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配对 生肖配对

今年穿孝衣的生肖是_孝衣穿到什么时候

tamoadmin 2024-07-31 人已围观

简介1.鱼台县唐马镇居民的农村医疗保险去哪个部门办理2.女人梦见他人办丧事是什么意思3.什么关系才要披麻戴孝4.纳西族的丧葬习俗有哪些5.参加葬礼有什么要注意的?在中国参加葬礼有什么禁忌 葬礼是很严肃的事,一般别穿亮丽的衣服,别戴红色的装饰,然后就是把手机开振动,最后就是别笑。 参加葬礼和回来之后又什么忌讳和讲究? 这些都是迷信的做法,如果你相信的话,把衣服在进门前排打一下,或者抖抖肩,拍打

1.鱼台县唐马镇居民的农村医疗保险去哪个部门办理

2.女人梦见他人办丧事是什么意思

3.什么关系才要披麻戴孝

4.纳西族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5.参加葬礼有什么要注意的?

今年穿孝衣的生肖是_孝衣穿到什么时候

在中国参加葬礼有什么禁忌 葬礼是很严肃的事,一般别穿亮丽的衣服,别戴红色的装饰,然后就是把手机开振动,最后就是别笑。

参加葬礼和回来之后又什么忌讳和讲究? 这些都是迷信的做法,如果你相信的话,把衣服在进门前排打一下,或者抖抖肩,拍打一下裤腿等,七天内如果晚上出门回来一定要点一支烟,进家后掐灭!其他就没有了!最后奉劝朋友相信科学,相信唯物主义!祝你好运!

参加葬礼有什么忌讳 针对不同民族 不同地区 风俗习惯的差别很大 正所谓“十里不同俗”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沐浴。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丝绸,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称“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则含一银元,均称之为“饭含”。大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 殡,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则30天,主要由奔丧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个月而葬,至多达7个月。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丧,否则为不孝。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奔丧者均要丧服。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送葬又叫出殡。送葬时,古代汉族一般是“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现代演变为哀乐。亲朋好友写挽词或挽联送葬,到近、现代又演变成送花圈,花圈上写挽联。 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主要是近亲、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遗存),后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 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 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 葬礼程序的实例 设某人享年81岁,男性,军人出身,子孙满堂。 更衣,着军装,穿寿鞋。身盖黄绸,面蒙白绸巾。 衣服上的纽扣要全部剪掉,用布带将衣服系好,但不能打“死结” 初步整容:五官复位,口内置金元宝或一枚硬币。左手握一只金元宝(均为仿制品),右手握一根打狗棍(方便筷)。 尸体用红线绑好,主要是手、脚。家若有猫、狗要看管好,不能接近尸体。(以免死者灵魂被附于动物身上)运至殡仪馆。 家设简易灵堂 遗像:已事先准备好放大照片一张,购专用像框一个。置黑绸带。 供桌供奉......>>

葬礼上的禁忌有哪些 葬礼禁忌:忌参加丧礼的人,与亡者生辰八字相克:因「子午相冲,金木相克」的道理,如果亡者是子年出生的,那麽不论亡者的亲朋或好友,凡是午年出生的人,都不能参加送葬仪式。此外,孕妇、婴儿,也禁忌送葬,恐怕沾染到不祥之气。忌参加丧礼的人,与亡者生肖相克:在丧礼上,通常会贴有一张告示牌,说明有那些生肖是与死者的生肖相冲克,必须回避。有的还会在灵堂里放一盆水,给来参加丧礼的来宾洗涤,以去除不祥之气。忌入殓时啼哭,将眼泪滴在亡者身上:在举行入殓仪式时,亡者的亲友应当保持冷静。此时忌讳有人啼哭,否则会使亡者不忍离去,其魂魄将无法升天,而滞留丧宅。若因啼哭而不小心将眼泪滴在亡者身上,将使得亡者留恋人间,不得转世超生。忌七月时出葬:七月被一般民间视为鬼月,此时阴间的鬼门大开,许多鬼魂被流放到阴间来。若于七月出葬,可能会招引更多的鬼魂出现,鬼煞大作,对丧家更为不利。忌守丧期间剪发、剃胡须:根据民间的习俗,在家有丧事期间,其亲人不能剪发及剃胡须。一般人认为这是为了表示极度哀伤悲痛,以致于无法顾及修饰边幅。而其另外的用意,则是为了避邪,以不修边幅的模样,使自己跟平常看起来不一样,让亡灵鬼魂认不出来,以免受到侵扰。忌出葬时,抬棺者说「重」字:在出殡时,抬棺者应保持肃静,禁讳说到「重」这个字。若不小心脱口而出,可能会生出变故,如棺柩更重而更加抬不动,或是于行进间,抬捍断裂导致棺木掉落地上。忌带孝者观看建庙、婚嫁,或接触产妇及婴儿:因一般人认为带孝者身上带有不祥之气,所以凡是与神事及喜庆有关的场合,如建庙、安灶,或是婚礼、喜宴,都应避免参加。否则在带孝者的凶气感染之下,将导致建庙不灵,或新婚夫妻感情不睦。而若带孝者接触到产妇或婴儿,将致使产妇难产,以及婴儿夭折等不幸的事发生。

参加葬礼有什么忌讳 不能参加葬礼是;今年犯太岁属猴的,冲太岁属虎,刑太岁属蛇,害太岁属猪的,四属今猴年都有灾,挺可怕。怀孕的不能去怕伤{小孩胎},女人来例不能参加,死人怕冲。正常的参加葬礼,用红布剪个乒乓求大的圆,用胶布粘在肚脐上就行了,可避邪。在就是穿代要素色衣服为好,尊重礼仪,致亲要穿孝衣帽,或披麻代孝.送行时要帮丧家拿花圈纸活和上香跪拜,开车时不能放欢乐的音乐。

去丧事的地方的禁忌 丧礼禁忌

1、参加丧礼必须心怀正念,不乱想、乱说、乱看,如对著死者照片说这女生好漂亮,真可惜......的话。

2、死者为大,不要在典礼中说话、表现不庄重。

3、在殡仪馆里,不乱看其他灵堂。

4、注意穿著, *** 花花绿绿或鲜艳衣服参加!

5、参加丧礼态度必须正经,不嘻皮笑脸!

6、包奠仪(白包)一定单数,如1100、2100...。

7、离开时切忌向家眷说再见,一起相约去葬礼的朋友也不要互相道别,台湾民间传说这样不吉利,像是很快又会有相同的事情发生。

8、要说去洗手间或厕所,不可说去化妆间(室),因化妆室是帮往生者化妆的地方。

9、参加丧礼可随身带红包,袋里装些米跟盐,米跟盐有除煞功用,也可带艾草避邪,后在回家途中丢到河边或路边。

10、参加丧礼后先去人多热闹的地方再回家,避免把不好的东西带回!

11、丧礼中所拿毛巾回家后要先用水洗过并晒过太阳再使用。

12、回家进门前用艾草、芙蓉泡水擦拭全身。

13、孕妇避免参加丧礼,如不得已须在腰部绑上红布,避免煞到婴儿。

望纳!

去殡仪馆参加葬礼要注意什么 最要的是注意着装 不要穿太花哨 太亮丽 要注意得体 黑色即可 表情严肃点 至于其他形式上的跟着大流走就行了 没有什么过于复杂的 别紧张 祝你好运

参加葬礼有什么要注意的? 针对不同民族 不同地区 风俗习惯的差别很大 正所谓“十里不同俗”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沐浴。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丝绸,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称“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则含一银元,均称之为“饭含”。大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

殡,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则30天,主要由奔丧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个月而葬,至多达7个月。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丧,否则为不孝。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奔丧者均要丧服。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送葬又叫出殡。送葬时,古代汉族一般是“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现代演变为哀乐。亲朋好友写挽词或挽联送葬,到近、现代又演变成送花圈,花圈上写挽联。

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主要是近亲、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遗存),后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

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

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

葬礼程序的实例

设某人享年81岁,男性,军人出身,子孙满堂。

更衣,着军装,穿寿鞋。身盖黄绸,面蒙白绸巾。

衣服上的纽扣要全部剪掉,用布带将衣服系好,但不能打“死结”

初步整容:五官复位,口内置金元宝或一枚硬币。左手握一只金元宝(均为仿制品),右手握一根打狗棍(方便筷)。

尸体用红线绑好,主要是手、脚。家若有猫、狗要看管好,不能接近尸体。(以免死者灵魂被附于动物身上)运至殡仪馆。

家设简易灵堂

遗像:已事先准备好放大照片一张,购专用......>>

参加完葬礼注意什么 那么当然是注意洗澡了,进门前,把脚上面的土都弄干净,不要带土进屋,然后热水洗澡,祛秽。应该就没什么了,如果你不放心,在门口撒上一排盐则可。

鱼台县唐马镇居民的农村医疗保险去哪个部门办理

历史沿革 西周时期,境内为极国封地。

春秋时期,改置棠邑,属鲁国。

公元前718年(隐公五年) 春 鲁隐公到棠邑治所武棠亭观鱼。

战国初期,境内置方与邑,属宋国。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境内置方与、湖凌二县,属薛郡。

西汉,境内置方与、湖凌、囊三县,属山阳郡。

621年(唐武德四年),属金州。

翌年,改金州为戴州,遂属戴州。

643年(贞观十七年),戴州废,改属河南道兖州鲁郡。

762年(宝应元年),因境内有鲁隐公观鱼台,始改方与为鱼台。

五代十国,后梁时属兖州鲁郡,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属单州。

北宋,属京东西路单州。

1235年(蒙古太宗七年),改隶经州。

1265年(世祖至元二年),鱼台县并入金乡县,1266年复置。

1368年(明洪武元年)属徐州。

1374年,改属济宁府。

1385年,降济宁为州,升兖州为府,遂属兖州府。

1724年(清雍正二年),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宁直隶州。

1730年,改属兖州府。

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复属济宁直隶州。

1946年6月,复建鱼台县国民 *** 。

是年9月,国民 *** 军占据鱼台,鱼台县复属山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8年8月,鱼台全境解放,鱼台县国民 *** 结束。

1952年,平原省撤销,鱼台县改属山东湖西专区。

1953年7月,撤销湖西专区,鱼台县改属济宁专区。

1956年3月鱼台县并入金乡县。

1964年11月,恢复鱼台县建制命属济宁专区。

18年7月,济宁专区改为济宁地区,鱼台县属济宁地区。

1983年10月,济宁地区撤销,原县级济宁市升为省辖地级市,鱼台县属之。

至1990年建置未变。

1995年5月18日,撤销王鲁乡,设立王鲁镇。

1996年8月18日,撤销张黄乡,设立张 *** (鲁政函民字[1996]43号)。

1998年7月28日,撤销王庙乡,设立王庙镇(鲁政函民字[1998]19号)。

2000年,鱼台县辖6个镇、8个乡。

总人口426172人,各乡镇人口: 谷亭镇 75279 清河镇 22491 鱼城镇 39081 王鲁镇 38517 张 *** 243 王庙镇 31113 老砦乡 26987 唐马乡 31410 武台乡 24860 石集乡 17318 罗屯乡 28031 李阁乡 204.75 陈楼乡 16579 周堂乡 2428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12月1日,撤销武台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王鲁镇;撤销石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清河镇;撤销周堂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王庙镇;撤销李阁乡、陈楼乡,合并设立李阁镇,镇人民 *** 驻原李阁乡人民 *** 驻地(鲁政函民字[2000]68号)。

截至2006年12月31日,鱼台县辖7个镇、3个乡。

[编辑本段]邮政编码 地名 邮政编码 鱼台县 王鲁镇 272352 鱼台县 唐马乡 272353 鱼台县 周堂乡 272343 鱼台县 清河镇 272348 鱼台县 鱼城镇 272344 鱼台县 张 *** 272350 鱼台县 石集乡 272349 鱼台县 武台乡 272351 鱼台县 县城(谷亭镇) 272300 鱼台县 陈楼乡 272345 鱼台县 李各镇 272346 鱼台县 罗屯乡 272347 鱼台县 老寨乡 272341 鱼台县 王庙镇 272342 [编辑本段]方言文化 鱼台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区的中原官话.就山东方言的范围来说,属山东方言西区的西鲁方言片。

语音方面,中古清音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北京话开口呼零声母字"爱袄欧"等读 声母。

除老砦外全县不分ts,ts"资=支;u,y 两个韵母的字儿化以后多数分别变成uer,yer,如"小猪儿=小锥儿,=小云儿 。

普通话复韵母ai(uai)au(iau),鱼台是单韵母ε(iε);普通话的an(uan yan),en(in un yn)韵母,鱼台是鼻化韵 ā(iā u ā)ē(iēaēyē) f v 两个声母可以拼 i 韵母,如"飞 fi 213","肥fi 42" ,"味vi 312"等等。

词汇方面有不少特有的词语,如"城海子(护城河),杆草(谷杆儿),光光蜓(蜻蜓),姐了猴儿(蝉的幼虫),盖体(被子),二古眼(把戏,杂技),褯子(尿布)"等.语法方面,有比较丰富的"子"尾词,动词后缀和表示程度的附加成分;助词"了"可以表示可能,还可以表示提醒;用"一看","一停"这种形式表示短态;用"强似"(好似)"不跟"表示比较;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格式,如"知不道","家来","家去","家走","很腰痛","弄完再"等等。

[编辑本段]婚嫁习俗 建国前,男女婚姻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有一套繁文缛节。

民国年间,男女十多岁,父母即为之托媒提亲.要求门当户对,年龄相当,生肖相合.经双方父母同意,便相约吉期通启.媒人先向女方传启,由男方备拜盒,装柬贴,艾蒿,麦麸,钗环首饰(即彩礼),女方将彩礼收下,谓之"纳彩",换上文房四宝,食盐和另一份柬帖,再由媒人持向男方此即正式婚约。

迎娶前,男方先向女方索取生辰八字,得庚辰后始择定婚期,下鸿启,俗称"大书".娶亲前一日下午新郎要拜祖莹,拜四邻。

晚上,新人的兄长要在新房住宿,俗称"滚床"。

女子出嫁要减食三日.迎娶分"大娶","小娶"."小娶"抬一乘花轿;"大娶"抬两乘花轿,喇叭号筒,旗锣伞扇,车马人夫前往女家。

路途远的,新郎前一天去女家,叫"头天过轿"。

新娘穿"催妆衣",顶"蒙头红",由兄长用椅子抬送上轿.男家派两名儿女双全的中年妇女,作"娶女客".另备食盒一具,盒礼必备猪肉(叫离娘肉)一块,盒上缚一只活公鸡.女家将猪肉割成两块留下一块,并将公鸡换成母鸡.也派两名中年妇女作"送女客",还要有二名男子送轿,俗称"送山的",一般由新娘近支叔,兄充任。

花轿抬到男方门前,由新郎兄长2人持谷草一把在轿前点燃,绕轿一周,这叫"燎轿"。

然后,一少女把成部书籍(书中夹两棵连根葱)交给新娘,另一少女将麦麸撒在新娘身上,遂把新娘拉下轿来,此谓"接轿"。

新娘下轿足履草席坐入椅中,由新郎族兄2人在鞭炮声中抬进天井院中。

天地桌上摆放香炉,烛台,铜镜,机杼和斗,斗里盛满谷物并插上一杆秤.司仪赞礼,兄嫂领拜,新人行叩拜礼,叫"拜天地".拜毕,新郎,新娘入洞房,喝"交心酒".新郎退出.嫂子给新娘脱去"催妆衣",用秤杆挑去"蒙头红",让其按规定方向端坐床上,这叫"坐帐".嫂子们口念歌谣将粟子,红枣和花生向床上撒去,名为"撒帐".新郎进入洞房与新娘同拜"床公床母".随后,新娘打开衣柜,新郎把手往柜里一伸,随即退出,这叫"抄柜".夜深人静,新郎复入洞房,新娘双手挣布袋,新郎端斗倒谷物,名为"倒斗".此外还有"上拜","吃团圆面"许多礼数.婚后三日,新娘拜过祖茔,四邻之后,与新郎同回娘家,当天转回,叫"回门"。

60年代后改为"接二还三".1950年贯彻《婚姻法》以来,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男女至婚龄须经 *** 登记,领取结婚证书,即为合法夫妻,旧时的繁礼缛节逐渐去除。

[编辑本段]丧葬习俗 鱼台属孔孟之乡,旧时丧葬习俗较为繁琐。

老人病危,移于正房明间灵床之上,子女为之穿寿衣.咽气后,口放"噙口鱼",身覆"蒙脸纸",袖藏"打狗饼",苘束双袖双脚,燃"长命灯",置"倒头面",然后烧"纸搭子",长子(或长子孙)出门喊路,举哀燃纸钱,继之执事人用白纸条封门,按男左女右竖"摇钱树"于门侧.叩请尊长议丧事,遂向亲友下讣闻,出嫁闺女回家讨孝,并准备"社耗"(扎纸人,纸马等),孝子孝眷身着丧服,手持哀杖,男左女右跪于灵侧。

清迄民国,境内富户多出"大殡".贫家出殡则薄棺简葬,甚至用芦席裹尸入土.一般人家,兴"三天盛殓四天埋".第三天"启门",上午如双丧先"迎神",单丧先"盛殓".孝眷给死者净面,整容,照镜,脚后"裁麻","植花",棺内撒五谷杂粮,然后至亲瞻仰遗容,称"看殓".看殓后开吊.下午设"堂奠".晚间,设奠称"辞灵",随即"送行"鼓乐前导.执事人抬灵牌,撒"路灯",长子擎"摇钱树"也叫"纸胡同".众孝子,孝眷持香依序随行,并念叨"明光大道向西南""摇钱树上查扁食".行至村头,将纸胡同连同纸轿(女),纸马(男)之类一起烧掉.第四天上午祭灵,众孝子哭拜,亲友依序行叩拜礼.午晏后烧"起灵纸",随盖棺引叩"发引",将棺移于门外丧架,棺起,长子(或长子孙)"摔老盆",执引魂幡于棺前边退边哭拜.途中再行祭奠叫"路奠".至墓地,行"下葬礼"棺入圹穴.调整方位由长子(或长子孙)埋第一锨土,众人筑坟,引魂幡插于坟前.如安新茔,下葬时,放一弓一箭一瓦于棺上.翌日,众孝子到墓地添土,叫"圆坟".随后到四邻,近村挨家叩头,叫"谢金纸".第七天,除去孝衣.常服忌红绿色,穿白鞋,扎白带,帽沿白边,谓之"持服".持服期限:斩衰3年,齐衰1年,大功9个月,小功5个月,缌麻3个月.丧葬过后,每七天为一祭期,至期烧纸祭奠.到"七七"为止。

此后.百日,周年再祭.现行葬俗,日趋薄棺简葬,改棺椁为骨灰盒,改戴白孝为佩黑纱,改祭奠为开追悼会,改扎纸人,纸马为扎花圈。

门户网站 ://yutaibbs/index.php 建国后,出大殡者绝迹.16年,全县推行火葬(少数民族除外)。

80年代以来,多为三天盛殓四天殡,出殡时,将骨灰盒放入水泥棺或石棺深埋,一般不筑坟头。

孝贤故里文化 鱼台孝贤文化节 “弘扬孝贤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鱼台发展”,首届中国(鱼台)孝贤文化节将于2008年9月16日至18日在鱼台举行。

这是由山东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济宁市人民 *** 联合主办,鱼台县人民 *** 具体承办的大型节庆活动。

届时还将举办“孝贤故里(鱼台)杯”第四届“山东省十大孝星”颁奖大会与闵子骞文化研讨会。

鱼台孝贤文化节将展现鱼台深厚的文化底蕴。

鱼台县,历史悠久,以“孝贤故里”著称。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有东夷太昊部族聚居,春秋时为棠邑,战国初称方与,秦统一天下,又置方与、湖陵二县,直到唐宝应元年(762年),因遗有鲁隐公观鱼台,始称“鱼台”。

至今,鱼台仍传承着孝贤文化,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的“五里三贤”的佳话在这里流传不衰。

鱼台孝贤文化节还将展现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和人文景观,包括常李寨村的孝贤文化基地,“七十二孝贤”人物故事等

女人梦见他人办丧事是什么意思

地理位置  

鱼台 位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东濒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从东部穿流而过;南与江苏省徐州市毗邻,西与金乡县接壤,北与济宁市隔河相望,总面积654.2平方公里,2008年末,户籍人口人口46.2万,辖10个乡镇。

鱼台县濒临微山湖,地形平坦,平均海拔35米,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3.7℃,最高年平均气温达14.1℃,最低气温达13℃。空气年绝对湿度为16.3%,这里湖水荡漾,荷花盛开,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誉有“江北鱼米之乡”的美称。境内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生物种类繁多,光热充沛,四季分明。水条件得天独厚。县内河道纵横,有大小河流17条,全长267公里,其中东西流向9条,南北流向8条。

行政区划  鱼台县辖7个镇、3个乡:谷亭镇、清河镇、鱼城镇、王鲁镇、张、王庙镇、李阁镇、唐马乡、老砦乡、罗屯乡。

经济状况

鱼台是农业县,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以棉花,瓜,菜,大蒜,白莲藕为主。主要土特产有鱼台"五·七"优质大米,鱼台松花蛋等。

鱼台工业基础薄弱,15年始建县酿酒厂,到1987年开发出"孔府宴酒","孔府宴加饭酒"等系列产品30余个品种,行销国内20多个省,市,出口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和台湾,香港等地区。1990年年产白酒2200吨,工业产值569万元.1983年建岱庄煤矿,地质储量3040.7万吨,可储量1527万吨,年产量20万吨.年3月移交省司法部门。2000年4月,鹿洼煤矿(属济宁矿业集团)建成投产,年产量120万吨.2006年2月湖西煤矿(属省司法部门)建成投产,年产煤90万吨.2006年破土动工兴建军城煤矿(属临沂矿务局),预计2008年投产,年产量45万吨,这三大煤矿是鱼台的"金三角",鱼台有这三个支撑点,经济腾飞指日可待。

目前全县共有民营业户18660户,从业人员535人,注册资金7.8亿元,资金总额17.5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2.6亿元。2004年可完成营业收入5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3亿.元,完成税金1.7亿元。当前全县民营经济行业门类和产品种类较为齐全。主要行业门类有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工业制造业包含了食品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机械和电器等行业。其中面粉、灯泡、水处理设备和精工机械等已成为省内外知名产品。县域内已形成民营经济主要聚集区两处,即鱼台县经济开发区和鹿洼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4000余亩,入园企业已达到30余家,年营业收入可达36亿元,税金12亿元,全县已有规模企业72处,其中企业集团8处,被农业部命名的大型企业2处,年实现规模企业产值可达42亿元,税金1.3亿元。

鱼台境内沟渠如网、坑塘密布,仅大型沟渠就达380多条,全县水域面积23.7万亩,其中水面14万亩,河堰、滩涂、湖地9.7万亩,由于境内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热充沛,因而林茂粮丰,特别是稻草十分丰富。鱼台常年种植水稻,面积保持在40万亩,每年产稻草2.4亿公斤,加周边县区的稻草年可利用的达6亿公斤,目前仅是搞一些粗加工,一旦取先进技术进行深加工,经济效益前景将十分广阔。

鱼台县充分利用水多草多的优势鸭存养量达100万只,鹅达50万只,鸡达300万只,鱼台将重点开发以东鱼河、复新河两岸为中心,总长达100华里的养殖,因地制宜,突出发展以鸭、鸡、鹅养殖为重点的畜禽示范园区。一旦形成规模,鹅年存养量可达100万只以上。水产养殖方面,99年全县渔业放养面积达7万亩,其中名、特、优、精养水面3.5万亩,养鱼网箱发展到2万架。鱼台县将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加大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力度,使畜禽、水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现在的40%最终达到70%以上,已由原来的粮食大县变成养殖大县。

鱼台拥有四通八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交通便利,东距京沪线100公里,西距京九线70公里,南距陇海线70公里,北距兖石线50公里。达到国家二级公路标准的济徐公路穿经南北,枣曹公路横贯东西,全县有公路36条,全长360公里。水路畅通,港口、码头众多,内河航道11条,通航里程达211.8公里,其中京杭大运河依县而过,万吨级拖轮可直接驶入长江。空中运输条件优越,距济宁机场仅60公里。另外,鱼台县邮政电信网络十分发达,通讯设施齐全,已跨入省市先进行列。

全县程控交换机已超过2万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可以国际、国内直拨。鱼台经济状况良好。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63元。农民收入的大部门靠种植业,占70%。畜牧养殖业收入占20%,其它收入占10%。工资情况一般工人日工资10元,熟练工人日工资15元。县内拥有科技人员6314人,建立了跨县连接的技术网络,先后与上海复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学院、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山东农科院等科技院校建立了长期联系。

历史沿革

西周时期,境内为极国封地。

春秋时期,改置棠邑,属鲁国。公元前718年(隐公五年) 春 鲁隐公到棠邑治所武棠亭观鱼。

战国初期,境内置方与邑,属宋国。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境内置方与、湖凌二县,属薛郡。

西汉,境内置方与、湖凌、囊三县,属山阳郡。

621年(唐武德四年),属金州。翌年,改金州为戴州,遂属戴州。643年(贞观十七年),戴州废,改属河南道兖州鲁郡。762年(宝应元年),因境内有鲁隐公观鱼台,始改方与为鱼台。

五代十国,后梁时属兖州鲁郡,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属单州。

北宋,属京东西路单州。

1235年(蒙古太宗七年),改隶经州。1265年(世祖至元二年),鱼台县并入金乡县,1266年复置。

1368年(明洪武元年)属徐州。1374年,改属济宁府。1385年,降济宁为州,升兖州为府,遂属兖州府。

1724年(清雍正二年),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宁直隶州。1730年,改属兖州府。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复属济宁直隶州。

1946年6月,复建鱼台县国民。是年9月,国民军占据鱼台,鱼台县复属山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48年8月,鱼台全境解放,鱼台县国民结束。

1952年,平原省撤销,鱼台县改属山东湖西专区。1953年7月,撤销湖西专区,鱼台县改属济宁专区。1956年3月鱼台县并入金乡县。

1964年11月,恢复鱼台县建制命属济宁专区。18年7月,济宁专区改为济宁地区,鱼台县属济宁地区。1983年10月,济宁地区撤销,原县级济宁市升为省辖地级市,鱼台县属之。至1990年建置未变。

1995年5月18日,撤销王鲁乡,设立王鲁镇。

1996年8月18日,撤销张黄乡,设立张(鲁政函民字[1996]43号)。

1998年7月28日,撤销王庙乡,设立王庙镇(鲁政函民字[1998]19号)。

2000年,鱼台县辖6个镇、8个乡。总人口426172人,各乡镇人口: 谷亭镇 75279 清河镇 22491 鱼城镇 39081 王鲁镇 38517 张 243 王庙镇 31113 老砦乡 26987 唐马乡 31410 武台乡 24860 石集乡 17318 罗屯乡 28031 李阁乡 204.75 陈楼乡 16579 周堂乡 2428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12月1日,撤销武台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王鲁镇;撤销石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清河镇;撤销周堂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王庙镇;撤销李阁乡、陈楼乡,合并设立李阁镇,镇人民驻原李阁乡人民驻地(鲁政函民字[2000]68号)。

截至2006年12月31日,鱼台县辖7个镇、3个乡。

方言文化  鱼台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区的中原官话.就山东方言的范围来说,属山东方言西区的西鲁方言片。

语音方面,中古清音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北京话开口呼零声母字"爱袄欧"等读 声母。除老砦外全县不分ts,ts"资=支;u,y 两个韵母的字儿化以后多数分别变成uer,yer,如"小猪儿=小锥儿,=小云儿 。普通话复韵母ai(uai)au(iau),鱼台是单韵母ε(iε);普通话的an(uan yan),en(in un yn)韵母,鱼台是鼻化韵 ā(iā u ā)ē(iēaēyē) f v 两个声母可以拼 i 韵母,如"飞 fi 213","肥fi 42" ,"味vi 312"等等。

词汇方面有不少特有的词语,如"城海子(护城河),杆草(谷杆儿),光光蜓(蜻蜓),姐了猴儿(蝉的幼虫),盖体(被子),二古眼(把戏,杂技),褯子(尿布)"等.语法方面,有比较丰富的"子"尾词,动词后缀和表示程度的附加成分;助词"了"可以表示可能,还可以表示提醒;用"一看","一停"这种形式表示短态;用"强似"(好似)"不跟"表示比较;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格式,如"知不道","家来","家去","家走","很腰痛","弄完再"等等。

婚嫁习俗

建国前,男女婚姻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有一套繁文缛节。民国年间,男女十多岁,父母即为之托媒提亲.要求门当户对,年龄相当,生肖相合.经双方父母同意,便相约吉期通启.媒人先向女方传启,由男方备拜盒,装柬贴,艾蒿,麦麸,钗环首饰(即彩礼),女方将彩礼收下,谓之"纳彩",换上文房四宝,食盐和另一份柬帖,再由媒人持向男方此即正式婚约。

迎娶前,男方先向女方索取生辰八字,得庚辰后始择定婚期,下鸿启,俗称"大书".娶亲前一日下午新郎要拜祖莹,拜四邻。晚上,新人的兄长要在新房住宿,俗称"滚床"。

女子出嫁要减食三日.迎娶分"大娶","小娶"."小娶"抬一乘花轿;"大娶"抬两乘花轿,喇叭号筒,旗锣伞扇,车马人夫前往女家。路途远的,新郎前一天去女家,叫"头天过轿"。新娘穿"催妆衣",顶"蒙头红",由兄长用椅子抬送上轿.男家派两名儿女双全的中年妇女,作"娶女客".另备食盒一具,盒礼必备猪肉(叫离娘肉)一块,盒上缚一只活公鸡.女家将猪肉割成两块留下一块,并将公鸡换成母鸡.也派两名中年妇女作"送女客",还要有二名男子送轿,俗称"送山的",一般由新娘近支叔,兄充任。花轿抬到男方门前,由新郎兄长2人持谷草一把在轿前点燃,绕轿一周,这叫"燎轿"。然后,一少女把成部书籍(书中夹两棵连根葱)交给新娘,另一少女将麦麸撒在新娘身上,遂把新娘拉下轿来,此谓"接轿"。新娘下轿足履草席坐入椅中,由新郎族兄2人在鞭炮声中抬进天井院中。

天地桌上摆放香炉,烛台,铜镜,机杼和斗,斗里盛满谷物并插上一杆秤.司仪赞礼,兄嫂领拜,新人行叩拜礼,叫"拜天地".拜毕,新郎,新娘入洞房,喝"交心酒".新郎退出.嫂子给新娘脱去"催妆衣",用秤杆挑去"蒙头红",让其按规定方向端坐床上,这叫"坐帐".嫂子们口念歌谣将粟子,红枣和花生向床上撒去,名为"撒帐".新郎进入洞房与新娘同拜"床公床母".随后,新娘打开衣柜,新郎把手往柜里一伸,随即退出,这叫"抄柜".夜深人静,新郎复入洞房,新娘双手挣布袋,新郎端斗倒谷物,名为"倒斗".此外还有"上拜","吃团圆面"许多礼数.婚后三日,新娘拜过祖茔,四邻之后,与新郎同回娘家,当天转回,叫"回门"。60年代后改为"接二还三".1950年贯彻《婚姻法》以来,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男女至婚龄须经登记,领取结婚证书,即为合法夫妻,旧时的繁礼缛节逐渐去除。

丧葬习俗

鱼台属孔孟之乡,旧时丧葬习俗较为繁琐。老人病危,移于正房明间灵床之上,子女为之穿寿衣.咽气后,口放"噙口鱼",身覆"蒙脸纸",袖藏"打狗饼",苘束双袖双脚,燃"长命灯",置"倒头面",然后烧"纸搭子",长子(或长子孙)出门喊路,举哀燃纸钱,继之执事人用白纸条封门,按男左女右竖"摇钱树"于门侧.叩请尊长议丧事,遂向亲友下讣闻,出嫁闺女回家讨孝,并准备"社耗"(扎纸人,纸马等),孝子孝眷身着丧服,手持哀杖,男左女右跪于灵侧。

清迄民国,境内富户多出"大殡".贫家出殡则薄棺简葬,甚至用芦席裹尸入土.一般人家,兴"三天盛殓四天埋".第三天"启门",上午如双丧先"迎神",单丧先"盛殓".孝眷给者净面,整容,照镜,脚后"裁麻","植花",棺内撒五谷杂粮,然后至亲瞻仰遗容,称"看殓".看殓后开吊.下午设"堂奠".晚间,设奠称"辞灵",随即"送行"鼓乐前导.执事人抬灵牌,撒"路灯",长子擎"摇钱树"也叫"纸胡同".众孝子,孝眷持香依序随行,并念叨"明光大道向西南""摇钱树上查扁食".行至村头,将纸胡同连同纸轿(女),纸马(男)之类一起烧掉.第四天上午祭灵,众孝子哭拜,亲友依序行叩拜礼.午晏后烧"起灵纸",随盖棺引叩"发引",将棺移于门外丧架,棺起,长子(或长子孙)"摔老盆",执引魂幡于棺前边退边哭拜.途中再行祭奠叫"路奠".至墓地,行"下葬礼"棺入圹穴.调整方位由长子(或长子孙)埋第一锨土,众人筑坟,引魂幡插于坟前.如安新茔,下葬时,放一弓一箭一瓦于棺上.翌日,众孝子到墓地添土,叫"圆坟".随后到四邻,近村挨家叩头,叫"谢金纸".第七天,除去孝衣.常服忌红绿色,穿白鞋,扎白带,帽沿白边,谓之"持服".持服期限:斩衰3年,齐衰1年,大功9个月,小功5个月,缌麻3个月.丧葬过后,每七天为一祭期,至期烧纸祭奠.到"七七"为止。此后.百日,周年再祭.现行葬俗,日趋薄棺简葬,改棺椁为骨灰盒,改戴白孝为佩黑纱,改祭奠为开追悼会,改扎纸人,纸马为扎花圈。

门户网站

://.yutaibbs/index.php

建国后,出大殡者绝迹.16年,全县推行火葬(少数民族除外)。80年代以来,多为三天盛殓四天殡,出殡时,将骨灰盒放入水泥棺或石棺深埋,一般不筑坟头。

孝贤故里文化

鱼台孝贤文化节 “弘扬孝贤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鱼台发展”,首届中国(鱼台)孝贤文化节将于2008年9月16日至18日在鱼台举行。这是由山东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济宁市人民联合主办,鱼台县人民具体承办的大型节庆活动。届时还将举办“孝贤故里(鱼台)杯”第四届“山东省十大孝星”颁奖大会与闵子骞文化研讨会。

鱼台孝贤文化节将展现鱼台深厚的文化底蕴。鱼台县,历史悠久,以“孝贤故里”著称。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有东夷太昊部族聚居,春秋时为棠邑,战国初称方与,秦统一天下,又置方与、湖陵二县,直到唐宝应元年(762年),因遗有鲁隐公观鱼台,始称“鱼台”。至今,鱼台仍传承着孝贤文化,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的“五里三贤”的佳话在这里流传不衰。

鱼台孝贤文化节还将展现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和人文景观,包括常李寨村的孝贤文化基地,“七十二孝贤”人物故事等

前景目标

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70元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5%;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削减5%,二氧化硫削减7.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第一,坚持园区建设与项目推进有机结合,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突破

围绕“工业发展年”,全面落实“工业发展60条”,做大做强做优五个优势产业集群。突出抓好园区建设,靠项目引进带动投资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提升、骨干企业膨胀,推进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二,坚持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同步推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培植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大米产业,加强鱼台大米地理标志保护和商标保护,聘请高水平认证和策划机构,包装宣传鱼台大米。完善大米批发市场、扶持加工企业、培育名优品牌,逐步实现由高效农作物向高效经济作物的转变。做大做强以杞柳为重点的林木产业,加强杞柳种条繁育基地建设,完善清河杞柳制品市场,培植杞柳精深加工企业,逐步形成清河、王鲁、谷亭、老砦、唐马沿济徐公路、枣曹公路和湖西大堤杞柳经济带。做大做强元葱、大蒜、食用菌产业,依托李阁元葱市场、鱼城大蒜市场,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元葱、大蒜,逐步形成以李阁、鱼城、王庙等为重点的元葱生产基地,以罗屯、王庙、李阁、鱼城、清河等为重点的大蒜种植基地。加快建设王鲁、清河、王庙等食用菌生产基地,完善王鲁食用菌市场,扶持食用菌种植协会。做大做强棉花产业,积极优化品种结构,加大棉花加工企业整合力度,引导棉花加工企业强强联合,建立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做大做强水产品产业,加快改造传统老化池塘,利用煤塌陷区,推广池塘养蟹和“上菜下渔”种养模式,逐步形成以清河、张黄和老砦为重点的围网养殖基地,以王庙镇旧城海子为重点的池塘养殖基地,以唐马乡为重点的温棚鲶鱼养殖基地。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立足张黄蛋鸭、老砦肉羊、王庙蛋鸡,培植具有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

第三,坚持发展旅游文化与繁荣市场双向拉动,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动力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抓住济宁市打造孔孟旅游、河湖旅游品牌的机遇,争取纳入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围绕南四湖景区,衔接谷亭古运河道与南阳运河古镇的旅游合作,同时拉动湿地、乡村生态和湖西红色旅游。做亮文化旅游品牌,策划筹备感恩文化节。立足凸显鱼米之乡、孝贤故里、运河文化、滨湖水城的地域特色,启动规划具有水城神韵、历史记忆、生态宜居、商业活力的感恩文化城。把地方孝贤文化与草柳编等传统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品。

什么关系才要披麻戴孝

梦见办丧事

梦见办丧事,本人穿孝衣,预示梦者会意想事成,最近会非常的顺利,左右逢源,很容易就到达本人的目的。女人梦见办丧事,可以隐喻着重生,思想或灵魂蜕变进入另一阶段,以及戒除了不安康的坏习气,分开了旧的环境等。出门的人梦见办丧事,建议出外安全。 预备考试的人梦见办丧事,意味着稍有障碍,有决心可望录取。 怀有身孕的人梦见办丧事,预示生女,冬占生男,慎防流产。 创业的人梦见办丧事,代表有人从中毁坏,不影响营利,有财利可得。 谈婚论嫁的人梦见办丧事,阐明一动一静,一冷一热,相互信任可望成功。 梦见办丧事的心思学建议月亮在你对面的影响力逐步增强,你的人际关系构成一种统一张力,惹起你的警惕心,额定费心去处置。和伴侣之间的关系,要特别去运营,你的心思不太分歧,生活步伐也有落差,关于关系的希冀也不再契合,有需求重新相互协调磨合。梦见办丧事的相关梦境梦境1梦见冤家一家办丧事一家办丧事:梦见冤家一家办丧事一家办丧事,他们还是我的好冤家呢,还有本人父亲在一间很黑的屋子给本人说,这次上学怎样没他孙子的不要担忧,后来有团体给我个不知那是什么灯,刚开端不是很亮,我不知在哪怎样拧,就越拧越亮。 梦境2梦到过世老人帮死人办丧事:我昨晚梦见村里已过世的老人,他是个男的。他家有块地在我家老房子旁边,他就把死人埋在那里,我梦见事先我和妈妈还有哥哥在家,哥哥也拿锄头在家的院子里挖,妈妈就叫我在自家里挖了一个大的棺材坑。 梦境3梦见去旅游路过人家办丧事:梦到去旅游,路过一团体家正在办丧事,然后去坐车分开,买票的时分遇到了已经厌恶的同窗预备逃票,他吓我一跳,我告发了他,但是后来有协助他逃票,但是他叫我帮他拿东西竟然外面有一只老鼠,然后那个同窗变成了一只相似蜥蜴的东西追我,跑到我鞋子里,然后我把鞋子踢掉了,他不断在鞋子里,良久才出来,又追着我们,最初跑到一个正在做吃的中央被制住了,然后我就帮那人抱孩子很心爱的一个小孩 梦境4梦见给死去的父亲办丧事:父亲也逝世很多年,可做梦又梦见给他办丧事,仿佛在我以前住过的老房子里,来了很多主人。还有我先生曾经逝世的奶奶也在,她还要我倒茶给主人喝,我还到去找杯子,她还要我给我爸爸烧纸,真不晓得是什么意思 梦境5梦见一家办丧事一家办丧事:梦见一家办丧事,这家在梦境中是我的仇敌,我办丧事,可我还路过他们家,看到了棺材还有其别人,等我快回到本人家办丧事时,他们家要敲开我家门,砸场子,后来停息了上去,就醒了 梦境6梦见他人死却在我家办丧事:梦见回到家有人在我家办丧事,我问我的邻居们怎样回事,他们都光笑不说话,我本人去客厅看,棺材正在往外抬,死的人是本人孩子的叔,仿佛还化着妆,装扮的很好躺在棺材里,还有邻居说他像我二女儿,我赶忙打断不让说,觉得很生气,为什么他死了要在我家办丧事,后来又遇见孩子的婶子与本人庄上的好多人骑着电动车,丧偶的她一点都不忧伤,像没事人,我喊住她,她说回来给我细说,就醒了

您还可以使用chatgpt帮助你查询星座百科、测姻缘、测事业运、测婚姻、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测八字、姓名速配、测终生运、复合机会,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AI(仅供):://.adxqd/chatgpt/

纳西族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什么关系才要披麻戴孝

直系亲属,一般是指晚一辈的!例如儿子,女儿,儿媳妇,女婿!其它亲戚可以象征性的选择风俗佩戴相关适合身份等级的装饰,长辈也可以例外象征性的佩戴相关装饰!一般各地方服饰都不一样,最主要的也就是晚辈直系家属!

直属亲戚。自古以来都有儿子给父母守孝的传统。古时候父母去世,儿子无论做官,经商在外,有都要回家给父母守孝的传统。父母去世下葬后,要在父母墓前搭灵棚,三年吃着在灵棚陪伴父母亡灵。现在新社会守孝简化了,不用守着墓地了。

叔叔,大伯过世,侄子都要戴孝。因为是叔叔大伯是跟父亲是一辈儿的,是一奶同胞兄弟。在北方一般父母去世,姑娘,儿子头上要戴白布孝,不是亲儿子的,可以腰间扎一条白布。如果是男子去世,腰上的白布孝戴要冲着左方,如果是母亲去世腰上的孝戴白布的孝戴扣,要冲着右侧。

为什么女儿不能披麻戴孝

你们那是什么风俗,我们这里女婿和儿子是一样的,必须披麻戴孝,这是老规矩。

我们这里葬礼上,女婿跟子一样必须穿孝衣,郎为半子,儿子怎么做女婿也不例外,对于女婿来说岳父母就要如同亲生父母一样对待,对于岳父岳母来说女婿虽说半子,但也要如同亲生儿子一样对待和看重,甚至要胜于儿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亲密无间的一大家人!

在我们这边习俗女婿在葬礼上是上宾,但必须得穿“大孝”的,不戴孝帽的,穿孝时,正孝子是要给他跪着的,还有有人给他穿的,整个葬礼上是要有专人全程陪着的,充分显示了女婿的“高贵”

答:国家之大,丧葬文化差距太大,我们这里自从六十年代,破四旧立四新以来,人死了以后披麻戴孝,这种旧风俗习惯就废除了,老百姓都拍手叫好,最近几年又有所抬头,但是,当地仍抓的很紧,一点也不放松。

有一次,我到火化场去开追悼会,看到二个穿白孝袍子的人,火化场大院子里,满院子那么多人,都在用另类的眼光看他们俩,他们俩也觉得很别扭,不好意思,最后不得不跑到墙角下,远离开了人群。

我们威海是革命老区根据地,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从上到下一直把,***的红色文化,当成社会主流文化,老百姓在办红白喜事的时候,都会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原则,所以,过去那些披麻戴孝丧葬文化,都被现在的送花圈,开追悼会,红色文化取代了。因此,在丧葬礼节上,男女都一样,儿子女婿也一样,都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不存在女婿不参加岳父母葬礼的问题。

女婿为什么不能披麻戴孝,我们这里女婿是半边之子,除了儿子就是女婿。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侄子侄女,孙子孙女,外甥女,外甥都是孝子都得披麻戴孝

问:在我老家农村里有个风俗,葬礼上女婿不能披麻戴孝,你老家是吗?

女婿可以穿孝,但不能披麻,披麻是与老人关系最近的儿子儿媳和女儿的孝,女婿如果是上门入赘地改了姓氏,也可以披麻,这披麻也是有资格的。披的是极粗的麻,取悲痛之甚之意。

老人去世,儿子闺女最悲痛,戴孝同时披麻,儿子是孝子,儿媳就是孝妇,也要披麻。儿子儿媳闺女披麻,麻上要挂钱,族侄也披麻但不挂钱。姑爷不是宗族,只能穿孝,披麻必须改姓。

儿子侄子的孝帽是用粗麻扎系的,姑爷和一般亲戚的孝帽则是用棉线缝的。有的地方姑爷的孝衣孝帽不同于孝子,孝子穿的是普白,姑爷穿的是漂白。

此外,姑爷是门前贵客,在丧事上也是受礼遇的,孝衣孝帽必须由孝子跪献才穿,不跪献是不穿的,姑爷送路给逝者磕头时,孝子要给姑爷还头的。

送殡时,主孝子扛幡,次孝子捧灵位,而姑爷是挑花蓝的。

姑爷是贵客,送殡是不送入坟地的,送殡出村后,孝子们要给姑爷磕头谢回,总管会高喊"贵客免送,请回″!姑爷们就闪过路旁目送灵柩远去,然后脱去孝衣孝帽而回了。

敬重自己的父母,也要敬重妻子的父母。为什么不能。

完全应该。如果没有岳父岳母,你能有今天的妻子吗。

妻子的亲人不在了,她和她的家人这时最脆弱,作为女婿,也是她们的亲人,完全应该和她们站在一起,还讲什么儿子女婿。

人,已经活的很难很累了,为什么还要和自己的亲人讲这讲那啊。

一个姑爷半个儿,我们老家天津的,姑爷儿子一样穿孝。

在我们老家,恰恰相反,葬礼上,女婿要披麻戴孝,而且要迎来送往,外孙不需要披麻戴孝,仅仅戴个孝帽就行了。

我姥爷去世的时候,我爸和我姨夫,就是披麻戴孝,好像穿的孝衣还挺讲究,系的绳子还需要挽花,而这种挽法只有村里上了年纪的长辈才会,年轻点的都不会,反正穿一次挺麻烦的。

三天的时候,俩女婿就在院子里站着,一边站一个,有亲戚过来吊孝,就上前迎迎,别人吊孝离开的时候,他俩其中一个就会还礼,我和我表弟的任务,就是在街门口迎接亲戚,接过亲戚拿的礼,给送到屋里,亲戚拿的炮,我俩要负责直接放了,如果是好几个人一起过来的,只放一挂,其余的都拿进屋里,别人拿的纸钱之类的,要拿过来,在棺材前面烧几张。

女婿除了上午迎来送往,下午一般是没事的,但是我俩外孙,事情就比较多了,因为是小辈,但是又成年成家了,所以各种杂事都安排我俩做,比如缺什么东西,我俩负责买,需要柴火,需要各种礼节用品,都是我俩去准备,就算没事的时候,也不能跑的远,需要在院子里待着,随时等着分配任务。

埋葬的前天晚上和当天,女婿也只是负责迎来送往,招呼宾客,主要是我姥姥娘家人,我和我表弟俩人就负责打下手,端菜,上烟上酒,娘家人带来的炮,当时要全部放完,都有我俩来放,因为农村老家那时候管的不严,都是土葬,孝子到墓地后,摆放遗像,祭拜这些主要是亲孙子来做的,我和我表弟就负责把送来的花圈,纸折这些给烧了,烧这些可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比较多,火烧起来后,熏的人根本就无法靠近,还得防止不能引燃周边的杂草。

葬礼结束后,还要把灵棚撤走后,地上的稻草,鞭炮碎屑这些,扫到一起,然后全部烧掉,再把这片区域的垃圾和燃烧后的灰烬清理到垃圾池里,我俩用小推车整整推了4趟,才全部清理干净,弄得全身都是尘土。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随俗就行了。

我们大多数也是这样,女婿和其他的姻亲一样都是穿戴白色衣帽,稍微有点区别在于女婿的帽子上有一小块麻布,都说女婿份属半子其实不然,在披麻戴孝上不如丧者的侄子、侄孙辈重孝,连丧者家族的族人都比不上,家族成员都需戴麻的圈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内亲外戚”。

女婿家的披麻戴孝重点不在女婿而是外孙,由长外孙负责披麻戴孝,一个代表足矣,长外孙已婚则是其兄弟,都已婚了就不用披麻戴孝,已婚的外孙就只戴麻布圈圈,其中麻布比丧家的稍幼,麻布的级别越粗越亲近,老规矩有五个级别的麻布,现在改成三种,外孙属最轻的孝服。

具体说来女婿的份量城乡有别,城里的女婿和其他姻亲一样,农村的重一点,比如女婿在出殡时手里拿着旗幡,跟在手拿哭丧棒的孝子后面,孝子们每跪一步女婿也要跟着跪。

披麻戴孝的人的忌讳

披麻戴孝的人的忌讳

披麻戴孝的人的忌讳,亲人逝世,戴孝期间有哪些禁忌呢?虽然人们不愿意谈论死亡,但毕竟生老病死是客观存在,谁也躲不过。所以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丧葬习俗禁忌的,以便避开禁忌,遵从习俗。下面看看披麻戴孝的人的忌讳。

披麻戴孝的人的忌讳1

忌讳去世时候身边无亲人

旧时人们很重视传宗接代,认为老人去世的时候,必须有后辈儿孙在场,以便老人走得时候有人送,不孤单;老人在阴间也不用总是牵挂,灵魂可得安宁。如果老人是在所有亲人在场的情况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气。相传白族认为老人死在儿孙怀里,是儿孙在报答养育之恩,俗称“接气”。

报丧的禁忌

治丧之家,要在大门上挂上白布、白纸,让人们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并向堂亲姻戚报丧,给在外地或海外亲人发讯,子女闻讯奔丧。其中向姻戚报丧,尤要慎重。父母去世,确定了葬礼的日期后,孝子要去亲戚家报丧。报丧时讲究孝子未进屋,先跪在室外行礼,向亲戚报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礼的时间。

守孝期间,子女忌参加活动

古时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这三年守孝期间,不可以举行婚嫁之事,也不得举行吉庆之事。古代讲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论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后,都要请回祖籍守孝,称为“丁忧”。如果官员不回乡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弹劾,受到处分,严重者甚至会永不录用。

如果官员在丁忧期间,有嫁娶、生子、分家、作乐等行为,都被视为不孝,也是会受到弹劾的。现代社会,很多人们将守孝时间缩短,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讳子女寻欢作乐。

守孝期间,子女忌穿红带绿

守孝期间,古代的子女讲究披麻戴孝,百日内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后,穿黑色、蓝色等暗色的衣服来守孝,忌讳穿红戴绿,浓妆艳抹。现代社会,虽然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么长时间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还是不可穿红带绿。

披麻戴孝的人的忌讳2

第一:戴孝者看二样,接触一事物

所谓的三样就是建庙的、婚嫁的。一事物就是接触产妇或者婴儿。一般戴孝的人身上带有不祥之气,所以,凡是与神事或者喜事有关的场合都是非常不好的。在戴孝者的不祥之气的感染下,建设庙宇的、或者建灶的都会非常的不灵,婚嫁的夫妻容易出现不和。如果戴孝者接触产妇和婴儿,会导致产妇难产。

第二:参加的人与亡者生肖八字相克

在一些地方,如果有人来参加葬礼,都会在门口贴纸张,说明与逝者相克的生肖和八字。

相克的生肖和八字就会给参加的人带来很大的灾难,容易被疾病缠身,还容易遇到不干净的东西。这个时候就要回避。此外孕妇、婴儿也是不能参加送葬的,因为会沾染到不祥之气。

第三:入殓啼哭,泪洒逝者

在出殡举行入殓仪式的时候,由于过分的悲痛,很多人不舍逝者,会趴到逝者的.身上哭泣,导致眼泪滴到逝者的身上。这样就会使得逝者不忍离去、所以在入殓的时候,禁止哭泣,否则就会招致不干净的东西。我相信在农村出殡的时候,很多的小孩或者逝者最疼爱的人,都遇到这样的情况。

农村出殡有着很多的`禁忌,当然地方不一样,那么风俗习惯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上面这三种一定要牢记,不能犯这样的错误,否则到时候招致不干净的东西,是很难清除的。

披麻戴孝的人的忌讳3

忌讳去世的时候身边无亲人

老人们最忌讳在去世的时候,没有亲人陪伴在身边了,孤独地死去是非常凄凉的。一般来说,老人逝世,亲人子女们都应当尽快赶来,子孙后代都必须在现场。

寿衣忌用缎子面料

过世之人的寿衣非常忌讳用缎子面料,因为缎子谐音“断子”,会让子孙后代遭遇不幸,整个家族断子绝孙。因此寿衣大多数都是用的绸子制成,因为绸子表示子孙多福。另外,寿衣的件数也是有着严格规定的,不能是双数,必须是单数,这些都是需要严格遵守,否则将会给后代带来影响。

不能戴孝去别人家

自古以外,家里面有人去世之后,直系的亲属都会戴孝,这表现出了对于逝者的尊敬和缅怀。但是如果戴孝去别人家里的话,是很晦气的事情,谁都不希望别人带着晦气,来到自己的家里面拜访。所以戴孝的时候,也应该自觉遵守这样的规定,千万不要去登门拜访他人。

棺木忌讳使用柳木

棺材的材料,一般是忌讳使用柳木材质的,因为柳木是不能够结籽的,从风水上面来说,这样的材质代表着绝后,寓意非常不吉利。所以棺木是不可以使用柳木的,大多选用其它木材,例如松柏就是很不错的选择,寓意着长寿。

守孝期间禁止参加活动

在守孝期间是不可以参加一些活动的,除了自家不能举办喜庆之事以外,逝者的直系亲属,也不能参加外面举办的喜庆盛典。守孝期非常忌讳寻欢作乐,而且也不能穿着艳丽,要低调一些,穿一些神色朴素的衣服,以表对于逝者的尊敬。

忌讳泪洒尸身

在入殓的时候,非常忌讳泪洒尸身,所以亲属们注意不要在这个时候,将眼泪落到已逝之人的身体之上,悲伤的情绪也要稍微控制一下。

办完丧事以后有哪些忌讳

忌直接回家

办完丧事之后或者参加完别人的丧事之后,是不可以直接回家的,可以先去寺庙或者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走一走,这样有利于去除身上的晦气。在进家门之前,应该把身上的衣服脱掉,避免把晦气带进家里面。

忌探望老弱

办完丧事以后,不能去探望老人和身体状态比较弱的人。因为这类人很容易被晦气影响,招惹不干净的东西,从而导致身体状况很虚弱,容易生病。参加或者举办完丧事后,非常忌讳去探望老弱病小,一定要过段时间等晦气散去之后再去。

注意千万别摸去世亲人的身体

注意千万别摸去世亲人的身体

注意千万别摸去世亲人的身体,生离死其实是常态,长辈陪伴我们到一定的年纪就会去世,而对于去世的亲人,其实是有着很多的禁忌与讲究的,下面为大家分享注意千万别摸去世亲人的身体。

注意千万别摸去世亲人的身体1

1、注意千万别摸去世亲人的身体吗

有相关说法表示不能摸。有说法称在亲人离世后体内器官就会停止工作,如果家属情绪比较激动摸去世的人有可能会留下一些痕迹,为了能让亲人体面干净的离开很多地方都不能摸。

还有一个原因是人死后身体免疫系统也停止了,人体就会变成一个天然细菌培养基,如果触摸后有可能会造成细菌传播等情况因而不建议摸;

2、注意千万别摸去世亲人的身体说法一

害怕遗体变形。有网友表示在他们当地亲人去世后就不让摸的,主要是害怕遗体发生变形。人去世后身体就会变得冰凉僵硬,这种状态下最好不要随意再去触碰,亲人离世后亲属都会比较悲痛,在触碰的过程中掌握不好度有可能会导致发力过大造成遗体变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不建议家属去触碰遗体了;

3、注意千万别摸去世亲人的身体说法二

避免留下阴影。有说法中当家中老人去世的时候一般都不会让很小的孩子去看最后一面或者去摸他们的身体,主要是害怕给孩子们留下心里阴影。当老人离世后面部会变得苍白甚至可以说是恐怖,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让孩子对亲人产生不好的印象就会选择不让孩子去摸去看,具体能不能摸以所在地相关习俗来定没有统一说法。

注意千万别摸去世亲人的身体2

为什么不能摸死人的手

很多人都认为人死后会有魂魄,魂魄离开身体后回去转世投胎可以重新做人。而有些家属因为舍不得亲人离世因此会去拉他们的手,但这样的话死去的人就会留恋人世,魂魄不安。在世人的人虽不知道人死后会去哪里,也不知道人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但人死后的灵魂如果不愿意去阴间,那就是因为它们需要东西附体,那么生前的东西便是最好的选择。

亲人离世后的禁忌

1、千万不要触摸刚去世亲人的身体:人去世8-16小时之后,经历四大解空,神识方才离开躯体,此时千万不要碰触逝者的躯体,一丝轻微的'触碰都会令逝者如千刀万剐,异常痛苦,痛苦又会让死者心生愤怒和怨恨。

2、亲人去世,万不可大声哭泣,真心哭泣者让死者心生留恋,心生悲伤。有些义形式的哭泣嚎啕让死者心生愤怨和慎意,这两者都无法让死者安宁。

3、在亲人去世16小时之内不要马上准备后事,而是整个房间保持安静,由众亲友或最亲的人对死者说:你走了,世间的事就不用再留恋,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走你现在走的路。类似的话,让死者放下,释怀。同时念诵:南无的阿弥陀佛或南无地藏王菩萨圣号。愿佛菩萨神威愿力助亡者解脱。

4、在做七的时候,亲人真诚的念佛要远远胜过花钱请来的和尚和尼姑,除非和尚是真和尚,尼姑是真尼姑。

5、在慈溪叫办“更饭”,杀鸡杀鱼的,杀生会让死者心生怨憎,增加亡者的业报。在49天之内,如果亲人能素食放生,胜过百千法事。

注意千万别摸去世亲人的身体3

对这件事,较为主流的说法有三种,首先是认为死者的遗体和正常人终究是不同的,难免会让人产生害怕的情绪。

随着时间的增加,遗体也因为死者的死亡时间变长,会逐渐出现一些死亡特征,甚至因为生理原因,遗体可能会动,很可能会给亲属造成心理负担。

其次就是当亲属接触死者的遗体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还活着的人的痛苦,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才不建议亲人接触死者的遗体。

最后就是在我国千百年的传承中,对于死者都是非常尊重的,死者为大,并且有些人会认为遗体十分不吉利,接触后会影响生者的运势。

不过医生等相关人员之所以不让人们接触死者的身体,是有科学解释的,并非是封建迷信。

一个人不论生前是怎么死掉的,但死后也一定要给他一个体面,而当亡者死后,亲属的情绪大多都比较激动,难以自控。

在激烈的情绪下,很可能会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力量,导致遗体变形,为了避免亲属在激动之下破坏遗体,才不会让亲属直接接触遗体。

除此之外,不让家属碰触遗体,还有一个关键性原因,就是保证生者的安全,人也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存在一套免疫系统。

当人死亡之后,身体各项机能逐渐罢工,身体开始慢慢变得冰冷坚硬,免疫系统自然也不再起作用。

但这个时候,人体内还有很多细胞在正常运作,并且人体内还藏有各种细菌和,在营养丰富的体内开始快速滋生,因此相关人员才建议家属不要碰亡者的身体。

人死亡之后,其实身体就已经不单纯是人的身体了,而是衣蛾大型的细菌和的培养基,所以生者直接接触遗体很可能会成为细菌或的传播体。

因此如果一定要接触的话,那么消毒工作就十分重要,不过并不是每个人死后都会成为“培养基”,但仍旧存在风险,直接接触并不合适,因此医生等相关人员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并非是什么封建迷信。

注意千万别摸去世亲人的身体4

亲人离世后的4大禁忌

不要触碰刚离世的亲人的身体

人刚离世不久,虽然身体机能已经停止运转,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已经彻底死亡,但是他的神识和灵魂却并没有立即离开。所以为了尊重逝去的亲人,在亲人刚离世的时候,千万不要去触碰他的身体。

尤其是脸部,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死者为大,我们应当尊重死者,千万不能去触碰。有种说法认为在这个期间内,死者的灵魂会经历四大分离,轻微的触碰,都会导致逝者非常痛苦。为了让逝去的亲人走得更安心,在死亡后的10小时内,都不要去触碰。

不能虚情意地哭泣

亲人逝去的时候,哭泣是非常正常的,表现出了对于已逝之人的悲痛和惋惜。但是只有真心的哭泣,才能让逝者留恋人间,那些虚情意的哭泣,是无法让逝者安息的,甚至还非常不尊重逝者。

在灵堂的时候,更是不要大声哭泣,以免打扰逝者的灵魂。作为亲属,都是希望逝者能够走的更加安心一些的。在入殓的时候更需要注意,不要将眼泪,落在了已逝之人的身上,泪洒尸身是很不吉利的。

守孝期不能走访亲友

在亲人逝去之后,会有一个守孝期,在此期间虽然可以正常的作息,上班上学,但是最好不要出远门,或者去拜访亲友。尤其是一些比较喜庆的活动,例如婚礼、开业典礼或者别人的满月宴,最好是不要在守孝期间去参加,以防将不好的情绪带给别人。

在守孝期要虔诚,用真心去缅怀逝者。除此之外,在守孝期间还有很多的讲究,例如直系的亲属,不可以穿一些颜色鲜艳的衣服,守孝期间要禁止一些活动,在直系亲属去世的第一年,家门口也是不可以贴红对联的。

寿衣忌讳缎子面料

在亲人逝去之后,活着的人都会为他准备寿衣,但是寿衣在准备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准备的件数一般都为单数,而不是双数。除此之外,寿衣的面料,也非常值得注意,一般来说不能使用缎子这样的面料。

缎子谐音“断子”,非常不吉利,这样会让子孙后代,受到一定的影响。寿衣大多数会用绸子的面料,代表着后代子孙多福,后人子孙满堂。即使逝去,也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有更多的好福气,受到庇佑。

参加葬礼有什么要注意的?

纳西族的葬礼风俗

一、纳西族的丧葬风俗概况:

自古以来,纳西族以不畏死而怕不行火葬之礼闻名于世。但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在满汉文化的强力冲击下逐步改变了火葬的习俗而改实行土葬。随着土葬的盛行,纳西族的丧葬礼仪注入了诸多的满汉习俗。但因纳西族生活的地区多在高原坝区及大江大河的河谷地带,不便利的交通,加之纳西族固有的传统文化观念,造成了各地不同的习俗。丽江拉市坝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纳西族的丧葬礼仪中既有明显的满汉丧葬礼仪痕迹,也保留了许多纳西族古老的传统。

(一)、临终前的“尽孝礼”及“放含口”接气的习俗:

纳西族十分讲究对老人的孝道,除了老人在健康时的关心照顾外,老人一旦到了花甲之年,就会为老人筹办好去世时用的棺木。棺木上好的为柏树木板,现在一般用松树木板。先制成厚重的木板形状,存在楼上通风遮荫之处,等到用时再制作成棺材。也有的人家直接制作成棺材等候使用。民间普遍认为这样做可以为老人祈求更多的寿辰。

当老人病重时,所有的子女都会回到老人身边,一起照顾老人直至含笑九泉。老人离开人世时,亲人要按照纳西人的传统习惯,进行“飒撒克”仪式,即为死者“接气”活动。一般在老人即将离开人世时,亲属就会为其准备“含口”。纳西族语叫:“飒撒”。如果死者是男性则用九根茶、大米九粒(解放前用五谷)、白银少许,如果死者是女性则用七根茶、大米七粒、白银少许。制作“含口”的材料配好后用红纸包好,再用黑线扎口拴好后即做成“飒撒(含口)”。当老者寿终正寝,张嘴咽气的瞬间将“飒撒”放到死者的舌头下,即完成了“飒撒克”这个仪式。

“飒”(气的意思)在纳西族的传统观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纳西族东巴经中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由“气”生成,它不仅是万物之源,同样是人的生命之源。杨杰宏先生在《溪村社会》中对学者们对“飒”(即纳西族对“气”这个概念)的研究,作了简要的归纳:“‘绍’是一种主观存在的生命初始物质,它是纳西族生命观的一个基本命题,始终是纳西族宗教的一个基本观念。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它与‘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有联系。

(2)作为特定灵魂及生命来源的标志,它意味着每一种有生命的物质都有一种特殊的同一性——灵魂不死。

(3)在不同的发展时空中,作为不同性质的生命体具有不同的灵魂特征,同时也有共融性,传承性,统一性。”

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及纳西族原始宗教中对“飒”的认识,使得纳西人认为人死后,活人之“气”就会慢慢散去,如果没有亲人帮其锁住“人气”,并在死时带上通往祖居地各关口送给鬼的礼物,就会被鬼气侵袭,冲散仅存的人气成为孤魂野鬼。如果,老人死后长时间没有举行此仪式,或者说意外遇难者,都属于没有接到神“气”,锁住人“气”而无力通往祖居地,也不会被祖先的灵魂所接受的而成为到处游荡的野鬼。凡遇到这种情况,死者的尸体不能从正门入内,而要把围墙拆开一个口,从这个口子里摆运到家中。

对这类死者还要举行“艾拿艾飒余”(既用鸡来当替代死者来重新进行接气活动)这种非正常死亡的接气活动。举行这种活动时,如果死者是男性则首先要准备一只准备开鸣的小公鸡,和与上述所说到的一份“含口”。准备好后,到死者的遇难地,一边把鸡掐死一边喊着死者的名字,把含口放入鸡嘴中。然后,一路喊着:“某某,某某,我们一起回家吧!”,按先前的运尸路线,边招魂边返回死者家里。到家后,用白纸将死鸡包好,放在死者的枕头边。入棺时,将此鸡随死者一同放进棺内。为什么要用鸡来当作死者的替代物,纳西族东巴经中有关十二生肖来源的论述中说,当所有动物前去东神处要寿命时,因人晚到而只获得三年的寿命,这样人类无法完成生儿育女、起房盖等大事,以至于伤心得大哭了起来。而鸡则因为早到获得了六十年的寿命,鸡担心这样长的寿辰,会使自己的牙齿磨尽,而无法去吃食物,也伤心得大哭起来。后来,人与鸡商议对换了寿辰,两者皆大欢喜。纳西族的传统观念中因此认为鸡的灵魂能使人的灵魂获得新生。

(二)、“停灵”、报丧及有关礼仪:

完成了接气活动后,就进入“停灵”阶段。在拉市海南吉余等村落,完成“飒撒克”仪式后,就会给死者穿寿衣。穿寿衣时,一般会让死者端坐在一张长凳子上,由人扶着让其象征性的左手拿着长明灯,右手拿着刀子。准备好后,由东巴或家族中精通传统习俗的老者念诵的开路祭词。而在靠近海边的海北一带的纳西族村落,则要另选吉时为死者穿寿衣。

如果家中老人去世,人们会把死者停在母房的堂屋位置。女性则略把灵柩停放在中轴的右边;男性则放在堂屋的正中位置。如果死者属于英年早逝,还有父母,则会停在侧房。停好后用白纸蒙住死者面孔,象征生者与死者已隔两界,彼此语言已经无法沟通。再在死者的腹部放一个铁犁。纳西族的传统观念中犁有翻九层地的威力,用犁压住尸体,妖魔就不敢前来侵袭,同时也有防止长期时间停尸时尸体腹部肿胀的功效。另外,民间也有借此防止家猫从死尸体上跳过,引起静电作用而惊吓生者的说法。

停好尸后,先上一桌祭品,再点上三根香和长明灯。长明灯的燃料用食用香油。祭品由鸡蛋、腊肉、香肠、腊排骨及一碗米饭五样组成。米饭上插上一根筷子,与此筷子成十字再摆上一根筷子。正堂外走廊两侧外边放上若干床草席,就成了简易的灵堂。停尸后要守孝,孝男坐灵堂的左边,孝女坐灵堂的右边,一律以席地而坐。夜晚附近亲戚会自带简易的被子到死者家通宵守灵,直至出灵。

停尸后当晚死者直系亲属召开家族会议,商议发放“孝布”的范围、需要去报丧的人家、制作棺材、购买有关物品等事宜。第二天,按家族会议的安排一部分人去完成报丧,一部分去购买治丧所需的物品,一部分人则留在家中制作棺材。闻讯后,亲友会前来探望,一般会带来二三十个鸡蛋和一瓶酒。死者家属会临时准备饭菜酬谢前来探望的亲友。

(三)、入棺、守孝及送魂的习俗:

死后第三天举行入棺仪式。死者的亲友都要到场参加这个仪式。拉市坝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入棺的时辰及方法也各有一些细小的差别。按人们的习惯,通常把拉市坝分为海南和海北两大片区。海南片区基本都在傍晚太阳刚到山岗上的时候举行,而海北一带一般都在晚上星辰出现的时候举行。拉市海北入棺前先要把棺材摆放在堂屋前的走廊上,而海南则摆放在堂屋前的屋檐滴水处,喻意为又回到水落地的地方,即落叶归根之意。摆好后,先要用青刺枝扫一下棺材,边扫边念:“生肖相冲的,都扫到外边;所有仇敌,都扫到旁边。”象征着把一切与死者有仇的敌人之魂及鬼魂全部赶走。扫完后,把孝子从九个(如死者是女性则要七家的灶灰)邻居家里要来的灶灰,均匀地洒在棺材底部。洒好后,还要看灶灰的纹路,纹路显现出像什么动物的形状,死者的亲人会认为死者的灵魂变成了什么动物。之后再铺上一层草纸,草纸上垫上被子等物即可入棺。

入棺时,由村里东巴主持有关送魂开路仪式。现在拉市坝已经没有专门的东巴祭师,但乡村里还有一些老人能主持这些仪式。主持此仪式时,先要把死者扶到一把凳子上成坐姿,让其象征性地左手抓住刀子,右手拿着油灯。一边做这些工作一边吟诵:“左手拿白铁、右手拿灯火。前面有障碍,请不要胆怯;前面有仇敌,请不要胆怯。左边来侵犯,砍了放左边;右边来侵犯,砍了放右边。行路遇黑暗,有灯来照明,一照就光亮……”。在吟诵的同时,捉一只鸡,让孝子(如孝子年幼则可由其它直系亲属代替)把鸡在装有丽江黑龙潭水的土罐里闷死(此水纳西语叫爱纳吉)。拨些鸡毛放在土罐里,然后用鸡毛沾取“安纳吉”(安纳意为黑鸡,吉意为水)水象征的行洗尸礼,并吟:“取来龙潭水,龙潭水来洗一洗就美净……”等祭词。随后用酥油来擦脸,并念诵:“酥油来擦,一擦就润泽……”。完成后念开路词:“上路不能去,上路是白鹿和马鹿路。下路不能去,下路是野鸡和雉鸡路。要走中间那条道,从下往上走,走到阿撒高,先祖会来接。此地是马累下驮子之地,此地是人累来歇脚之地,此地是不种也会绿之地,不犁也可种之地,野鸡当晨鸡之地,白鹿当耕牛之地,红虎当坐骑之地,要往此处去。如果到此地,就是你的住处了。我的送词就到这里了。”诵完后,众人七手八脚将死者放入棺材。将死者放入棺木内后再用铜钱线,校对尸体的位置。过去死者入棺后,不许孝男孝女看死者遗容。而现在除了生肖相冲的孝男女外都可以看死者的遗容,有些亲友还在道别的同时在棺材里放上一些钱物,以当作死者的零用钱(当然这仅是一种生者的心理寄托了)。入棺之前,任何人不得发出哭泣声。等到入棺盖板后,主持人就会宣传:“现在就可以开始哭了”,结果当然是一片哭声。民间认为如亲友的眼泪不小心滴到死者的面容上,死者的灵魂就会依恋亲人不能正常到祖居地而成不了祖魂。

盖上棺盖后,先由孝男象征性地用木锤边喊死者的称谓边钉木梢(“木梢子”是用来联结盖子与棺身用的。纳西族将其称之为“斯巴九”即“木青蛙之意”,与纳西族精蛙五行学说有关)。然后,众人一齐把木梢固定好并将棺材停放在中堂。摆放棺材的架子,前面用高八仙桌,后面一般用高桌子。停好棺材后摆上一桌祭品,纳西人叫“吉子好(直译为住新房子的饭之意)”。此桌祭品要有鸡、鱼等物有十碗也有十二碗不等,由孝女提供。解放前还要摆金童玉女,及左右两匹纸制的冥马(纳西语称为“神死六马”。神死,纳西语意为白纸之意,神死六马的全意为用纸做的冥马)。此类物件用白纸及竹子编扎制成。解放前摆放这些物件,布置灵堂,张贴对联,要别选吉日进行,民间称之为“悬白”。现在各个程序界线已经模糊。经济条件好的还要摆上猪及牛头等供品。猪等贵重的祭品一般由亲家来上供。村子里一般都会有专门用来摆猪等大型祭品的木盘子。用猪祭时,先把猪的内脏去刮洗干净后,做成跪式造型,嘴上再插上两朵花来做饰物。

摆好棺材后,要发孝布。孝布由白布制成,一般分八尺孝布和一丈孝布。前者发给比死者辈份小的一般亲属。后者则发给死者二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如死者已有重孙,则重孙辈一律要发红孝,以取四世同堂大吉大利之意。如果该领到的人没有领到孝布或者晚发,人们就会认为此种孝布是不吉利的孝布,纳西语称之为“孝慢”,即晚发的孝布之意。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死者家属及领到这种孝布的人之间没有人及时沟通说明事情的原由,常会引起不小的纠纷,甚至于一辈子不相往来。凡领到布孝的人,要当场把孝布戴在头上,并向死者的灵柩行跪礼。孝布发完后,亲友可以各自回家。

(四)、守孝及“鸡鸣哭祭”:

灵柩停在家里期间,还要举行“鸡鸣哭祭”(纳西语称为“艾局巴达批”)。民间认为,人死后不能复生,生者无法与死者交流,但在出殡前每天夜里,在凌晨鸡鸣时分,生者可以通过“哭祭”的方式与死者的灵魂进行交流,于是就产生了这个仪式。纳西人通常运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寄托人们哀思。更为可贵的是,哭祭者运用传统的纳西族传统的“哭祭调”,对死者生前的生平事迹进行回忆,使亲友永远不忘死者的丰功伟绩和优良品德,从而也具有民族传统道德教育的作用。“鸡鸣哭祭”一般由妇女完成,有个别的人家也有由男子去哭祭的。“鸡鸣哭祭”有约定俗成的开场白,开场白是这样的:“夜深乌云黑,鸡已鸣叫了。我的某某啊!你的爱女(或爱儿媳)儿,给您打来洗脸水,给您送来了饭。尽管您已不能吃,您已不喝,但请您来享用。世上有传闻,黑夜鸡鸣时,能与您交心,能与您倾诉。如您能听到,请来听我说……”。说完这些开场白后,哭祭者就死者劳作一生,但苦尽甘来时却过早的离开了亲人,让孝男女来不及尽孝心就离开了人世的角度,及死者的生平事迹进行哭祭。哭祭时,还要在天明前,煮一土罐由米、油、盐煮成的祭品,纳西语为“巴达好”。“鸡鸣哭祭”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不容易的原因有三个:第一,难在哭祭者运用典故时,不能有半点差错;第二,难在祭者要对死者的生平十分熟悉;第三,祭者的情感要真挚,要真哭但又不能以难过的心情来影响表达的流畅。有些哭祭者,因为心里压力大,加上极度悲伤,刚道了开场白就出了错:“鸡也叫起来了,狗也叫起来了”(“狗也叫起来了”此时是不能用的,如用也就变成了笑话了)。听到这些的哭祭,有些爱开玩笑的就会在被窝大声喊到:“错了,错了!”哭祭者一听,心头一惊,顺口说:“错了吗?”马上就起身逃之夭夭,成了别人笑柄。这种场面,使那些睡在床上想静听哭祭调子的亲友,暂时忘了失去亲人的痛,换来会心的一笑,悲剧也就变成了短暂的喜剧。

(五)、出殡、丧宴及有关礼仪:

在出殡的当天,亲友们会带上大米、玉米等谷物及钱等物品前来祭奠,在进死者的家门前,还要放上一串鞭炮。将祭品放在灵前后要行以跪拜礼。行跪拜礼后,将钱和谷物拿到挂礼处一一登记。纳西人讲究礼尚往来,登记礼物是为了便于主人家当别人有事时前去看望还礼。亲友来上祭时,孝女要在灵前大放悲声,并用传统的哭调,感谢亲友,告慰亡灵。大意是“某某人来看望您了,如您还能看见,请您帮我,把小辈们托付给他们。”讲究的人家会安排一名主持,主持人拉长声调念唱:“献茶——,献饭——,献酒——”等祭词,逐一完成亲友的“上祭”活动。

死者家属要备丧宴,以酬谢前来吊唁的亲友。丧宴多则近百桌,少也有二三十桌不等。因各家的经济收入不同,所做的菜肴也各不相同,但有几道菜是必备的:第一道是“豆芽煮五花肉片”,这是丧宴的标志性菜肴;第二道菜是大肉,此道菜红白事都用,只是白事时不能上色;第三道是鱼,一般做成酸辣味;第四道是蛋,一般用鸡蛋,经济条件好的也用鸭蛋。开宴前的第一桌饭要祭献给死者。完成祭献后,方能开丧宴。丧宴的最后一桌饭称之为“灵前饭”,死者的直系亲人要在死者的灵柩前席地而坐就餐,以示亲人与死者共进的最后一餐饭。灵前饭后,进入出殡的仪式。如果家里去世的老年过九旬,甚至是百岁老人时,死者的家属要准备比正常丧宴多几倍的小碗。因为拉市人与其它地方纳西族一样,参加这样高龄老者的丧宴,人们会把宴席上用的小碗悄悄“偷”走。民间的说法是这样做能分享到老者的福气,求得长寿安康。

出殡的这天,要跳两次“热热舞”(属于纳西族传统的“哦热热”的一个种类),分别在出殡前和出殡的路上唱跳。出殡前,主持人会请在场的所有在场的男子一起唱跳热热舞。跳“热热”时,由一人领唱众人跟合。出殡之前的唱词是(以男性为例):“喂——他已经逝去了——喂;逝世的是您的父亲——喂;一定要到上方去——喂;送就要送到上方去——喂,送到上方去——喂;音达(纳西族丧家的尊称)这一家的主人,已经去世了——喂,您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因喂;请来这里吧——喂,一起都来送灵——喂!”[4]场面往往十分热烈,当到达群情振奋的高潮时,主持会手起刀落,将摆放在灵前的碗砍碎,大喊一声:“起!”,众人一起用力把棺材抬起,正式出殡。抬灵柩往坟地的路上,还要在路上抬着灵柩唱跳“热热舞”。也是用一人领唱众人跟合的方式进行。唱词是(以男性为例):“您父已逝去——喂,逝世是您父——喂;起尘土——喂,一脚起尘土——喂,两步起尘土——喂,您父已逝世——喂;送到上方去——喂,三步送上去——喂,送到上方去——喂”。在送灵柩到坟地的全程中,棺木不能落地,要一直抬到挖好的坟坑前,方能停下来。在整个行程中,还是一人领唱众人合的方式,迈着沉重稳健而富有热热舞节奏的脚步缓缓行到坟地。这对前来送葬的人们的身体素质要求是很高的,同时也在考验着这个家族,甚至这个村子人们聚集力。当灵柩抬到坟附近时,没有抬棺材的人则一律要在附近找一块石头,抬到坟坑旁边,用于建坟墓。送灵路上,每遇到有桥的地方或者交叉路口都要放上一串鞭炮,以示驱逐来侵袭死者的野鬼。凡路过死者的两代以内直系亲属家门时,亲属还要准备一桌糖果,纳西语称之为“打尖”,与汉语同意。“打尖”有两个意思:一为祭奠挽留死者之意,二是酬谢抬灵柩的人们。灵柩出发后,直系“孝男孝孙”要在离家门口不远的地方,跪成一线,让灵柩从头上经过,俗称“搭桥”。孝子由两人搀扶走在送灵队伍的最前面,并抬一招魂幡,之后为抬花圈队,接下来是抬灵柩的队伍,灵柩之后跟亲友队伍。孝女们则在人们在家门口捆梆棺材,准备抬棺时提前到离家门口较远的地方,准备“搭桥”。灵柩从她们头顶经过后就地哭祭,直至有人前来苦苦劝说时为止。妇女们不上山,第二天“复山(丧)”时才能上山祭拜。“打尖”、“搭桥”、“招魂幡”这些习俗主要来源于满汉的土葬习俗,也借鉴了佛教的文化成分。

(六)、入葬、复丧及其它礼仪:

坟坑在灵柩到达之前要挖好。挖坟坑的人要由死者家属去请,被请到帮忙挖坟坑的人,一般不能拒绝。挖坟坑的人一般是与死者没有亲戚关系的,同村世居的村民。在要出殡的当天早上,他们要自己准备好挖坑所需的工具,按主人预先的要求到坟地挖坑。拉市坝的坟墓,准心都对着丽江的象山。在挖坟坑的时候。孝男还要把一撮土藏好,并把这撮土当作棺材入地后盖上的第一撮土。放这撮土的方法是:孝男卷起上衣后背将此土放好后,背着这撮土按逆时针方向洒向棺材,一边洒一边喊对死者的称呼,直至洒完为止。完成这个仪式后,众人一起合力盖上土,周围砌上石头,就做成了坟墓。有条件的可以立上墓碑,碑上刻上家谱及死者的姓氏。立墓碑对于死者亲戚来说,又是一件大事,应另选吉时进行,并宴请亲友。墓建成后,前往坟地的人们,逐一行以跪拜礼即回。其中值注意的是,从拉市坝的墓碑上的刻字看,最早的也只是在清代,这也说明纳西族只有受到满汉文化深刻影响之后才有了“建坟立碑”的习俗。

第二天,要举行复山(复丧),并行之以清明上坟时的全部礼节。之后,死者家属还要以七天为一个祭日,行以一七、二七、三七之礼。祭日直系亲戚都会到死者家行以祭礼。祭礼分为接死者之神位进行供养和送死者之神位回祖地两道程序。死者家人还酬备五桌酒席以谢前来祭拜的的亲友。前来祭拜的亲友会带上一到两瓶酒。酒一律要摆有死者的神位前。在送死者的神位时,孝女还要行以哭祭之礼,并分批焚烧死者的遗物。四七为大祭,死者家人要酬办几十桌宴席把死者的三代以内的亲戚请来,一起祭奠。四七过后,基本上意味着亲戚对死者的祭奠活动告一段落。直到三年斋期满时,则白事变红事,完成了对死者应尽的孝道。有些人家也在做七七四十九天祭、百日祭,但为数很少。过去拉市坝纳西族一律行之以火葬,在各自家族的火葬场行以火葬后,认为已变成祖先神,也就没有此类的祭礼活动。这主要是改土归流后学习满汉土葬习俗之后的产物。当满汉都已在简化这种习俗的时候,拉市坝却依然还完整的保留了这种守孝习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改土归流后,拉市坝普遍实行了土葬,吸纳了满汉及佛教等众多外来文化因素,但改造后的葬礼中,依然还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习俗,使拉市坝纳西族的葬礼成了各民族多元文化交容的民族文化盛典,成为了纳西族坝区文化、山地文化和现化文明交容、冲突后产生时代产物,浓缩了纳西族传统文化在各个时期产生发展和演变史。

二、丽江地区纳西族的丧葬风俗:

纳西族自古以来通行火葬,这在元代李京《云南志略》等史籍中即有记载。经过清代初年改土归流之后,丽江城镇、坝区逐渐改为棺木土葬,但丽江山区及中甸三坝、维西山区、宁藻永宁等弛,仍实行火葬之俗。

纳西族每家都有一块坟地,坟地是要讲风水的,一个家族有一个公共的墓地,严格按照辈份和大小排行划地安葬,夫妻是合葬的。

老人们在50来岁时就准备好了棺木。棺木纳西话叫“han bao”,棺木是不用钉子的,这样不吉利,全部用榫口和木活鞘组装,用松香水灌接缝,外面用松香水或土漆(既天然漆)漆成黑色,如果超过八十岁才去世,顶端就可漆成红色。

按照丽江纳西的规居,老人病重不治之后,亲朋好友以及街坊邻居们都要来慰问守侯,子女和亲戚连日昼夜守护在旁,就是为了“绍沙垦”,就是接气的意思。要准备好少许碎银(现在用铜钱)、米粒和茶叶,男病人用九数,女病人用七数,用一点青梅纸(红纸)包好,放在病人床头。

待病人将咽气时,有一家族长者要手持“绍沙”,作好投放的准备。并由一个熟知家庭历史的才者(农村有的是东巴经师)为其指路,告诉他回老家的路线,以及先逝的父母名字,或早逝的配偶和先亡的子女名字。说“他们早走了,他们会招呼您。”并告诉他面前有三条路,上面一条是神路不能去,下面一条是鬼路也不能去,中间一条是人类去的路,您要走那条路。一咽气,要迅速把“绍沙”放入口中,并轻托一下下巴,按一下上眼皮,使口眼闭合。传统习俗认为老人家病逝于家中,又得“接气”(放“绍沙”),叫做“好好的去逝”,既寿终正寝。如果死在外面,又不得“接气”是不好的。

老人去世后,要停尸于正屋,设一个灵堂,头和身上盖白布或毯子,头边放供桌,要点上香、油灯和八大碗供品。家人穿孝衣,近亲戴孝布。人去逝后,要立即告遍亲友,并明确告诉他们出殡请客日子(一般是第三天),要请人料理各种丧事。小时候就是在这里听到了纳西古乐,那是一种很悲凉的音乐。

入棺一般是第二天晚上,所有的亲属要在旁向死者最后告别,然后封棺孝子钉上活木鞘祝老人无牵无挂地去,此时,女亲属们哭声大作。

第三天是开丧出殡,来吊丧的客人一般除了钱以外,还会送一蓝(盘)米,花生米等。一一都在灵前点唱祭祀。孝子跪在灵的两边还礼。

开过追悼会后,炮竹响了,要出殡了。棺材抬至大门用绳子捆绑好用8个人抬走,孝子要背着饭、肉、由人带着走在前面,棺材要从他们头上抬过,以后每过一座桥孝子都要跪送。希望逝者能平安的过奈何桥。

到了墓地后放棺材于坑内后,孝子用衣角捧起土,象征性先撒第一把土,然后众人垒坟,坟头上要撒一些五谷。

次日亲属又到坟地再去修整一下,称为“复丧”,一七、二七、三七、四七都要祭,四七是女儿主持。还有百日、三年斋都有祭。此后正式列入祖先里去了,只是过年过节才祭了。

三、纳西族的禁忌:

纳西族性格热情开放。有着知书识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 在公共场所忌高声喧哗、说粗话,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

◎ 不能登踏三脚架,不可跷二郎腿;

◎ 进入纳西人家时不能打主人家的狗,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的“花楼”,不能询问“阿夏”的情况,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 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 有的地方 还忌在家里唱山歌,吹口哨;

◎ 吃饭时忌敲碗筷、翻菜、连续夹菜;

◎ 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和猎杀入家宅的小动物;

◎ 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

参加葬礼时要注意穿着打扮得体,要给逝者亲属送上礼金和吊唁的东西,言语要适宜。

1、参加葬礼或吊唁活动时,不管男士还是女士都要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一般穿黑、蓝等深色服装比较合适,当然纯白色的也可以。女士切记不要穿着太鲜艳或图案太花的服装。

2、参加葬礼除了要给逝者亲属送上礼金和吊唁的东西,比如花圈、烧纸、鞭炮等,还要对逝者家属表示出关心及安慰,比如对家属说一些“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请节哀顺变”“有什么困难尽管说”等安慰的话语会给家属心理上带来很大的慰藉。

3、葬礼会场是庄严、肃穆的,参加葬礼时言辞应注意点,切记不要在现场高谈阔论、放生大笑,这是对亡者及家属的不敬,说话要压低声音,举止轻缓稳重,才能显出诚意和风度。

4、参加葬礼的人,一切都要以逝者为大,无论和逝者生前是什么关系,无论关系好坏,都应该对逝者肃然起敬,不能对逝者评头论足,谈论生前的是非。

扩展资料

建议:

1、逝者如果有工作单位,那一般会有工作单位的领导来组织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 这时一定记得手机要关机或静音。默哀和鞠躬的时候表情要庄严、肃穆,腰稍弯,头要低下来方显得真诚。

向遗体告别时记得把别在身上的小白花放在棺材上面,走到亲属跟前时要和他们握手并说一些安慰的话语。

2、追悼会完毕一般就要火化,如果没有急事尽量不要先走,可以主动询问家属有没有要你做的事情。一般都是帮着家属把花圈、逝者的衣服拿到祭奠的地方或火化的地方烧掉。

文章标签: # 死者 # 不能 #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