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文化 生肖文化

七岁作诗的生肖_七岁作诗小神童解生肖

tamoadmin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1.古代小神童的故事两个2.周拔究竟遭遇了什么,为什么曾经的天才小神童会堕落到当驴?3.骆宾王的小故事,要短一点的对于那些年纪轻轻就才华横溢的人,我们一向称之为神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神童,最为著名的当属王安石笔下的仲永,但仲永的父亲搞坏了他的天赋,结果仲永成为普通人。从仲永的事迹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智商或许是先天决定,但成就必定是后天环境和努力的结果,历史上也有不少从小是神童,长大后取得巨大成

1.古代小神童的故事两个

2.周拔究竟遭遇了什么,为什么曾经的天才小神童会堕落到当驴?

3.骆宾王的小故事,要短一点的

七岁作诗的生肖_七岁作诗小神童解生肖

对于那些年纪轻轻就才华横溢的人,我们一向称之为神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神童,最为著名的当属王安石笔下的仲永,但仲永的父亲搞坏了他的天赋,结果仲永成为普通人。

从仲永的事迹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智商或许是先天决定,但成就必定是后天环境和努力的结果,历史上也有不少从小是神童,长大后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两位。

一个是唐朝著名诗人李贺,他跟李白、杜甫、王维齐名,被人称为“诗鬼”,而且李贺还是唐宗室皇族后裔,他的诗歌想象力夸张丰富,被誉为“鬼仙之辞”。

其实李贺也是个神童,很小的时候就崭露才华,当他七岁时,唐朝大文豪韩愈去他家里造访,不料他立刻写出《高轩过》一诗,顿时把韩愈惊得合不拢嘴。

韩愈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学素养自然没得说,他竟然被一个七岁孩子的诗惊呆,可见李贺小时候多么厉害。

李贺写下《高轩过》后,在韩愈的震惊之下,李贺神童的名气很快传遍京城,李贺长大之后,在诗坛也取得不小成就。

古代小神童的故事两个

 骆宾王是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从小就才思敏捷。七岁时,有一天他家来了客人。一家人忙着招待客人,骆宾王就独自一人跑到了池塘边玩耍。池塘边有很多美丽的花草,草丛中不时有小虫子跳来跳去。柳树枝条一直垂到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把水面划出一道道波纹。池塘里一群大白鹅正在嬉水。骆宾王捉了几只小虫子朝水里扔去,鹅群赶紧向这边游来,就像一团团白絮在水面漂浮。红红的脚掌像小船桨一样划水,清清的水面上扩展着扇形的涟漪。骆宾王最喜欢大白鹅了,他捡起一根木棍,在地面上画起了白鹅游水图。这时候,家人因不见了骆宾王,找到塘边来了。客人也跟了来,看到地上的画,还真有些像呢。于是灵机一动,想考考这孩子,因为他早就听说这孩子聪明异常。于是指着白鹅叫他作诗一首。骆宾王朝着水中想了一会儿,就高声吟诵起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

 客人听了非常赞服,夸骆宾王是小神童。这首诗很快传播开来,尤其是在儿童中像歌谣一样流传着。

 骆宾王不仅小时候聪慧异常,就是到了老年也仍才思敏捷。

 骆宾王曾参与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斗争,兵败后,他逃到了杭州,削发为僧。有一天,诗人宋之问月夜游灵隐寺,在长廊下吟诗道:“鹫岭郁苕i,龙宫隐寂寥。”可是竟一时想不起下面的句子。这时,寺内一老僧正在打坐参禅,听得廊下有人吟诗,于是问道:“年轻人不睡,为何还苦苦吟诗?”宋之问回答说:“我想在这里题首诗,可是下两句想不出来了。”老僧笑着说:“何不接上‘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连声说好。第二天又去拜访老僧,老僧已不在寺内,据说乘船出海了。这老僧便是隐姓埋名的骆宾王。

 注: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名人故事栏目。

周拔究竟遭遇了什么,为什么曾经的天才小神童会堕落到当驴?

1、古时候,有个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没有一个文化人。他长到五岁了,还从未见过纸墨笔砚。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纸墨笔砚,说想写诗。

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四句诗,而且还给诗写了个题目。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一致认为他写得很好。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因此,人们都叫他“神童”。

由于方仲永的诗文采和立意都很好,并且只要指定题目,他就能立即作诗。因此,很多人想见识见识,纷纷邀请他和他的父亲去家中做客,摆酒设宴盛情款待,指定题目,让方仲永当场作诗。

方仲永的父亲觉得这样很风光,因此十分愿意接受邀请,经常带着方仲永去四处拜访权贵,参加各种宴会,炫耀儿子的才华,却从不让方仲永拜师,花更多的时间看书学习。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方仲永一天天地长大,但他的才艺却仍停留在五岁时的水平,没有丝毫的进展。当二十岁的时候,他和同龄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了,那个“神童”不见了。

2、话说明朝的时候,江西南康有一种神童试,每次考试时百人之中取三名,有一个叫邓元观的小孩,年不满十岁,也来参加神童试。他长得唇红齿白,身穿绿衣,秀丽出众,很是惹人注目。太守方岳也觉得这个小孩很有意思,就就地取材出了个上联:口红衣绿鹦哥样。

话音刚落,只听元观朗声应对:头白面乌老鸦形。

太守察出小孩出言不敬,心中有些不快,但见小孩年纪小,又对得不错,也就没有发脾气,还是又出一联:稚子无知,敢吐污言伤太守。

然后对元观说,如果对得上就可免除责罚。

元观听后,也觉察到了自己的失言和太守的宽容,于是,马上对出下联:大人有量,应容戏语宥小童。得体地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和感激。

3、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禹偁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才气的人,他从6岁就能做诗,7岁时就能做文章,人们都称他为神童。

有一天,郡太守大宴宾客,宾朋好友聚集一堂,可热闹了,这时,王禹偁也作为郡太守的“小友”随着人们一同入席就坐。在宴席上,郡太守心里很高兴,就出了一联让众人来对:鹦鹉能言难似凤。

出句之后,众位宾客都开始跃跃试对,人们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想着,可是,过了好半天,也没有人能对出来。又过了一会儿,有几个“嘴尖皮厚腹中空”的酸溜溜的秀才,对出了几个不三不四的句子,郡太守听了,摇着头否定了,然后他催促着众位宾客,继续对下去。

众位客人还是想不出好对子来,令郡太守很失望。这时,小王禹偁在心中已想好了,于是,他就用铜铃般的天真稚气的声音大声说:“我来对。”众位客人顺着声音一看,见是一个小孩,不禁发出一阵鄙视的笑声。

可是,王禹偁不慌不忙地挥笔写出了下联:蜘蛛虽巧不如蚕。

顿时,四座议论纷纷,不断发出赞叹的声音。

4、出生于唐绛州龙门(今万荣县)的王勃,六岁便能连句缀字写文章,七、八岁就能赋诗作对,因此被赞为“神童”。王勃十四岁那年,其父王福畤送他去应举考试。试前,主考官见他长衫拖地,觉得好笑,随口便道:“蓝衫拖地,怪状谁能认?”

没有料到,王勃脱口回道:“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

主考官听了,觉得这孩子口气真不小,便揶揄他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王勃岂肯服输,大声回道:“今朝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主考官听了王勃的答话,不禁为之惊叹不止,心中赞道:此子才华横溢,非常人所及,此后必定高中。”

以后果然不出所料,王勃于唐高宗麟德年间,为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推荐,应试及第,得冠高中,授朝散郎。

5、清代名臣左宗棠聪明过人,四岁能对对联,六岁能做诗,有“小神童”之誉。八岁那年春节,有次妈妈带他上街买猪肉,屠夫一见他来就指着秤上的猪说:“小猪连头二百斤。”小宗棠随口对道:“大鹏展翅三千里。”众人齐赞对句贴切,气魄不凡。

在场的一个富家公子是个秀才,他指着杀好的猪说:“杀猪命,养人命,以命养命,延年益寿。”小宗棠看着正在营业的香烛纸钱小店说:“用银钱,买纸钱,花钱买钱,祭祖思亲。”

秀才听他对答如流,一时无句可出。看小宗棠胖乎乎地穿着一身黑棉衣,便含沙射影地说:“乌喙将军(猪的别称),体胖身黑只拱地。”小宗棠听出他把自己比作猪,看看身穿绿衣的秀才,又看看几只“嘎嘎”叫着争食的绿头鸭说:“绿头公子,声高嘴硬总烦人。”

秀才见难不倒他,有点恼怒,说了句:“嘴上无毛,敢来市上骗猪肉。”小宗棠立即对出:“腹中是草,莫到人前卖狗皮。”众人皆鼓掌哄笑。秀才讨个没趣,不得不认输,放下猪肉讪讪而去。

骆宾王的小故事,要短一点的

因为周拔太过嚣张,太过狂妄脾气很大。在他多次忤逆父亲之后。周拔被发配到了冥王府。冥王对他说,他要会失去人身,堕落为畜生,周拔听了肯定不服气,但是最后的结局就是,他醒过来之后,喉咙间经常发出驴叫的声音,请遍天下名医都不能知道这是什么病,最后两天之后一命呜呼。

当时的周拔自小便聪慧过人,具有过目不忘的才能,七岁便能写文吟诗,有小神童的称号,在16岁的时候他的作诗文章更是达到了非凡的水平名噪一时,获得了当地才子的美誉。

相反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家都称赞他,导致了他性情大变,再加上父母的溺爱,更是养成了他狂妄的性格,目中无人,脾气又暴躁,他的亲戚们都十分爱惜人才,所以说对他的坏脾气处处忍让,这就更让周拔一发不可收拾。这就是因为父母亲戚的宠溺,再加上亲朋好友的追捧,害了他的一生。

在周拔赴京赶考的时候,他的父母为他东拼西凑借来了,前往京城的旅途费用,并且为他赶制了新的衣服,可是周拔,嫌旅费太少,对于父母做的衣服十分嫌弃,满口牢骚。在父亲实在忍不住出口劝解的时候,周拔听了父亲的话反而动怒,表示嫌弃他的父亲,说他没有资格做他的父亲,而父亲受到他如此的辱骂,也当场气晕过去。

当天夜里,周拔的神识就被冥王叫到冥王府。对他说,虽然你现在是人,可是你平时对父母太不尊敬,种下了许多恶果,等到之后你就要失去人的身形,沦为畜生。当时的周拔肯定不听劝解,还想与冥王辩解,但是最后的下场就是,在醒过来之后只能发出驴叫声,两天之后,病死在床上。

故事一: 骆宾王七岁作诗的故事

骆宾王是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从小就才思敏捷、勤奋好学。七岁时,有一次因家里人忙着招待客人,他就独自一人跑到了池塘边玩耍。池塘边有很多美丽的花草,草丛中不时有小虫子跳来跳去。柳树枝条一直垂到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把水面划出一道道波纹。池塘里一群大白鹅正在嬉水,就像一团团白絮在水面漂浮。红红的脚掌像小船桨一样划水。骆宾王最喜欢大白鹅了,他捡起一根木棍,在地面上画起了白鹅游水图。这时候,家人因不见了骆宾王,找到塘边来了。客人也跟了来,看到地上的画,还真有些像呢。因为客人听说这孩子聪明就想考考他,于是指着白鹅叫他作诗一首。骆宾王朝着水中想了一会儿,就高声吟诵起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

客人听了非常赞服,夸骆宾王是小神童。这首诗很快传播开来,尤其是在儿童中像歌谣一样流传着。

故事二:骆宾王替高适改诗

高适(700~765),字达夫,德州蓨(今河北景县)人,唐代杰出的边塞派诗人,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早年驻留边疆,熟悉军事生活,所作多为边塞诗。其诗大多意境雄浑,情调苍凉,间有清丽俊秀的咏景佳作。一天,高适赴外地巡察,途经杭州清风岭,观月赏景,诗兴大发,就在山中僧房壁上题写了一首诗,诗曰:“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写完之后,他就继续赶路了。途经钱塘江时,正值月落,高适细看江潮,发现月落时,江潮随风而退,却只有半江之水。他想到自己用“一江”之水来描写月夜之时的江潮,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便决定在巡察归来时,专门去僧房改诗。可是,当他踏进房门时,发现这句诗已被人改过来了。高适感到很纳闷,忙问是谁改的。僧人告诉他,在他去后不久,有一官员从此路过,偶然看见了这首诗,连声赞叹“好诗,好诗”,但惋惜诗中的“一”字用得不如“半”字准确,便不待作者回来商榷,径直给它改了。高适暗暗称奇,心想:“这人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后来经他多方打听,才得知那位改诗的官员就是赫赫有名的文学家、诗人骆宾王。

文章标签: # 神童 # 骆宾王 # 1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