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解读 生肖解读

苏伊运河通了吗_苏伊运河是什么生肖

tamoadmin 2024-08-02 人已围观

简介1.亚欧分界线口诀2.地理知识顺口溜3.在历史上苏伊土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曾分别被哪国强行占颔4.世界三大运河是指哪三5.苏伊士运河战争6.英国于二十世纪中叶攻打苏伊士运河详情七大洲四大洋背诵顺口溜如下: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亚洲北美隔水望,令海峡白在中间;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亚欧非洋

1.亚欧分界线口诀

2.地理知识顺口溜

3.在历史上苏伊土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曾分别被哪国强行占颔

4.世界三大运河是指哪三

5.苏伊士运河战争

6.英国于二十世纪中叶攻打苏伊士运河详情

苏伊运河通了吗_苏伊运河是什么生肖

七大洲四大洋背诵顺口溜如下: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亚洲北美隔水望,令海峡白在中间;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在七大洲中,亚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也是最古老的一个大洲,中国就在亚洲这块土地之上。而欧洲是七大洲中人口最密集的一个大洲,它的人口超过了七亿。在四大洋中,太平洋是四大洋最大的一个大洋占四个大洋的49%以上。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土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为白令海峡;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为丹麦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为德雷克海峡。

太平洋与北冰洋的分界线: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呢奥天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土王子角一线。为白令海峡的最窄处。

太平洋与印度洋: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低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51’线至南极大陆。太平洋与大西洋亚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16’线为界。

大西洋与北冰洋: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组尔—河姆森海峡、设德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大西洋与印度洋:自通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经至南极大陆。

亚欧分界线口诀

地中海与红海

人们称苏伊士运河穿过的狭窄陆地为苏伊地峡,它将地中海与红海分隔开。苏伊士运河建于1859年—1869年,它为从欧洲到印度的船只提供了一条捷径,使这些船只不必绕过非洲大陆。

地理知识顺口溜

亚欧分界线口诀,记住这两句,永远不会忘: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

初一的同学们刚开始接触这个学科,可能在理解和记忆上都有一些困难,而各地逐步推进的中考改革也越来越看重地理的比重。下面分享一位地理老师写的初一上册记忆口诀:

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在历史上苏伊土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曾分别被哪国强行占颔

1、九大行星

以下为61个必须了解的地理知识大全: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绕外边;

唯有地球生物现,温气液水是由缘①。

①温,适宜的温度。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

①温,指温度。

6、地图辨方向

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

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

纬线指南北,东西经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

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

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

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

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10、七大洲地形

(1)亚洲

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

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可夸。

(2)欧洲

半岛缘海多,形体分节肢;

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

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

东部高原联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东西相间高大陆,世称湖海在其间。

(4)南美洲

安第斯山雄踞西,东部平原高原区。

地形多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脉为最长,亚马逊河流域广。

热带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数潘帕斯。

(5)非洲

平均海拔六百米,号称大陆高原洲,

东部高原连一体,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

面积小,分两区,

一大陆,二岛屿。

大陆东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极洲

四周环三洋,多年冰雪积;

超过二千米,海拔数第一。

11、海底地形

浅海大陆架,外缘大陆坡;

洋盆海沟岭,洋底不可测。

12、地形变化

地形变化,内外力加。

沧海桑田,内部力大;

板块运动,拉伸挤压,

断层褶皱,出现高洼;

火山地震,板块缘发。

外部力量,不可轻它;

风浪水冰,侵蚀变化,

天长日久,削高填洼。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短时阴晴雨雪冷热风

气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

14、气温分布规律

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

陆地海洋不一样,夏陆温高海温低,

地势高低也影响,每千米相差6℃。

15、地球变暖危害

大气污染,地球变暖;

冰川融化,沿海被淹。

取措施,刻不容缓。

16、风的形成

温高气上升,低压下形成;

气自高压来,流动形成风。

17、地球气压带

高气压带四,低气压带三:

南北五度间,高温气上翻,

赤道低气压,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气流下偏转,

副热高气压,少雨常干旱;

极地气压低,靠近两极点;

南北六十度,副极低压然。

18、地球风带

气压带相隔,风带共有六:

信风赤道搂,东风两极出,

南北西风带,四十、六十度

19、降水形成条件

空汽饱,气温降;

凝结核,相碰撞;

体重加,雨雪降。

20、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热,降水多:

两极寒,降水难。

回归线,分西边;

陆西岸,副高带,

信风吹,降水亏;

陆东岸,季风故,

气候温,降水富。

中纬度,居内部;

距海远,气候干。

21、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因素,四个方面兼顾;

纬度位置第一,赤道两极悬殊;

其次要看海陆,远海夏季干酷;

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风雨勿;

洋流不可低估,暖流到来水富

22、陆地自然带分布与特征

地表气候不一般,植被动物随着变。

九自然带分布谈,热温类型各有三;

亚寒苔原冰原带,另外高山垂直变。

热带雨林赤道边,高温多雨树参天;

猩猩猿猴时常现,河马大象不少见。

热带草原夹两边,非洲南美最广泛;

干湿两季南北反,稀树密草动物欢;

狮犀斑马长颈鹿,干季向着水草迁。

热带沙漠回归线,非澳两洲最大片;

草木稀少多沙丘,鸵鸟骆驼耐饿旱。

温带沙漠居陆间,亚美澳非都可见;

夏季高温冬季寒,植被较少能耐干。

温带草原四季显,多位北半球中间;

雨水较少草尤短,黄羊野兔最常见。

温带森林阔叶繁,熊猫梅花鹿罕现。

北部亚寒针叶林,松树云杉能耐寒;

亚美北部欧大半,动物冬夏羽毛换。

苔原气候冬长寒,亚欧美洲最北边;

植物地衣和苔藓,特有动物驯鹿焉。

南极冰原和冰山,企鹅海豹近海岸;

北极点与格陵兰,白熊海象不畏寒。

23、世界自然

(1)土地

土地,生存条件;

耕林草建,伐垦泛滥,

流失沙化,人增地减,

取措施,齐抓共管。

(2)水

地球水多,海水大片;

只能利用,淡水。

河湖地下,分布有偏;

满足需要,比较困难。

保护,节用当先;

植树造林,防治污染。

海水淡化,为期较远。

(3)森林

森林用途:提供材木,

含蓄水源,增加湿度;

防风护田,保持水土;

调净空气,①“自然调度”。

保护,植伐同步。

①调,调节大气成分。净,净化。

(4)矿产

矿产种类实不少,煤铁石油最重要。

俄巴中澳印加美①,七国铁矿储量高;

煤矿要数中美俄,亚欧北美煤质好;

石油分布很集中,中东俄美中墨英。

①巴,巴西。印,印度。

24、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居住,亚洲东部南部;

北美东部欧洲,人口稠密在数;

地属沿海平原,气候湿润温暖;

农业历史悠久,工交城市发展。

25、人口问题

人口发展过快,环境受害;

人口城市迁移,带来诸多不宜:

住房交通水电,医教就业问题。

26、世界人种问题

世界人种分清,要看肤发眼睛。

白居欧洋北美①,黄人主在亚东,

黑人非洋美国,种族歧视受轻。

①洋,大洋洲,后面“洋”字亦同。

27、世界主要语言

世界民族二千,多有自己语言。

汉语使用最多,亚洲中国东南①;

英语使用面广,英澳北美印度;

俄语比较集中,拉美西语侵占②;

法语世称美丽,主要法国内焉;

阿拉伯语亚非,国际重要语言。

28、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宗教三,佛基伊斯兰。

基督徒十亿,欧美洋广泛①;

佛教源印度,回真伊斯兰,

六亿穆斯林,亚非最多见。

①欧美洋,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29、世界人口过一亿的国家

中印美尼俄①,巴日尼孟巴②。

①印,印度。尼,印度尼西亚。

②巴,第一个“巴”字指巴西,第二个“巴”字指巴基斯坦。尼,尼日利亚。本句可用形象语言“终因没米(尼的谐音)饿,八日你梦巴(锅巴)”来帮助记忆。

30、有关世界国家问题

世界国家一百八,面积俄加中最大,

领土领水海陆空,两邦之间国界划。

政治制度分社资,多数国家不发达;

国际交往要平等,五项原则维护它。

31、世界区域划分

世界区域分十三,依据人地和自然①。

亚洲区域数有五:东西南中和东南;

非洲区域两部分,撒拉划分南北线;

美洲区也分两段,拉丁美洲占南边;

欧分西东联北亚②,南极大洋独成片。

①人地,人文地理因素和地理位置。

②东联北亚,欧洲东部和北亚联合为一个区域。

32、东亚各国

东亚有五国:中朝韩日蒙①。

蒙古居内陆,畜牧业较盛;

朝鲜分南北②,北朝丰;

南韩经济发,与日称“小龙”;

中国更重要,后面另外评。

①朝,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②朝鲜,指朝鲜半岛。

33、东亚地形

东亚海岸线曲折,半岛岛屿似星罗;

西部高原和山地,东部平原丘陵多;

地势西高东部低,东流入海是江河。

34、东亚季风气候

东亚季风显著,东海西部大陆。

海陆比热不同,气压随季摆动。

夏陆增温较快,形成低气压带;

海水吸热较迟,低温高气压在;

季风从海到陆,近海降水丰富。

气候还分两种,温带亚热季风。

35、东亚沿海与内陆差异

东亚之沿海,温湿人稠密;

平原耕地广,稻茶丝产地;

沿海多良港,经济贸易益。

西部人口少,多高原山地;

草原气候干,畜牧加工宜。

36、日本

日本四大岛,本洲最重要;

海岸线曲折,人稠地狭小;

地震活动频,海洋季风显;

森林水力富,矿产少;

经济发展快,科技水平高;

经济四要区,原料进口靠;

对外贸易港,神横本州岛。

东京为枢纽,铁路速度高;

寒暖流交汇,北海道;

地小靠机械,农业单产高;

文化东西兼,樱花国代表。

37、东南亚地理状况

“南洋”东南亚,共十个国家;

最大群岛国,印度尼西亚。

欧洲向东行,必经马六甲;

印太两洋间,“十字路口”卡。

半岛山河间,分布呈纵列。

上游“V”字谷,流急水力富;

下游宽且缓,冲积成平原;

土肥灌溉便,人稠农业兴。

群岛多火山,三大板块间;

印度尼西亚,“火山国”名兼,

农民不怕险,火山口种田。

38、东南亚两种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赤道边,马来半岛群岛焉;

全年对流雨为主,一载降水过二千;

雨热充足植物茂,四季农作不休闲。

热带季风分雨旱,中南半岛菲北边;

六至十月为雨季,旱十一至五月天;

全年降水一千五,雨季播种收在旱。

39、东南亚居民和物产

东南亚人稠,物产多量大:

橡胶油棕锡,盛产马来亚①;

椰子和蕉麻,菲律宾可夸;

稻米为主食,泰国质量佳;

印尼文莱国,石油在开发;

人稠多信佛,建筑出精华;

柬寨吴哥窟,仰光大金塔;

经济有发展,华人贡献大。

①马来亚,马来西亚。

40、新加坡

马来半岛新加坡,形如狮子市岛国;

岛小如星人稠密,四分之三华人多。

“十字路口”马六甲,太印航行必经过。

贫乏靠进口,独立新兴工业国。

地理优越港口良,对外贸易航运多;

开放吸资引技术,工业发展“小龙”活。

花园城市环境美,旅**业创汇颇。

41、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群岛国最大。

产量世界首,木胡藤金纳①;

石油输出口,本区亦最大;

热带雨林景,翡翠链项挂;

万隆环境雅,疗养旅游佳;

都城雅加达,位于岛爪哇。

①木,木棉,胡,胡椒。金纳,金鸡纳。

42、南亚地理气候

南亚次大陆,地形分三部:

北部为山地,三国居内陆;

南德干高原,土肥矿产富;

中间农业区,平原连成弧。

三条大河流,冲积平原出;

印河便灌溉,恒布下游汇①。

气候热季风,降水有偏护。

①恒,恒河。布,布拉马普特拉河;本河源于中国境内,在中国称雅鲁藏布江。

43、印度

南亚最大国,首都马德里;

人口世居二,耕地亚洲一;

麻茶世界首,棉蔗属经济;

孟加两大港①,棉麻工业地。

①孟,孟买。加,加尔各答。

44、印度主要作物

水稻小麦棉花茶,还有花生甘蔗和黄麻。

45、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南亚西,工业棉纺织第一;

农业主要靠灌溉,干旱恒河解危机;

伊斯兰堡为首都,最大城港卡拉奇。

46、中亚

中亚有五国,哈塔吉土乌①。

欧亚铁路桥,“丝绸之路”古;

五国内陆居,高原平原主;

气候多干旱,卡拉沙漠著②;

河湖多内流,灌溉引阿姆③。

民族一百三,奉教伊斯兰。

“白金之国”乌④,产棉世第三。

矿产储量大,煤铁石油天⑤。

乌都塔什干,大城枢纽站。

①哈,哈萨克斯坦。塔,塔吉克斯坦。吉,吉尔吉斯斯坦。

土,土库曼斯坦。乌,乌兹别克斯坦;下面④也指此国,不再另注。

②卡拉沙漠,卡拉库姆沙漠。

③阿姆,阿姆河。⑤天,天然气。

47、哈萨克斯坦

中亚哈萨克斯坦,世界最大内陆国;

民族俄罗哈萨克①,耕地草原面积阔,

能源矿工业体,石油煤矿储产多,

卡拉干达工业地,阿拉木图为国都。

①俄罗,俄罗斯。

48、西亚和北非居民及地理位置

西亚和北非,阿拉伯人多;

教奉伊斯兰,西亚除四国①。

五海三洲地,西亚交通活;

古有丝绸路,海陆空今说。

北非国六个,临海港口多,

塞亚的阿卡②,苏伊士运河,

沟通两大洋,运油经此过。

①四国,指以色列、塞浦路斯、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筹四国。这几个国家主要信奉基督教。

②塞,塞得港,亚,亚历山大。的,的黎波里。阿,阿尔及尔。卡,卡萨布兰卡。

49、西亚北非的地形和气候

两区地形高原主,北回归线过中部;

副高东北信风带,炎热干燥沙漠布;

农业主要靠灌溉,山地绿洲可放牧;

冬季降水地中海,西亚北非均分布。

50、西亚和北非石油

两区石油最富饶,储产出口世最高。

七大石油生产国①,埋藏浅且油质好。

输往西欧和美日,方式油船和管道。

到日须经马六甲,欧美多绕好望角。

①七大石油生产国,指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

51、西亚北非各国物产

西亚北非好物产,紫羔皮产阿富汗;

安拉羊毛土耳其①,伊朗羊毛织地毯;

椰枣特产伊拉克,摩哥盛产油橄榄②。

①安拉,安卡拉。

②摩哥,摩洛哥。

52、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

地形高原主,淡水薄。

储产居世先,石油之王国。

沙土变农田,投资举新措。

麦加称圣城,首都利雅得。

53、埃及

埃及位置重,亚非欧要冲。

地跨两大洲,苏伊士居中①。

尼罗贯全境②,“绿色走廊”青。

阿斯旺大坝,金字塔奇景。

河谷三角洲,长绒棉著名。

工业石油,运价收入升③。

首都古开罗,非洲最大城;

亚历山大港,地位不可轻。

①苏伊士,苏伊士运河。

③尼罗,尼罗河。

③运,运河。侨,侨汇。埃及劳动力丰富,前往西亚工作的人很多,每年有大量的侨汇收入。

54、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状况

撒哈拉以南,地形多高原。

东非大裂谷,陷落地层断。

乞力马扎罗,非洲最高巅。

维多利亚湖,属盆地凹陷。

中部有盆地,刚果河其间。

几内亚海湾,大西洋沿岸。

马达加斯加,大岛位西南。

南非好望角,大陆西南端。

55、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

非洲热带大陆,赤道横贯中部。

气候略成带状,南北对称分布。

中部热带雨林,终年高温雨足。

三边热带草原,干湿南北季反。

热带沙漠规律,南北回归不误①。

地中海式南端,冬雨夏干特殊。

①回归,回归线。

56、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

动植物,出名有矿产。

珍贵木材种,花梨木和檀①,

波巴布树寿,生长热草原。

动物非特有②,猩河象鹿斑③;

埃塞俄比亚,天然动物园。

黄金金刚石,储产均世端。

几内亚铝土,储油也可观。

①檀,檀木。

②非,非洲。

③猩,大猩猩。河,河马。象,非洲象。鹿,长颈鹿。斑,斑马。

57、科特迪瓦

科特迪瓦,“象牙海岸”。

农业为主,垦林为园。

“可可王国”,第一出产①。

咖啡木材,非洲之巅。

阿比让市,“小巴黎”赞。

多样农产,摆脱困难。

①第一出产,产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

58、亚洲综述

(1)气候

气候复杂千万象,水热分布差异大。

东部季风多雨雪,西部大陆多风沙。

南部低纬号暖国,北部高纬称寒极。

(2)高原山地

帕米尔高原,四周山脉环;

喜马拉雅山,珠峰世界巅;

天山阿尔泰,兴都库什南。

青藏最高原,北蒙南德干;

中西伯利亚,伊阿隔海湾①。

(3)湖泊河流

里海最大湖,西北属于欧;

死海贝加尔,最咸最深属。

长江第一河,黑湄入太波②;

北流勒时鄂③,南流恒印河。

①伊阿,伊朗高原和阿拉伯高原。

②黑湄入太波,黑龙江、湄公河都注入太平洋。

③勒叶鄂,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

59、欧洲西部轮廓

认清欧洲大陆西,记住四三和二一。

四个半岛居南北①,三个内海波地黑②,

二个岛记列颠冰③,一个北海属边缘,

还有一湾比斯开。

①四个半岛,指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和北部的斯坦的纳维亚半岛。

②波地黑,波罗的海、地中海和黑海。

③列颠冰,指不列颠群岛和冰岛

60、欧洲西部地形气候

欧西地形分三,山地平原相间;

地表错综复杂,侵蚀受自冰川。

气候西部特点,温带海洋明显;

东属温带大陆,远海洋性逐减;

南部地中海式,北部夏爽冬寒。

61、欧洲西部居民和国家

欧洲西部区,国家三十多。

最小梵蒂冈,称为“袖珍国”。

居民白主人,人口增长弱。

工业中心密,多为发达国。

旅游业兴旺,名胜古迹多。

世界三大运河是指哪三

埃及是第一个开凿贯穿尼罗河及支流,连同地中海和红海的人工运河的国家,这项工程可以追溯到法老SENAUSRET三世约公元前1874年。运河被废弃以至泥沙淤塞然后又重开了若干次:SITY一世时期的运河 公元前1310年

NKHAW时期的运河 公元前610年

DARIUS时期的运河 公元前510年

PTOLEMY二世时期的运河 公元前285年

ROMANS 时期的运河(TRAJAN国王) 公元前117年

AMIR EL MOEMENEEN时期的运河 公元后640年。随着穆斯林征服并开放了150年

苏伊士运河实际上是第一条连通地中海和红海的通道。1869年11月17日苏伊士运河向国际运输开放。

苏伊士运河于1956年7月26日收归埃及国有。

苏伊士运河总计被关闭了5次,最后一次最严重,长达八年之久。

苏伊士运河于15年6月5日向海运重开。

1956年10月29日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

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成,自1914年通航至19年间一直由美国独自掌控。不过,在19年运河的控制权转交给巴拿马运河委员会(由美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共同组成的一个联合机构),并于1999年12月31日正式将全部控制权交给巴拿马。运河的经营管理交由巴拿马运河管理局负责,而管理局只向巴拿马负责。

苏伊士运河战争

世界上有三条著名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一、巴拿马运河

位于拉丁美洲的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总长82公里,宽的地方达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在太平洋一侧有两座船闸,在大西洋一侧有一座船闸。在大西洋一侧的船闸有三层,高达21米,每扇有745吨重,但平衡相当好,只要30千瓦功率的电机即可驱动开合。 船室长305米,宽33.5米,船只在船闸中被提升26米,进入人工筑坝拦截查格里河形成的嘎顿湖(加通湖或嘉顿湖),通过运河再经过一座单层船闸降到海拔16.5米,进入米拉弗洛湖,再经过一座双层船闸降到海平面高度进入太平洋。每座船闸都是成对的,所以可以双行,船只在船闸中由轨道牵引机牵引行动。太平洋海面比大西洋海面高24厘米,并且潮汐较高。嘎顿湖中有几个小岛,是野生动物保护区。

二、苏伊士运河

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苏伊士地峡,处于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伊士湾侧的苏伊士(al-Suways)两座城市之间,全长约163公里。

这条运河允许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而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风暴角(好望角),大大节省了航程。从英国的伦敦港或法国的马赛港到印度的孟买港作一次航行,经苏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分别缩短全航程的43%和56%。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有时人们通过从船上卸下货物通过陆运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实现运输。

三、京杭大运河

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浙江的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将五大水系连成统一的水运网。全长1794公里。

古代陆上运输只有骡马大车和肩扛人挑,运输速度缓慢,运输量又小,费用和消耗却甚大。所以大宗货物都尽量用水路运输。中国天然形成的大江大河大都是从西往东横向流动的。但是在黄河流域历经战乱破坏,而长江流域得到开发以后,中国就逐渐形成了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军事中心在北方的局面。为保证南北两大中心的联系,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开辟并维持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干线,对于历代朝廷就变得极其重要,明清两代更在淮安府城专门设立漕运总督和下属庞大的机构,负责漕运事宜。在海运和现代陆路交通兴起以前,京杭大运河的货物运输量一般占到全国的3/4。

近百年来大运河受到了很大破坏,在有的城市河道已成为排污沟,近代工业与房地产等各种破坏性开发沿河历史文化遗迹。在黄河以北,大运河许多河段,污染、坍塌甚至干涸的状况较为普遍。

2002年12月27日,京杭大运河成为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环节和通道,通过它长江下游的水可以被输送到北部缺水的山东和河北等地。

英国于二十世纪中叶攻打苏伊士运河详情

苏伊士运河战争

伦敦《泰晤士报》写点什么埃及首相的坏话,埃及首相就要下台,但从现在他们要是骂我们,我们可以骂回去。我们的报纸不能骂吗?骂英国女王或者英国首相,这当然能了。”

这个人是谁?不久后,世界即将知晓他的名字,以及他的身份——埃及共和国总统、阿拉伯世界的领导者,迦玛尔·阿卜杜尔·纳赛尔。

为什么这个人在面对传统强国英国时,这么地不屑一顾、狂妄自大呢?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然紧紧捏住了大英帝国的命脉。英国自然也清楚,它为了努力不让自己掉出世界强国的队伍,哪怕与美苏公然对抗也依然要发动一场战争。

只是曾经殖民地遍布全球的世界级强国,在世界格局几度更迭之后,面对的是一场不啻于滑铁卢之于拿破仑的失败战役。在曾经所向披靡的英军落寞撤军的身影背后,是“日不落帝国”即将落下的余晖。 这条命脉叫做“苏伊士运河”,这场关乎英国国运的战争,称为“苏伊士运河危机”,又叫“第二次中东战争”。

只是曾经殖民地遍布全球的世界级强国,在世界格局几度更迭之后,面对的是一场不啻于滑铁卢之于拿破仑的失败战役。在曾经所向披靡的英军落寞撤军的身影背后,是“日不落帝国”即将落下的余晖。 这条命脉叫做“苏伊士运河”,这场关乎英国国运的战争,称为“苏伊士运河危机”,又叫“第二次中东战争”。

但英国不死心,它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独吞运河。

打着帮助埃及镇压奥拉比武装起义的名号,英国在1882年出兵埃及,彻底控制了运河。

英国看埃及内部达到高潮,在1936年逼迫埃及签订丧权辱国的《英埃同盟条约》,条约规定埃及向英国开放领空、允许英国驻军在运河畔。?

二战打响后,英国更是以防御德国为借口,将运河地区建成了大型军事基地。

本来英国还在洋洋得意自己仍有运河控制权之时,一个人的出现,打碎了它的全部幻想。

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在1952年发起革命,推翻了法鲁克王朝,他在职期间,大力推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纳赛尔主义”,实行土地改革、国有化政策等,埃及社会得到迅速发展,逐渐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头羊。

其中纳赛尔最大的国有化运动,就是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所有权。

埃及在1953年,正式建立共和制国家,宣布废除之前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就意味着有利于英国的《英埃同盟条约》也在被废除之列,这下英国坐不住了,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英国只得同埃及共和开启双边谈判。

在经过漫长的拉锯后,英埃在1954年签订了《英埃协定》,表示英军会在当年6月18日前全部撤出埃及。

但这一协定并未明确埃及何时能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同时,英国在埃及仍有重大经济利益。

它牢牢抓住苏伊士运河公司45%的股权,和埃及平分运河收益。

这是纳赛尔所不能容忍的,他坚持认为,埃及就是埃及人的埃及,于是在做好了万全准备之后,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发布了著名的“广场宣言”,同时,埃及士兵强行冲破苏伊士运河区,接管运河,将英国彻底赶出了埃及。

国眼看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从手里溜走,没有了苏伊士运河,它将彻底被封锁在大西洋沿岸内,再也控制不了亚洲甚至远东地区。

英国连同法国,一起为运河所有权奔走呼号,但国际形势已不再是旧殖民主义的天下,任凭它们怎么游说,国际上对于英法夺回运河的态度都是明确拒绝的。

此时的英国,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战争。

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不仅仅是因为一条航道,更是因为它关乎了英国的国运和未来。

国眼看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从手里溜走,没有了苏伊士运河,它将彻底被封锁在大西洋沿岸内,再也控制不了亚洲甚至远东地区。

英国连同法国,一起为运河所有权奔走呼号,但国际形势已不再是旧殖民主义的天下,任凭它们怎么游说,国际上对于英法夺回运河的态度都是明确拒绝的。

此时的英国,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战争。

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不仅仅是因为一条航道,更是因为它关乎了英国的国运和未来。

在二战后,实际的国际环境是美苏二者之间的争霸,英国及其联邦已经不是美国的主要目标,英国必须寻找一个契机,证明自己能有和美苏平起平坐的本事,此时的英国,妄图能保留自己的殖民统治。

二战结束后,全世界的殖民地国家掀起“独立热”,先后有三十余个国家陆续宣布独立,世界范围内的殖民体系逐渐走向崩溃。英国作为最大的海外殖民国家,殖民体系的瓦解对它百害而无一利。这时胆敢向英国证明挑衅的埃及,无疑成为英国的眼中钉,埃及一旦收回运河,就将彻底宣布独立。这对于英国在殖民地的威望是一个巨大打击,也会鼓舞殖民地的民族运动更加蓬勃发展。

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英国的全面溃败,美国的全面胜利而告终,自1882年起长达74年的英军占领史宣告结束,同时也标志着埃及殖民主义时代的结束和民族革命的最后胜利。

苏伊士运河危机后,英国的衰落与美苏的崛起苏伊士运河危机,是改变中东乃至世界格局的一场战争,它对于各方都有巨大的影响,而对于英国及美苏的影响则更为深远。

对于英国,苏伊士运河危机是英国走向衰落的标志件。

首先,英国在中东的殖民统治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导致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庞大帝国加速瓦解;

美国的“背信弃义”,严重破坏了英美两国传统的同盟关系,为20世纪50年代英美政治同盟决裂蒙上阴影。

其次,在同美国决裂后,英国再也没有在未得到美国的支持前取重大外交策略。

曾经的老牌资本主义帝国,彻底沦为美国的二流小弟;英国只得回到曾经不屑的欧洲同盟,这才有了之后的欧共体和欧盟。

在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束后,艾登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辞去了英国首相的职务,取而代之的是财政大臣麦克米伦。

麦克米伦在上台后立刻修补与华盛顿的“特殊关系”,以寻求美国的谅解与保护。

1953 年 4 月,以纳赛尔为首的埃及新与英国就英军撤离地处埃 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问题进行谈判,经过反复斗争,英国被迫于 1954 年 10 月同埃及签订协定,同意分批撤军。1956 年 6 月,英军全部撤离埃及,但苏 伊士运河公司仍为英、法所控制,成了埃及的“国中之国”。1956 年 7 月 26 日,纳赛尔总统的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的全部财 产移交埃及,冻结公司在埃及和在国外的资金和资产。这一决定。震动了西 方世界,英、法为夺回对运河的控制权,对埃及进行了种种威胁,乃至发动 战争;埃及为捍卫国家尊严,主权和经济利益,不惧英、法的威胁而取抗 争。这一最终演变为苏伊士运河战争的爆发,这一战争又被称为第二次 中东战争。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的一条国际通航运河、全长 175 公里,它沟通了 地中海和红海,使欧、亚两洲的航程比绕道好望角缩短了 6000—12000 公里, 成为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运河自 1869 年开 通后,即被英、法帝国主义长期占领:1882 年,英国派兵占领埃及,在运河 区建立了它的海外最大军事基地;1936 年,英国和埃及签订了英埃条约。肯 定了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区的驻军权力;苏伊士运河公司也被英、法垄断资本 所控制。埃及殖民化的结果导致运河的大量收入流入了伦敦和巴黎银行。埃 及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1948 年至 1949 年的巴勒斯坦战争亦即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民族解

放运动有了较大的发展。1951 年 10 月,埃及废除了丧失主权的英埃条件。

1952 年 7 月 23 日,以毕业于埃及军事学院,参加过巴勒斯坦战争的青 年军官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推翻了英国扶植的法 鲁克封建王朝,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埃及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中东的局势,动摇了英、法在埃及的统治

地位,引起了他们的仇视和恐慌。尤其是纳塞尔执政后所取的收回苏伊士 运河主权的坚决行动,更为英、法所妒恨。英、法两国为重新霸占苏伊 士运河,恢复对埃及的殖民统治,对纳赛尔进行种种威胁,并冻结了埃 及在英、法的存款和运河公司的基金,指令两国商船通过运河时拒不向埃及 交纳通行费,向埃及进行挑衅。

1956 年 8 月 16 日,在英、法两国的倡议下,22 个国家聚合伦敦,举行

有关苏伊士运河的国际会议。美国反对埃及的运河国有化,在会议上提出把 运河交给“一个和联合国保持联系”的“国际委员会”管理,这一未能 获得通过。伦敦会议未达成任何协议。9 月 19 日,美、英、法三国再次召集

18 国在伦敦举行会议,讨论建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协会”问题,仍未达成协 议。9 月 30 日,英、法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10 月 13 日,安理会否决了英、法要求埃及接受“国际管理”制度提案,并建议埃及 和英、法再次举行会议。英、法知道已无法通过谈判或其他压力迫使埃及屈 服,遂表面上同意继续谈判,暗中却在勾结以色列,积极准备对埃及发动战 争,企图用军事手段来实现谈判桌上未能获得的东西。

当埃及于 1956 年 7 月宣布运河国有化后,英国三军参谋长即奉命拟订一 项进攻埃及、占领运河的军事。8 月 3 日,英国宣布处于紧急状态,随

即征召了 2 万多陆军后备投人员入伍。5 日,一个英法联合小组开始工 作,8 日即拟定了入侵埃及的初步。主要方略是:英法盟军在埃及亚历 山大港附近登陆,然后穿过尼罗河三角洲直扑运河区。这个后来又作了 修改,决定先用飞机摧毁埃及的空军,然后用空袭破坏埃及的经济、后勤基 地和士气,最后在运河北端登陆。8 月中旬,英、法分别批准了这个定 名为“火”的军事,随即就开始向地中海大量增兵。

在策划和准备发动入侵埃及的战争时,英、法觉得两国的兵力不足,法 国即提出要以色列参与他们的侵略。这对于以色列来说,正是求之不得 的事。以色列对埃及禁止它的船只通过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和苏伊士运河怀 恨在心,早在 1955 年 11 月就制定了一个侵占加沙地带和埃及西奈半岛的作 战方案。所以,法国与以色列一拍即合,以色列自愿充当入侵埃及的急先锋。

1956 年 10 月 13 日,法国和以色列双方商定了联合入侵埃及的军事计 划;14 日,英、法在艾森的乡村别野举行了一次极为秘密的会议,制定了进 攻埃及的作战。决定由以色列首先向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发起进攻,吸 引埃及主力部队支援;英、法随即从塞浦路斯、马尔他、亚丁和航空母舰上 出动飞机轰炸埃及,摧毁埃及的军事设施;英、法再出动军队从塞得港登陆, 向运河区进击,切断埃军的退路;最后由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全境,英、法 占领运河区,全歼埃军。

为支持以色列充当入侵埃及的急先锋,法国向以色列提供了 30 余架“神

秘”式喷气战斗机;以色列的空军驾驶负被秘密派去法国接受训练;法国的 教官也穿着便服来以色列传授军事技术;大批法国制造的坦克和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储备的武器零件,陆续运往以色列。到开战前,以色列共有军队 10 万人、坦克 400 辆、火炮 150 门、作战飞机 155 架。

面对英、法、以三国的威胁,纳赛尔领导的埃及决心严阵以待,抗

击任何敢于发动侵埃战争的入侵者。当时,埃及总兵力约为 15 万人、坦克

530 辆、火炮 500 门、作战飞机 255 架,但有许多飞行员和坦克手还在苏联 受训,多数先进和重型装备尚不能在实战中发挥作用。如:2000 辆苏制坦克 只有 50 辆可供作战;100 架米格式战斗机只有 30 架可飞行;50 架辛式轰炸 机只有 12 架可用。虽然有 255 架作战飞机,其中能完成作战任务的仅 100 余架。为防止可能发生的进攻,纳赛尔总统取了一些战备措施,包括组织 “民族解放军”;联合其他阿拉伯国家,加强集体防务;同叙利亚、约旦组 成联合司令部;制订运河区保卫,把保卫运河及尼罗河三角洲作为防御 重点,等等。

1956 年 10 月 29 日下午 5 时,由以色列为急先锋的入侵埃及的战争爆发 了。以色列上校阿里尔·沙龙指挥以军 202 伞兵旅在法国空军的支援下,利 用埃军在西奈中部地区兵力稀少,防御单薄的弱点,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

了 500 余伞兵和部分武器装备。同时,该旅的主力 3000 人,与米特拉山口的 伞兵会合,向米特拉山口突进。

埃军统帅司令部接到前线报告后,东部军区司令部于当日 20 时命令第二 步兵旅的第 5 营和第 6 营立即开过运河,迎战米特拉山口的以军空降部队。 同时,埃军总参谋部派遣第 4 装甲师的主力由运河西岸进入比尔·吉夫贾法 地区,两个国民警卫旅尾随前进。第二侦察团向东南运动,企图切断以色列 空降部队的退路,对米特拉山口的以军构成包围之势。

米特拉山口全长 30 公里,两旁悬崖峭壁,十分险峻。10 月 31 日中午时

分,以色列军队两个连,包括坦克支队和重迫击炮队组成的侦察分队进击米 特拉山口。当以军进入海坦谷地时,即遭到埃军 5 个连伏兵的袭击。埃军占 据了南北两侧的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充分发挥火力优势,打得以军进退两 难,只得利用临时工事进行抵抗。双方激战至黄昏,以军才占领海坦谷地东 部。

以军为实现“中间突破”的战术,威胁西奈北部埃军主力,配合第 202 伞兵旅在南线的进攻,派遣第 38 特遣部队突击位于西奈半岛东北部的阿布奥 格拉。阿布奥格拉东距埃以边境 30 公里,向西可通往运河重镇伊斯梅利亚, 从阿里什到库的公路也须经过这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埃军在阿布奥 格拉的前方鲁阿法水坝、乌姆希汉和乌姆卡特夫,都筑有坚固据点,形成了 完整的防卫体系。所以,当 10 月 30 日中午以军第 7 旅进至乌姆卡特夫南线

600 米处时,遭到埃军反坦克火炮的射击,损失不小。

以军正面进攻失败后,第 7 旅奉命取迂回战术,于 31 日拂晓越过埃军 防守薄弱的达卡山口,进逼阿布奥格拉和鲁阿法水坝。同时,以军南部军区 司令部为配合第 7 旅行动,命令第 10 步兵旅提前于 30 日下午出动。由东向 西正面进攻,于当晚抵达乌姆希汉和乌姆卡特夫的东线,第 7 旅由乌姆卡特 夫南面进攻。埃军也从阿里什和运河方向调集部队增援阿布奥格拉。

10 月 31 日,以军第 7 旅对阿布奥格拉发起进攻,受到埃军顽强抵抗和

准确的炮火轰击。中午,埃军两个步兵营夹击以军。以军在空中人力支援下, 占领了阿布奥格拉,随即兵分两路,一路向西推进,一路向东围攻鲁阿法水 坝埃军据点。埃军凭借 20 多个反坦克掩体组成的防御工事,进行顽强抵抗, 但未能抵挡住以军的避攻。

10 月 31 日,以军总参谋长达扬将军亲自督促第 10 步兵旅进攻乌姆卡特

夫,但遭到埃军炮火猛烈袭击,进攻屡屡受挫,即使撤换了旅长古迪尔,仍 不能得手。以军又命令第 37 机械化旅进攻乌姆卡特夫,11 月 1 日凌晨,第

37 旅先头部队发动进攻,遭到埃军炮兵和反坦克武器的集中射击,后续部队

也误入雷场,旅长艾林达阵亡,大部分官兵受伤,进攻失败。以军总参谋部 不得不命令停止进攻乌姆卡特夫阵地。

正当埃及军队在西奈抵抗入侵以军,大批埃军由运河区开进西奈并准备

进行大规模反击的时候,英、法两国借口保护运河航运,向埃及发出“最后 通碟”,要求埃、以双方停火,并允许英、法军队进驻运河区,否则派兵干 涉。纳赛尔总统当即拒绝了英、法的无理要求。纳赛尔明白英、法的“最后 通牒”不过是出兵入侵埃及的借口罢了,与英、法的战争已不可避免,立即 取了相应的措施。

10 月 31 日下午,英、法空军对埃及的 15 个机场、一些兵营和开罗、亚 历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亚、苏伊士等城市的重要经济、交通设施,进行 了疯狂的轰炸,同时轰炸西奈的埃军部队,企图将埃军拦截在西奈半岛。

埃及识破了英、法的这一战略企图,纳赛尔总统为防止英、法占领运河 区,而使西奈埃军受到夹击的危险,在英、法空袭后,立即命令增援部队停 止进入西奈,在西奈的守军迅速撤至运河区。这样,埃及开始有组织有 地撤出西奈半岛。驻守在乌姆希汉和乌姆卡特夫的埃军,虽受到以军的三面 包围,仍然利用夜色掩护,向阿里什方向撤退。

10 月 31 日,以色列军队在英、法空袭埃及后,开始向准备撤退的埃军 进攻。但沿途遭到埃军的顽强阻击。11 月 2 日凌晨,当以军进驻阿里什时,

埃军主力已全部撤出西奈半岛,从而保存了有生力量。 在运河区,埃军同英、法军队的战斗主要在塞得港进行。从 11 月 1 日起,

英、法空军对塞得港进行连续轰炸。11 月 5 日拂晓,英军舰载机又轰作了塞 得港和富阿德港的埃军防御阵地,上午 8 时 2O 分,英、法向塞得港空投了第 一批伞兵,英军伞兵约 600 人在加密尔机场周围着陆,并迅速占领了机场; 法国伞兵 500 人在富阿德港降落并很快占领了供水厂。下午 1 时 45 分,英、 法又在这两个地区空降了第二批伞兵。

11 月 6 日上午,英、法军队首先用猛烈炮火袭击塞得港防御阵地,然后

2.2 万名海军陆战队员开始登陆。英海军第 3 突击旅在塞得港登陆作战,法 国海军陆战旅在富阿德港登陆。6 日深夜,英、法登陆部队沿苏伊士运河南 下,企图一举占领运河区,但遭到了埃军的顽强抵抗。

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埃及军民奋起保卫塞得港。英、法第一批伞兵着陆 后,即遭到塞得港守军的反击,埃及当局通过设在各重要地点的广播,迅速 告诉居民敌军的降落地点,群众立即行动起来,协助守军消灭敌人。使英、 法侵略军始终未能全部占领塞得港,先头部队只进到塞得港以南 27 公里外的 卡卜。

英、法公然对埃及这样一个主权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受到了国际社会 的谴责,中国、苏联以及世界各国强烈谴责英、法、以三国对埃及的侵略, 英、法极为孤立,被迫接受联合国停火协议,于 11 月 6 日宣布停火。12 月, 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1957 年 3 月,以色列军队也撤出埃及。

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英、法、以三个入侵者的失败而结束。兵力及武器装

备均处劣势的埃及之所以能取得胜利,首先就在于它是为捍卫国家主权而不 得不进行的反侵略之战,故能充分得到国际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正 义必然战胜邪恶”。苏伊士运河之战正是这一公理的证明。从军事谋略的观 点来看,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双方都不乏成功之处。英、法鼓动以色列的参与 以及首先从守备薄弱的西奈半岛发动进攻,调动了埃及在重点防御的运河区 兵力的增援,这就很有利于英、法军队完成攻占运河区这一主要作战目的。 同时,对奔袭或救援或撤退的埃军都可能予以围歼。埃及的纳赛尔总统正确 地看到英、法发动战争的目标是运河区,故以重兵在此防御,而几乎放弃了 西奈的防御。当以色列在西奈发动进攻时,他虽从运河区调兵去增援,但很 快就识破英、法调兵之计,不仅火速令援军撤回,而且连西奈守军一并撤至 运河区。这样,更加强了运河区的防御,对人民群众的发动,使侵略者陷入 了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从而获得了胜利。

文章标签: # 埃及 # 运河 #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