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配对 生肖配对

沉思翰藻能代表什么生肖_沉思 意思

tamoadmin 2024-06-22 人已围观

简介1.沉思的国语词典沉思的国语词典是什么2.事出于沉思,文归乎翰藻什么意思3.翰藻的意思是什么?翰藻是什么意思?4.鲁迅和唐传奇有什么关系?5.古代文学层面论学说,一般包含什么文翰的成语有:翰林子墨,龙翰凤雏,操觚染翰。文翰的成语有:染翰成章,沉思翰藻,操觚染翰。2:结构是、文(独体结构)翰(左右结构)。3:注音是、ㄨㄣ_ㄏㄢ_。4:拼音是、wénhàn。文翰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沉思的国语词典沉思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2.事出于沉思,文归乎翰藻什么意思

3.翰藻的意思是什么?翰藻是什么意思?

4.鲁迅和唐传奇有什么关系?

5.古代文学层面论学说,一般包含什么

沉思翰藻能代表什么生肖_沉思 意思

文翰的成语有:翰林子墨,龙翰凤雏,操觚染翰。

文翰的成语有:染翰成章,沉思翰藻,操觚染翰。2:结构是、文(独体结构)翰(左右结构)。3:注音是、ㄨㄣ_ㄏㄢ_。4:拼音是、wénhàn。

文翰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文翰wénhàn。(1)文章。(2)指公文书信。

二、引证解释

⒈文章;文辞。引《晋书·刘伶传》:“未尝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颂》一篇。”唐韦应物《扈亭西陂燕赏》诗:“况逢文翰侣,爱此孤舟漾。”清蒋士铨《一片石·宴阁》:“即烦他二人文翰,成我墓志。”《红楼梦》第七九回:“这夏家**十分俊俏,也略通文翰。”⒉公文信札。引《晋书·温峤传》:“拜侍中,机密大谋,皆所参综,_命文翰,亦悉豫焉。”《新唐书·薛收传》:“元敬掌文翰,号称职。”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按唐旧_,礼部郎中掌省中文翰,谓之南宫舍人。”⒊鸟名。即锦鸡。引《逸周书·王会》:“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鸡。”孔晁注:“鸟有文彩者。”

三、国语词典

文章笔墨之事。词语翻译德语amtlichesSchriftstück(S)_,Essay(S)_

四、网络解释

文翰文翰:词汇文翰:小说《狂神》角色文翰(词汇)文翰,汉语词汇。拼音::wénhàn释义:1、文章;文辞。2、公文信札。3、鸟名。即锦鸡。

关于文翰的诗词

《山中自叙·闭门业文翰》《呈陆严州·一代文翰主》《题元潮州总管王用文翰遗像》

关于文翰的诗句

_振文翰偶同文翰游记得眉山文翰老

关于文翰的词语

操觚染翰沉思翰藻翰林子墨染翰操觚_翰振藻游戏翰墨飞文染翰操翰成章龙翰凤翼翰飞戾天

关于文翰的造句

1、毕结没有吭声,他知文翰林为今夜之事筹谋已久,这也是他为显示能力阻遏毕结在文府声势扶摇直上的一着重棋,在公在私,必然谋算谨细。

2、既然不去拜访李文翰那么郭皓轩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酒店居住,在黄包车夫的介绍下郭皓轩和张三李四他们来到一家法国人开设的酒店。

3、刘放文翰,有机变之才;卢毓忠心勤事,有其父卢植之风。

4、文翰,苏苏生命中的另一个男人,一个第一次对苏苏说爱的男人。

5、乙班学生田文翰桃园子者,以桃树多而得名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文翰的详细信息

沉思的国语词典沉思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文学有多少种表现题材/形式 这个问题具体的不好回答

文学是人类满足精神需要的一种方式。过去,我们常常停留在这一认识水平上。实际上,从更为本质的方面来看,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类把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并使之成为人类内在的和本质的需要。人类社会越是向前发展,这个方面就越是突出。人类的生存正是以满足这种更内在、更本质的需要而展开的,从这一意义来讲,文学不是别的,文学正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傅道彬(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所以文学他的表现题材/形式是不限定的,简单的说是以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一种学问。有各种文体、说唱等等。

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

除了了解唐诗宋词的发展概况以外,在绪论中,希望大家重点掌握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

征。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一般分为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散文、戏剧

先来说说诗与词的区别:

诗与词同是诗歌,但在形式、内容和用词方面都有分别。

a.写作目的:诗除个别情况外,一般不是为供演唱用的;词在没有和音乐方离以前,一般是按曲谱填写以供演唱的。

b.内容:过去的看法是「诗言志,词抒情」,诗主要是用来表达志趣或抒写怀抱,词是用来抒写感情的。

c.用词:过去的评论认为「诗人之言,终为近雅,与词人之冶荡有殊」,即是说,诗的语言要典雅含蓄,不同於词的语言那样浮浅随便,接近口语化。

d.形式:可从字数、句数、押韵、对仗等方面论述。

e.字数:近体诗规定五言或七言;词是长短句,由一字至九字都有。

f.句数:诗的句数为四句或八句(排律除外);词则根据不同的词牌而定句数,参差不齐。

g.押韵:诗的正例限用平声韵,而且不能转韵,韵脚在双句(首句可押可不押);词韵平仄声皆可用,可以转韵,韵脚灵活。

h.对仗:律诗颔、颈二联必用对仗,其余两联可随意运用;词一般没有规定用对仗,只有少数词牌例外.

然后我们再来看:

1.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

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2.散文的起源

散文的起源当晚于诗歌;散文是在文字产生之后才产生的。

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我国最早的散体文字是商代的甲骨卜辞和商代的铜器铭文。商代甲骨卜辞是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如:

戊辰卜,及今夕雨?弗及今夕雨?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 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郭沫若《卜辞通纂》

青铜器铭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文句大都简短,文意深奥。如:

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唯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 日。

  《丁巳尊》见《殷文存上》

这是商代铜器铭文。周代铜器铭文字数一般较商代的有所增加,内容涉及武功、赏赐、征伐等。

3.小说

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魏晋时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话传说作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了许多神仙鬼怪小说。到了唐朝,小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形式。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篇幅比以前扩大了,而且注意到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写、形象塑造,内容也由志怪述异扩展到人情社会的广阔生活领域。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宋代开始出现白话小说——“话本”。白话文体的运用,在唐代的民间文学里已经萌芽。到了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民间艺人的说书活动——“说话”日益活跃。由于听众大多是平民,说话人就采用当时最流行的白话来讲述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话本,就是白话小说。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章回体的长篇小说。元末明初,我国的白话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4.戏剧

先秦时期周朝的宫廷音乐、南方楚国的巫风巫舞、宫廷优人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叙事性、表演性的戏剧美学特征,对后世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

中国古代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它通过诗的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中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发达的国度之一。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来。汉代的乐府,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以来的新诗。历代的民间歌谣。构成了中国诗歌无以伦比的巨大传统。相比之下西方的叙事诗发达较晚,并结合戏剧,成就很大。例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剧本。

散文是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学形式。与韵文相对。中国的散文从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迩来,代有散文名家名作。其中历史散文和赋体以及奏议文告等应用文体,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发达的国度。

戏剧是另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它主要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戏剧可以用于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阅读。

小说是以虚拟世界为内容的综合文学形式。传统上以散文为主体。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是从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滥觞,经过汉末六朝的笔记,到唐传奇宋话本拟话本而成熟,再传至明清以中国四大小说名著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和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小说。西方的小说称为fiction,被称为散文史诗。小说上接神话传说,作为后起的文学形式。由于其巨大的容量,深刻全面地反映了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成为近代以后主流的文学形式之一。

其他体裁

赋:本意指诵说,如《汉书?艺文志》“不歌而诵谓之赋。”《毛诗序》把“赋”作为《诗经》“六义”之一,解作铺的意思,指铺陈言志的手法。战国后期赵人荀卿《赋篇》,最早以“赋”名篇,“赋”开始被用作文体的名称。汉人把屈原、宋玉的辞和荀卿的赋统称为辞赋,看到了两者的密切关系,并把屈原看作辞赋之祖。汉初,逐渐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它继承《楚辞》形式上一些特点,讲究文采、韵律和节奏,又吸收了战国纵横家铺张的手法,内容上着力“体物”,也注意到“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此外,趋于散文化,经常使用排比、对偶的整齐句法,既自由又谨严,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赋体的流变大体经历了从屈原、宋玉的骚赋,到贾谊、枚乘、司马相如代表的汉赋,魏晋南北朝流行骈赋,唐代盛行科举考试专用的律赋,唐宋时代趋向散文化的文赋各个阶段。

史传文学,笔记,骈文参见赋,回忆录,书信,游记,短文是字数相对较少的文学形式,古文,八股文,杂文,小品文是从作者的观点来讨论某一议题,应用文,书话,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它通过诗的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中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发达的国度之一。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来。汉代的乐府,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以来的新诗。历代的民间歌谣。构成了中国诗歌无以伦比的巨大传统。相比之下西方的叙事诗发达较晚,并结合戏剧,成就很大。例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剧本。

散文散文是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学形式。与韵文相对。中国的散文从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迩来,代有散文名家名作。其中历史散文和赋体以及奏议文告等应用文体,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发达的国度。

戏剧是另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它主要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戏剧可以用于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阅读。

小说是以虚拟世界为内容的综合文学形式。传统上以散文为主体。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是从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滥觞,经过汉末六朝的笔记,到唐传奇宋话本拟话本而成熟,再传至明清以中国四大小说名著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和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小说。西方的小说称为fiction,被称为散文史诗。小说上接神话传说,作为后起的文学形式。由于其巨大的容量,深刻全面地反映了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成为近代以后主流的文学形式之一

编者的话

关之英

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

从第二期到第三期通讯出版,已经有九个月了。原因是:经费不足及人手不够的影响。

这一期的内容有:写作题目的介绍。编者在本年四月复活节期间,曾到内地的小学观课。在上海,华颖老师的写作教学进行得真精彩。编者有幸,取得了华老师的教案。 另外,香港教育学院学生卓志坚同学,根据全语文精神而写的教案以及编者所设计的简单教案,都一并登在本期通讯中,希望为大家带来一些作为讨论的材料吧!

全语文写作题目

关之英

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

去年笔者曾收集各校所用的全语文写作题目,经整理归纳后,想老师们或许觉得有参考价值。以表列形式显示如下:

各级所用的母题

年级 小一 小二 小三

母题 我的家

公园

玩具

故事

新校

xx的自述

xx的麻雀

新年

暑假

第一次xx

我想做xx

我得到xx

xx来了

在梦中,我到了xx

xx跑了

兔年祝愿

动物

我的新xx

自己编故事

新校

xx的自述

xx的小麻雀

农历新年

冬天

我最喜欢xx

我想变做xx

我要学xx

我学会了xx

我最怕xx

我是xx

为什麼我喜欢xx

一天,我在街上拾到xx

xx怎麼办呢?

一件难忘的事

我不再xx

xx变成隐形人

我迷上了xx

一个下雨天

圣诞梦中记

说话

学校

喜爱的故事

游xx

复制xx

我心目中的xx

今天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

我进入了xx

新校

帮他想个办法吧

我的xx

小食部

夏天

我喜爱的xx

圣诞节

我喜爱的活动

理想中的xx

我最怕xx

我是xx

我最喜欢的卡通人物

xx我被抛弃了

xx不见了

记一件xx的事

加多一点xx

情境想像

(为何人喜欢看星)

我和圣诞老人去xx

xx,我想对你说,

一小时的探访旅程

难忘的一天

 

年级 小四 小五 小六

母题 复制xx

我心目中的xx

桌子

告别一城

舍不得xx

xx的日子

没有xx的日子

快乐

我的xx

圣诞节

假如xx

xx不见了

xx的秘密

我最喜欢的卡通人物

小小记者

(卡通人物专访)

要是我来处理

xx改变了

我最怕看xx

偶像

时光隧道

我最喜爱的季节

假如我是xx

阅读的xx

我最xx的一天

自由题

xx惊魂

新校

这个xx不太x

颜色

xx,我要向xx说xx

我最敬仰的xx

复制xx

xx缩小了

兴建我心目中的xx

假如我是xx

xx年后的我

xx,请听我说

我最喜欢的地方

xx为我

我的第一次

我发明了xxx

要是由我来处理xxx

选词写文

没有xx的日子

歌词创作

我立志xxx

礼貌

集体故事创作

回顾xxx

xx的早晨

香港的xx

xx游记

时间,我的xx

xx我的教育营

我最喜爱的xx

我心目中的xx

xx的生活

新校

xx和xx的对话

xx年后的xx

xx惊魂

第一次

秋天

给xx的信

xx的自述

xx与我

给猪八戒xx

xx,对不起

我是xx

我迷上了xx

我向xx申请xx

访问记

xx的菜谱

没有xx的日子

假如让我处理xx

xx桌前xx

新诗创作

兴建我心目中的xx

xx斗xx

xx的经历

我的好朋友xx

记xx一行

送走虎年迎兔年

xx之夜

日记一则

除了可以参考以上的题目外,老师还可以根据以下几方面订母题:

按时事

可以按时令、社会当前发生的事或配合学校的活动订题目。也可以与课程统整的计画配合,以主题教学。

(可参考:林惠真主编(1999)《海阔天空开放教育》1—7册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香港教协田园或乐文等书店有售)

按个人发展

可按儿童或青少年的发展订题目,以青少年为例,可以有:

自我认知、快乐哲学、爱的真谛、认同对象、价值澄清、角色定位、亲子关系、做事方法、人生态度和人际关系等主题。

(可参考:王淑芬(1999)《王淑芬妙点子故事集》1—8册 台北,小鲁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景行出版社有售)

与图书配合

可以与图书的内容配合,然后进行写作。图书的主题或可分为:

关怀生态、亲密家人、生活故事、本土文化、死亡教育、残酷战争、温馨友谊、旅游探险、另类英雄、人物传记、科幻和科技、性教育和两性教育等。

(可参考:张湘君、葛琦霞编(1999)《开放教育总动员—25本童书教学活动设计》 台北,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

写作教学教案举例一

拼拼写写(创新作文指导)

华颖

上海新黄埔实验学校

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目的:

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训练学生选材、组材的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从口头→书面)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思维、想像

训练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2'

同学们,你们在数学课上学到过哪些几何图形?还知道些甚麼?(学生讲,老师出示)

曾经有同学玩过一种游戏,把几个几何图形组合起来,可以形象地表现一种事物,你们想试试吗?

今天,我们先用三个图形来拼一拼,选哪三个呢?请三位同学自己来选,每人选一个。

好,今天我们就用这三个图形来一拼,画一画,看看它们组成哪些图形。

板书:拼一拼 画一画

 

二、学生拼画 3' 看谁拼得多,拼得像(放录音)

 

三、介绍拼图 8'

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你用这三个图形拼成了甚麼?

刚才两位同学都用陈述的语气来介绍,谁能换种语气讲讲?在说话过程中可以用上感叹号、问号。

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同学抓住事物的特徵生动地向大家介绍。(或:××同学已抓住了××的特徵,介绍了……,很生动,谁能学著他的样说?)

同学商量商量,准备一下

交流,点评(形状、用途)(3人)

过渡

同学用不同的语气,抓住图形的特徵,清楚地介绍了自己的拼图,你们的想像很丰富。有些想像看上去很幼稚,离我的生活很远,但是现在我们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正飞速发展,时代就需要你们这种大胆的想像,这样才会不断涌现出新的事物。老师知道你们对这样的想像还不满足,那麼再发挥想像力,好好地想一想,编一个故事。

板书:想一想 编一编

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设计的图形,其他同学拼出的图形,你喜欢也可以用。可以一个人独立地编,也可以小组裏几个同学共同合作来完成。

 

四、小组编故事

小组讨论

代表交流: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板书:说一说)一个同学介绍时,大家认真听,可以补充、修改,老师也和你们一起讨论。

点评(3个):抓特徵、用不同语气、生动介绍(时代感)

过渡同学们编的故事真有趣,今天这堂创新作文指导课就是......

板书:拼拼写写

刚才小组代表交流了,我知道在坐的很多同学也有新奇、有趣的故事,想讲给大家听吗?好,那麼就很快地把你们刚才讲的故事写写吧。

(板书:写一写)

 

五、学生写作 12 '

 

六、交流欣赏

一部分同学写完了,没写完的停一停,课后再继续写。现在我们先挑选几篇欣赏欣赏,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他们读完后,大家要议一议,品一品

(板书:议一议,品一品)你欣赏谁的作品,欣赏他哪一点?

七、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拼出了那麼多图方,编出了那麼多有趣的故事,写出了那麼生动的文章,高兴吗?是啊,看上去彼此分割的三个普通的图形,但经过你们的想像和创造把它们组合起来,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的形态,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对它们进行精彩的描述,使这些图形富有生命力了,活起来了,你们真了不起!

十分钟

学生能对阅读材料之内容有初步的理解。 学生默读

阅读材料

讲述:现在老师派发每人一份阅读材料,请看看假如恐龙回了,会发生甚麼事情。 派发阅读

材料

十分钟

学生能说出阅读材料之内容 教师提问

提问:故事中恐龙有没有真正再临地球?(没有)

提问:故事中的小朋友想像恐龙重临地球可以为人类做甚麼事情或替代甚麼机器工作?

(伐木、吓跑小偷、代替梯子、割草机之工作等)

十五分钟

学生能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分组

进行讨论

讲述:现在老师派发每组一张讨论卡,请观察恐龙之身型、习性及外貌等特徵,然后按指示进行讨论,看看为甚麼恐龙可以帮助人类。 派发讨论卡

十分钟

学生能将讨论结果汇报全班 学生汇报

 

指示:现在请每组同学派一名代表轮流汇报讨论所得之结果。 请每组学生派一名代表汇报

十五分钟

学生能知道创意想象需要抓著事物之特徵与特性为根据,而非完全胡乱凭空想像。 教师讲述

讲述:你们刚才所讨论的故事,那小朋友把恐龙比喻为每一样事物都有其根据,并非胡乱凭空想像。例如巨大的霸王龙不会游泳,是因为它的体型并不适合游泳,故若说霸王龙可以做潜水艇便不当,这样的文章便写得不好。所以想像时要抓著事物之特徵与特性,不应胡乱凭空想像。

提问:假若老师说「海豚身手灵活,可带我们漫游星空」,这样写好吗?

(不好,因为海豚根本不能飞翔,故此写得不好)

提问:若老师说「大象的力量巨大,可取代起重机搬运木材」,这样写好吗?

(好,因为大象的力量巨大是事实。)

讲述:因此,你们写比喻句时,必需注意本体与喻体之共同特点,忌胡乱使用比喻手法。

五分钟

学生能运用适当之比喻写作句子 提问:现在请你们用一些恰当之比喻手法作句。

(学生自由答)

第二教节:

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提问/指示/讲述

安排

五分钟

引起动机 教师提问

提问:记得上一课我们看过的有趣故事吗?

(记得)

讲述:今天我们便一起看看怎样写一篇好文章,好像上一次所看的课文一般。

十五分钟

学生能明白利用脑图作为写作大纲之好处 教师与学生共同昼脑图

讲述:要写作一篇好的文章,只有好的创作意念是不足够,还要有好之组织。利用脑图作为写作大纲,可帮助我们组织文章。

提问:你们观察霸王龙会留意他甚麼?

(外表、性格、习性等)

讲述:对了,所以要在脑图的正中位置,即「霸王龙」这个大圈的四围昼上几个小圈,并在小圈内填上外表、性格、习性等观察范畴。

提问:你们留意到霸王龙个子如何吗?(高大)

讲述:对了,故在「外型」之圈外昼上一个小圈,填上「高大」;并用线连上「外型」之圈。

提问:除了高大以外,你们留意到霸王龙外表有甚麼特徵?(牙齿锋利)

讲述:对了,故在「外型」之圈外昼上一个小圈填上「牙齿锋利」,并用线连上「外型」之圈。

讲述:脑图便是这样昼的,需要先从主题之大范畴想,然后再缩窄范围画

板贴「霸王龙」之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绘昼脑图

二十分钟

学生能掌握利用脑图作为写作大纲之技巧 学生试画脑图 指示:你们现在假设要作一篇题目为「难忘的一件事情」之记叙文,试画一幅脑图作为写作大纲。

第三教节:

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提问/指示/讲述

安排

五分钟

引起动机 教师提问

提问:记得上一课我们学了画甚麼东西代替写作大纲?

(脑图)

讲述:今天你们便尝试利用脑图来写作文章吧!

  学生能利用创意想象力写文章

 

指示:现在你们都有作文工作纸,你们需要以母题「火星人」为题材,作一篇不限题目、不限字数之短文。然后按文章内容,为文章自定子题,例如「假如火星人到了地球」、「假如我是火星人」等。记紧想像要抓著事物之特徵与特性。

指示:你们作文之先,请自己试昼一幅脑图,於脑图正中之圈填上母题,然后再想想你的文章内容,把它画成脑图。昼完后便按脑图之大纲作文,最后为文章自定一个子题。

文学作品特定的样式,指各种文学作品形式上的类别。它是作品思想内容的外部表现形态,属于作品的形式范畴。文学体裁是历史地形成的。各种文学体裁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表情达意、塑造形象、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逐渐形成各自相对稳定的特点和规律,成为文体分类的依据。

文体分类的沿革 中国历史上对于文体的分类,早在周秦时代就已萌芽。如在《论语》中就曾出现过“诗”、“书”和“诗”、“文”等名目,但当时文学作品和一般学术性著作还没有严格地区别开来。到了两汉,随着辞赋等纯文学的发展,出现了“文章”、“文学”等名目。当时所谓“文学”,亦称“博学”,一般指经、史等学术著作;而所谓“文章”,亦称“文辞”,则指带有辞章意义的作品,包括诗歌、辞赋、史传、奏议等。这类名目的出现,意味着文学作品与一般学术著作开始有所区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文学体裁的日益多样化,文学分类理论逐渐形成。曹丕《典论·论文》所谓“夫文本同而末异”之说,可以看作文体分类的滥觞。他根据这个原则把当时认为属于文学的著作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稍后,西晋陆机的《文赋》,提出了根据文学作品所描写的事物的形态来进行分类的主张。他把文学作品分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并对每一种体裁的特征作了精要的概括。齐梁时代刘勰的《《文心雕

事出于沉思,文归乎翰藻什么意思

沉思的国语词典是:深思。词语翻译英语tocontemplate,toponder,contemplation,meditation法语réfléchirprofondément,méditer。

沉思的国语词典是:深思。词语翻译英语tocontemplate,toponder,contemplation,meditation法语réfléchirprofondément,méditer。结构是:沉(左右结构)思(上下结构)。拼音是:chénsī。注音是:ㄔㄣ_ㄙ。词性是:形容词。

沉思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沉思chénsī。(1)深思。

二、网络解释

沉思(歌剧《泰伊思》中小提琴曲)《沉思》为马思涅的歌剧《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所奏的间奏曲,故又称为"泰伊思冥想曲",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小提琴独奏曲中经久不衰的名篇,也是马思涅的代表作品。沉思(词语释义)认真、深入地思考,在寂静和孤独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的深沉思索。

关于沉思的近义词

深思

关于沉思的反义词

失神高谈活跃直爽干脆直率走神焦躁

关于沉思的诗词

《寄友人·风飒沉思眼忽开》《清平乐·沉思暗记》《新世纪的沉思》

关于沉思的诗句

沉思一旦落沉浮这天庭的银光正甜蜜地照着你沉思的眼睛;沉思一旦落沉浮

关于沉思的单词

broodstudyruminatemusereflection

关于沉思的成语

沉思默虑浑浑沉沉遥夜沉沉昏昏沉沉晕晕沉沉沉思默想沉博绝丽沉思熟虑暮气沉沉沉思翰藻

关于沉思的词语

沉博绝丽沉思翰藻沉思默想

关于沉思的造句

1、看着画像,他陷入了沉思。

2、他那张光滑而沉思的脸露出助人为乐的慈祥神色。

3、她在湖边散步,时而低头沉思,时而眺望远方,一副心情沉重的样子。

4、她静静地沉思了一个小时。

5、他遥望着皑皑的白雪,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沉思的详细信息

翰藻的意思是什么?翰藻是什么意思?

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是赞美史书中的赞,论,序,述的话与综辑辞采的结合,表明了编者所以选录史书中这部分篇章的根据。

这两句的意思是史家所写的一部分赞,论,序,述能通过深沉的构思,运用美丽的语言把事义表达出来。其中翰藻当指广泛的语言美,包括音韵,对偶,辞藻等,关于事义难有定论,一般认为指所述的事实和义理。

有人提出这可谓文学的定义,萧统是第一个将文学与史学分开的人。

此句可谓意韵深刻

请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鲁迅和唐传奇有什么关系?

翰藻的意思是什么?翰藻是什么意思?

翰藻的意思是:翰藻hàn zǎo文采,辞藻。?●汉王粲《砚铭》:「墨运翰藻,荣辱是若。」?●《新唐书?李百药传》:「翰藻沉郁,诗尤其所长。」?●章炳麟《文学总略》:「是皆名理之言,诸子之鼓吹也,而以精富才藻为目,足知晋时所谓翰藻者,正在此类。」★「翰藻」在《汉语大词典》第13193页 第9卷 676★「翰藻」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翰藻hàn zǎo文采,辞藻。 汉·王粲《砚铭》:「墨运翰藻,荣辱是若。」 《新唐书?李百药传》:「翰藻沉郁,诗尤其所长。」 章炳麟《文学总略》:「是皆名理之言,诸子之鼓吹也,而以精富才藻为目,足知晋时所谓翰藻者,正在此类。」

翰藻的拼音hàn zǎo

翰藻是什么意思

翰藻

hàn zǎo文采,辞藻。●汉王粲《砚铭》:「墨运翰藻,荣辱是若。」●《新唐书?李百药传》:「翰藻沉郁,诗尤其所长。」●章炳麟《文学总略》:「是皆名理之言,诸子之鼓吹也,而以精富才藻为目,足知晋时所谓翰藻者,正在此类。」

★「翰藻」在《汉语大词典》第13193页 第9卷 676 ★「翰藻」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 翰藻

hàn zǎo文采,辞藻。 ? 汉·王粲《砚铭》:「墨运翰藻,荣辱是若。」 ? 《新唐书?李百药传》:「翰藻沉郁,诗尤其所长。」 ? 章炳麟《文学总略》:「是皆名理之言,诸子之鼓吹也,而以精富才藻为目,足知晋时所谓翰藻者,正在此类。」

用翰藻造句

1.对杨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解》的商榷2.清·阮元《与友人论古文书》:“为其以立意纪事为本,非沉思翰藻之比也。”3.圣公会礼拜仪式的祷辞出于沉思,归于翰藻,早早令我感受到动情的、尚的英语听起来是什么样的。>

古代文学层面论学说,一般包含什么

唐传奇的兴起

以“传奇”为小说作品之名,当始于元稹,他的名作《莺莺传》,原名“传奇”,今名是宋人将此篇收入《太平广记》时改题。后来裴铏所著小说集,也叫《传奇》。但这时“传奇”只是用为单篇作品或单部书的题目。大概是受了元稹《传奇》即《莺莺传》的影响,宋代说话及诸宫调等曲艺中,把写人世爱情的题材称为“传奇”,这是故事题材分类的名称。

至于把“传奇”明确地用为唐人文言小说的专称,现存资料中最早见于元末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稗官废而传奇作,传奇作而戏曲继。”以后就这样沿用下来。顺带说明,“传奇”一名,应用的范围很广,不但后代说话、讲唱中有“传奇”一类,南戏在明以后也叫“传奇”。

唐传奇源于六朝志怪,但两者又有根本的区别。尽管六朝志怪并不完全是为宣扬神道而作,它也有的目的,但总体来说,受神道意识的影响毕竟很深,作为文学创作的意识反而不明确;其中(特别是后期)虽然也有一些情节较为曲折的作品,但基本上还是粗陈梗概而缺乏深入细致的描绘。

到了唐传奇,情况才有根本的改变。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说:“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设幻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他已经注意到两者之间写作态度的不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更明确地指出,传奇与志怪相比,“其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正因如此,在唐传奇中出现了较六朝志怪更为宏大的篇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小说结构,其情节更为复杂,内容更偏于反映人情世态,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心理的刻划,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由此,唐传奇宣告中国古典小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唐传奇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同时,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也受到除六朝志怪以外许多因素的影响。

在六朝存在“文”、“笔”之分,而志怪虽然在今日看来荒诞无稽,当时人却是当作实有之事来记载的,它作为史部的旁支,属于“纪事直达”的“笔”而不属“沉思翰藻”的“文”,所以其文字风格偏向于简洁质朴。到唐代,文、笔区分的意识已经淡化,因而文人在写作野史及传闻杂录一类东西时,也往往驰骋文采。刘知几批评当时之史,“其立言也,或虚加炼饰,轻事雕彩;或体兼赋颂,词类”(《史通·叙事》)。这对于严格的历史著作当然不妥,但各种传闻杂录,本来就不是严格的历史著作,它经过有意识的“虚饰雕彩”,反而更向文学靠拢了。

唐代城市繁荣、商业经济发达,因而产生了多种面向市井民众的俗文学形式,如说话、变文等,都是以虚构故事来吸引听众的。它们不仅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也引起文人士大夫的兴趣。如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他弟弟生日时请来的“杂戏”表演中,就有“市人小说”即民间说话。又元稿《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在“光阴听话移”一句下自注云:“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

这条注有些含糊,应该是指元稹与白居易二人一起听艺人说话吧。这一类新兴的俗文学,必然会给文人创作带来刺激,并提供新鲜的素材,而唐代贵族文化意识逐渐衰退,尽管士大夫中轻视小说的态度没有完全改变,但许多文人已经把注意力投入到这种比诗文辞赋更富有趣味性的创作中来了。

唐传奇最兴盛的时期是在中唐,这里面也有社会心理的因素。唐代总体上说来,是富有浪漫精神的时代,这种浪漫精神曾经以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和进取意识的特点出现在初盛唐的诗歌中。而到了中唐,文人士大夫对社会对人生都不再那么抱有期望,他们的心灵需要在现实以外的世界中求寄托。而小说正是提供了一种虚构的世界,可以让人们在其中幻想人生、解释人生,表达对于人生的种种愿望。

另外,据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说,传奇还常常被唐代举子用作“行卷”——考试前投献给有关官员,显示自己在“史才、诗笔、议论”等多方面的才能。

在从志怪到传奇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史传文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前我们就说到:中国古代的历史著作,主体虽非虚构,但作者为了追求鲜明生动的效果,往往有意无意地在细节描写中采用虚构手段。以《史记》为代表的历史人物传记,在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早已为后人提供了良好的榜样。唐传奇的重要作家中,有不少人是历史学家,他们很容易继承这一传统,而更自由地运用于小说创作。唐传奇中凡以写人物为主的,几乎一概题为“××传”,这也是来自史传的明显痕迹。

还有故事化的辞赋也值得注意。辞赋最早就是在虚构的框架中展开辅陈描述的,即刘知几所谓“伪立客主,假相酬答”(《史通》外篇《杂说》)。到东汉,有些辞赋的基本内容也采用虚构的故事,如杜笃《首阳山赋》,写自己在首阳山同伯夷、叔齐的鬼魂相遇,而后来蔡邕《青衣赋》、曹植《洛神赋》等,故事更加曲折、完整。在民间,俗赋的故事化更加彻底,以六朝残存的《庞郎赋》尾段来看,那时的民间俗赋已经完全故事化。唐代也有不少这样的俗赋,至今在敦煌文献中还保存了好几篇。辞赋的故事化、通俗化,使它和小说相互沟通,并影响了小说的发展。如俗赋中每以骈文与诗歌交错成篇,这一特点在《游仙窟》一类传奇作品中仍保存着。

至于大多数传奇语言偏向于华丽、在人物外貌及景物的描写上常用辅排手法,则和整个辞赋文学的传统都有一定关系。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就其源流而言,最早见于“诗言志,歌永言”等类观念之中,诗是最早形成的文学形式,故早期的文学理论出现在诗论中是很自然的。随着文化的进步,汉文字的逐渐形成并被广泛使用,出现了“文”和“文章”的概念,虽然这是对各种文字表现的作品的泛称,但其中也包含有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的内容,那就是要求文章内容的充实与文字的华美,“文质彬彬”的概念,已被引入文学批评之中。但当时的文学观念还是一种泛文学观,还没有接近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文学”的有明确规定性的概念。在先秦两汉时代,由于多种文体已经形成,诗歌和散文、文和史的派别,已日趋明显,所以,具有艺术性的美文和哲学、历史一类文章的差别,亦已逐渐被人们认识,这才出现了鲁迅先生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的“自觉”。

2、凡是属于文学的作品,总是具有其最基本的特征: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鲜明地抒发思想感情,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而作家的主体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表现是其最主要的特点。这些观念当然是我们现在的认识,但是,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中,亦已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论表述。无疑,它们都属于古代文学理论的范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等等,看作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关于《文赋》,我把它看作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较完整的文学理论提纲,我在《关于〈文赋〉的几个问题》[1]中曾说:

/k《文赋》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以前的一篇唯一的较完整的文学创作专论。……《文赋》中的若干理论,反映了我国文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魏晋时期,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已有了新的发展,文学已经开始和经史学术著作区别开来,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对象,已逐步从广义的文学(包括一切书面著作)缩小到接近于我们今天说的“文学”的范畴。……第二,就内容而言,《文赋》特别强调“缘情”、“体物”,这和两汉以前的文人片面强调言志见道是不同的。文学作品不是学术论著,它更多的富有感彩和具体形象的特征;“缘情”和“体物”应该说是当时人们对文学特征认识的重要标志。第三,由于对文学的艺术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对文学的艺术性以及形式技巧方面,也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加以研究。^/

至于《文心雕龙》中所阐述的理论观念, 则更趋明确并更为理论化和系统化了。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梁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及《文选序》,这部选集所选作品,已明确地把经、史、子各类著作排除在外,所选的作品,基本上是我国古代属于文学范畴的作品,这是当时文学观念转变的最明显的标志。尤其难得的是,《文选序》中十分明确地表明了他们的文学观念:老、庄之作,管、孟之流,都是“以立意为宗,不以解文为本”,故不选;至于那些“事异篇章”、“方之篇翰,亦已不同”的辩驳性文章和记事系年性的史书,都一律不选。所选的作品,应符合“综缉辞采”、“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标准,特别是“沉思”和“翰藻”这两条,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对美文学的高度概括,是对文学的艺术特色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把西方的文学理论概念作为参照系去审视,那么,可以看出它们之间也有相通之处,但“沉思”“翰藻”之论,毕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自己的理论,而不是外来的理论模式的演绎。

文章标签: # xx # 文学 # 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