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配对 生肖配对

山抹微云秦学士生肖_山抹微云是什么

tamoadmin 2024-07-08 人已围观

简介1.谁知道姓氏“秦”的起源?拜托详细一点,谢谢!2.秦少游是谁?3.求宋代词作家秦观的资料,还有几首好的诗词~4.历史上的秦观是怎样的人?5.“山抹微云无墨画,竹敲秋雨有声诗”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

1.谁知道姓氏“秦”的起源?拜托详细一点,谢谢!

2.秦少游是谁?

3.求宋代词作家秦观的资料,还有几首好的诗词~

4.历史上的秦观是怎样的人?

5.“山抹微云无墨画,竹敲秋雨有声诗”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山抹微云秦学士生肖_山抹微云是什么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有不少词调,开头两句八个字,便是一副工致美妙的对联。宋代名家,大抵皆向此等处见工夫,逞文采。诸如“作冷欺花,将烟困柳”。“叠鼓夜寒,垂灯春浅”……一时也举他不尽。这好比名角出台,绣帘揭处,一个亮相,丰采精神,能把全场“笼罩”住。试看那“欺”字“困”字,“叠”字“垂”字……词人的慧性灵心、情肠意匠,早已颖秀葩呈,动人心目。

然而,要论个中高手,我意终推秦郎。比如他的笔下“碧水惊秋,黄云凝暮”,何等神笔!至于这首<满庭芳)的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更是雅俗共赏,只此一个出场,便博得满堂碰头彩,掌声雷动——真好看煞人!

这两句端的好在何处?

大家先就看上了那“抹”字。好一个“山抹微云”!“抹”得奇,新鲜,别有意趣!

“抹”又为何便如此新奇别致,博得喝采呢?

须看他字用得妙,有人说是文也而通画理。

抹者何也?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了原来的底色之谓。所以,唐德宗在贞元时阅考卷,遇有词理不通的,他便“浓笔抹之至尾”(煞是痛快)!至于古代女流,则时时要“涂脂抹粉”,罗虬写的“一抹浓红傍脸斜”,老杜说的“晓妆随手抹”,都是佳例,其实亦即用脂红别色以掩素面本容之义。

如此说来,秦郎所指,原即山掩微云,应无误会。

但是如果他写下酌真是“山掩微云”四个大字,那就风流顿减,而意致无多了。学词者宜向此处细心体味,同是这位词人,他在一首诗中却说:“林梢一抹青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同样成为名句。看来,他确实是有意地运用绘画的笔法而将它写入了诗词,人说他“通画理”,可增一层印证。他善用“抹”字。一写林外之山痕,一写山间之云迹,手法俱是诗中之画,画中之诗,其致一也。只单看此词开头四个字,宛然一幅“横云断岭”图。

出句如彼,且看他对句用何字相敌?他道是:“天连衰草。”

于此,便有人嫌这“连”字太平易了,觉得还要“特殊”一点才好。想来想去,想出一个“黏”字来。想起“黏”字来的人,起码是南宋人了,他自以为这样才“炼字”警策。大家见他如此写天际四垂,远与地平相“接”,好像“黏合”了一样,用心选辞,都不同俗常,果然也是值得击节赞赏!

我却不敢苟同这个对字法。

何以不取“黏”字呢?盖少游时当北宋,那期间,词的风格还是大方家数一派路子,尚五十分刁钻古怪的炼字法。再者,上文已然着重说明:秦郎所以选用“抹”并且用得好,全在用画人词,看似精巧,实亦信手拈来,自然成趣。他断不肯为了“敌”那个“抹”字,苦思焦虑,最后认上一个“黏”,以为“独得之秘”——那就是自从南宋才有的词风,时代特征是不能错乱的。“黏”字之病在于:太雕琢,——也就显得太穿凿;太用力,——也就显得太吃力。艺术是不以此等为最高境界的。况且,“黏”也与我们的民族画理不相贴切,我们的诗人赋手,可以写出“野旷天低”,“水天相接”。这自然也符合西洋透视学;但他们还不致也不肯用一个天和地像是黏合在一起这样的“修辞格”,因为画里没有这样的概念。这其间的分际,是需要仔细审辨体会的:大抵在选字工夫上,北宋词人宁肯失之“出”,而南宋词人则有意失之“人”。后者的末流,就陷入尖新、小巧一路,专门在一二字眼上做扭捏的工夫;如果以这种眼光去认看秦郎,那就南其辕而北其辙了。

以上是从艺术角度上讲根本道理。注释家似乎也无人指出:少游此处是暗用寇准的“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的那个“连”字。岂能乱改他字乎?

说了半日,难道这个精彩的出场,好就好在一个“抹”字上吗?少游在这个字上享了盛名,那自是当然而且已然,不但他的令婿在大街上遭了点意外事故时,大叫“我乃山抹微云学士之女婿是也!”就连东坡,也要说一句“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可见其脍炙之一斑。然而,这一联八字的好处,却不会“死”在这一两个字眼上。要体会这一首词通体的情景和气氛,上来的这八个字已然起了一个笼罩全局的作用

谁知道姓氏“秦”的起源?拜托详细一点,谢谢!

问题一:山抹微云 的 出处 是 在新华词典中

黏字意为3) 贴近;接贴 。如:黏天(贴近天,仿佛与天相连);黏空(耸入高空,仿佛与天相连)

连字 意思: 连接;相连

您用手机问的吧。有字数限制啊,只能答100字,不好回答哦。

问题二:山抹微云 香禳暗解,罗带轻分,当此际,消魂! 是什么意思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工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赏析

这首词铺写男女恋人离别时的哀愁之情,以寄托自己仕途蹭蹬不遇的感怀。由写景渐入,“抹”、“粘”,下字精美传神,远景入画。角声报时,停棹点地,“离尊”说出暂对别筵,一派暮色苍茫、行色匆匆的场景。“蓬莱旧事”三句,追想旧情,多少缱绻,无限低徊,顿涌心头。插写外景,烘染凄凉况味,浓化别绪。香囊、罗带,缀以“分”、“解”,告别刹那间,密意柔情难以割合之状,宛然在目。“谩赢得”、“何时见”,思前念后,自怨自艾,无可奈何,逼出泪染襟袖,离情达到 *** 。旅船远驶,城不见,夜已深,而仍回首凝望,眷顾不休。笔触精细,思绪缠绵,画景诗情,一往而深。

问题三:“山抹微云 香禳暗解,罗带轻分,当此际,消魂!”是什么意思 这是描写女子宽衣解带的场景。

乳峰微耸,解下香囊,衣带轻宽,如此消魂之际,还等什么呢~

问题四:山抹微云秦学士什么意思 这里的秦学士指的是秦观 字少游

山抹微云这个出自秦观的一首词《满庭芳》的第一句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础,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苏轼本来就很欣赏秦观。。对这一句也尤其喜爱。于是就戏说:“山抹微云 秦学士 ,露花倒影 柳屯田 。”

问题五:山抹微云,天连衰草全诗是什么 满庭芳

作者: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秦观是北宋婉约鸡人中的杰出代表,在当时的词坛上评价颇高。他的词的主要特点是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本词也不例外,其词形象鲜明,感情丰富,语言清新,笔力细致,音律和美,情韵兼胜,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这首词是其重要的代表作。

这首词主要内容是写词人同一位歌妓的话别,并抒发了浓厚的离别之情。上片主要写景。山上涂抹了一缕缕轻淡的白云,那满坡的枯草好象同黄昏的天空粘接在一起,城楼上号角声已经断音,天色已经晚了。但词人不愿马上离开情人,他在饯别宴上频频举杯向对方劝酒。一刹间同情人多少往事一齐涌上心头,由于世路坎坷,至今人已过三十,依然是白衣一身,又不得不同情人告别,远游天涯。心情十分沉重。斜阳即将下沉,在暗淡的日光下,只看见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看到这番凄凉的景象,益发使即将离别的词人心中不能承受。

下片重点写离别时依恋不舍的深情。相别之时怎能不让人愁苦万分呢?此时词人暗解下香囊作为信物交给歌女,而歌女也轻轻解开罗带打成的同心结。我在此同你相好日久,可是今日抛开你而离去,只是枉然赢得个薄情郎的名声。这次分手不知何时才能够重见,看我的襟袖上啼痕斑斑,谁知是不是白白地流滴的呢?最令人伤情的时刻是在行舟渐远,高城望而不清,只剩下个黑影的轮廓,立在城头上的那位心上人自然是望而不见,所见的只是满城灯光闪烁。此时能不叫人无法说出内心的感伤啊!

问题六:秦观 满庭芳?山抹微云 用字 在新华词典中

黏字意为3) 贴近;接贴 。如:黏天(贴近天,仿佛与天相连);黏空(耸入高空,仿佛与天相连)

连字 意思: 连接;相连

您用手机问的吧。有字数限制啊,只能答100字,不好回答哦。

问题七:山抹微云君是谁的雅称? 山抹微云君

北宋词人秦观因其《满庭芳》词中有“山抹微云,天黏衰草,画角郸断谯门”句,被苏轼称为“山抹微云君”。

问题八:山抹微云君子是谁啊? 秦观 北宋词人秦观《满庭山》中写到: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谁门。句而被苏轼称为“山抹微云君”。

问题九:这些是什么意思 首先不是一个人写的 有些可能还不是原句

1:作者 晏殊 解释望到天暗也盼不见爱人归来,心里的凄凉与梧桐夜雨一起呜咽。表达思念之情

2:原句可能是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3:作者 朱熹 解释是形容时间过的快,方才还是春天,不觉已是秋天。

4:作者 欧阳修(玉楼春)解释是深夜里大风吹得竹林敲击着凉秋的声韵,千万片竹叶千万种声响全是怨恨。借风竹之声诉离怨别恨

5:原句是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作者 陆游 解释是秋雨绵绵,把残破的砖墙都侵蚀浸泡得透了,新鲜的苔藓从砖缝中绿油油的生长出来。秋风吹过,横扫树木,满林的绿叶已经有几点显出了秋天特有的红艳之色。

6:作者 查慎行 月光洒在水面,天空倒映在水中,像是浸在水中,水中的月亮和天上的月亮都那么明亮。

7:作者 陆游 解释 抒发思念故乡家人之情

8:作者 陆游 解释 不要说我身闲无事,我还每夜在孤灯下独自一个写抒发凄凉、愁闷情绪的诗。

9:作者 陆游 解释 字面意思很简单的 看到秋天湖边的满地落叶,作者想到自己身处的背景,感慨万千.秋风象征着危危可及的南宋王朝,正面临溃退之势,一场寒冬即将到来,而在南宋王朝统治下的黎民百姓,正在饱受秋风的吹打.

10:作者 陆游 跟上面差不多吧

11:作者 陆游 从梦中刚刚醒来,夜已经深了,床前只剩下一盏孤灯,忽然间听到风雨声掠过窗前,自己还把这风雨之声当成当年战场上的金戈铁马。

12:作者 陆游 但又闻砧杵(捣衣石和棒槌)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

13:原句 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作者 不知道了

14:作者 陆游 蟋蟀感知到秋天的气息,早早的鸣叫起来。芭蕉叶子,浓荫遮蔽,密集的雨点落在上面发出声响。

尽力了 呵呵

问题十:网络语销魂是什么意思 含义

也作“消魂”,但与“销魂”比较,两者都强调结果来源于外在的事物的影响,但后者的程度更重,更具有一种力度感。在日常运用中,“销魂”一般专门用为感情方面,而“消魂”则可适用于任一方面。“销魂”也可形容性感极致的,飘飘欲仙的,诱人的,迷人的。

出处

(1).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唐 钱起 《别张起居》诗:“有别时留恨,销魂况在今。” 清 龚自珍 《贺新凉?长白定圃公子奎耀示重阳依韵奉和》词:“性懒情多兼骨傲,值得销魂如此。” (2).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欢乐。 宋 秦观 《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 明允公 ,能令我真个销魂否?”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 日本 的春天,樱花正是v开的时候,最是使人销魂,而我又独在这时候遇着了她。” (3).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惊惧恐慌。 唐 杜甫 《入衡州》诗:“销魂避飞镝,累足穿豺狼。”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猛想起梦中遇见强人,尚销魂,带着满面啼痕。”《胭脂血弹词?兵变》:“乍见烽烟惊破胆,又闻金鼓早销魂。”

示例

“无言独上西楼”,深闺的空寥,弥漫在漠漠的冥色里,离情别绪,~!(郭枫《且饮一杯寂寞》)宋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宋代词人李清照名篇《醉花阴》中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秦少游是谁?

秦姓源于姬姓,周公旦的儿子伯禽继承封地,食采于秦邑,他的子孙便以邑名为姓。这一秦姓,两汉时期非常活跃。

另有一支秦姓,源自嬴姓,即秦始皇的祖先。上古皋陶的后裔非子善于驯马,被周孝王封为秦地首领。后来,非子后裔秦庄公屡立大功,其子秦襄公又因讨伐西戎、保护周平王东迁雒邑有功,被封诸侯。襄公东迁,正式建立秦国,后秦孝公又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国力大增,遂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到了秦王政时,秦终于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可惜,秦仅历二世而亡,其王族子孙后来都以国名为姓,以纪念自己家族的辉煌历史。

秦姓迁变

先秦时期,秦氏主要分布于今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河北等省。西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迁徙关东大族充实关中,秦氏有一支自鲁徙居扶风茂陵。这支秦氏人丁兴旺,官宦众多,西汉时有秦袭等5人同时任郡守一级的官,故世号"万石秦氏"。秦末有秦同,从刘邦击项羽有,被封为彭侯,是知山东秦氏于西汉处有迁至今江苏者。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秦氏还分布于今甘肃、四川、山西等省。宋、元、明时期,秦氏有迁至今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历清至近现代,分布地更广,还有不少人移居海外。

义士慷慨唱悲歌家族孝悌名传世

在孔子的弟子中,姓秦的有四位,他们是鲁国的秦非、秦冉、秦祖和楚国的秦商。或许是因为继承了儒学先师的衣钵,秦氏家族中,以孝悌忠勇闻名的,为数众多。在秦氏的家训中,还细列了为夫、为妻、为父、为母和为人子所应尽的义务,并以其规范族人。

先说秦姓勇士。秦姓勇士首推秦董父,他在逼阳战役中三攀楚墙垂下的布条,从城墙上三次重摔下来而安然无恙,为鲁军争回了面子。秦琼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将秦裴在敌人紧紧包围的时候独守昆山,抗敌数月,直到弹尽粮绝,为保全一城百姓而降,后郁郁而终。五代十国名将秦传序廉政爱民,后守城被破,投火自焚,忠义可鉴。宋初名将秦翰每战必捷,令契丹人闻风丧胆。大奸臣秦桧的曾孙秦钜却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金兵来犯时,他竭力抵抗,城陷失守,他便将钱帛粮草俱焚,不给金兵留下一粮一草,死后被封为义烈侯。他的两个儿子秦浚、秦也随父以身殉国。明代的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惟一被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她一生戎马倥偬,驰骋疆场。她的家人也都忠勇善战,她的兄长秦邦屏战死疆场,她的弟弟、儿子也都在战争中负重伤。秦姓家族之人以他们的忠勇义气,在中国历史上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悲歌。

再说秦姓孝子。秦姓族人忠勇过人,孝悌亦有余,在封建时代堪称楷模。秦玉每遇事要先禀父兄,后来他母亲去世时,他因悲伤过度竟哭出血来,被他的学生称为“孝友先生”。秦约因为母亲年老而辞官不做。秦传序的两个儿子秦煦、秦,为了取回父亲的尸体而在途中遇难。清朝的秦大成中了状元,后因母亲水土不服,便请求归乡供养母亲。秦大成的孙辈秦长治,也因母亲年老而推官不就。

除此之外,秦姓家族还有许多名人,如跟随荆轲刺秦的秦武阳;战国名将秦开;名医秦越人,即扁鹊,著有《疗痛疸诸疮方》两卷。东汉有著名诗人秦嘉,作《赠妇诗》四首。唐时有名将秦琼,后被民间奉为“门神”。隋末唐初有名医秦政应,有“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等名句流传的秦韬玉,名士秦景通、秦兄弟。宋时有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秦九韶,诗人秦观。元有戏曲家秦简夫。明有秦良玉。清有太平天国将领秦日纲。近现代有作家秦牧。

秦姓名人

1.山抹微云秦学士

秦观,字少游,又名太虚,北宋著名词家,苏门四学士之一。苏东坡取其《满庭芳》中的精工词句,称他为“山抹微云秦学士”。

秦观一度很是贫穷,经常无米下锅。邻居钱穆父,与秦观常有往来。有一天,秦观作了一首诗送给钱穆父,诗中难掩生活的困苦,其中两句为:“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穆父一看,深表同情,立刻给他送去两石米。这就是“赠诗得米”典故的由来。

传说,秦观风流多情,以才华而得苏轼的赏识,后又结识苏轼的妹妹苏妹,两人之间发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秦观为苏小妹所作诗词,已成为传世佳句。但又有人考证,苏轼并无妹妹,因而这也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

2.卖国贼秦桧(臭名昭著)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秦氏家族虽以多出孝勇之士而著称,却也出了卖国贼秦桧。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奸臣秦桧却一心想将他害死。秦桧曾命何铸审讯岳飞,岳飞袒露背后的“精忠报国”给何铸看,何铸深为感动,后也查明秦桧属诬告,并无实据。于是,秦桧改用万侯审讯他,千方百计地诬陷岳飞,仍不能定罪,秦桧就亲自下令将岳飞处死于风波亭。岳飞死后,韩世忠当面责问秦桧,秦桧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来搪塞。韩世忠愤慨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

秦桧虽是万世唾骂的卖国贼,却也颇有聪明过人之处。有一年,很多人囤积铜钱,京都忽然缺少铜钱流通。一时间,人心惶惶。一天,秦桧请人为他修整头发,赏了那人五千钱,并说:“有圣旨,这种钱即将作废,我还是早点用掉。”那人自以为得知内情,将消息很快传了出去。没几天,京都市面的铜钱流通便正常起来。

秦 冉:名冉,字开,春秋末年人,孔子弟子。

唐朝开年间元封“彭衙伯”,宋封“新息侯”。

秦 非:名非,字子之,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

唐朝开元年间封“汧阳伯”,宋封“华亭侯”。

秦 商:名商,字子丕,春秋末人(公元前547~?)。孔子弟子。

唐朝开元年间封“上洛伯”,宋封“冯翊侯”。

秦 开:战国时期燕国名将。

曾率军打败东胡(匈奴)的一支,使燕国扩展领土数千里。

秦 袭: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

西汉时任太守,被称为“万石秦氏”。其后几代均在当朝为高官。

秦越人:(公元前407~前310年),扁鹊,渤海卢人(今山东济南长清县)。著名战国时期医学家。

秦越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秦越人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秦越人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秦越人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

秦越人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用针,石,熨等简单的医具治疗,并通内、妇、儿、五官各科。在这四诊法中,秦越人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秦越人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济南郊区鹊山西麓有扁鹊墓,墓前石碑署“春秋卢医扁鹊墓”,并有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重整字样。

秦九韶:(生卒年待考),南宋杰出数学家。

著有《数书九章》,对“大衍求一术”和“正负开方术”有深入研究,世称“秦九韶程疗”。

秦 纮:(公元1425~1505年),字世缨,单县黄堆集人。

明景泰二年二十六岁中进士,授任南京御史,后多次升迁,直至户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 秦良玉:(生卒年待考),明朝著名女将。

其夫石砫宣抚使马千乘逝世后,代领其兵,所部号“白杆军”,被封为忠贞侯。是古代著名巾帼英雄。

求宋代词作家秦观的资料,还有几首好的诗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

中文名: 秦观

别名: 秦少游,秦太虚,淮海居士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中国江苏

出生日期: 1049年

逝世日期: 1100年

职业: 文学 婉约派词人,学者 太学博士

主要成就: 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

文字工巧精细 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代表作品: 《淮海集》;鹊桥仙

重要事件: 1085年中进士

名句: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目录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人生经历少年时期

三试及第

仕宦时期

贬谪时期

策论艺术综述

紧扣现实,不尚空谈

引古证今,说理透彻

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铺陈排比,气足神完

秦观的婚姻

秦观著作

文学贡献

历代文人对秦观的评价

代表词作

其他词作

秦观诗文综述

代表诗作

部分文章

秦淮海祠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人生经历 少年时期

三试及第

仕宦时期

贬谪时期

策论艺术 综述

紧扣现实,不尚空谈

引古证今,说理透彻

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铺陈排比,气足神完

秦观的婚姻

秦观著作

文学贡献

历代文人对秦观的评价

代表词作其他词作秦观诗文

综述 代表诗作 部分文章 秦淮海祠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 秦观侧身像

[1]。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有《淮海集》。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秦观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 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最初任定 秦观墓

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1086),苏轼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绍圣初(1094)坐元祐党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熙宁十一年(1078)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20岁,作《浮山堰赋》。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气格较弱。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作“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又善书法,小楷学钟、王,姿媚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真、行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高邮文游台、秦观读书台、《秦邮帖》石刻、扬州云山图、“淮东第一观”石刻,保存至今。后世称之为“淮海公”。

编辑本段人生经历

少年时期

皇佑元年至元丰七年(1049——1084) 秦观在未仕期间大多在故乡高邮居家耕读,准备科举,然亦时常游历于江南吴楚之间,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 在这段期间秦观的主要出游地有二:一为神宗熙宁九年(1076),秦观同孙莘 秦观读书堂

老、参寥子访漳南老人于历阳之惠济院。浴汤泉,游龙洞山,又至乌江谒项羽墓,极山水之胜。此次出游共得诗三十首,并赋《汤泉赋》一篇,以记所踪。二为神宗元丰二年(1079),秦观前往越州省亲,适逢苏轼自徐州徙湖州,于是便乘苏轼官船一同南下,途经无锡,游玩惠山,又经吴兴,泊西观音院,探访诸寺。端午过后,遂别苏轼赴越。八月中秋与参寥子、辩才法师同游龙井,其后又与郡守程公辟游玩鉴湖、拜谒禹庙,相得甚欢,直至岁末家书催归,秦观始依依不舍的乘船北归,也在此刻写下著名的《满庭芳》(山抹微云)来描述此一离情,透露出此段漫游岁月中的美好与不舍。

三试及第

学而优则仕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秦观亦是如此,希望藉由科举而荣登仕途,然而秦观的科举路途却是屡遭挫折,神宗元丰元年(1078)秦观第一次参与科举应试,抱著满满的期望换来的却是落第的命运,于是他便马上“退居高邮,杜门却扫,以诗书自娱” (《掩观铭》),可见此一失败,对他是一大打击;神宗元丰四年(1081)秦观再次应试科举,依旧名落孙山,科举的接连失利,使得秦观心境更加忧愁悲郁,认清了“风俗莫荣於儒,材能咸耻乎未仕” (《谢及第启》)的社会现实,只好改变态度学习时文并向时人投献诗文,希望获得举荐,终于在神宗元丰八年(1084)参加第三次科举考试,并成功考取进士,步上其仕宦之途。

仕宦时期

神宗元丰八年至哲宗绍圣元年(1085——1094) 朋党倾轧是北宋政治上的一大难题,更是朝廷不安的一大乱源,秦观入仕之时,适逢北宋党派争斗日益激烈之际,秦观亦身不由己的卷入了这场政治漩涡,无法自拔。 元丰八年,秦观登进 秦观墓

士第之後,除定海主簿,未赴任即授蔡州教授,因其亲附苏轼,被视为旧党,从此党争的迫害便从未间断。元佑二年苏轼、鲜于侁,共以贤良方正荐於朝,遂入京应试,无奈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以诬告,而不得参加应试;又元佑五年右谏议大夫朱光庭弹劾其"素号薄徒,恶行非一",而罢太学博士;元佑六年又因贾易诋其"不检"而罢正字,接二连三的贬官,使得秦观大受打击,对政治开始灰心有退隐之意。元佑八年,秦观授左宣德郎,又由秘书省正字兼国院编修官,参修神宗皇帝史实,甚得恩宠,数月之间,拔擢连连,此为秦观仕宦时期最顺遂风光之时。 宦达未几,元佑九年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亲政,新党之人相继还朝,旧党一一被贬,秦观的贬谪生涯从此开始。

贬谪时期

绍圣元年至元符三年(1094——1100年) 元佑九年太皇太后高式崩逝、哲宗亲政,政局丕变,旧党之人被贬出京,秦观亦难获免,开始其艰苦的贬谪之路。 秦观首先被贬为杭州通判,因御史刘拯告他重修《神宗实录》时,篡易增损,诋毁先帝,前往杭州途中又贬至处州任监酒税。在处州任职之时,秦观学佛以遣愁闷,常与佛寺僧人谈禅,并为僧人抄写佛经,他的《千秋岁》词在回忆当年欢会时,抒发了很深的感慨和忧愁,已从去年的惆怅转为悲怆: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无奈小人构陷,诬告秦观写佛书,又因此获罪。《宋史文苑传》云:"使者承风望指,伺候过失,既而无所得,则以谒告写佛书为罪,削秩徙郴州"。削秩是将所有的官职封号去除,是对士大夫最严重的惩罚。贬谪南荒时秦观心情悲慨,心中早已绝望,作了《踏莎行》词,虽将《千秋岁》的直抒换为比兴,没有“愁如海”之类的字眼,内心深处却依然郁结难解。其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正是秦观此时最佳的写照。上片营造出一个凄迷的暮春境界,而起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三句,连下“失”、“迷”、“无”三字,透出了词人心中的渺茫之感,黄苏《蓼园词选》认为:“雾失月迷,总是被谗写照。”可谓深获其心。至如王国维所说的从“凄婉”到“凄厉”,更是敏感地指出了他内心感情、精神境界的递降。 秦观甫至郴州马上又移至横州编管,元符九年,移送雷州编管,眼望离京师越来越远,归乡无期,秦观赋《自做挽词》: 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 奇祸一朝作,飘零至於斯。 此词道尽心中凄苦之情,怎叫人不心生悲惋。 元符三年(西元1100)哲宗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政坛局势变异,迁臣多内徙,秦观也命复宣德郎,放还横州,行至滕州之时,出游光华亭,索水欲饮,水至,笑视而卒,结束其坎坷的一生。张文潜曾作〈祭秦少游文〉云:“呜呼!官不过正字,年不登下寿。间关忧患,横得骂诟。窜身瘴海,卒仆荒陋。”这正是秦观一生的最佳写照,句句痛人心肺,一代文人,命运竟是如此的坎坷曲折,到最后竟死在化外之地,令后人无限感慨。

编辑本段策论艺术

综述

秦少游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秦少游时,习惯上总是把他与婉约词联系在一起,却较少提及他的诗,更少论及他的文。其实,在秦少游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当然,评价一个作家的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数量而不看质量,有的作家存世虽只有一部 秦观纪念堂

(篇)作品,但其影响巨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是无可撼动的。尽管如此,要历史而客观地评价秦少游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如果只论其词,而不论其诗其文,尤其是不论其策论,不仅有失偏颇,而且也评不出一个完整的秦少游。

紧扣现实,不尚空谈

秦少游的策论共有50篇,其中进策30篇,进论20篇。认真分析这些策论的内容就可以发现,这些文章大都能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较少作书生之空谈。这一方面与当时制科之文的要求有关,一方面也与其业师苏东坡的鼓励与点拨有关。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创作的成就颇高,他的鼓励与点拨当然是经验之谈。

引古证今,说理透彻

策论是古代的一种特有文体,相当于现代的政论文,是臣向君提出的有关国事、朝政的意见和建议。它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帝王,因而在写作上不能长篇大论地泛泛而谈,篇幅要短,立论要明,论据要足,说理要透。既要注意一事一议、深入浅出,更要注意言而有理,言而有据,言而有序。统观秦少游所写的策论,基本上达到了以上几点要求,特别在引古证今、说理透彻方面更是无懈可击。

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熙宁四年,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建议,改革科举法,“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为了应举,秦少游在策论的写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对策论写作的重视甚至超过诗词赋。他曾说“作赋何用好文章,只以智巧饤饾为偶俪而已。若论为文,非可同日语也。” 正因为如此,秦少游的策论无论长短都非常注意谋篇布局,注意结构和章法的变化。

铺陈排比,气足神完

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和后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大都讲究运用“整句”铺陈排比,让人读起来感到有一股气势扑面而来,很有震撼力。秦少游在饱读大量经典散文的过程中,对散文中如何运用铺陈排比心领神会,加之他青少年时也写过《浮山堰赋》《黄楼赋》《汤泉赋》《郭子仪单骑见虏 秦观书法作品

赋》《和渊明归去来辞》等,特别是为纪念苏东坡在徐州抗洪成功所写的《黄楼赋》就很得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这篇赋“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他把赋中运用得驾轻就熟的铺陈排比又运用到策论中来,就使文章更加气足神完。 综上所述,秦少游的策论立论高远、说理透彻、章法严紧、文笔犀利,有一种特有的艺术张力,完全可以用“辞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来一言以概括之。其实,对秦少游策论的评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很高的。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至于议论文字,今日乃付之少游及晁、张、无己……”。苏东坡《辨贾易弹奏待罪札子》:“秦观自少年从臣学文,词采绚发,议论锋起,臣实爱重其人。”清代梁章冉《扪虱新话》 :“……少游文学西汉,所进策论,颇苦刻露,不甚含蓄。若比东坡,不觉望洋而叹,然亦自成一家。”现代著名学者朱东润则说:“予于少游之书,尤喜读进策三十篇,观其所得,导源东波,所见益卓。其论选举与役法者,皆深造而有得,不为世俗之言。”

编辑本段秦观的婚姻

秦观的正妻叫徐文美,而非传说中的苏小妹。这是他自己在为岳父写的文章里交代的。他的岳父是高邮一位姓徐的富商,因为有点钱,捐了一个主簿的官当,生了三个女儿,分别叫徐文美、徐文英、徐文柔。秦观在《徐君主簿行状》一文末尾说:“徐君女三人,尝叹曰:子当读书,女必嫁士人。以文余,如其志云。” 关于其妻就是点了一下名字而已,在秦观的诗文中再无丁点提及,徐文美大概不是秦观钟爱的女子。有人统计,秦观留传下来的四百多首诗词,约四分之一为“爱情诗”,而其中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青楼歌女。钱钟书在《宋诗选注》的序里说秦观的诗是“公然走私的爱情”。《茹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说了秦观的一件风流事。秦观在绍兴的时候,由当地最高长官太守接待,住高级宾馆 鹊桥仙

蓬莱阁。一日,在席上看中一个歌妓,于是赋《满庭芳》,开头一句是“山抹微云”,后来就是“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了。此词流传甚广,苏轼曾戏称秦观为“山抹微云秦学士”。 明代的蒋一葵在《尧山堂外纪》中则透露了秦观的另两次艳事。“秦少游在蔡州,与营妓楼婉字东玉者甚密”,他专为情人写了一首《水龙吟》,还费心地将楼东玉的名字写进去,“小楼连苑横空”、“玉佩丁东别后”就是谜面。而“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照人依旧”是说他们幽会情景的。秦观还有过一位叫陶心儿的情人,他曾赠一首《南歌子》给这位名妓,末句的“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就是为陶心儿的“心”字打的哑谜。 才情都用在身上,是不是有点“浪费”?以至于黄庭坚都看不过去了,写了一首诗劝告他,其中有“才难不易得,志大略细谨”的句子,秦观看了很不高兴。 传统的诗词鉴赏,分析秦观时,总是定性为写“歌妓的恋情,同时又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但这并不适合解读秦观的所有爱情词。拿他的经典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来说,就并没有牵连到什么仕途失意的身世之感。相反,如果结合他放浪的情感经历来看,完全可以大胆地假设,这只是秦少游安慰痴情女子的托词,或者说摆脱一段旧恋情的美丽借口。

编辑本段秦观著作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著录《淮海集》40卷、《后集》6卷、《长短句》3卷;卷二十一著录《淮海词》1卷。《淮海集》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四部备要》本。南宋长沙所刻《百家词》本《淮海词》已不可见,今存者有《淮海词》1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词》刊本。又《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本、朱祖谋《□村丛书》本、北平图书馆影印宋本、叶恭绰影宋校本、龙榆生点校《苏门四学士词》本。

编辑本段文学贡献

黄庭坚认为秦观诗只是尽情挥洒胸臆,专任自然,并未去刻意构想、苦心经营,这点颇类似李白诗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其实,秦观也并非不讲究文辞的细密精致,只是不显出过份人为的痕迹,而别以清畅流丽之态示人而已。他的“诗如词”、“诗似小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引《王直方诗话》),若换用 相关书籍

李清照《词论》的话,是“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纵观淮海词,则多为纯情任心之制,“如花含苞,故不甚见其力量”、“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是自我生平际遇的真实写照;这些已超轶花间词所建立的艳科娱人、以绮丽香软为尚的传统,旨在表意娱己,认同“言情志”的诗歌道路,作出程度不等的回归了。所以,冯煦《蒿庵论词》云:“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情乎得《大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昔张天如论相如之赋,云:‘他人之赋,赋才也;长卿,赋心也。’予以少游之词,亦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虽子瞻之明隽、耆卿之幽秀,犹若有瞠乎后者,况其下邪?”又云:“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在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也许,正是在这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秦观词与李白诗歌的主流艺术精神是一致相通的,故也不必过为计较他们二者在具体艺术风貌上凄婉绵邈和飘逸豪放的显著差异。 不言而喻,秦观词的艺术精神是多层次多元化的,现在来谈论其主流部分,但却不意味着可以以之总揽全体;从另一方面说,这种艺术精神的形成到成熟,也经历了他的整个创作生命,存在着一个不断变化而发展的过程,始终呈动态流动形状。如果将上述者置放于词史、乃至文学史的大视野中来观照,或许便能够更清晰全面地认识其意义与价值取向。 秦观在某些特定环境情势,即“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怀抱百忧中”(楼钥《黄太史书少游海康诗题跋》),如忆旧、迁谪时制作的这第三种类型的词,已使原来侑饮娱兴、按拍协歌的传统价值归属摒退于很次等,甚或无相关连的幕后位置。而另外却命其担荷起诗歌在古典诗教理论里的代言情志功用,遂成为自我主体心态意绪的特定物化形式,以之满足他叹喟命运悲剧、宣泄人生愁烦的现实精神需要。在这里,秦观径直将个体生命存在的种种缺憾纳入词中,再也无须假助以往闺思离怨之类的惯有模式,或故为饰辞托言以求深隐婉约之姿。对于上端,他一般仅只聊借来增大词的容量与弹性,故得能在保留其主流性的本色风情韵调之际,又平添出若许的沉咽清悠意味,特见空濛隽远之致。因而向来与周邦彦一齐被推许作“词家正宗”(先著《词诘》卷三),“大抵北宋之词,周、秦两家,皆极顿挫沈郁之妙。而少游托兴尤深,美成规模较大,此周、秦之异同也”(《白雨斋词话》卷一)。他的这种艺术精神,多曾熏染影响到后来的许多词家,如李清照、姜白石,直到宋季之周密,、王沂孙、张炎等,皆缘于生平身世国运而寄慨于词,更大程度上朝向诗化的道路认同、复归,乃至逐渐衍变为长短不葺的诗,相互间益愈以辞采意格相高,更加倾注到“娱己”的旨趣。虽然他们出于各自的才情藻思,所作风格面貌多有不同,甚或成为相对独立之支派。但从总体而言,却改造、更新,或者说更大程度上发展、扩张了花间、南唐以来的传统艺术流派,使之不断勃发充溢着生命活力,不至于趋向僵枯沉晦的末路——这其间,秦观是必须给予充分估价的。

编辑本段历代文人对秦观的评价

宋苏轼戏评秦观、柳永对联:“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秦观半身像

[2] 宋苏轼东坡绝爱其尾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宋苏轼:“有屈、宋之才。” 宋王安石:“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 宋李清照《词论》:“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 《宋词三百首》:“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少游《满庭芳》诸阕,大半被放后作。”“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少游词寄慨身世,闲情有情思。”“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张炎《词源》:“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孙兢《竹坡老人词序》:“苏东坡辞胜乎辞,柳耆卿情胜乎情,辞情兼胜者,唯秦少游而已。” 张耒:“世之文章,多出于穷人,故后之为文者,喜为穷人之辞。秦子无忧而为忧者之辞,殆出此耶!”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评秦观诗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李调元《雨村词话》:“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清刘熙载《艺概》:“少游词有小晏之研,而幽趣则过之。”(小晏指晏几道) 清周济《介存需论词杂著》曾经引用前人评语评秦词说:“少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 周济《宋四家词选》:“将身世之感,打并入,又是一法。”“少游最和婉醇正,稍逊清真者,辣耳。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 楼敬思:“淮海词风骨自高,如红梅作花,能以韵胜,觉清真亦无此气味也。” 清代词论家冯煦:“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四库全书总目》:“而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 清王国维评秦观与周邦彦说:“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清代王国维《人间词话》:“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 冯煦评论秦观的词:“少游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 又说:“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蒿庵论词》 秦观的词实在是词人之词。冯煦评论得恰到好处。 清代王士祯说: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历史上的秦观是怎样的人?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佑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

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有《淮海集》。

易安居士说,秦观的词像贫家的美女,“虽极妍丽丰仪,而终乏富贵态”。即所谓缺乏高贵的气质。如果这个评价,也包括秦观那些纤丽清新,情词并美的雅词,似欠公允;如仅指秦观的俚词,则很精当。

秦观被誉为宋朝婉约派词宗.纵观秦观的全部诗作,不难看出,秦观的诗歌风格并不是单一的,“女郎诗”的评价不能代表它的全貌。评价秦观诗歌的风格,应顾及诗人的全部诗作及其创作背景。秦观现存诗歌共400余首,其中真正有“女郎诗”味的,也不过占作品总数的四分之一。吕本中《紫微诗话》云:“少游过岭后诗严重高古,自成一家,与旧作不同。”在《淮海集》中,《泊吴兴西观音院》(卷二)、《答朱广微》(卷二)、《蓬莱阁》(卷八)、《寄少仪弟》(卷九)等诗作,就表现出“严重高古”的一面。如“人生迕意十八九,月得解颜能几度。著书准易空自疲,服药求仙良自误”(《寄朱广微》)。如“所遇信悠然,此生如寄耳。志士耻沟渎,征夫念桑梓。揽衣轩楹间,啸歌何穷已”(《泊吴兴西观音院》)。这些诗歌或用典,或自抒,寄托着深沉的人生感慨,颇有旷达疏放之气,岂能以“女郎诗”一语以蔽之。(寒砧:“渠”也可以是指《春日》这首诗,不一定就是指秦观这个人啊!说《春日》是首女郎诗是没错的)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在这位“伤心人”的诗集里,贯串着一种深广莫名的悲哀和抑郁。这种风格特征与他一生中的不幸遭遇分不开。秦观生长在江苏高邮的一个寒士之家,少年丧父,借书苦读,“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神宗熙宁十年(1077),初见苏轼,作《黄楼赋》,苏轼誉为“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苏轼特荐其诗与王安石,安石以为“清新似鲍谢”。青年时期的秦观已是闻名于世的才子,黄庭坚称赞他“国士无双”。元丰八年(1085)登进士第后,历仕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但不久(绍圣六年,1094),即因与苏轼的关系牵连党籍,列名《元佑党人碑》“余官”第一,一再遭贬,远谪南荒,身心受到双重折磨。1100年,徽宗即位后,始得复职北还;不幸中途逝世于藤州。仕途上的坎坷遭遇,理想抱负的一再受挫,使秦观的诗歌染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和凄凉哀怨的情调,透露出对整个人生的绝望与究诘。

秦观学识渊博,“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叶梦得《避暑录话》)。其词“专主情致”,辞情并茂,尤以写情细腻、音韵和美著称,堪称宋代词坛婉约派的一流作家。秦观的诗歌也自有他的特色。据说,苏轼曾向门生晁补之、张耒问及自己的词作比之秦观如何,“二人皆对云: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引《王直方诗话》)。《后山诗话》也记载时人的话说:“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上述评价表明了同时代人对于苏秦作品的艺术感觉,也从侧面反映出秦观的诗歌在某些方面有别于宋诗的一般风貌。

秦观的“诗如词”主要表现在,他的诗作与词作一样,无论是早年那些惜春赏景、怀才不遇之作,还是贬谪以后抒写飘泊潦倒、困顿穷愁的篇什,主旋律都是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并且辞情相称,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

秦观早期诗歌每多惜春赏景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不过,他笔下的春日景象,不是浩瀚澎湃的春潮,百花争妍的春光,万紫千红的春景,却多为败絮残花,弱柳轻风,水光树影,夕阳暮蔼等缺乏力度的小巧纤弱的景色。其佳句如:“雨砌堕晚芳,风轩纳飞絮。”(《春日杂兴十首其四》)“乱絮迷春阔,嫣花困日长。”(《辇下春晴》)“清渭日长游女困,武陵春去落花迟。”(《燕觞亭》)连最著名的《春日》一诗:“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诗

“山抹微云无墨画,竹敲秋雨有声诗”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秦观 生卒:(1049-1100) 字:少游、太虚, 号:淮海居士, 籍贯:高邮(今属江苏)人。 职位: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 三十六岁中进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来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20岁,作《浮山堰赋》。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又善书法,小楷学钟、王,姿媚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真、行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高邮文游台、《秦邮帖》石刻、扬州云山图、“淮东第一观”石刻,保存至今。 秦少游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秦少游时,习惯上总是把他与婉约词联系在一起,却较少提及他的诗,更少论及他的文。其实,在秦少游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当然,评价一个作家的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数量而不看质量,有的作家存世虽只有一部(篇)作品,但其影响巨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是无可撼动的。尽管如此,要历史而客观地评价秦少游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如果只论其词,而不论其诗其文,尤其是不论其策论,不仅有失偏颇,而且也评不出一个完整的秦少游。 一、 紧扣现实,不尚空谈 秦少游的策论共有50篇,其中进策30篇,进论20篇。认真分析这些策论的内容就可以发现,这些文章大都能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较少作书生之空谈。这一方面与当时制科之文的要求有关,一方面也与其业师苏东坡的鼓励与点拨有关。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创作的成就颇高,他的鼓励与点拨当然是经验之谈。 二、 引古证今,说理透彻 策论是古代的一种特有文体,相当于现代的政论文,是臣向君提出的有关国事、朝政的意见和建议。它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帝王,因而在写作上不能长篇大论地泛泛而谈,篇幅要短,立论要明,论据要足,说理要透。既要注意一事一议、深入浅出,更要注意言而有理,言而有据,言而有序。统观秦少游所写的策论,基本上达到了以上几点要求,特别在引古证今、说理透彻方面更是无懈可击。 三、 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熙宁四年,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建议,改革科举法,“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为了应举,秦少游在策论的写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对策论写作的重视甚至超过诗词赋。他曾说“作赋何用好文章,只以智巧饤饾为偶俪而已。若论为文,非可同日语也。” 正因为如此,秦少游的策论无论长短都非常注意谋篇布局,注意结构和章法的变化。 四、铺陈排比,气足神完 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和后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大都讲究运用“整句”铺陈排比,让人读起来感到有一股气势扑面而来,很有震撼力。秦少游在饱读大量经典散文的过程中,对散文中如何运用铺陈排比心领神会,加之他青少年时也写过《浮山堰赋》《黄楼赋》《汤泉赋》《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和渊明归去来辞》等,特别是为纪念苏东坡在徐州抗洪成功所写的《黄楼赋》就很得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这篇赋“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他把赋中运用得驾轻就熟的铺陈排比又运用到策论中来,就使文章更加气足神完。 综上所述,秦少游的策论立论高远、说理透彻、章法严紧、文笔犀利,有一种特有的艺术张力,完全可以用“辞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来一言以概括之。其实,对秦少游策论的评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很高的。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至于议论文字,今日乃付之少游及晁、张、无己……”。苏东坡《辨贾易弹奏待罪劄子》:“秦观自少年从臣学文,词采绚发,议论锋起,臣实爱重其人。”清代梁章冉《扪虱新话》 :“……少游文学西汉,所进策论,颇苦刻露,不甚含蓄。若比东坡,不觉望洋而叹,然亦自成一家。”现代著名学者朱东润则说:“予于少游之书,尤喜读进策三十篇,观其所得,导源东波,所见益卓。其论选举与役法者,皆深造而有得,不为世俗之言。” 宋苏轼戏评秦观、柳永对联:“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宋苏轼东坡绝爱其尾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宋苏轼:“有屈、宋之才。” 宋王安石:“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 宋李清照《词论》:“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 《宋词三百首》:“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少游《满庭芳》诸阕,大半被放后作。”“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少游词寄慨身世,闲情有情思。”“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张炎《词源》:“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孙兢《竹坡老人词序》:“苏东坡辞胜乎情,柳耆卿情胜乎辞,辞情兼胜者,唯秦少游而已。” 张耒:“世之文章,多出于穷人,故后之为文者,喜为穷人之辞。秦子无忧而为忧者之辞,殆出此耶!”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评秦观诗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李调元《雨村词话》:“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清刘熙载《艺概》:“少游词有小晏之研,而幽趣则过之。”(小晏指晏几道) 清周济《介存需论词杂著》曾经引用前人评语评秦词说:“少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 周济《宋四家词选》:“将身世之感,打并入,又是一法。”“少游最和婉醇正,稍逊清真者,辣耳。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 楼敬思:“淮海词风骨自高,如红梅作花,能以韵胜,觉清真亦无此气味也。” 清代词论家冯煦:“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四库全书总目》:“而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 清王国维评秦观与周邦彦说:“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清代王国维《人间词话》:“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 希望采纳

这是集句对联。集句者佚名。张宗祥(1882——1965)、?秦润卿(1877-1966)两人或为原作,但无确凿证据。

上联“山抹微云”语出秦观词《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这首词流传久远。其中的“抹”和“微”字,用得巧妙、新奇,博得历代文人墨客的喝彩,秦观因此而被苏轼誉为“山抹微云秦学士”。

下联“竹敲秋雨”,古诗有“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木兰花》,欧阳修)等。“秋雨”在古诗中更是比比皆是:“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长恨歌》,白居易)。

这是一副赞扬画家精湛画艺的集句对联,其联意是:淡淡的烟云缭绕在深秋的山腰间,就像一幅不着笔墨的山水画;清劲的秋风推搡着墨绿的丛竹,潇潇的秋雨飘洒在竹叶上,发出动听的声响,竹子有节奏地摇曳着,宛如一首有声的风景诗。

作者把细雨的“飘洒”、竹枝的“摇曳”描述为“敲击”,把烟云的“缭绕”描述为“涂抹”,生动地表现了美丽多娇的大自然。这副楹联用词精妙别致,超凡脱俗,令人体味到“诗中有画,画中有声”的一种极美的境界,委实值得击节赞赏。

文章标签: # 秦观 # 微云 # 秦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