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文化 生肖文化

宋朝陈师道属什么生肖_陈师道生平

tamoadmin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1.陈师道原文_翻译及赏析2.陈师道是什么朝代的人3.陈师道彭城人少而好学苦志翻译4.生肖里的诗5.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是西昆体诗人中成就最高的诗人6.必封侯是什么意思7.初中语文易考易错的文学常识陈师道是江西诗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以朴素写实为主。一生留下了很多作品。后人对于他的评价大多都是说诗的造诣比较好。陈师道是北宋年间彭城人士,他出身于当时的宦官家庭,但是其实在那个时候他们家已经很是破落了。

1.陈师道原文_翻译及赏析

2.陈师道是什么朝代的人

3.陈师道彭城人少而好学苦志翻译

4.生肖里的诗

5.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是西昆体诗人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6.必封侯是什么意思

7.初中语文易考易错的文学常识

宋朝陈师道属什么生肖_陈师道生平

陈师道是江西诗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以朴素写实为主。一生留下了很多作品。后人对于他的评价大多都是说诗的造诣比较好。陈师道是北宋年间彭城人士,他出身于当时的宦官家庭,但是其实在那个时候他们家已经很是破落了。所以他一生可以说是很贫苦。他还是?苏门六君子?之一,这也表明他在当时还是有些名气的。陈师道一生都是比较坎坷的,他娶了郭概的女儿为妻,但是由于自己比较贫穷导致于自己亲自和儿女大多时候都是住在岳父家里的。

这其实对于一个男人已经算是一种磨难了,一个男人养不活自己妻子儿女真的还挺失败的。郭概这个人在当时被大家都说识人很厉害,两个女婿都是有才华的,他还有个女婿叫赵挺之 ,赵挺之 肯定是要陈师道混得好。这个咱们后面再说。由于生活给与陈师道很多的痛苦,所以他的诗大多是朴实无华,感情真挚的。当时的黄庭坚也是非常喜欢陈师道的,陈师道在十六岁的时候,就拜入曾巩名下。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大好。但是当时王安石变法,当时科举采用经义之学。

这个时候陈师道却不是瞧不起这套,就没有去参加应试。直到后来被苏轼等人推荐他为徐州州学 教授,他才好点。但是又因为苏轼出任杭州太守,他前去相送,被人参一本,说他擅离职守,于是又被撤职。但是苏轼是很喜欢他,还想收他为土地,但是他没答应。陈师道也是个有骨气的人,据说当时冬天陈师道要参加祭祀,但是天寒他没有皮衣御寒,他媳妇就去娘家借了一件,但是这件事赵挺之的。赵挺之是王安石的人,陈师道觉得自己受辱了。他坚决不穿,最后他在祭祀受了风寒。不久后就去世了。

陈师道原文_翻译及赏析

简介

陈与义是宋代诗人,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存词19首。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流连光景之作,词句明净,诗风明快,很少用典,清新可喜。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对学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诗风有了改变,转学杜甫。他不象江西派诗人那样, 只从句律用字着手,而是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题材广泛,感时伤事,写了不少寄托遥深的诗篇,趋向沉郁悲壮,雄阔慷慨,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未列陈与义之名。宋人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但多数人认为他最近于杜甫。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称杜甫为江西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陈与义不是江西人, 作诗重锤炼,固然有与陈师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 迥然有别,不应列入江西诗派。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五言律如《雨》诗 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观察细密,造语工致。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陈与义亦擅词作。〔临江仙〕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虞美人〕中的"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等名句都为人称诵,胡仔、黄□等人对他也有较高的评价。 总的说来,他的词作以清婉秀丽为主要特色。 陈与义集原为其学生周葵编,共10卷,早佚。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胡□笺注《 简斋诗集》30卷(附《无住词》1卷)刊刻问世,《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并附印元刊《 陈简斋诗外集》。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陈与义集》即以胡本为底本

编辑本段简斋体

陈与义,号简斋,严羽《沧浪诗话》在“以人而论”诗体时,将陈与义的诗称为“陈简斋体”。“简斋体”的早年流连光景之作,观察细致 ,描写生动,饶有情趣。善用直致、浅语入诗,重意境,重白描。后期的“简斋体”取法杜诗,得其沉雄之韵,规模宏大,声调浏亮;对仗着重上下句之间气脉的内在联系,潜气内转,意境圆融,风格雄浑沉郁。

编辑本段经历介绍

陈与义自幼聪明好学,能诗文,为同辈所敬重。《宋史》本传说他“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登上舍甲科,被授于开德府(今河南濮阳)教授,累迁太学博士,进升为符宝郎,掌皇帝八宝及国之符节,不久被贬为陈留郡(今河南杞县境)酒税监。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人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北宋遂亡。陈与义自陈留避难南奔,经襄阳,转湖南,绕广东、建,于绍兴元年(1131年)抵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陈与义为高宗旧臣,高宗得知他的忠心,便任命他为礼部侍郎。不久,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召为给事中,参与讨论政事,抄发章疏,稽察违失,以备顾问应对。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太平观,旋而复用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正月,授参知政事(副宰相),唯师礼用道德以辅朝廷,尊主威振纲纪而呕心沥血。 陈与义性格沉重,不苟言笑,待人接物谦虚谨慎。被他推荐和提拔的官吏很多,他从来不向外人流露,也不向被推荐、提拔的人表白,更不提出任何要求。因此,他在士大夫阶层中具有较高的威望。朝臣们多愿向他坦露心迹或请求指正迷津。当时,丞相赵鼎在朝廷放言:“人多谓中原有可图之势,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高宗说:“今梓宫与太后、渊圣皆未还,若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丞相的意思是,多数人主张打回汴京,收复中原,若不如此,恐怕将来因失去机会而受到追究。而高宗则认为,二帝被掳,连同太后、嫔妃、宫女都在金人手里,若不议和恐难于返回。陈与义听了之后,赞成丞相的用兵,反对高宗的议和,便婉转地说:“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高宗曰:“然。”从道理上以为陈与义的话很对,但事实上他甘心于偏安江左,以求苟延残喘。陈与义看出高宗无意收复中原,他很失望,便以病托辞退职,朝廷复以资政殿学士(授予罢政宰相的职衔)知湖州,加提举临安洞霄宫(今浙江余杭西南,宋代凡执宰大臣去位者,皆以提举洞霄宫系衔)。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病逝,终年四十九岁。

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宋史》卷四四五·列传第二百四·文苑七·陈与义传 陈与义,字去非。其先居京兆,自曾祖希亮(陈希亮)始迁洛。故为洛人。与义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liǎnrèn:整理衣襟,表示恭敬),莫敢与抗。登政和三年(1113)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擢符宝郎,寻谪监陈留酒税。 及金人入汴(今河南开封),高宗南迁,遂避乱襄汉,转湖湘,逾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这里特指两广一带)。久之,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1131年)夏,至行在(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寻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召为给事中。驳议详雅。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太平观。被召,会宰相有不乐与义者,复用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六年九月,高宗如平江,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七年(1137年)正月,参知政事,唯师用道德以辅朝廷,务尊主威而振纲纪。时丞相赵鼎言:“人多谓中原有可图之势,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上曰:“今梓宫与太后、渊圣皆未还,若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与义曰:“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上曰:“然。”三月,从帝如建康。明年(1138年),扈跸还临安。以疾请,复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陛辞,帝劳问甚渥,遂请闲,提举临安洞霄宫。十一月,卒,年四十九。 与义容状俨恪,不妄言笑,平居虽谦以接物,然内刚不可犯。其荐士于朝,退未尝以语人,士以是多之。尤长于诗,体物寓兴,清邃纡余,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尝赋墨梅,徽宗嘉赏之,以是受知于上云。[1]

编辑本段诗词创作

陈与义一生的主要贡献在诗词方面。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宋书》本传说他的诗词“体物寓兴,清邃纡余,高举横厉,上下陶(渊明)、谢(灵运、胱)、韦(应物)、柳(永)之间”。他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他是专学杜甫的,是江西诗派后期的代表作家。他学杜甫又不拘泥于杜甫,对前贤的作品是博览约取,善于变化。他还特别推崇苏轼和黄庭坚、陈师道,但并不墨守成规,而能参合各家融会贯通,创造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语言质朴,音节响亮,形象丰富,很少用典,明快中没有鄙俗,口语化略无平淡。所以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比江西派的其他诗人的成就较大,无愧于江西诗中的改革派。 早期诗歌 陈与义前期的诗,多表现个人生活情趣,与现实社会的距离较远。如《襄邑道中》写春日乘船而游,表现对风光的流连和对现实的冷漠,然而文字明快,情真意切。这个时期他写了不少类似于这样的诗。南渡以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特别是由陈留至临安走了三年多,一个读书人既无宽裕的资费又无别人照料,其艰辛之状可想而知。然而这一趟长途跋涉却对他的思想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一路上对现实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着广泛的接触,激发了他的爱国憎爱分明感,是一个思想的飞跃,也是他的诗词创作的一个分水岭,诗风由个人生活情趣转向沉郁悲壮,痛恨于金兵南侵,无奈于朝廷苟安,感怀家国,慨叹时势。如《伤春》、《居夷行》、《次韵尹潜感怀》等,都属于这类作品。 《伤春》写的是“靖康之难”,金兵入侵,高宗南逃,个人流浪,权奸误国。“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写国中无人,朝臣白食俸禄。“初经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写皇帝逃跑,孤臣奋战。“稍喜长沙向延图,疲兵敢犯犬羊峰”。写向子湮(字延图)在长沙抵抗金兵。全诗对朝廷给予幽默而辛辣的讽刺,特别是以皇帝和孤臣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具有较强的鞭鞑力量。所有这一切都出于对“庙堂”的谴责,对权臣误国的痛恨,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国家复兴的希望。 《居夷行》开篇写道:“遭乱始知承平乐,居夷更觉中原好”。这是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呐喊。其中又写道:“人世多违壮士悲,干戈未定书生老”。是说金兵既然入侵,皇帝屈膝,权奸谄媚,力求议和,而有志之士只有冷眼悲伤。本想等待时机收得中原,而掌权者热衷于偏安以苟活,我们等到老死恐怕也没有希望。“皇天岂无悔祸日,君子慎惜经论时”。愿朝廷改弦更张,下定决心,收复故土,使满腹经纶的志士派上用场,为国为民尽忠尽孝;不然苦读春秋的书生、知勇双全的将领都没有了用武之地。仍然劝谏圣主拿出勇气,对光复抱有一线希望。 《次韵尹潜感怀》为建炎年间作品,当时他由礼部侍郎已经外放。金兵渡过淮河,逼近长江,临安也危在旦夕。而陈与义是一名放臣,无权参与朝政,只有表达心愿而已。全诗不长,兹录如下: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国难当头,天子蒙尘,山河破碎,家国不保,由谁来“静风尘”呢?徒有“金陵龙虎气”,谁也改变不了屈辱的现状。陈与义说是“迷路”,实际上十分清醒。只有清醒的人才会说出迷路的话,以敲击昏君、发蒙权臣。言外之意是督促朝廷调兵遣将,组织人马,共图收复失地,以雪靖康之耻。

编辑本段思乡作品

诗人还写了不少怀念故乡洛阳的作品,如《虞美人》(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虞美人》是写虽然到了春天(“又东风”),洛阳的桃花未必开得和往年一样红妍。其原因是被战乱践踏得连花儿也一改旧时的俏容,给洛阳蒙上一层耻辱的阴影。《临江仙》是写在洛阳午桥相约饮酒,在座的都是同学少年,英雄豪杰。当时陈与义才二十多岁,金榜题名(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又二十多年过去了,简直像一场恶梦,虽然还活在世上,确实叫人日日夜夜提心吊胆,担惊害怕。其原因又是朝纲败坏,战争使社会动荡不安所造成的。再如《法驾导引》中的“归路碧迢迢”。《点绛唇》(紫阳寒食)中的“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木兰花慢》中的“北归人未老,喜依旧,著南冠”。等等都是写对故乡的怀念。归途遥远,又一定是杂草丛生,无路可寻,欲归而不可得。即是回去,由于长期在外难解乡音,父老子弟们对我会是什么看法呢?年龄不算大(逝世时才四十九岁),依然喜爱北方衣着,可是现在却是南方打扮。这些诗句钓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怀恋故乡之情,任何一个羁旅它乡的人读了都会产生共鸣。 牡丹(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①, 十年伊洛路漫漫②。 青墩溪畔龙钟客③, 独立东风看牡丹。 题解洛阳是作者的家乡。洛阳牡丹天下闻名。作者晚年身在南方,看到牡丹开放,联想到故园风物,不免兴思念旧国之情;但又感到自己年已衰老,对国事已无能为力,因而诗作的情绪是低沉的。 注释 ①汉关——指中原。  ②伊洛——伊河、洛水,都在河南省境内。洛阳就在洛水北岸。 ③青墩溪——在浙江省桐乡县,作者年老退隐之地。  语译 胡骑闯进中原已经十年,伊河洛水似乎远在天边。一个年迈衰翁,独立青墩溪畔,春风里眼看牡丹心想家园。 赏析 陈与义是洛阳人。伊、洛即伊水和洛水,洛阳即是洛水之北的意思。青墩溪在浙江桐乡县。龙钟客,指年老体弱的人。自从金人入侵,淮河以北的土地沦陷于敌人之手,作者已有10年不见家乡的容颜了。洛阳以盛产牡丹名闻天下,此刻作者在遥远的异乡独自一人默默伫立在春风之中,注视着故乡的名花。“独立东风”一句涵着多少意思?粗说,可以说是国破家亡的遗恨;细说,则可能包括对种种往事的回忆,对将来的种种预测和憧憬,等等。作者没说出来,读者可作合理的联想,这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 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编辑本段写景作品

陈与义还有不少寓忧国忧民于写景咏物之中的诗。这些诗往往语言隽永秀丽,形象鲜明,多为体物写志,爱国怀乡之作。如: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日落梦悠悠。 故国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送人归京师》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春日二首》之一 这些诗往往充满感慨和伤离、讽寓和寄托之情,是属于清新丽质的作品,进发出对现实强烈不满的呼声。语言浅近而不平淡,构词讲究而不生涩,娓娓动听地表达出了作者深层的蕴藉之情。《四库全书提要》曾评论他说:“陈与义在南渡诗人之中,最为显达,然皆非其杰构。至于湖南流落之余,汴京板荡以后,感时抚事,慷慨激越,寄托遥意,乃往往突过古人。”他确是鹤立一代的大手笔之一。陈与义原属于江西诗派成员,但他后来看出了江西诗派的柔弱、清高而游离世外。他学习杜甫,虽颇见成效,但由于没有像杜甫那样广泛深入而时间较久地接近人民群众,也没有杜甫那种质直朴拙而积极用世的思想品格和对现实社会较为清醒的敏锐视觉,所以陈与义为国分忧而呐喊的爱国诗篇以及对不平现实疾恶如仇的诗篇并不多,诗歌触角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及杜甫,缺乏积极奋发和为国牺牲的精神。 临江仙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但于现实不甚相符,故有学者猜测,此为作者一处笔误。“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从“ 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中,“ 登临吴书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吴楚东南” 意境雄伟, 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集评: 黄升云:去非词虽不多,语意高绝,识者谓可摩坡仙之垒。(《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 谭莹云:敢信坡仙垒可摩,词名《无住》却无多。杏花影里人吹笛,竟到天明奈若何?(《论词绝句》) 胡仔云:(前半阙)数语奇丽。《简斋集》后载数词,惟此词最优。(《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 张炎云:“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之句,真是自然而然。(《词源》卷下) 沈际飞云:意思超越,腕力排奡(峻按,奡音奥,劲健也),可摩坡仙之垒。又云:流月无声,巧语也;吹笛天明,爽语也;渔唱三更,冷语也;功业则欠,文章自优。(《草堂诗余正集》) 刘熙载云:词之好处,有在句中者,有在句之前后际者。陈去非《虞美人》:“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此好在句中者也。《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昔”,俯注“一梦”,故此二句不绝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傥谓现在如此,则呆甚矣。(《艺概》卷四《词曲概》) 陈廷焯云:陈简斋《无住词》,未臻高境。唯《临江仙》云:“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笔意超旷,逼近大苏。(《白雨斋词话》卷一)又云:“长沟流月”,七字警绝;“杏花”二语,自然流出,若不关人力者;“古今”二语,有多少感慨!情景兼到,骨韵苍凉,下字亦警绝。(《云韶集》卷四)

编辑本段陈与义诗集

(卷一) 岸帻 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闲吟。 八关僧房遇雨 脱履坐明窗,偶至晴更适。池上风忽来,斜雨满高壁。 深松含岁暮,幽鸟立昼寂。世故方未阑,焚香破今夕。 八音歌 金张与许史,不知寒士名。石交少瑕疵,但有一曲生。 丝色随染异,择交士所贵。竹林固皆贤,山王以官累。 匏酌可延客,藜羹无是非。土思非不深,无屋未能归。 革华虽可侯,不敢践危地。木奴会足饱,宽作十年计。 八音歌 金章笑鹑衣,玉堂陋茅茨。石火不须臾,白驹隙中驰。 丝鬓那可避,会当来如期。竹固不如肉,飞觞莫辞速。 匏竹且勿喧,听我歌此曲。土花玩四时,未觉有荣辱。 革木要一声,好异乖人情。木公不可待,且复举吾觥。 巴丘书事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萧,腐儒空白九分头。 跋江都王马 天上房星空不动,人间画马亦难逢。 当年笔下千金鹿,此日窗前八尺龙。 跋任才仲画两首 远游吾不恨,扁舟载幅巾。山色暮暮改,林气朝朝新。 野客初逢句,薄暮欲生春。因知子任子,胸怀非世人。 前年与孙子,共作南山客。扶疏月下树,偃蹇涧边石。 赋诗题古藓,三叫风脱帻。任子不同游,毫端有畴昔。 跋外祖存诚于帖 乱眼龙蛇起平陆,前身羲献已黄墟。 客来空认袁公额,泪尽惭无杨恽书。 拜诏 紫阳山下闻皇牒,地藏阶前拜诏书。 乍脱绿袍山色翠,新披紫绶佩金鱼。 北风 北风掠野悲岁暮,黄尘涨街人不度。 孤鸿抱饥客千里,性命么微不当怒。 梅花欲动天作难,蓬飞上天得盘桓。 千里卧木枝叶尽,独自人间不受寒。 北征 世故信有力,挽我复北驰。独冲七月暑,行此无尽陂。 百卉共山泽,各自有四时。华实相后先,盛过当同衰。 亦复观我生,白发忽及期。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 愿传飞仙术,一洗局促悲,被襟阆风观,濯发扶桑池。 别伯共 樽酒相逢地,江枫欲尽时。犹能十日客,共出数年诗。 供世无筋力,惊心有别离。好为南极柱,深尉旅人悲。 别大光 堂堂一年长,渺渺三秋阔。恍然衡山前,相遇各白发。 岁穷窗欲霰,人老情难竭。君有杯中物,我有肝肺热。 饮尽不能起,交深忘事拙。乾坤日多虞,游子屡惊骨。 衡阳非不遥,雁意犹超忽。一生能几回,百计易相夺。 滔滔江受风,耿耿客孤发。他夕怀君子,岩间望明月。 别孙信道 万里鸥仍去,千年鹤未归。极知身有几,不奈世相违。 岁暮蒹葭响,天长鸿雁微。如君那可别,老泪欲沾衣。 别岳州 朝食三斗葱,暮饮三斗醋。宁受此酸辛,莫行岁晚路。 丈夫少壮日,忍穷不自恕。乘除冀晚泰,乃复逢变故。 经年岳阳楼,不见宫南树。辞巢已万里,两脚未遑住。 水落君山高,洞庭秋已素。浮云易归岫,远客难回顾。 飘然一瓶锡,未知所挂处。寂寞短行,萧条远游赋。 学道始恨晚,为儒孰非腐。乾坤杳茫茫,三叹出门去。 别诸周二首 风送孤篷不可遮,山中城里总非家。临行有恨君知否,不见篱前稻著花。 陇云知我欲船开,飞过江东还复回。不似周颙趋阙去,山灵应许却归来。 病骨 病骨瘦始轻,清虚日来人。今朝僧阁上,超遥久风立。 茂林榴萼红,细雨离黄湿。物色乃可怜,所悲非故邑。 泊宋田遇厉风作 逐队避狂寇,湖中可盘嬉。 泊舟宋田港,俯仰看云移。 造物犹不借,颠风忽横吹。 洞庭何其大,浪挟雷车驰。 可怜岸上竹,翻倒不自持。 老夫元耐事,淹速无无期。 会有天风定,见汝亭亭时。 五月念貂裘,竟生薄暮悲。 萧萧不自畅,耿耿独题诗。 不见梅花六言 荆楚岁时经尽,今年不见梅花。 想得苍烟玉立,都藏江上人家。 采菖蒲 闲行涧底采菖蒲,千岁龙蛇抱石癯。 明朝却觅房州路,飞下山颠不要扶。 长干行 妾家长干里,春慵晏未起。花香袭梦回,略略事梳洗。妆台罢窥镜,盛色照江水。 郎帆十幅轻,浑不闻橹声。曲岸转掀篷,一见兮目成。羞闻媒致辞,心许郎深情。 一床两年少,相看悔不早。酒懽娱藏阄,园嬉索斗草。含笑盟春风,同心似偕老。 郎行有程期,郎知妾未知。鷁首生羽翼,蛾眉无光辉。寄来纸上字,不尽心中事。 问遍相逢人,不如自见真。心苦泪更苦,滴烂闺中土。寄语里中儿,莫作商人妇。 长沙寺桂花重开 天遣幽花两度开,黄昏梵放此徘徊。 不教居士卧禅榻,唤出西厢共看来。 陈叔易赋王秀才所藏梁织佛图诗邀同赋因次其韵 维摩之室本自空,忽惊满月临丹宫。稽首世尊真实相,不比图画填青红。 天女之孙擅天巧,经纬星宿超庸庸。沦精入此三昧手,一念直到只园中。 意匠经营与佛会,七宝欲动声珑珑。眉间毫光放未尽,指下已带旃檀风。 飞梭本是龙变化,挟大戚德行神通。恍若只洹遇佛影,岂彼台像能比崇。 共惟此事不思议,细看众巧无遗踪。日浮鸡园赤烂烂,天入鹫岭青丛丛。 那知金臂是正倒,但觉已挫千魔锋。龙天四众俨然侍,喜满尺宅俱成功。 向来八风几卷地,众宝行树无摧桻。老萧区区佛所悯,岂与十二蛲蚘同。 重云之殿珠作帐,一朝入海奔雷公。幸留此像不为少,福聚万纪兼千总。

陈师道是什么朝代的人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 人物轶事:不著渠家衣 赵挺之是王安石变法的拥戴者,与保守派苏轼、黄庭坚等结怨甚深。早在担任监察御史时,赵挺之就曾数次弹劾苏轼——或罗织罪名说他起草的诏书“民以苏止”是“诽谤先帝”,或牵强附会说他的“辩试馆职策问”大成问题。而苏轼及其追随者也不甘示弱,对赵挺之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苏门文士对赵挺之的蔑视,从一事可见一斑:陈师道深夜到郊外皇家祠堂守灵,因没有皮衣御寒,其妻回娘家向胞妹借了一件——陈妻是郭概之女,而郭概是北宋政坛上著名的“慧眼挑贵婿”者,家境贫寒的陈师道和官宦之子赵挺之都在其家坦腹东床。当得知妻子借了近为连襟却势同水火的赵挺之的皮衣,陈师道即感受辱,并对妻子大发雷霆:“汝岂不知我不著渠家衣耶!”元符三年冬,陈师道在郊外参加祭祀,无棉衣御寒而感病致死。据载,陈师道死后,家人无钱安葬,“朝廷特赐绢二百匹,尝与往来者共购之,然后得归。” 人物轶事:师道近佛

陈师道一生信受佛法,喜欢与僧人、居士相往来,他写了很多与佛有关的塔铭、墓表,还作有《华严证明疏》、《佛指记》等文章。

他特别推崇《华严经》,他在《华严证明疏》中说∶得有此经,庆幸平生孰如今日,实力贫而家富,将口诵而心通。誓尽此生敬供不息,在在处处如佛之存,劫劫生生以今为始。伏愿诸佛所说如庆喜而常闻,一生之间与善财而同证(《后山居士文集》卷十七)。表示此生遇此新矣!有此足矣!这也是他所以能够保持高节、不恤贫穷的原因。

陈师道不独专心佛典,于儒、道经籍也皆深涉。在三教关系上,他主张“道通”、“道一”,异不在道,而在于世异、说异。

他说∶大道一而今之教者三,三家之役相与诋訾。盖世异则教异,教异则说异。尽己之道则人之道可尽,究其说则他说亦究。其相訾也固宜,三圣之道非异,其传与不传也耶(《面壁庵记》,同上,卷十五)!

陈师道说明了三教之道是一致不背的,只是因为后来世道的变化,人说的差异,从而相互诋訾,从而有了传与不传的区别。

在《白鹤观记》一文中,他又就释老的关系指出,“夫老释氏之教并行,于世而有衰盛,世遂以为优劣。又谓教有利有不利,皆非也。夫二氏离行而合妄,其所异者因于俗也。至其隆替则系于世,世之好恶则系其习……”进一步说明了上述的观点。师道还具体地列出了三教的传承世系,认为唯有“释自能仁”,从始至今,代有其人。师道以上关于三教的关系之说是比较新颖、深刻的,于三教关系思想史上值得注意。

儒、道、释通融是宋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宋代文人的文化结构大都有此特点,陈师道亦然。他们都是本于儒学又濡染道、释的。其未入仕即以居士自命,也有类似的文化心理背景:以道艺处士自期、以自由人格自重、以通晓佛理 *** 。

陈师道体弱多病,因而希望通过诵佛经、守戒持斋等方式减轻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延长寿命。他曾与妻同谒佛寺,称弟子,买经发誓,并长期断酒持斋诵经。

后世评价 陈师道模仿杜甫句法的痕迹比黄庭坚来得显著。他想做到“每下一俗间言语”也“无字无来处”,可是本钱似乎没有黄庭坚那样雄厚,学问没有他那样杂博,常常见得竭蹶寒窘。他曾经说自己做诗好像“拆东补西裳作带”,又说:“拆补新诗拟献酬”,这也许是老实的招供。因此,尽管他瞧不起那些把杜甫诗“一句之内至窃取数字”的作者,他的作品就很犯这种嫌疑。他的情感和心思都比黄庭坚深刻,可惜表达得很勉强,往往格格不吐,可能也是他那种减省字句以求“语简而益工”的理论害了他。假如读“山谷集”好像听异乡人讲他们的方言,听他们讲得滔滔滚滚,只是不大懂,那末读“后山集”就仿佛听口吃的人或病得一丝两气的人说话,瞧着他满肚子的话说不畅快,替他干着急。只要陈师道不是一味把成语古句东拆西补或者过分把字句简缩的时候,他可以写出极朴挚的诗。钱钟书《宋诗选注》 生平

陈师道出身于仕宦家庭,祖父陈洎,官至三司盐铁副使,赠工部侍郎;父亲陈琪,官至国子博士通判绛州。到陈师道时,家境已衰落,《先夫人行状》云:“先君以家赀让群弟蓄孤振穷,欲死恤终。夫人同之,不以累其夫。先君卒贫,不能家,夫人以大家子就下养,人以为忧,夫人安之,不以累其子,年高而家益贫。”

陈师道早年娶郭概之女为妻,迫于生计,妻女皆在岳父家就食。16岁时从师曾巩。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陈师道不以为然,不去应试。元丰四年(1081),曾巩奉命修本朝史,荐陈师道为属员,因其布衣而未果。太学博士正录荐师道为学录,他推辞不就。当时的执政大臣章惇曾托秦观致意,让陈师道往见,准备加以荐举,他却回答:“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与少游书》),拒不谒见。

文学成就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创作上。他自己说:“于诗初无诗法。”后见黄庭坚诗,爱不释手,把自己过去的诗稿一起烧掉,从黄学习,两人互相推重。江西诗派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列为“三宗”,其实陈师道只是在一段时期内学习过黄庭坚的诗风,其后就发现黄庭坚“过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后山诗话》),因而致力于学杜。对于他学杜甫所达到的境界,黄庭坚也表示钦佩,曾对王云说,陈师道“其作文深知古人之关键,其作诗深得老杜之句法,今之诗人不能当也”(王云《题后山集》)。方回的《瀛奎律髓》有“一祖三宗”之说,即以杜甫为祖,三宗便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方回并说:“老杜诗为唐诗之冠,黄、陈诗为宋诗之冠。”,

大体上说,陈师道的诗由于受黄庭坚的影响,做诗要“无一字无来历”,但他的学问不如黄庭坚,需要“拆东补西裳作带”(《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不免显得竭蹶。而在学杜这一方面,也仅仅专致于形式格律,所以虽然形式上能有所肖似,却往往缺乏杜甫的深沉雄健。他学杜比较成功的是五七言律诗,例如“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除夜对酒赠少章》);“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逐尘沙。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至今容有未开花。”(《春怀示邻里》)。前者可以看出他在追步杜诗的句法上所下的工夫,后者则近似杜诗中的遣兴体格。他的五古用力刻画,要求辞意独造,但生硬处仍不脱江西派的习气。他也有一些感情朴挚的诗,如“极喜不得语,泪尽方一哂。”(《示三子》);“功名何用多,莫作分外虑。”(《送外舅郭大夫夔西川提刑》)。后一首诗对外舅提出规劝,方回评为“学老杜此其逼真者,枯淡瘦劲,情味深幽。”(《瀛奎律髓》)。他的诗也有写得恬淡而有味的,如“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也有写得风流华美的,如:“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放歌行》),可惜不多见。相传他做诗用力极勤,平时出行,有诗思,就急归拥被而卧,诗成乃起。有时 *** 累日,恶闻人声,所以黄庭坚称之为“闭门觅句陈无己”(《病起荆江亭即事》)。这种严肃的创作态度值得肯定,但他的诗作思想深度不够和时见拗涩。

陈师道于词颇自推许,自称“余它文未能及人,独于词自谓不减秦七黄九。”(《书旧词后》)。但他现存的作品,很少精彩之作,不能和他自己的估价相称。他的散文较有成就, 纪昀评为“简严密栗,实不在李翱、孙樵下。”(《四库全书总目》)。

人物轶事:师道述贫 陈师道日常生活拮据困窘,在《与鲁直书》中,陈师道向友人黄庭坚述说了失官后生活的艰难:“罢官六年,内无一钱之入,艰难困苦,无所不有。沟壑之忧,尽在朝夕,甚可笑矣……某素有脾疾,今复得风镟,时时间作,亦有并作时,极以为苦。若不饿死、寒死,亦当疾死。”后山述贫诗形象地再现了其日常生活拮据困窘的情状:盎中有声囊不瘿,咽息不如带加紧。人生七十今已半,一饱无食何可忍。公侯早岁有如此,奴婢蓐食知夜永。向来糠核之子孙,居邻无传家并存。昔作九日期,一览知四方。夜雨秋水深,裂风畏褰裳。尊空囊亦空,花且为我黄。官奴覆青绫,破屋任飞霜。密雨吹不断,贫居常闭门。东溟容有限,西极更能存。束湿炊悬斧,翻床补坏垣。倒身无着处,呵手不成温。师道甚至穷到无力养家的地步,不得不让妻子带着三个孩子投奔岳父。《送内》、《寄外舅郭大夫》、《东阿》、《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别三子》、《示三子》等诗篇描写了与亲人“贫贱离”的痛苦,如《别三子》:夫妇死同穴,父子贫贱离。天下宁有此,昔闻今见之。母前三子后,熟视不得追。嗟乎胡不仁,使我至于斯。有女初束发,已知生离悲。枕我不肯起,畏我从此辞。大儿学语言,拜揖未胜衣。唤爷我欲去,此语哪可思。小儿襁褓间,抱负有母慈。汝哭犹在耳,我怀人得知。陈师道的诗文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宋代·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感叹 , 人生哲理时三子已归自外家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宋代·陈师道《示三子》

示三子

宋代 : 陈师道

时三子已归自外家

古诗三百首思亲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 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宋代·陈师道《清平乐·秋光烛地》

清平乐·秋光烛地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

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婉约 , 秋天写景查看更多陈师道的诗文>>

陈师道彭城人少而好学苦志翻译

陈师道,北宋诗人。字是不变的,没有自我表现,所以它它叫后山。彭城人。16岁时,他师从曾巩。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的义学学者,但陈师道没有不要参加考试。元丰四年,曾巩奉命修改本朝历史,并推荐陈师道为属下,但因其布衣而未果。太学博士在推荐老师这是学习的方法,但他拒绝了。当时执政大臣张曾请秦观拜谒,并让去见他,准备推荐他。然而,他回答说:如果一个学者不他不会成为部长的。不要被王子们看见。,拒绝了一个观众。元丰二年,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傅和孙珏推荐他为徐州国学教授。四年,苏轼任杭州太守,路过南京,陈师道到南京为他送行。他因擅离职守而被非法撤职。不久复职,调任颍州教授。当时苏轼被任命为颍州知府,希望收他为徒。一向香香的陈师道,对曾楠凤敬而远之,婉言拒绝。但是苏轼没有我不介意,他仍然给了他指导。邵圣元年被朝廷贬为苏轼就回家了。他出身贫寒,但仍潜心写作,想把自己的诗流传后世。元三年,任行省大臣。次年病逝。文学成就陈师道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他自己说:诗歌之初,没有诗法。看到黄庭坚的诗,他不能放不下,把他过去的诗一起烧了,跟黄学。两人互相推搡。江西诗派将黄庭坚、陈列为三派。事实上,陈师道只研究了黄庭坚的诗歌风格了一段时间,后来发现黄庭坚太奇怪了,不像杜之所以他致力于向杜学习。黄庭坚也对自己学习杜甫所达到的境界表示钦佩。他曾告诉王云,陈师道在作文中深谙古人之道,他的诗在老杜句法今天诗人可以不要做诗人。总的来说,由于黄庭坚的影响,陈师道的诗不需要单词或来源。不过,他的见识不如黄庭坚,而他需要学习东方,弥补西方,不可避免地显得疲惫不堪。一方面,学习杜甫只是致力于形式上的规则,所以虽然形式上有些相似,但往往缺少杜甫它深沉而富有活力。他在学习杜甫方面比较成功五七言的诗句,比如他老了,晚了,灯前不空。在半生的苦难中,梦里什么都没有。短暂的悲伤使你变白,但劣酒使你变红。我唱歌跳舞都一样。;墙破有雨,虫写有虫,老房子里却没有和尚和诗人。我想出去笑,但我我厌倦了去我的寺庙追逐尘土。风蜘蛛网三面开,雷蜂窝占了两个山药的便宜。我已经多次失去了我的南方邻居春季订婚,还没开花。。从前者可以看出,他在遵循杜甫的句法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的诗,而后者则类似于杜甫的诗。他的五首古诗很难描绘,需要独特的措辞和意义,但刚性仍然保持江西学校的习惯。他也有一些简单真挚的诗,比如极其开心说不出话,一直哭。;什么名声有什么用?唐别担心。。后一首劝诫舅舅,方回评价为惟妙惟肖的向枯瘦如柴的老杜取经之人,感情深厚。。他的一些诗平淡而有品味。例如,当一本书准备阅读时,它很容易阅读,客人可以别等了。;也有美丽和浪漫的,如:春风总是关闭的

当它触山去谷,风吹物,然后世间万物皆变。探讨齐与郑的关系颇有见地,但遗憾的是他的创作实践与自己的理论并不相符。因为这本书里有对苏轼、黄庭坚、秦观不满的话,绝句觉得不是一种师道语言,反而显得太死板了。然而,陈师道死在书中,这应该是后人补充的。陈师道放歌行,原由他的师傅魏延编。诗集6卷,散文集14卷。,病起荆江亭即事唐不要成为你自己的书。宋代任远有诗书旧词后首,原诗从6卷12卷分析。毛广生在清代写了12卷四库全书总目,又加了两卷后山诗话。还有明清赵宏烈出版的24卷四库全书总目,计数诗8卷,著述9卷,后山集4卷,诗话1卷,谈丛1卷,后山诗注1卷,补笺1卷,逸诗笺1卷。

生肖里的诗

陈师道彭城人少而好学苦志翻译为:陈师道,彭城人,他少年时期即勤奋好学,苦练意志。

原文:

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彭城人。少而好学苦志,年十六,掺以文谒曾巩,巩一见奇之,许其以文著,时人未之知也,留受业。

熙宁中,王氏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遂绝意进取。巩典五朝史事,得自择其属,朝廷以白衣难之。

译文:

陈师道字履常,又字无己,彭城人。他少年时期即勤奋好学,苦练意志,十六岁时,早已经以文章拜见当时的文章泰斗曾巩,曾巩一看到他的文章就惊奇,称赞他将以文章著名,当时的人都还没有一个人了解他。曾巩于是留着陈师道,让他在他的门下读书。

宋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的经学盛行,陈师道内心对他的说法不以为然,遂决心不做官。曾巩掌管五朝史事,有权能够自己选择僚属,(就推荐陈师道),朝廷以陈师道是一个普通平民感到为难。

陈师道简介:

陈师道,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

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是他的诗、词一般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江西诗派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列为“三宗”。

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是西昆体诗人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1、《十二生肖属诗》 、作者:沈炯 朝代:南北朝  全文: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 解说:中国最早的十二生肖诗、每句以生肖冠首、一句一生肖、突出了每种动物的习性和特点、而 且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清晰明白、易懂好记。  2、《列朝诗集》、作者:胡俨 朝代:明朝  全文: 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 解说:诗人句句用典、把十二生肖都写入其中、了解生肖的同时、了解典故。  3、《读十二辰诗卷掇其余作此聊奉一笑》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  全文: 昼间空箪啮饥鼠、晓驾赢牛耕废圃。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国嗟差卤。 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 手种猴挑垂架绿、养得昆鸡鸣角角。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解说:既说出了十二生肖、又蕴示着十二时辰、贴切自然、颇为耐读、堪称生肖诗中佳作。 生肖里的诗2  一鼠  ①《官仓鼠》 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②《夜半》 唐◎李商隐 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 斗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窗弦。  二牛  ①《牧牛词》 明◎高启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②《禾熟》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三虎  ①《画虎》 明◎汪广洋 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 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②《寄龙池寺贞空二上人》 唐◎贾岛 受请终南住、俱妨去石桥。 林中秋信绝、峰顶夜禅遥。 寒草烟藏虎、高松月照雕。 霜天期到寺、寺置即前朝。  四兔  ①《宫词》 唐◎王建 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 天子不教人射杀、玉鞭遮到马蹄前。  ②《舟中杂咏》 元◎袁桷 家奴拾柴草、走兔来相亲。 生来不识兔、却立惊其神。 行人笑彼拙、归来始嚬呻。 乃知特幸脱、未信吾奴仁。  五龙  ①《送越将归会稽》 唐◎管休 面如玉盘身八尺、燕语清狞战袍窄。 古岳龙腥一匣霜、江上相逢双眼碧。  ②《阁夜》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生肖里的诗3  蛇  ①《试剑石》 宋◎胡仲弓 青蛇生胆气、袖过洞庭湖。 既有虎堪刺、岂无龙可屠。 铁山何用碎、崖石至今枯。 欲断楼兰首、能安砥砺欤。  ②《巴蛇》 唐◎元稹 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 掉舌翻红焰、盘身蹙白花。 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 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 越岭南滨海、武都西隐戎。 雄黄假名石、鷣鸟远难笼。  马  ①《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②《池州翠微亭》 宋◎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羊  ①《日暮 》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②《敕勒歌 》 南北朝◎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猴  ①《猴马》 宋◎陈师道 沐猴自戏马自惊、圉人未解猴马情。 猴其天资马何罪、意欲防患犹伤生。 异类相宜亦相失、同类相伤非所及。 志行万里困一误、吐豆齕荄甘伏枥。  ②《使北》 宋◎文天祥 江南荡子是何官、只当空庐杂剧看。 拨取公卿如粪土、沐猴徒自辱衣冠。  鸡  ①《鸡》 宋◎张继先 鸡德灵居五、峨冠凤彩新。 五更大张口、唤醒梦中人。  ②《鸡》 宋◎梅尧臣 昂然大雄鸡、高冠紫沉羽。 星占太史局、树栖丞相府。 知时不失晦、得食曾呼伍。 幸无终夜鸣、须防人起舞。  狗  ①《送道者》 唐◎贾岛 独向山中见、今朝又别离。 一心无挂住、万里独何之。 到处绝烟火、逢人话古时。 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  ②《舍北行饭》 宋◎陆游 饭饱逍遥信所之、芡塘蔬圃遍游嬉。 梧楸凋落风高后、瓜瓠轮囷雨足时。 犬喜人归迎野路、鹊营巢稳占低枝。 晚来嬾复呼童子、自掩柴门上扊扅

必封侯是什么意思

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是西昆体诗人中成就最高的诗人。是对的。

1、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山谷道人,号玉屏山人,辽宁锦州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以及爱国诗人。黄庭坚早年曾任官,但后来因政治动荡而辞官投身山水间,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他一生钟情于文学创作,尤其擅长诗歌,有“诗仙”之称。

2、陈师道(1062年-1121年),字敬之,号三清山人,福建福州人。他是黄庭坚的弟子,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陈师道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黄庭坚的创作风格,更加突显了西昆体的独特之处。他的作品多以山水、自然景物为主题,凭借出色的词汇选择和写景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3、陈与义(1128年-1203年),字佐甫,号西坡道人,江苏无锡人。他是宋朝末年南宋初年的重要诗人,也是黄庭坚的学生和继承人。陈与义的诗作充满了杂糅和浪漫主义色彩,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诗歌中常以女子形象作为表达主题,将思念、离别、忧愁等情感透过女子形象巧妙地表达出来,给人以强烈的共鸣和感受。

西昆体指的是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一批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文人诗派。他们追求真实、个性和自由的创作风格,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昆体诗歌注重豪放奔放的表达方式,突破了以往古文和古体诗的约束,使诗歌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是西昆体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他们用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在阅读他们的诗作时获得启发和思考。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初中语文易考易错的文学常识

亲,“必封侯”这句话只是半句,前半句为“蛇遇猴,必封侯”。

这就是传说中十二生肖改命法。此话出自《黄帝宅经风水心得》,

“蛇遇猴必封侯”,大意是指,属相为蛇的人,要改变命运,最好与属相为猴的人结婚,

这样就会成大器,得好运。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甚至可以摆猴、孙悟空,摆在西北方位;

可以登猴山、养猴、找属猴的贵人,可得帮扶。

明白了吗?

请采纳,谢谢支持!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

文言部分:

1. 《论语》六则,选自论语的《学而》《为政》《公冶长》《述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 《扁鹊见蔡桓公》作者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之大成。

3. 《宋定伯捉鬼》选自《搜神记》,作者干宝,字令升,东晋蔡人。

4. 《狼》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5.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紫桑人,著名诗人。

6. 《弈喻》选自《潜研堂文集》,作者钱大昕,字晓征,又字辛楣,号竹汀,清朝嘉定人,著有《廿二史考异》、《潜研堂文集》。

7.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本文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

8.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杭州人,科学家、文学家。

9.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本文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10. 《说虎》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作者刘基,字伯温,浙江人,有《诚意伯文集》。

11. 《为学》选自《白鹤堂集》,作者彭端淑,著有《白鹤唐诗文集》。

12.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道州人,字茂叔,又名濂溪先生,哲学家。

13.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溪,字梦得,唐代洛阳人,著名诗人,著有《刘宾客集》。

14. 《伤仲永》、《谈孟尝君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

15.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字列御寇。

16.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

17.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8.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19.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0. 《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作者袁枚,字子才,号随园主人,清朝人,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集》。

21. 《童区寄传》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

22. 《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23. 《满井游记》选自《袁中郎集》,作者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县人,文学家。

24. 《少年中国说》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著作收在《饮冰室合集》中。

25.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6. 《李广》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作者司马迁。

27. 《陈叔宝亡国》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8. 《龚遂治渤海郡》选自《汉书》,《汉书》是继《史记》之后的重要的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班固,自孟坚,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29. 《马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

30. 《捕蛇者说》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

31. 《养鱼记》选自《欧阳文忠公集》,作者欧阳修。

32. 《日喻说》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者苏轼。

古诗、古词及其它:

1.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自《岑参集》,《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选自《岑嘉州集》。

2. 王勃,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

3. 李白,字太白,《秋浦歌》、《黄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月下独酌》选自《李太白全集》。

4.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人,唐代诗人。代表作《江南逢李龟年》、《石壕吏》、《登楼》《春夜喜雨》、《羌村三首》选自《杜工部集》。

5.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诗人,他的讽喻诗有《秦中吟》、《新乐府》。《卖炭翁》、《钱塘湖春行》、《望月有感》选自《白氏长庆集》,是《新乐府》的一首。

6. 王昌龄,唐代江宁人(今南京)人,唐代诗人。代表作《出塞》选自《全唐诗》,《芙蓉楼送辛渐》选自《王昌龄集》。

7. 孟浩然,唐代襄阳人,孟浩然和王维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过故人庄》选自《孟襄阳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自《孟浩然集》。

8. 王维,《宋元二使安西》(又名《谓城曲》)选自《王右丞集》。

9. 杜牧,字牧之,《江南春》选自《樊川诗集》。

10. 陆游,字务关,号放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自《陆游集》。

11. 《敕勒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杂歌谣辞》。

12. 《木兰诗》、《陌上桑》选自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13. 《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蒹葭》选自《诗经?秦凤》。《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14. 《惜诵》选自《九章》,作者屈原,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代表作《离骚》、《天问》、《九章》。

15.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选自《苏轼诗集》,《水调歌头 明月及时有》选自《东坡乐府》,《江城子 迷州出猎》、《浣溪沙》选自《东坡全集》。

16.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选自《稼轩长短句集》。

17.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代表作《如梦令》选自《漱玉词》以及《武陵春》。

古曲部分:

1.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朝散曲家。《山坡羊 潼关怀古》《山坡羊 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

2. 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选自《散曲丛刊》。

3.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黎,元大都人,《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

4. 乔吉,元代散曲家,《水仙子 重观瀑布》选自《全元散曲》。

现代文部分

1. 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社戏》、《论雷峰塔的倒掉》(《坟》)《“友谊惊诧”论》(《二心集》)选自《鲁迅全集》,《故乡》、《孔乙己》选自《呐喊》。

2.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人,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收在《沫若文集》,《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选集》,《炉中煤》、《立在地球上放号》。

3. 茅盾,《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雷雨前》选自《茅盾文集》,《阿四的故事》选自《茅盾散文速写集》。

4. 老舍,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小麻雀》选自《文学评论》,《在烈日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

5. 巴金,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散文集《废园外》、《随想路》,《废园外》选自《巴金文集》。

6. 叶圣陶,《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

7. 冰心,原名谢婉莹,女作家,主要作品收在《冰心选集》里,《小橘灯》选自《小橘灯》。

8.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著论,收在《朱自清文集》。《背影》选自《朱自清选集》,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春》。

9. 吕叔湘,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现代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语文论集》、《语文常谈》等。我们学过他的《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论“基本属实”》《“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人类的语言》选自《语文常谈》。

10. 吴伯箫,现代散文家,原名熙成,作品大都收在《吴伯箫文集》里,《记一量纺车》选自《吴伯箫散文选》。

11. 魏巍,字鸿杰,号红杨树,著有长篇小说《东方》等。《谁是最可爱的人》选自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12. 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新闻工作者、学者。主要作者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与吴晗、廖沫沙和写杂文《三家村札记》。

13. 吴晗,浙江义乌人,历史学家,《谈骨气》选自《吴晗杂文选》。

14. 杨朔,《荔枝蜜》选自《杨朔散文选》。

15. 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水浒传》。

16. 吴敬梓,《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

17. 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自《红楼梦》。

18. 蒲松龄,《大罗刹国》选自《聊斋志异》。

19. 契诃夫,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他著有《契诃夫小说选》,剧本《万尼亚舅舅》,《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20. 莫伯桑,《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

21.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选自《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22.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选自《外国优秀散文选》,《成功的秘诀》选自《外国小说精选》。

23. 高尔基,《海燕》选自《高尔基全集》。

24. 普希金,《在西伯利亚矿井地层》选自《世界名诗鉴赏辞典》。

都看看吧

文章标签: # 陈师道 # 作者 # 陈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