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解读 生肖解读
猕猴骑牛属什么生肖-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
tamoadmin 2024-10-24 人已围观
简介1.什么猴衣什么四字成语2.四字成语猴什么什么月3.牛魔王原型是什么牛?牛魔王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吗?4.讽刺猴子的成语四字成语5.哪个台无月,谁家树不春 什么意思?什么猴衣什么四字成语1. 猴的成语四字成语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 杀鸡哧猴。杀鸡骇猴,而无其实,形同傀儡猴字开头的成语: 像猴子那样好动: 腮。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 也比喻白费力气,戴帽之猴
1.什么猴衣什么四字成语
2.四字成语猴什么什么月
3.牛魔王原型是什么牛?牛魔王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吗?
4.讽刺猴子的成语四字成语
5.哪个台无月,谁家树不春 什么意思?
什么猴衣什么四字成语
1. 猴的成语四字成语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
杀鸡哧猴。杀鸡骇猴,而无其实,形同傀儡猴字开头的成语: 像猴子那样好动: 腮。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
也比喻白费力气,戴帽之猴: 比喻调皮捣蛋。尖嘴巴: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第四个字是猴的成语。猿猴取月: 猴头猴脑: 沐猴。
猴头猴脑,瘦面颊、马:戴帽子。比喻滥厕禄位,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面颊。
杀鸡儆猴。第二个字是猴的成语。
同“沐猴而冠”: 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第三个字是猴的成语: 乘轩之鹤,究竟不是真人。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轩鹤冠猴:十二生肖之一: 比喻虚有其表。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土龙沐猴。同“杀鸡骇猴”,形同傀儡,形容行动浮躁。
猕猴骑牛。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杀鸡给猴子看: 比喻徒有虚名。
泛指未来的岁月: 传说猴子怕见血,形容行动浮躁:猕猴。弄鬼掉猴。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宰鸡教猴;冠。猴子穿衣戴帽: 猴年马月、虚有其表的人: 比喻愚昧无知: 杀鸡给猴子看: 猴: 杀鸡吓猴。
沐猴衣冠。尖嘴猴腮。
2. 关于猴的四字词语猴年马月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猴头猴脑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猴子搏矢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猴子救月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棘刺母猴棘:多刺的植物。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尖嘴猴腮腮:面颊。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木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
沐猴冠冕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3. 关于猴子的四字成语猴年马月 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猴头猴脑 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尖嘴猴腮 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沐猴而冠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猕猴骑土牛 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弄鬼掉猴 比喻调皮捣蛋。
杀鸡吓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鸡儆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猿猴取月 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沐猴衣冠 同“沐猴而冠”。
杀鸡哧猴 见“杀鸡骇猴”。
杀鸡骇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
土龙沐猴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轩鹤冠猴 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宰鸡教猴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解释〗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4. 关于衣的四字成语曹衣出水:
衣弊履穿: 弊:坏。衣服破烂,鞋子穿孔。形容贫穷
衣冠济楚: 冠:帽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衣冠济济: 济济:美好貌。形容服饰华丽
衣架饭袋: 比喻没有能力,干不了事的人
衣带一江:
衣敝履空: 衣服破烂,鞋子穿孔。形容贫穷
衣无二彩: 身上没有第二件彩衣。形容衣着朴素
衣裳槅子:
衣冠扫地: 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人不重名节,丧尽廉耻
衣屩蓝缕: 屩:用麻与草做的鞋;蓝缕:破烂。衣服鞋子破烂
衣狐坐熊: 衣:穿。穿着狐皮衣服,坐在熊皮上。形容生活奢侈
衣裳盟会: 衣:穿。穿着礼服聚会。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
衣不遮体: 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衣不曳地: 曳:拖。衣服不拖在地上。形容生活俭朴
衣不重采: 重:重叠;采:通“彩”。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生活节俭
衣不重帛: 帛:布帛。 *** 多层衣服。形容生活俭朴
衣不重彩: 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衣不兼采: 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衣冠优孟: 春秋楚相孙叔敖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王受到感动。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指登场演戏
衣不遮身: 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衣冠齐楚: 冠:帽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衣妆楚楚: 楚楚:整洁,鲜明。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衣香人影: 衣服上的香气,人的影子。写女性的气息形体
衣香髻影: 衣香:衣上的香气。形容妇女仪态娴雅,服饰艳丽
衣食饭碗: 比喻赖以生存的职业或技能等
衣不兼彩: 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相体裁衣: 相:视。量体裁衣,比喻根据实际具体情况而做出计划和行事
袭衣兼食: 袭:全套衣服;兼:加倍。成套衣服,多盘菜肴。比喻生活富裕
未明求衣: 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
5. 后年什么四字成语没有 后年什么 的四字成语,后 开头的四字成语如下: 百年不遇 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
形容很少见到过或少有的机会。 百年大计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
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百年难遇 百年也碰不到。
形容罕见或很不容易碰到。 百年树人 树:种植,栽培。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百年偕老 偕:共同。
指夫妻共同白头到老。 百年之柄 柄:权柄。
形容长久的大权。 百年之好 永久的好合。
指男女结为夫妇。 百年之后 的讳称。
残年暮景 指人到了晚年。 残年余力 指年老体衰。
长年累月 长年:整年;累月:很多个月。形容经过了很多年月。
成年累月 成:整;累:积聚。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
形容时间长久。 芳年华月 芳年:妙龄。
指美好的年华。 丰年稔岁 稔:指庄稼成熟。
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丰年玉荒年谷 比喻有用的人才。
隔年皇历 比喻过时的事物或陈旧的经验,在新的情况下已经用不上。 积年累月 积年:多年;累月:连月。
指经过的时间长。 经年累月 指经过很久的时间;长时间。
九年之蓄 九年的储备。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
流年不利 流年:旧时算命看相的人称一年中所行之“运”;利:吉利。指人长年里处于不吉利的状态。
谓时运不佳。 流年似水 流年:光阴。
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
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穷年累月 穷年:年初到年底;累月:持续几个月。
形容接连不断,历时久远。 三年化碧 指忠心不泯。
三年之艾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少年老成 原指人年纪虽轻,却很老练。现在也指年轻人缺乏朝气。
十年窗下 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十年寒窗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十年九不遇 比喻很少有,多年也难遇到一次。
十年磨剑 比喻多年刻苦磨练。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
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忘年之交 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凶年饥岁 凶年:年成很坏。
指荒年。 延年益寿 增加岁数,延长寿命。
尧年舜日 比喻天下太平的时候。 一年半载 一年半年。
泛指一段时间。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一年之计在于春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长年三老 古时指船工。
百年大业 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重要计划或措施。同“百年大计”。
百年好合 夫妻永远和好之意。 百年好事 指婚姻喜事。
百年谐老 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百年之业 百年的事业。
指长远的事业。 百年之约 即婚约。
比年不登 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
亦作“比岁不登”。 常年累月 长年累月。
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 成年古代 犹言长期以来。
龟年鹤寿 相传龟、鹤寿有千百之数,而用于比喻人之长寿。或用作祝寿之词。
龟年鹤算 比喻人之长寿。或用作祝寿之词。
同“龟年鹤寿”。 猴年马月 猴、马:十二生肖之一。
泛指未来的岁月。 还年却老 恢复年轻,长生不老。
还年却老 恢复年轻,长生不老。 还年驻色 恢复年轻,永葆青春。
积年累岁 指经过的时间长。同“积年累月”。
九年之储 九年的储备。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
驴年马月 不可知的年月。 万年无疆 形容年代久远。
同“万世无疆”。 耆年硕德 耆:古称六十岁为耆,泛指年高。
硕:大。比喻年高而德望很重。
千年一律 犹言千古一律。指从来如此。
穷年累世 形容时间长久。 三年五载 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
指多年。 少年老诚 原指人年纪虽轻,却很老练。
现在也指年轻人缺乏朝气。同“少年老成”。
十年读书 指长期努力于学业。 十年生聚 比喻培养实力,为报仇雪耻作长期的准备。
天年不测 指意外的亡。 天年不齐 指命运和流年不相配合,以致运道不好。
天年不遂 指未享天年。 同年而校 犹言相提并论。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同年而语 犹言相提并论。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忘年交 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同“忘年之好”。 忘年之好 忘记年龄的交友。
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忘年之契 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同“忘年之好”。 一年一度 指每年一次。
有年无月 指日子拖得长久,没有确定的期限。 逾年历岁 指经过一定年月。
形容经历较长时间。 远年近日 过去至现在;长期以来。
同“远年近岁”。 远年近岁 过去至现在;长期以来。
整年累月 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
尊年尚齿 年:年龄。尚:崇尚。
齿:岁数。指尊重老年人。
四字成语猴什么什么月
1. 什么猴捞月四字成语
水中捞月shuǐ zhōng lāo yuè
[释义]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语出] 明·罗贯中、冯梦龙《平妖传》第十五回:“这些众人当作一场生意;见神见鬼;东访西问;那有消息;正是:‘水中捞月何曾有;海底寻针毕竟无。’”
[正音] 中;不能读作“zhònɡ”。
[近义] 竹篮打水 徒劳无益
[反义] 立竿见影 行之有效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见“大海捞针”(205页)。
2. 有猴有月的成语猴年马月
“猴年腊月”或“猴年十仨月”的误传,指某些事情的前景尚未可知,也指事情未来的结果无法预料,泛指未来的岁月
成语出处
“等到猴年闰腊月吧!”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得到。意思是指,对于想办成一件事情或者实现一种愿望,似乎是没有多大的指望。那么,究竟有没有“猴年闰腊月”这一天?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咱们要知道什么是闰月,为什么会有闰月。[3]
气候由冷到热,再由热到冷,这样一个变化的周期内就是一个回归年。一个回归年内,月亮的圆缺变化有12次,月亮每圆缺一次为一个月,12次圆缺就是12个月,12个月就是阴历的一年。在这一年的12个月中,有时有6个大月,6个小月(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共354天;有时有7个大月,5个小月,共计365天。如果一年有354天,就比回归年短了11天多;如果一年有355天,就比回归年短了10多天。这样,三年的时间就短了30多天。为了和气候的变化周期相互一致,就需要添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就叫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就叫闰月年。这一年有383天(6个大月,7个小月)或者384天(7个大月,6个小月)。
可是,古人发现,即便3年添加了一个月,也并不能完全解决月份与气候相吻合的问题。因为阴历的3年要比回归年短了33天左右,而增添一个闰月也只有29天或30天,仍然短3天左右。智慧的我国劳动人民就采用了19年闰7月的方法。这样,19个阴历年和19个阳历年的天数就基本上相等了。因为19个阴历年是228个朔望月,如果再加上7个闰月,就正好等于19个回归年中的235个朔望月。这样,阴历和阳历就调和好了,月份与气候变化也就大体一致了。
关于阴历闰哪一个月,这与24节气有关系。24节气共有24个数字,凡对应的奇数称为“节气”,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等;凡对应的偶数称为“中气”,如雨水、春分、谷雨、小满等。每年中有12个中气,阴历就是把12个中气作为12个月的标志的。例如,把雨水所在的月作为正月,把小满所在的月作4月,把霜降所在的月作9月等。有闰月的年份是13个月,而一年中只有12个月有中气,所以就得有一个月没有中气,这个没有中气的月无从得名,就只好跟着它的前一个月再加上一个“闰”字,就得名了,这就是闰月。例如2014年9月,次月本应该是10月,可是因为它没有中气(小雪是在11月初一),所以,它就以9月再加一个“闰”字,因此,这一年就是闰9月。
那么,什么时候是闰腊月?据专家统计,从1701年到2000年的300年间,闰2月出现9次,闰3月、闰6月各出现16次,闰4月出现19次,闰5月出现23次,闰7月出现13次,闰8月出现7次,闰9月、闰10月各出现3次。而闰11月、闰腊月、闰正月还从来没出现过。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轨道是椭圆型的,在近日点时运动较快,在远日点时运动较慢。这就造成了两个中气之间的距离在太阳近日点的时候较短,而在远日点的时候较长。腊月前后的3个月在元旦左右,这几个月的中气与中气之间的时间距离较短,较难出现没有中气的月份,也就难以出现闰月。由此可见,出现闰腊月似乎是很难的事情。猴年闰腊月这一天更不可能出现!所以,咱们常常听到的“等到猴年闰腊月”就是指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3. 猴的成语四字成语用杀鸡来警戒猴子。
杀鸡哧猴。杀鸡骇猴,而无其实,形同傀儡猴字开头的成语: 像猴子那样好动: 腮。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
也比喻白费力气,戴帽之猴: 比喻调皮捣蛋。尖嘴巴: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第四个字是猴的成语。猿猴取月: 猴头猴脑: 沐猴。
猴头猴脑,瘦面颊、马:戴帽子。比喻滥厕禄位,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面颊。
杀鸡儆猴。第二个字是猴的成语。
同“沐猴而冠”: 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第三个字是猴的成语: 乘轩之鹤,究竟不是真人。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轩鹤冠猴:十二生肖之一: 比喻虚有其表。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土龙沐猴。同“杀鸡骇猴”,形同傀儡,形容行动浮躁。
猕猴骑牛。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杀鸡给猴子看: 比喻徒有虚名。
泛指未来的岁月: 传说猴子怕见血,形容行动浮躁:猕猴。弄鬼掉猴。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宰鸡教猴;冠。猴子穿衣戴帽: 猴年马月、虚有其表的人: 比喻愚昧无知: 杀鸡给猴子看: 猴: 杀鸡吓猴。
沐猴衣冠。尖嘴猴腮。
4. 一个''猴''字一个月亮打四字成语谜底:猴子捞月。
水中捞月
shuǐ zhōng lāo yuè
解释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出处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正音中;不能读作“zhònɡ”。
近义词竹篮打水、徒劳无益
反义词立竿见影、行之有效
例句
(1)侦探们在此处守了整整两天;却如~;未有结果。
(2)众所周知;在现有条件下;花力气做这种事;简直是~;徒劳无益的。
5. 关于猴子的四字成语猴年马月 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猴头猴脑 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尖嘴猴腮 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沐猴而冠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猕猴骑土牛 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弄鬼掉猴 比喻调皮捣蛋。
杀鸡吓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鸡儆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猿猴取月 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沐猴衣冠 同“沐猴而冠”。
杀鸡哧猴 见“杀鸡骇猴”。
杀鸡骇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
土龙沐猴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轩鹤冠猴 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宰鸡教猴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解释〗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牛魔王原型是什么牛?牛魔王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吗?
在西游记中,基本上成精的牛都和太上老君有关系,别人的坐骑都是马,太上老君就喜欢骑牛。青牛精原本就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那牛魔王原型又是什么牛呢?根据西游记中的记载,牛魔王原本是一头大白牛,而且和太上老君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牛魔王的身份非常特殊,他虽然是妖精,但却一直在帮天庭做事,可能就是太上老君派遣牛魔王到人间当卧底的。他和孙悟空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紧密,令人感到奇怪。
孙悟空第一次反天庭征剿胜利,得志便猖狂,对前来贺喜的六弟兄说:“小弟既称齐天大圣,你们亦可以大圣称之。”内有牛魔王忽然高声叫道:“贤弟言之有理,我即称做个平天大圣。”蛟魔王道:“我称做覆海大圣。”鹏魔王道:“我称混天大圣。”狮驼王道:“我称移山大圣。”猕猴王道:“我称通风大圣。”禺狨王道:“我称驱神大圣。”七大圣自作自为,自称自号,耍乐一日,各散讫。
中国古典小说讲究留白,腾出好多思考空间给读者诸君,不像西方小说事无巨细都要交代清楚。孙悟空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胆敢在独角鬼王的谄媚下自称齐天大圣,虽罪无可恕,但情有可原。但六兄弟都是历经诸劫在江湖上刀口舔血一路摸爬滚打方才修成这点浅末道行,岂不知自称大圣的轻重?这可是掉脑袋的玩意,不是吹牛逼耍子。因此个个面面相觑,不作一声。沉默良久,忽然牛魔王高叫道,我要做平天大圣。牛魔王身为七大圣之首,名号也最响亮,平天。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就是当皇帝。孙悟空的齐天大圣比起牛魔王的平天大圣,还差两个档次。齐天大圣已经是官之级矣,再往上就是玉皇大帝了。
但蹊跷的是,牛魔王之后啥事没有。孙悟空被镇压后,六大圣作鸟兽散,牛魔王一口气跑到火焰山,娶了铁扇公主,生了红孩儿,养了玉面公主,整日交朋结友,享尽世间荣华。要知道他可是七大圣首恶,火焰山又是太上老君地盘,天庭为啥不拿他问罪?原因只有一个,他有太上老君罩着,玉帝也得给老君面子。铁扇公主就是老君炼丹炉前的灭火童子下界(炼丹炉并非常年不熄,有丹炼才生火,没丹炼就熄灭,否则白费炭。所以有扇火的扇子,就有灭火的扇子。有扇火的童子,有灭火的童子)。烧火的道人也被贬下凡间,成了火焰山的土地。
那么太上老君为何对牛魔王如此垂青?只因牛魔王本相是给如来佛拉运经车的白牛(牛王嘻嘻笑了一笑,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角似两座铁塔,牙排利刃。连头至尾有千余丈长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仇兆鳌注引《法华经》:有大白牛,肥重多力,形体殊好,以驾(佛祖)宝车。《法华经·譬喻品》:牛车为大乘(大乘即如来所著三藏真经,我注)。《坛经·机缘品》: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有一天私逃下界带艺投奔太上老君为师,学起了炼丹之术(孙悟空来到火焰山,牛魔王正在玉面公主处静玩丹书)。
但是牛魔王并非私逃下界,他跟金蝉子一样,是有任务的。孙悟空是如来派四徒弟菩提祖师精心培训出来给玉帝添堵的一枚棋子,但孙悟空是个懵懂无知的小猴子,背后必须有人帮衬,这个人就是牛魔王。因此当孙悟空提出让六大圣自称大圣时,牛魔王率先响应。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会有事。
但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当他在火焰山过了五百年之后,孙悟空来了。孙悟空经过五百多年的禁闭改造,悟出一个道理,这帮狐朋狗友没一个好东西,表面喊兄弟,背后来一记。因此跟前来看他的观音不无伤心的说,五百年了,没一个相知的来看我。说的就是六兄弟。许多人都不明白孙悟空为啥要把牛魔王往里整,其实是牛魔王对不起孙悟空在先。要不是牛魔王率先响应七兄弟称大圣,而是作为兄长苦口婆心良言相劝孙悟空不要跟天庭作对,孙悟空何至于有后来的悲惨下场。
牛魔王在太上老君处呆的时间长了,竟然忘记自己是佛家人,终日炼丹熬药,不想回西天了。可是如来的经车还需要牛拉啊。你的任务完成了,该回来了。于是派四大金刚和李靖父子将他追拿归案。牛魔王开始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太上老君会出面把他收了,毕竟太上老君只有青牛,再来头白牛也不算多。但是太上老君根本不把他当棵葱,眼看性命难保,牛魔王只好高喊,情愿归顺佛家也。废话,道家不要你,你不归顺佛家归顺谁。那么太上老君为啥不收牛魔王?因为如来已经用十八颗金丹砂给他交了买路钱,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为了牛魔王两人再起争执,不值得。
讽刺猴子的成语四字成语
1. 猴的成语四字成语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
杀鸡哧猴。杀鸡骇猴,而无其实,形同傀儡猴字开头的成语: 像猴子那样好动: 腮。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
也比喻白费力气,戴帽之猴: 比喻调皮捣蛋。尖嘴巴: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第四个字是猴的成语。猿猴取月: 猴头猴脑: 沐猴。
猴头猴脑,瘦面颊、马:戴帽子。比喻滥厕禄位,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面颊。
杀鸡儆猴。第二个字是猴的成语。
同“沐猴而冠”: 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第三个字是猴的成语: 乘轩之鹤,究竟不是真人。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轩鹤冠猴:十二生肖之一: 比喻虚有其表。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土龙沐猴。同“杀鸡骇猴”,形同傀儡,形容行动浮躁。
猕猴骑牛。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杀鸡给猴子看: 比喻徒有虚名。
泛指未来的岁月: 传说猴子怕见血,形容行动浮躁:猕猴。弄鬼掉猴。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宰鸡教猴;冠。猴子穿衣戴帽: 猴年马月、虚有其表的人: 比喻愚昧无知: 杀鸡给猴子看: 猴: 杀鸡吓猴。
沐猴衣冠。尖嘴猴腮。
2. 关于猴子的四字成语猴年马月 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猴头猴脑 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尖嘴猴腮 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沐猴而冠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猕猴骑土牛 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弄鬼掉猴 比喻调皮捣蛋。
杀鸡吓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鸡儆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猿猴取月 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沐猴衣冠 同“沐猴而冠”。
杀鸡哧猴 见“杀鸡骇猴”。
杀鸡骇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
土龙沐猴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轩鹤冠猴 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宰鸡教猴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解释〗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3. 用四字词语来形容猴子的动作 要8个猴头猴脑 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心猿意马 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手疾眼快 形容机灵敏捷。
巧捷万端 巧捷:机灵敏捷。万端:变化极多。机灵敏捷,变化多端。形容动作或思维机敏,变化极多。
动如脱兔 比喻行动敏捷。
手疾眼快 形容机灵敏捷。
眼明手快 看得准,动作敏捷。
轩鹤冠猴 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杀鸡儆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沐猴而冠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4. 猴猴子四字词语1 杀鸡儆猴,杀鸡给猴子看,让猴子感到害怕。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比喻词,所谓杀鸡儆猴通俗点讲就是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2 猴年马月,这里的猴马指的十二生肖的猴年和马年,所谓的猴年马月泛指未来的岁月,常常被用做贬义词,讽刺时间遥遥无期。
3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4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山上没有老虎的时候,猴子都能够成王成霸。形容没有有能力的人,就连笨蛋都出来管事了
5 轩鹤冠猴,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5. 带有猴的成语(20个4字成语)猴年马月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猴头猴脑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猴子搏矢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猴子救月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棘刺母猴棘:多刺的植物.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尖嘴猴腮腮:面颊.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木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
沐猴冠冕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猕猴骑土牛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沐猴衣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同“沐猴而冠”.
弄鬼掉猴比喻调皮捣蛋.
杀鸡哧猴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同“杀鸡骇猴”.
杀鸡骇猴传说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杀鸡儆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鸡吓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俗语.比喻没有出色的人才,差一些的就充当主要角色.
土龙沐猴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五马六猴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轩鹤冠猴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衣冠沐猴冠:戴帽子;沐猴:猕猴.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猿猴取月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宰鸡教猴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馀.
:
猴年马月:hóu nián mǎ yuè
[典故出处]古华《芙蓉镇》第四章:“斗斗斗,一直斗到猴年马月,天下一统,世界大同。”
[ 近义词 ]遥遥无期
[ 反义词 ]指日可待
[成语举例]你这样下去,猴年马月才能完成。
[常用程度]常用
[感 *** 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正音]猴,不能读作“hòu”。
[成语辨形]猴,不能写作“候”或“侯”。
[英文翻译]god knows how long <at the Greek Calends>
6. 写3个猴子的成语或四字词猴头猴脑 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教猱升木 猱:猴子的一种。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
出处:《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沐猴而冠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杀鸡骇猴 传说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俗语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杀鸡儆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鸡吓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猜到皇上有杀鸡吓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没有做声。”
心猿意马 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意马心猿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哪个台无月,谁家树不春 什么意思?
原是禅宗故事里面的一句话。表明人人有佛性,个个有禀赋。老天爷原来其实是公平的。
宋代洛阳灵泉寺高僧归仁禅师,在回答有人问他“俗家人可以领悟佛法吗”,是这样说的:“哪个台无月?谁家树不春?”(《历代禅语小品》摘自《五灯会元》)是的,月是普照大地的,哪一座台上没有月光?春天是滋润万物的,谁家的树木不沐浴春光?
禅宗哲学象征
禅宗哲学,以解构为主,用的是“减法”,通过对思维定势的消解,对情尘意垢的遣除,彻见真如本心,它无意于用“加法”去建构什么“体系”。然而,当笔者漫步禅林,透越银山铁壁般的公案,欣赏新奇瑰美的意象,涵咏睿智灵动的禅诗,却惊奇地发现,表征禅宗哲学的公案、颂古、禅语,在电光石火中闪烁着理性深沉,在睿智陡峭中流宕着通脱圆润,体现了哲思与诗情水融的审美最高境界。
禅宗认为,人人皆有佛性,众生本来是佛。“哪个台无月,谁家树不春?” 人人“眼横鼻竖”,处处“柳绿花红”。参禅悟道,就是“明心见性”、“归家稳坐”。而此“心”此“性”,就是“如来藏”清净心。它“净裸裸,赤洒洒,圆陀陀,光灿灿”,清纯澄明,纤尘不染。它就是我们每个人原本具有的“本来面目”、“本地风光”、“本分田地”,是超越物欲之我的“本来人”、“本来姓”、“本来身”,是超越营营碌碌的“本来事”、“本分事”,是尊贵自主的 “无位真人”、“主人公”。它是相对意识还没有生起之时即“父母未生”、 “混沌未分”、“洪钟未击”、“明暗未分”、“日月未生”之时的本原心态,此时“古帆未挂”、“一沤未发”,人类精神静泊在宁谧的港湾,还没有开始流浪。它光辉如“明月”,圆润似“珍珠”,晶莹如“明镜”,闪耀似“火把”,它是人性的“桃源”,是游子的“故乡”,是精神的“本源”。
金鸡唱晓,桃源梦断。“失去本来真面目,幻来新就臭皮囊”,人在童年时代与他们所栖居的这个世界浑然一体,扬眉瞬目,举足投步,皆如水流花开,纯乎天籁。随着自我意识的产生,人们从与世界的本真合一状态中分离出来,蹒跚而固执地走进了二元世界,区分善恶、美丑、是非、得失、穷达、净垢、迷悟等等,在由这些观念织成的大网中左冲右突,逐物迷己,迷己逐物。人们执着于善恶美丑的分别念,“迷头认影”,如同“翳目见空华”、“动目摇湛水”、“定眼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迷人四方易处”,生活在幻影织就的世界之中,“作茧自缚”,让“客尘烦恼”障蔽了心性的本明,让“浮云”遮蔽了心月的清辉。人们“执砾为金”、“认贼为子”、“认奴作郎”,如“渴鹿趁阳焰”,如猕猴“水中捞月”,弃本逐末,“贪月失珠”。他们不敢承当本心即佛,偏偏要“舍父逃走”,“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法海本《坛经》,大正藏第48册。心灵的明镜蒙上了尘埃,通过磨莹拂拭可使它恢复原本的明亮。顽戾的心犹如狂象左奔右突,又似猕猴攀援外境。制“狂象”,锁“心猿”,就可防“六贼”,远“六尘”。调心也好像“牧牛”,通过不懈的努力,一步步回归于精神的本源——“寻牛”、“见迹”、“见牛”、“得牛”、“牧牛”、 “骑牛归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还源”、“入廛垂手”… …澄明的心灵之所以蒙受障蔽,是由于执幻成真,认假作实。体证我空与法空,即可进入开悟之门。于是,诸法皆空的感悟便弥漫在禅林:“四大皆非五蕴空”、 “身如芭蕉复如梦”、如“梦幻光影”、如“音声谷响”、如“阳焰泡沫”、如 “画图彩色”,如“浮云”、“水月”、“芦苇”、“电光”、“瀑水”、“乾闼婆城”、“临之囚”、“熟果”、“段肉”、“箧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法海本《坛经》,大正藏第48册。此偈直指人心,认为人的本心便是一切,它天生清净,没有污染不污染,只要见到了这个本心,便能顿悟成佛。“时时勤拂拭”的作法,简直是画蛇添足。它体现出南宗禅更注重峻烈直截的顿悟法门。澄明本心由于执着于相对观念而受到障蔽,禅宗运用不二法门,将分别心、相对念“一刀两断”, “截断两头”,使相对意识如同“红炉片雪”般荡然无存。禅师对痴迷的学人,施以“顶门一锥”、“脑后一锤”的“本分草料”、“本分手脚”,以剿除其虚妄情识,促使学人咬嚼“铁橛子”般没滋味公案,聆听“无孔笛”般无音律天韵,使学人舍命撞向“银山铁壁”,透过“金刚圈”,吞下“栗棘蓬”。于是,《维摩经》不二法门,成为禅宗超越一切对立的法宝。禅宗向“不思善,不思恶”处识取“本来面目”——
不二法门拆除了彼与此的栅栏,“张公吃酒李公醉”,“南山起云北山雨”, “大唐打鼓新罗舞”;不二法门泯灭了净与秽的界限,“村歌社舞那伽定,疥狗泥猪清净身”,“刀割香涂等一空”;不二法门打通了生与的隔碍,“生如着衫脱裤”,亡是生命的圆成解脱,是“东南西北柳成丝”、“月上青山玉一团”、“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的安详与洒脱;不二法门消解了指与月的矛盾,一方面,“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夜迷巢”,语言遮蔽了精神的家园,胶着于语言文字,犹如“入海算沙”、“说食不饱”、“韩卢逐块”、“刻舟求剑”、“戽水求鱼”、“沙里求油”,因此“见月须忘指,归家罢问程”。但是, “官不容针,私通车马”,禅宗于不可说处“通一线道”,运用“锁口之言”、 “无句之句”、“截舌之句”来表征本心,这就是“哑人解唱木人歌”、“无弦琴韵流沙界”、“胡笳不犯宫商曲,玉笛横时劫外吹”;不二法门圆融了色空的悬绝,“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当体即空,空中又自有生机活趣。禅是 “大”之后的“大活”,是“枯木里龙吟”、“髑髅里眼睛”,是“石女生儿”、 “露柱怀胎”,是“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的生不二。因此禅宗警示学人, “莫向白云深处坐,切忌寒灰煨”,要发挥自性的活泼妙用,不可被枯木灰窒息了生机;不二法门凿就了圣与凡的通道,“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浑无叶底花”,圣执之重如雨前花蕊竞放,圣执蠲除如雨后花瓣凋零。禅者“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由凡入圣,由色界入空界,又不居圣位而重返人间,发机起用。“荆棘林中下脚”,“夜明帘外转身”,证得清净而不留恋于清净,垂手入廛,悲智双运,“灰头土面即在万仞峰头”,“万仞峰头即是灰头土面”……
不二法门荡除情尘意垢,使本心恢复了原本的澄明,奇特的悟境也随之出现。
悟境之一:“一切现成”。宇宙万象,都是佛性的显现,“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溪声即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山河及大地,法王身”,森罗万象“吾无隐乎尔”地明白呈露,“月白风恬,山青水绿。法法现前,头头具足”。这是离绝思量的内证之境,一切都呈现着自在自为的生命律动:“春来草自青”、“五九尽日又逢春”、“冬到寒食一百五”、 “日出东方月落西”……“一切现成”的基础是“本来现成”:“明星见处月三更,个个眉毛眼上横”、“师姑元是女人作”、“八两元来是半斤”、“六六三十六”、“九九八十一”……人佛本无别,因此开悟乃是旧佛新成,“君看马带红缨绂,只是去年曾秀才”、“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在精神的家园里,自我觉悟便是最高主宰,“机关并是闲家具,玄妙浑成破草鞋”。悟者 “鼻孔辽天”,“猛虎不顾几上肉,洪炉岂铸囊中锥”。他们是在禅河中游戏自在的“弄潮人”,具有“天外风清哮吼时,为君吸尽西江水”超出万法、独立自由的境界。
悟境之二:“能所俱泯”。无我之境是心灵的直觉顿悟,是超越分别思量的状态,是“无脚手人打锣”、“无手脚人行拳”、“无舌人唱歌”、“无足人解行”,在没有“脚手”的忘我状态中,观察着的自我被排除,遂得以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能所俱泯的范型是水月相忘的禅悟观照,“应物现形如水中月”,“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是“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终日说事不挂唇齿”、“终日吃饭不触粒米”、“终日穿衣不挂寸丝”;是“驴觑井”,更是“井觑驴”。悟心绝能所,晶莹澄澈,是“盘走明珠珠走盘”、“银碗里盛雪”、“冰壶含宝月”、“新妇骑驴阿家牵”。
悟境之三:“圆融互摄”。这里既有“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的理事圆融,更有小大一如、东西一如、时空一如的事事圆融:“毛端含国土”、“芥子纳须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是小大的互容;“篱内竹抽篱外笋,涧东花发涧西红”、“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是内外的相摄;“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量劫一念,一念无量劫”、“夜半日头明,日午打三更”、“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是时空的互融互摄……圆融的极致,是直觉意象的原真呈显:“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青山常运步,白日不移轮”,“井底生红尘,高峰起白浪。石女夜生儿,龟毛寸寸长”……
悟境之四:“随缘任运”。奇特返于平常,至味回归淡泊。种种奇特的感悟,最终仍归于平常心。“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佛一旦离开人、离开饥餐困眠即不存在,“无事是贵人”,“贵人”是精神上富足的人,也就是佛。“在途中不离家舍”,“离家舍不在途中”,“家舍”是领悟的世界,“途中”是差别的世界。从圣境转身而出,展开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不为红尘所染,“土面灰头不染尘,华街柳巷乐天真”,这颗悟心就是平常心,是“神通并妙用,运水及般柴”的日用。
根据对禅宗文本的分析,我们发现,禅宗的一切感悟,都不外这四个部分: 一人人都具有澄明圆满的本心,二由于相对意识的生起而障蔽了本心的澄明,三禅的修行就是通过种种方法去除障蔽澄明的污染与执着,四回归于澄明的境界。这四个部分,即是禅宗的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它们形成了禅宗哲学的基本结构。无意于“建构”的禅宗,通过一系列的诗意象征,实实在在地“建构”起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在电光石火中呈现着缜密的逻辑,在禅机闪烁中呈显着深邃的理性。揭示并阐释禅宗哲学象征,就是本书的任务。
对禅宗哲学体系的象征,有三种话语形式。其一是大乘佛典式的象征。禅宗哲学是建立在大乘佛学的磐石之上,大乘经典影响禅宗而形成的思想,是为佛典式象征。其二是公案颂古式象征。禅宗在广泛汲取大乘佛教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以机锋的形式形成了独特的感悟,这就是公案。公案最能体现禅的精神、思想、方法、灵智,用诗偈表达、吟咏公案,就是颂古。颂古是禅文学的奇葩。公案与颂古是表征禅宗哲学的重要话语形式。其三是诗喻性象征。禅宗哲学是诗化哲学,往往借助诗歌的手法,通过鲜明可感的形象,传达澄明无染的本心,由此形成了禅宗哲学的诗学象征。关于禅宗哲学体系的佛典式象征,已在《禅宗思想渊源》一书中有较为详细的探讨。因此,本书的主要内容,将由以下两大部分组成:
一、上编,从公案与颂古的角度探讨禅宗哲学象征的内涵。
关于禅宗公案,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它“矛盾与不可说”,充斥着“诡论”,但穿越其扑朔迷离的形式,还是可以看出其内在的理性思辩。有学者指出:“ 《楞伽经》里超越日常语言和逻辑的‘佛性’思想确实是禅宗公案的主题,为数甚多的公案都在阐述这一真理。但是,一者这些公案也可以理解成为阐述《金刚经》里的‘般若’空思想,二者还有另外一些公案,并不是在阐述‘佛性’ 的真理,相反地,它们是在阐述‘般若’的思想,……而这种‘般若’空的思想,并不是超语言、超逻辑的。它是利用经过反省之后的常识,即可理解的道理,它并不是超越现实的神秘事物。”杨惠南《禅史与禅思》第278~279页,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版。 也有学者认为:“公案的内容本身就是诡论性疑惑的根源。虽然说其内容有时显得支离破碎,毫无关系,毫无章法可言,而且很难归纳出一个有意义的共通形式,但是在许多案例里公案却很成功的作为一种表达、传述、引发、证验开悟的工具。就某个角度来说,不管是就个别或是就全部公案而言,它们均以强化矛盾,不一致,甚至是胡言乱言的态度来说明、肯定、质疑、回答什么是‘悟’。”成中英《禅的诡论和逻辑》,《中华佛学学报》第3期。巴壶天先生指出:“禅宗所说的自性,犹如老子所说的‘道’,宋明理学家所说的‘理’,是绝对的本体,是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因为一用感觉、言说或思议,则有‘主’、‘客’、‘能’、‘所’的对立,它就不是绝对的了。换句话说:既然说是绝对的,它就必然是‘至大无外’,必然是‘大全’ 的,若我去言说它,思议它,则‘我’是言说或思议的主体,‘它’是所言说或所思议的客体。如此,我就站在它的外面而与它对立,它就不能说是大全了。由于自性知识不像感性与理性知识一样,是可以感觉、言说或思维的,我们只能用一种‘直觉’的方法,钻入它的里面,与它合而为一,亲自体验,而不是站在外面来解说它,思维它。对于这种绝对的,不可感觉,不可思议的自性知识,要表现出来,自然困难,因而不得不用具有象征性的比兴法,藉有限表无限,藉具体表抽象,藉特殊表普遍。”巴壶天《禅骨诗心集》第12~14页,东大图书公司88年版。从此出发,巴壶天先生进一步总结出公案语言具有“双关性”、 “象征性”、“否定性”、“层次性”、“可取代性”等五种特性。
可见,“矛盾的”、“不可说的”、“诡论”的公案,实际上具有表达性、双关性、逻辑性。缘此,本书选取公案与颂古的合璧《碧岩录》进行分类研究,阐释公案颂古对禅宗哲学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的象征,探究公案的意旨,分析颂古的禅悟内涵、运思特点、取象方式、美感质性。
二、下编,从禅宗语言的诗喻性角度探讨禅宗哲学象征内涵。
禅宗哲学和文学密不可分。由于中国的文学与哲学融合无间,哲学思想往往通过优美的文学意境表现出来。在诗歌的通灵旖旎中,潜蕴着深邃睿智的感悟。通过文学而表达佛法的最高境界,是中国佛学、中国禅宗的显著特色之一,是其得天独厚所在。有论者指出,“中国佛学的问题也出在这里,因为搞思想搞通的人,往往文学没得天才;文学搞得好的人,往往逻辑头脑不够”。虽然我“文学天才”与“逻辑头脑”都还远远不够,但要想探讨禅宗哲学,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本书所做的,就是这种努力与尝试。由于禅宗大量运用了诗化语言,通过一系列的象征比喻,表达不可言说的禅悟体验,因此,本书试图阐释禅宗诗学喻象的独特意义,为研究禅宗哲学提供管蠡之见。
需要说明的是,代表禅诗艺术高峰的颂古,从内容上看,属于对禅宗哲学的诗喻性象征。考虑到它与公案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公案,所以没有把它归入下编,而是和公案放在一起讨论。
为了使随文注释简练,本书对一些书名作了简化,如《景德传灯录》简称《传灯》,《五灯会元》简称《五灯》,《古尊宿语录》简称《古尊宿》,《续古尊宿语录》简称《续古》,《禅宗颂古联珠通集》简称《颂古》等。基于同样的原因,在引用唐宋诗人作品时,也遵循简化的原则,对其出处一般标注其在《全唐诗》、《全宋诗》中的卷数。关于本书引用各种资料的版本,请参看《禅宗诗歌境界》所附的《主要参考书目》。此外,本书所分析的少数公案及颂古,虽然在另外两本书中有所涉及,但是为了保持本书的完整性,笔者仍然作了析论;日本学者关于《碧岩录》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限于篇幅,本书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加以介绍。
禅宗公案,如万仞悬崖,似银山铁壁,如石上栽花,似蚊叮铁牛。禅宗语言,神奇惝恍,扑朔迷离,截流断妄,心行处灭。然而,正是这无弦琴、没孔笛,却弹拨出优美的曲调,使古往今来无数禅人为之涕泗滂沱。它是如此的丰赡、冷峻、芳菲、玄远,酌之无穷,挹之无竭,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即之如得,握手已违。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体证、体证、再体证。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走入万花深处,身是菩提一叶。
谁家树不春?
《千家诗》中有首晚唐诗人王驾题为《春晴》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平中见奇,饶有趣味。特别是后两句“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更是耐人寻味。春雨过后,云散天晴,困伏的蜂蝶飞鸣而出,乘兴去寻春。即使这里是关不住的“满园春色”,可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还是纷纷过墙而去,总认为更好更美更浓郁的春色一定是在邻家那里。 “却疑春色在邻家”,何止蜂呀蝶呀这些小小的昆虫呢,就是咱们这些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居家过日子的这个领域,不是也有人常常认为“春色”总是落到别人的家里吗?有的居住的地方本来很宽敞很舒适,却仍在抱怨不如别人的楼层好环境美;有的衣着本来已很高档,夏有真丝、冬有裘装,却仍在羡慕别人穿得如何新潮如何名牌;有些家庭他们的孩子为人朴实孝敬老人,可有的父母总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子弟学历高职业好。仿佛“春色”都被人家给独占,而自己竟被“春色”给抛弃了似的。这里不妨再举一个具体的事例。单位里有位年届40的女同志,平时很少见她有眉宇舒展心情舒畅的时候,原因就是她总认为自己的日子不如人家过得好。最近她丈夫给她买了台摩托车,眼下小知识分子的家庭有台摩托车也就算不错了,本应高兴才是。可她没摩托车的时候羡慕人家有摩托车,自己有了,没新鲜几天,又自叹不如人家有小汽车豪华气魄。时不时的和男人吵架,骂男人没志气、没能耐、没心眼、没门路,不会像人家那样大把大把地捞钱。生活中的一些人,总是抛开自己所拥有的,一味羡慕人家所拥有的,而自己一旦也拥有那样的东西,又不以为然。这种“却疑春色在邻家”的现象可以说举不胜举。 看不到自己的“春色”,总认为“春色”在人家那里,这大概也是人性的弱点之一。而且,正是这样的弱点,才使一些人心理不平衡,情绪不舒畅,日子不快乐,生活不幸福,似乎人生真的“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世间真的“苦多乐少”。其实,我们只要改变一下生活视角,像看待别人那样来看待自我,不难发现,别人有值得羡慕的“春色”,自己同样也有值得别人羡慕的“春色”,自己同时也是他人眼中的别人嘛。以刚才说的那位女同志为例,她的先生为人厚道,工作勤奋,在这个小地方是位很有名气的高工,这样有才华又会体贴妻子的丈夫,多少人羡慕她有这样好的男人呀。只是她常常看不到自己的“春色”,总以为“春色”在邻家罢了。 “春色”并不会被谁家所独占,“春色”也绝不会抛开某一个人。宋代洛阳灵泉寺高僧归仁禅师,在回答有人问他“俗家人可以领悟佛法吗”,是这样说的:“哪个台无月?谁家树不春?”(《历代禅语小品》摘自《五灯会元》)是的,月是普照大地的,哪一座台上没有月光?春天是滋润万物的,谁家的树木不沐浴春光? 当然,人世间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人与人相比,无论物质生活还精神生活都会有种种差异。不过,只要我们记住“谁家树不春”这样的话,别像蜂呀蝶呀“却疑春色在邻家”,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春色”,总会品享到属于自己的“春色”、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春色在谁家
风乍起,吹皱一池绿水。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不觉间,春天悄悄走来了。虽还不是万紫千红,但吹面不寒杨柳风,到处已是春的气息了。应该说,同在一片蓝天下,大自然的赐予也是不分亲疏厚薄的,处处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但唐代诗人王驾《春情》诗却云: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雨过天晴,尽管已是春色满园,但这些穿花的小生灵,依然不甘寂寞,纷纷出墙,总以为有更诱人的春色在邻家呢?
其实何止这些蜂蝶,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同样如此吗?虽常云知足长乐,乐山乐水,但长乐者有几人?红眼病,这山望那山,似乎人之共性。社会转型期,心态浮躁已成为一大社会通病。不愿辛劳只想获得,梦想一步登天,盼的是一朝成名,名利不尺滚滚来,恨不得成为天底下权力最大的人,金钱最多的人,工作最轻松的人,地位最显赫的人。总觉得什么都是别人的好,工作不如别人顺心,房子没有别人宽敞,老婆没有别人漂亮,没权,没钱,没车……好像真成了天底下最不幸的人了。在他们看来,日子不快乐,生活不幸福,心理不平衡,情绪不舒畅,苦多乐少,活着真累,没劲。但天上掉元宝的事毕竟难得一见,于是、制黄、贩毒、卖*等种种速富招法纷纷闪亮登场,为求名不惜出卖隐私,用身体写作,炒吹骂捧一应俱全。
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不是童话,不可能十全十美。而人的欲望是没有尽头的。有首诗说: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暖和思衣;冬穿绫罗夏穿纱,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又四妾,又怕无官被人欺;四品五品嫌官小,又想南面当皇帝;一朝登上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更问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还嫌低。就是为这种人画像的。确实,歌星影星的潇洒令人羡慕,大款老板的财大气粗让人眼红,下海经商、炒卖股票、倒腾房地产、出国留洋,哪个不让人气短、眼红心跳?俗话说,干一行,恨一行。每一行都有它的艰难困苦,每一行也都有它的乐趣。社会名流也好,芸芸众生也罢,各有各的乐趣,也各有各的烦恼,不能只看别人快乐,看不到别人吃苦。
一个楼上,住着三户人家。一家生意人,下海经商,捣腾了几年买卖,喝算不上大款级,也是膘缠万贯了,家中豪华的装修,名贵的家俱,颇让人眼热。一家是教师,勤勤恳恳靠工资过日子,燕子啄泥般一点一滴积攒家当,小日子也有滋有味。另一家是个搞美术的,称不上是名人,平时不拘小节,小酒不断,倒也自得其乐。一方面,中款瞧不上工薪族的穷酸相,也看不惯艺术家的放浪形骸;教师对生意人的一切向钱看嗤之以鼻,又对艺术家的自命清高不以为然;而艺术家则看不起工薪族的平庸,又讨厌生意人的唯利是交。而另一方面,他们又都学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生意人羡慕教师的安逸平稳,艺术家的洒脱散淡;教师眼红小大款的富有,艺术家的才能,艺术家挺向住生意人的一掷千金和工薪族的知足长乐。你看,到底谁活得更潇洒、更快乐呢?恐怕难有定论。正所谓一个人一个活法,人比人,气人。大千世界本来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之共性,无可厚非。正因为人们永不满足,社会才会不断进步。但凡事都有个度,如果一味不世实际地和别人攀比,整天怨天尤人,甚或做黄粱美梦,盼着天上掉馅饼,那才真正活得累呢。牛不能守夜,狗不会拉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座,只要找准自身的位置,适合自己的就是最美的。如果硬让陈景润去经商,刘欢去玩杂技,非一塌糊涂不可。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牢骚太盛防断肠。对于种种不如意,不顺心,要保持平常心态,无须太在意。一些看似复杂的事情其实也很简单,就像那三户人家,只要改变一下视角,自己不也是别人羡慕的对象?宋代有位叫归仁禅师的高僧说得好:哪个台无月,谁家树不春?面对浮躁的世界,要保持平常心态,总认为什么都是别人的好,别人下海,也跟着去扑腾几下,有人炒股发了财,又忙着去凑热闹,总是去追时尚、赶时髦,久而久之是不是也会把自己忘掉?其实只要春天到了,哪里会没有春色呢?只不过眼睛一味盯着外面的世界,没有注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