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配对 生肖配对
李密是晋朝人吗_晋朝李密属什么生肖呢
tamoadmin 2024-06-27 人已围观
简介1.李密什么时候成皇帝了?2.李密在《陈情表》中向晋武帝陈述了什么情感,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课文句子作答3.李密的《陈情表》(六)4.李密为什么不肯做晋朝官员,为什么要写下陈情表5.与李密相关的成语孤?个人觉得李密的《陈情表》虽然表现上体现的是其孝心,但是却深含其他意味在其中,看似是一纸辞呈,但是却隐藏了很多的政治内容,首先从《陈情表》中可以看出当时李密所处的政治环境,其次是李密对于生死的考量以及其
1.李密什么时候成皇帝了?
2.李密在《陈情表》中向晋武帝陈述了什么情感,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课文句子作答
3.李密的《陈情表》(六)
4.李密为什么不肯做晋朝官员,为什么要写下陈情表
5.与李密相关的成语孤?
个人觉得李密的《陈情表》虽然表现上体现的是其孝心,但是却深含其他意味在其中,看似是一纸辞呈,但是却隐藏了很多的政治内容,首先从《陈情表》中可以看出当时李密所处的政治环境,其次是李密对于生死的考量以及其自保能力,另外还可以看出李密与司马炎之间的较量。
首先我们来看看李密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当时司马炎已经从曹魏的手中窃取了江山,而那时候的蜀国也早已经在钟会的讨伐下灭亡了,这李密原本是蜀国人,可想而知他是不太愿意归属司马家族,或许在他心里,仍然愿意守护心中对于蜀国的那最后一丝尊严,所以说他又怎么会愿意接受司马炎对他的受命。
其次再来看看李密对于生死的考量以及其自保能力,我们可以看到《陈情表》中的一些语句,写的很是卑微,表明自己对于蜀国是没有任何旧情的,以此来消除司马炎对于自己的猜忌,而司马炎的这封诏书难道不是一封催命符吗,如果李密没有处理好,那么他的下场或许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是李密与司马炎之间的较量,要说这李密聪明,懂得自保,但是他司马炎又何尝不是个聪明人,难道真以为司马炎看不出李密的心思吗,只是不愿意点破而已,既然你李密已经做出如此卑微的姿态,那我司马炎就何必再与你计较,不如就答应你的请求,我司马炎还可得到一个宽厚仁义的评价,何乐不为呢。
李密什么时候成皇帝了?
小题1:B小题1:D小题1:C 小题1: |
略 |
李密在《陈情表》中向晋武帝陈述了什么情感,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课文句子作答
李密(582~619) 中国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后期领袖。字法主。京兆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大业九年( 613年)参与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起兵反隋。玄感败,李密逃亡。十二年,入瓦岗军。同年十月,因李密劝翟让迎击隋悍将荥阳通守张须陀所统精卒,大败隋军,故翟让命他分统一军。李密军令严肃,赏赐优厚,士卒乐意为他所用。他建议袭取兴洛(后改洛口)仓,开仓赈济,扩充队伍,然后进取东都。大业十三年,瓦岗军攻取洛口仓,招就食饥民几十万,起义队伍迅速壮大。李密长于谋略,逐步在瓦岗军内部形成自己的势力。十三年初,李密获准建立蒲山公营。二月,翟让推李密称魏公于洛口,改元永平,以招徕各路反隋武装,由此李密在各路起义军中确立了盟主地位。这时,李密和翟让之间因处理隋降官、分配军资等问题,发生火并,李密杀翟让及从者数百人。十四年三月,宇文化及杀隋炀帝,率众10余万西归。皇泰主命李密讨伐化及。李密七月出兵东讨化及。两军在童山激战,化及兵败北走。李密虽胜,自己的兵力也遭到重大损伤,王世充组织了2万多人马,乘机进击,李密军大败,本营覆没,亲将秦叔宝、程知节(初名程咬金)、牛进达等被俘,单雄信投降。李密走投无路,乃于九月渡河至河阳降唐。十一月,李渊遣李密等到山东去招收旧部。他感到已被猜疑,遂叛唐。唐将盛彦师邀击,斩李密于邢公岘。
李密的《陈情表》(六)
《陈情表》
一、背景知识
这篇散文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原题为《陈情事表》。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武阳(令四川彭山县)人。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幼小的李密被祖母刘氏收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长于《春秋左氏传》。年轻时曾仕蜀汉侍郎,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之后,秦治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曾几次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侍奉祖母均辞命不从。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但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而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这就给李密以拒绝的借口。后来晋武帝催逼甚紧,李密就以“侍奉祖母”为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陈情表》,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何况李密是一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于是李密在“孝”字上做足文章,采取婉转的方法和坚决的态度。而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祖母死后,李密无奈还是出任了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二、文学常识
1.解题:《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编者萧统(501-531)是南朝梁文学家.字德施,武帝长子,世称昭明太子。信佛能文。唐代以诗赋取士,士子必须精通《文选》。至宋代更有“文章祖宗”之说
2.关于“表”: 表,古代奏章中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
李密在《陈情表》中向晋武帝陈述了什么情感,目的是什么。
陈述了自己的亲情、孝情、忠情。
以情感人,目的是让晋武帝答应他的要求,可以辞官不做。
五、问题呈现
合作探究
一、
1.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只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废远赴命而已。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
参考答案要想让皇帝真正相信自己,体谅不奉诏的苦衷,必须先动之以深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义。因而作者于首段先从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说起,一开篇就把对方也带进悲怆酸楚的环境氛围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家中缺亲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赡养侍奉的陈述,文章第三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话,才有所依凭,第二段说自己在新朝的征召催逼中“进退”“狼狈”的情状,也才能唤起他人的同情心。
2.晋灭蜀之前,李密曾在蜀朝任郎中和尚书郎,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现在新朝建立,这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
参考答案李密曾入仕“伪朝”,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他要回避也回避不了。而且李密多次“辞不赴命”,最担心的就是晋武帝会怀疑自己有怀念旧朝、矜怜名节、不事二主之心,现在由李密自己把窗户纸捅破,来一个“实话实说”,反倒容易得到晋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颂“圣朝”之“情化”,说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所“蒙国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就更能让人相信他拒不入仕,确乎是出自“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苦衷。
一课一得
积累运用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夙遭闵凶。 闵,通“悯”。
2.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
二、实词
(一)指出下列多义词的用法
1. 行(1)行年四岁。 经,经历,动词。
(2)九岁不行。 走,动词。
2.当
(1)当侍东宫。 任,充当,动词。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一定,副词。
3伯
(1)既无叔伯。 伯父,名词。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代州郡长官的名称,名词。
4.终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2)无以终余年。 结束,度完,动词。
(3)愿乞终养。 终了,动词。
5.命
(1)辞不赴命。 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 生命、性命,名词。
(3)更相为命。 生活、生存,名词。
6.拜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授官,动词。
(2)谨拜表以闻。 敬词。7.是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这样看来,由此看来,代词。
(2)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和“以”组成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是,此,代词。
8.息
(1)晚有儿息。 子,名词。
(2)气息奄奄。 呼吸,名词。
9.朝
(1)朝廷,名词。 ①逮奉圣朝。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③且臣少让伪朝。
(2)早晨,名词。 朝不虑夕。
10.薄
(1)门衰祚薄。 浅薄,形容词。
(2)但以刘日薄西山。 迫近,动词。
(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不同意义
1. 九岁不行。
古义:不会行走。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3. 晚有儿息。
古义:子女,这里指子。
今义:今无此义。
4. 而刘夙婴疾病。
古义:①被……缠着。②多指病重
今义:①今天此义。 ②指病。
5. 逮奉圣朝。
古义:及,到达。
今义:今天此义。
6. 前太守臣违察臣孝廉。
古义: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今义:今无此义。
7. 寻蒙国恩。
古义:随即,不久。
今义:今无此义。
8. 除臣洗马。
古义:任命,授职。
今义:今无此义。
9.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古义:大概、或许。
今义:今天此义。
10.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谦词,私爱,或诚挚恳切或固执任用。
今义:多指小。
11. 臣之辛苦。
古义:指辛酸苦楚的处境。
今义:指劳累的意思。
12. 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古义:为谦词。
今义:指动物。
三、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
1之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5)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4)的,助词。(5)之: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
2.于
(1)急于星火。 比,介词。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引进动作行为的有关对象,不译,介词。
3. 见
(1)慈父见背。 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副词。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看见,动词。
4.以
(1)-(4)句中“以”的用法是:因,因为,介词。
(1)臣以险衅。 (2)臣以供养无主。(3)但以刘日薄西山。 (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5)猥以微贱。 以:凭,介词。
(6)-(9)句中“以”的用法是:用,拿,介词。
(6)臣具以表闻。 (7)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8)无以至今日。 (9)无以终余年。
(10)谨拜表以闻。 以:同“而”,连词。
四、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4.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5.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6.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7. 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8.臣少仕伪朝。 仕:名词作动词,做官。
9.历职郎署。 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10.谨拜表以闻。 表:名词作动词,上奏表。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1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五、指出下列 文言句式的用法
(一)文言固定句式
1.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 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
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二)文言特殊句式
1.而刘夙婴疾病。 被动句 主语“刘”是行为的被动者;婴,被……缠着,被动词。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省略句 省略宾语、主语。
3.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省略句,省略谓语。
4.拜臣为郎中。 省略句,省略谓语。
5.除臣为洗马。 省略句,省略谓语。
6.具以表闻之。 省略句,省略宾语,指“皇上”。
7.拜表以闻之。 省略句,省略宾语,指“皇上”。
8.实为狼狈。 判断句,用动词“为”表示肯定判断;为,是。
9.本图宦达。 判断句,用副词“本”表示判断;本,本来是。
10.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状语后置句 “于星火”作形容词“急”的状语,“于”相当于“比”。
11.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状语后置句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六、成语
1.孤苦伶仃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联合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无依无靠、举目无亲、形单形只。
2.茕茕孓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偏正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孤苦伶、举目无亲。
3.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形,指身体;吊,慰问。主谓结构。源出《三国志?陈思王植传》:“形影相吊,五情愧赧。”近义成语:形单影只、孤家寡人。反义成语:门庭若市。4.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薄,迫近。主谓结构。源出《汉书?扬雄传上》:“恐日薄于西山。”近义成语:气息奄奄。反义成语:旭日东升。
5.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主谓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奄奄一息、朝不保夕、风雨飘摇、苟延残喘。反义成语: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生龙活虎、生气勃勃。
6.朝不谋夕 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主谓结构。源出《左传?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谋夕”。
7.乌鸟私情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古时候说小鸟能反哺老乌。偏正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清表》。反义词语:老牛改犊。
8.结草衔环 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联合结构。结草,典故见本保注释。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官名)。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近义成语:感恩图报。反义成语:以怨报德、恩将仇报。
9. 皇天后土 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左传?僖公十五年》
10.人命危浅 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危,危弱;浅,时间短。主调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气息奄奄、朝不保夕。
美文选读
祭十二郎文
原文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七日,乃能衔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又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而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者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健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待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殓不得凭其棺,窆不得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强忍哀痛,倾吐衷情,派遣建中打老远赶去,备办些时鲜食物作为祭品,在你---十二郎灵前祭告:
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哥哥和嫂嫂。哥哥才到中年就死在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河阳安葬。后来又和你跑到江南宣州找饭吃,虽然零丁孤苦,但没有一天和你分离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子辈中只有你一个,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韩家子、孙两代都是独苗,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嫂嫂曾经一手抚你、一手指我说:“韩家两代人,就只有你们了!”你当时还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当时虽然能记得事了,但也并不懂得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
我十九岁那年,初次来到京城。那以后四年,我才到宣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来看我,住了一年,要求回去接妻儿。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接家眷来与我同住的事儿便化为泡影。这一年,我在徐州协理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又离职,你又没有来得成。我想就算你跟我到汴州、徐州,这些地方还是异乡作客,不能把它作为长久之计:要作长远打算,不如往西边回到故乡去,等我先安好家,然后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我和你都年轻,满以为尽管暂时分离,终于会长久团聚。所以才丢下你跑到京城求官做,来求得微薄的俸禄。如果早知道会出现这么个结局,即便有万乘之国的公卿宰相职位等着我,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就任啊!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边去,我写信给你说:“我论年纪虽然还不到四十岁,可是两眼已经昏花,两鬓已经斑白,牙齿也摇摇晃晃。想到我的几位叔伯和几位兄长,都身体健康却都过早地逝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命吗?我不能离开这儿,你又不肯来,我生怕自己早晚死去,使你忍受无边无际的悲哀啊!”谁料年轻的先死而年长的还活着,强壮的夭折而病弱的却保全了呢?
唉!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如果是真的,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吗?你这样纯洁聪明却不应该承受先人的恩泽吗?年轻的强壮的反而天亡,年长的衰弱的反而健康生存吗?我实在不能把这消息当成真的啊!如果这是在做梦,或者是传错了消息,可是,东野报丧的信件,耿兰述哀的讣文,为什么又分明放在我身边呢?唉!看来这是真的啊!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了,你这样纯正聪明应该继承先人的家业,却不能够承受先人的恩泽啊!所谓“天”,实在难以测透;所谓“神”,实在难以弄明啊!所谓“理”,真是不能推断;所谓“寿”,根本不能预知啊!
虽然如此,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快要变得全白了,动摇的牙齿快要脱落了,体质一天比一天衰弱,精神一天比一天衰退,还有多少时间不跟随你死去呢!死后如果有知觉,那我们的分离还能有多久?如果没有知觉,那我哀伤的时间也就不会长,而不哀伤的日子倒是无穷无尽啊!
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力壮的都不能保住,像这样的小孩儿,又能期望他们长大,成人立业吗?唉!实在伤心啊!实在伤心啊!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越来越厉害。”我回信说:“这种病,江南人多数有。”并不曾把它看成值得担忧的大事。唉!难道竟然因为这种病夺去了你的生命吗?还是另有别的重病而造成这不幸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来信说,你是在六月二日死的;耿兰报丧的信没有说明你死在哪月哪日。或许东野的使者不晓得向家人问明死的具体日期?而耿兰报丧的信,不懂得应当说明死的具体日期?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向使者询问死期,使者不过信口胡答来应付他吗?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如今我派遣建中祭奠你,慰问你的儿子和你的乳母。他们如果有粮食可以维持到三年丧满,就等到丧满以后接他们来;如果生活困难而不能守满丧期,那就现在把他们接来。其余的奴婢,都让他们为你守丧。等到我有力量改葬的时候,一定把你的灵柩从宣州迁回,安葬在祖先的坟地,这样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唉!你生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期,你活着我们不能同住一起,互相照顾,你死后我又不能抚摸你的遗体,尽情痛哭,入殓之时不曾紧靠你的棺材,下葬之时不曾俯视你的墓穴!我的德行有负神灵,因而使你夭亡。我不孝顺、不慈爱,因而既不能和你互相照顾,一同生活,又不能和你互相依傍,一起死去。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活着的时候,你的影子不能和我的身子互相依傍,去世以后,你的灵魂不能和我的梦魂亲近,这实在是我自己造成恶果,还能怨谁呢!《诗经》说:“彼苍者天”,“曷其有极”!(那茫茫无际的苍天啊,我的悲哀何时才有尽头呢!)从今以后,我对这个世界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我该回到故乡去,在伊水、颍水旁边买几顷田,来打发我剩余的岁月。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才;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待她们出嫁:我想要做的,不过如此罢了。
唉!话有说尽的时候,而悲痛的心情却是没完没了的,你是能够理解呢,还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呢?唉!伤心啊!希望你的灵魂能来享用我的祭品啊!
李密为什么不肯做晋朝官员,为什么要写下陈情表
司马炎作为晋国的开国君主,他征召李密有他个人的打算。因为李密是蜀国的名流,他想拿李密做一个典范。东吴的臣子看到新朝廷对他的礼遇,投降晋国就没有顾虑。李密接到皇帝的征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不能像“竹林七贤”当中的嵇康一样,宁折不弯,最终丢了性命。但是为了性命也不能失了名节。
李密是一个孝子,他首先是一个忠臣,他不能违背旧主去投新主的怀抱。他虽然被司马炎封太子冼马,可是在这个“何不食肉糜”这样一个昏聩的君主身旁,是很难做人的。
最后一个考量,李密的祖母刘氏有病,当然这个考量恰恰放在最后一个,李密过去在蜀汉做官的时候,他的祖母也有疾在身。过去他祖母也需要你去照料,所以大家应该听明白了。李密在这个时候他不想出仕,他不想做晋朝的官。但是他又要找一个司马炎没有办法拒绝的理由。来推辞掉这样一个征召。
皇帝征召你去你不去,那不是打脸皇帝吗?但是他就要写出一篇文章来,让皇帝都没有办法拒绝,让天下人看到之后都会对皇帝点赞,所以这样一篇文词恳切朴素感人的《陈情表》,就横空出世了。
《陈情表》这种表的形式和《出师表》一样,第一句“臣亮言”,《陈情表》的第一句,也是以这样的形式开头。“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寡夺母志”。简短的几句话把李密的身世交代得清清楚楚,李密您敬言,我的命运非常不好,很早就遭遇不幸,我刚出生六个月,我的父亲就去世了,等到我四岁的时候,我的舅舅就逼着我的母亲改嫁,所以在这个时刻我就变成了一个孤儿。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于孤苦,至于成立”。我的祖母刘氏,他非常怜悯我这么地不幸,这么地弱小,所以亲自对我抚养。我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一直到九岁还不会走路。所以我的祖母刘氏就一直抚养我,一直到我长大成人,可以自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里面这一番话说的好惨。意思是我一直孤苦无靠,我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兄弟。我又是一个独子:“门衰佐伯”。之前读谢晋元将军留下的遗书当中就写到“门衰祚薄”。它就是出自于《陈情表》。我自己门庭衰弱,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所以“外无期功强劲之亲”。就是说我对外没有特别亲密的亲人就是那些需要我去守孝的亲人。
过去我们说“丁忧”,如果说父母去世要丁忧三年,即便是宰相,也要回家丁忧三年。过去是以孝治天下。看亲人远近,可以有不同的丁忧的时间。可是对李密来讲,他连一个可以丁忧的亲人都没有。就证明他没有什么亲戚。“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表现他很孤单,很孤苦。
与李密相关的成语孤?
这个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而李密在当时就已经以孝著称。
个人认为,李密不做官有两点原因:一,作为封建时代下的士大夫,李密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即所谓“一朝君主一朝臣”,且晋朝实在很腐败;二,祖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
但是,众所周知,晋朝对知识分子的迫害是极其严重的。李密必须要找到合适的“借口”,于是他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最后感动了皇帝。
附《晋书》记载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书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A. 与孤相关的成语,带孤字的成语,孤字成语大全,孤
孤家寡人
[ gū jiā guǎ rén ]
详细释义
解释:古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出自:《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 与李密有关的成语故事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C. 李密的陈情表中有多少成语都有哪些
1. 孤苦伶仃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联合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无依无靠、举目无亲、形单形只。
2. 茕茕孓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偏正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孤苦伶、举目无亲。
3.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形,指身体;吊,慰问。主谓结构。源出《三国志·陈思王植传》:“形影相吊,五情愧赧。”近义成语:形单影只、孤家寡人。反义成语:门庭若市。
4. 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薄,迫近。主谓结构。源出《汉书·扬雄传上》:“恐日薄于西山。”近义成语:气息奄奄。反义成语:旭日东升。
5. 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主谓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奄奄一息、朝不保夕、风雨飘摇、苟延残喘。反义成语: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生龙活虎、生气勃勃。
6. 朝不谋夕 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主谓结构。源出《左传·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谋夕”。
7. 乌鸟私情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古时候说小鸟能反哺老乌。偏正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清表》。反义词语:老牛改犊。
8. 结草衔环 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联合结构。结草,典故见本保注释。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官名)。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近义成语:感恩图报。反义成语:以怨报德、恩将仇报。
9. 皇天后土 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左传·僖公十五年》
10. 人命危浅 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危,危弱;浅,时间短。主调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气息奄奄、朝不保夕。
D. 有关李密的成语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E. 李密在<陈情表>中各用2个成语分别形容自己的孤苦和祖母的病危,他们是
1、形容自己的孤苦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应无疑义。
2、形容祖母的病危,参考原文: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除了“日薄西山”未体现“危”外,其余似均可。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3、附上原文:
李密与《陈情表》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
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
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
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
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
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
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
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
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
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
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
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
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
臣李密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
世了。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
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
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
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
和影子相互安慰。而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
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
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
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
能够去服待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
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
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
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
分尴尬。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
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
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
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
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
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
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
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
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
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
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
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F. 李密的故事 用四字词语或成语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G. 关于孤的成语有哪些
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许许多多贫寒的读书人。
白云孤飞 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别鹤孤鸾 别:离别;鸾:凤凰一类的鸟。离别的鹤,孤单的鸾。比喻远离的夫妻。
称孤道寡 孤、寡:古代帝王自称。指自封为王。也比喻狂妄地以首领自居。
单兵孤城 单兵:寡弱无援的军队;孤城:孤立无依的城池。形容军队及其驻军的城池孤立无依,势力单薄,没有外援。
断雁孤鸿 鸿:鸿雁。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孤傲不群 孤:孤单;傲:高傲。指高傲孤僻,难与人相处。
孤标傲世 孤:孤单;标:标准高。孤高自赏,傲然一世。原形容菊花傲霜独立的形态。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与俗流。
孤臣孽子 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孤雏腐鼠 孤独的鸟雏,腐烂的老鼠。比喻微贱而不值得一说的人或事物。
孤独鳏寡 泛指无依无靠的人。
H. 关于李密的成语
孤苦伶仃 [gū kǔ líng dī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出 处
唐·白居易《祭郎中弟文》:“孤苦零丁;又加衰疾;殆无生意;岂有宦情?”
例 句
父母双双惨死之后,剩下了一个~的他。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孤家寡人 离群索居 鳏寡孤独 无依无靠 举目无亲
I. 带有孤的成语有哪些
孤家寡人、
孤苦伶仃、
孤芳自赏、
一意孤行、
孤陋寡闻、
孤掌难鸣、
孤注一掷、
孤立无援、
苦心孤诣、
孤军奋战、
势孤力薄、
孤魂野鬼、
孤文只义、
孤军独战、
道寡称孤、
孤鸾舞镜、
断雁孤鸿、
孤标独步、
平地起孤丁、
双斧砍孤树、
闳识孤怀、
孤身只影、
孤文断句、
只凤孤凰、
八百孤寒、
孤形单影、
孤犊触乳、
孤雏腐鼠、
白云孤飞、
人单势孤
J. 和李密相关的成语
伶仃孤苦
读音:líng dīng gū kǔ
解释: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伶仃孤苦,至于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