把水喝干,切记不能把喝不完的水倒掉。如果客人穿着雨鞋闯入产妇家,临走时主人让客人把鞋脱下倒拎着出门,客人应尊重主人的请求。苗族习惯,产后3天之内闯入产妇家者叫"踩生",踩生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做孩子的干爹、干妈。作为礼节,临走时还应留一点钱物给孩子,以后还要记住这个干儿子或干女儿。如果婴儿日夜啼哭或经常生病,苗族认为应该给婴儿寻找保爷、保娘。寻找保爷、保娘有两种方法:一是择算好吉日,在家等待,3天之内到家里来的第一个人,就是孩子的保爷或保娘;二是择吉日,背着孩子,抱着大公鸡,拿着香、纸等,到溪流桥边搭上新桥,等待第一个过往的行人。能够撞上苗族人家请保爷、保娘,据说是彼此的福气,客人不应拒绝,应接过孩子,说些祝福的话,给孩子取一个如意的名字,接受主人家的酒肉款待,临走时给孩子留下点财物做纪念。
回族:
元世祖忽必烈率军攻陷大理后,有不少中亚、西亚和新疆等地的回族军民和贵族来云南定居。元朝时在云南任平章政事,掌握全省军、政、财、文大权的赛典赤瞻思丁就是回族。
普遍使用汉语的语言、文字。住房、服饰等也与汉族大致相同。在云南农村的回民,除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兼营小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工艺水平都比较高。
绝大多数的回民信仰伊斯兰教,遵循教规,风俗不吃猪肉,以牛、羊、鸡肉为食。
回族节日主要有"尔仪"()、"古尔邦"(宰牲节)和"圣纪"(圣会)等
节日:回族节日,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在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教历九月为斋月,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 如不见新月,则再封斋1日,共为30日,第二天为。
古尔邦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圣纪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
礼仪及禁忌:
1、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待人热情诚实,保持着讲礼貌的好传统。回族亲友相逢,以喜悦的面容相待,互道"色俩目"(即互相问好)之礼。
回族是一个非常好客而热情的民族,有着"持家从俭,待客要丰"的优良传统,重视待客礼节。当家里来了客人,主人立即起身相迎让座,献上香茶。当南主人与客人愉快交谈时,女主人则到厨房准备丰盛饭菜款待客人。就餐前,要先洗手。入席,谦让年长者如坐上席。上饭菜之前,主人首先要上盖碗茶。倒茶水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递。这样做,一方面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客人要起立,双手接茶盅。进餐时,上席长者先动筷子,其他人才能进食。席间,不说污言秽语,不挑剔食物,不要向碗里吹气,也不要用筷子在碗乱搅动,要小口进食。饮水时,不连接吞咽,不能对着杯盏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当客人道别时,回族总是满脸笑容,并一再挽留,一直将客人送出自家大门。 在回族村寨,当别人请你作客时,要答应他,不能随便谢绝。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应邀,要讲清原因,表示谢意。
回族的饮食禁忌颇多,主要有:进入清真寺忌抽烟。忌食猪肉以及凡有犬齿且猎食其他动物的猛兽,忌食自死动物,忌食动物的血液。禁止饮酒。在语言上,对食用的畜禽忌说"肥",而说"壮";忌说"杀",而说"宰";忌说"肉",而说"菜",如"牛菜""羊菜"。相互之间不用禁忌物来比喻。
蕴涵于回族民居文化现象上的一些禁忌和礼仪,为我们揭示了云南回族精神世界的底蕴。在许多回族家庭中尤其是老年人居住的房间里,是绝对看不到任何有人或动物的图画、雕塑的。回族建房是绝对不看阴阳、风水的,他们至多选择一下民居的朝向:如喜好坐北朝南、背阴朝阳,喜好平坦、宽敞、干燥,忌低洼潮湿和易遭山洪水流冲刷处。民居大门一般禁忌向西开,但也不是绝对的,在某种情况下(受到地形的限制),也可以变通。回族民居内部的布局分配体现"以西为贵",西房通常为老年人居住,西墙是老年人在家礼拜时面对的地方。当老年人做礼拜的时候,切忌旁人从正在礼拜的老人面前走过。
2、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节日,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在伊斯冀汤?乱蝗铡=倘站旁挛?拢?庹?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如不见新月,则再封斋1日,共为30日,第二天为。
古尔邦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圣纪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
3、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婚姻一般实行族内婚,少数与其他民族通婚者,原则上要求对方随回族习俗生活。斋月一般不结婚。
回族把人的去世称做"归真",实行土葬、速葬、薄葬。土葬送葬时众亲友争抬"金匣",不穿孝衣,不戴孝帽、黑纱,不哭丧,不鸣鞭炮,不搞吊孝活动。
布依族早在元明时期就进入封建领主制阶段,从清代初期至本世纪50年代,封建地方经济已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
布依族崇拜祖先,有的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布依族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
节日除了同汉族相同的"春节"、"端阳"、"中秋"外,还有极富本民族特色的"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和"六月二十四"等节日。
布依族妇女善于纺织和刺绣,蜡染工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色调淳朴、图案独特,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
一、《小鲤鱼历险记》在2000到2010年的国产动画片中《小鲤鱼历险记》是发行于2006年的动漫,主打奇幻、冒险的风格,同时还表达出了没有无所不能的人,朋友、家人和爱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的主角泡泡当时可是深受欢迎。
二、《淘气包马小跳》动漫《淘气包马小跳》共有好几部,主人公当然是马小跳,他的个性可以说和大部分人都是不一样的,不仅可看性强,而且也很好的反应了儿童在生活中的现实和心理状况的写照。
三、《小卓玛》这部《小卓玛》或许是不少朋友在儿童时期都有看过的,整部动漫围绕着藏羚羊被捕和被保护的主线而展开,情节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很有看点。
四、《大耳朵图图》这部《大耳朵图图》到如今都是相当受欢迎的动漫,尤其是其中的角色形象,它首播于2004年,主要讲述了大耳朵的图图和他的小伙伴们的成长故事,很经典的国漫。
五、《秦时明月》《秦时明月》到如今已推出了好多部,好多系列,受观众的好评度也是好高,不过整个系列的第一部首播于2007年,目前在动漫界被翻译成了七种语言,且热播全球近四十个国家和地区。
六、《闪闪的红星》《闪闪的红星》首播于2007年,讲述了主人公是潘冬子的在党前辈的教育下由成长到成熟的过程,推出后此部动漫斩获了不少的殊荣,而且还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
这个年间的国产动画片有像是蓝猫淘气三千问,小鲤鱼历险记,洛洛历险记,虹猫蓝兔七侠传,虹猫蓝兔勇者归来等多部非常优秀的国产动画片,就比如说像是这部国产动漫作品蓝猫淘气三千问这部,非常优秀,里面讲的是有关于恐龙远古时代等方面知识,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国产动漫。
2001年的国产动画片
神厨小福贵
简介
清朝末年,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等人仓皇西逃。
西行路上,由于御膳大厨被小李公公谋害掉入悬崖失踪,慈禧只得命太监小李子在当地挑选厨师。
小福贵的爷爷有一手好厨艺,被小李子选为慈禧的御用厨师,但他却无意中发现有人给慈禧的菜肴中下了毒
维新变法之后,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极度不满,有心废黜却又有所顾忌。
由于后党大臣荣全是黑暗料理界的人,也揣摩到太后的心思,买通太监小李子,利用在菜肴中下毒谋害慈禧的方式以嫁祸光绪,促使慈禧太后下决心早日废黜光绪皇帝。
稀里糊涂之下,小福贵的爷爷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被认定是下毒凶手,判处死刑,秋后问斩。
身手不凡的小福贵苦练十八般厨艺,就在他成为首席御膳大厨时却又被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当中
最后,K大人下了毒手,小福贵的爷爷和太医死了,小飞蝶走了,小蜜蜂死了,小福贵领悟到了民间才有真情,他似乎听到了小飞蝶的呼唤,驰马而去···
果宝特攻西游记98动画版开心宝贝1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小鸡不好惹蓝猫龙骑团2:生命之花虹猫蓝兔-勇者归来虹猫蓝兔之火凤凰大耳朵图图3十二生肖闯江湖星猫历险记-星空大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