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解读 生肖解读

陕西民间泥塑_陕西泥塑十二生肖

tamoadmin 2024-08-01 人已围观

简介1.古人在墓中埋下大量陶俑对中国泥塑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十二生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3.写物说明文用12生肖纪年,在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开始了。《北史·宇文护法》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表明当时民间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但是,12生肖的来历如何呢?我国古籍中记载,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 纪年法”,即用

1.古人在墓中埋下大量陶俑对中国泥塑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十二生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3.写物说明文

陕西民间泥塑_陕西泥塑十二生肖

用12生肖纪年,在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开始了。《北史·宇文护法》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表明当时民间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但是,12生肖的来历如何呢?我国古籍中记载,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 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符号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来纪年。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游牧民族则以动物来纪年。《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另外,《宋史·吐蕃传》中也记载说,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以后,在中原同少数民族的交往中,两种纪年法相 互触合形成现在12生肖。正像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的那样,“盖北俗初无所谓子 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这种关于12生肖来历的解释,已经被许多人认可。

另外,关于12生肖来历的说法还有:洪巽的《阳谷漫录》中说,12地支中位居奇数者,以动物的指或蹄也为奇数相配,如子位居首位,与它相配的鼠为5指,地支中居偶数位的,则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如牛与丑相配,为4爪。叶世杰在《草木子 》中,把12生肖的来历解释为:术家以12肖配12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无牙、牛无 齿、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瞳、猴无臀、鸡无肾、犬无胃、猪无 筋、人则无不足。”

其它的说法还有种种。诸如:黄帝要选拔12种动物在天上按时值班……通过竞赛而选中了鼠 、牛、虎等12种动物;12生肖来源于原始社会一些氏族的图腾崇拜;12生肖可能是从天竺引 进的;或28个星宿分布周天,以值12个时辰。每个星宿都以一种动物命名。从每个时辰值班的动物中挑选某种常见的作某一年的代称等等,不一而足。

尽管人们不能确定12生肖的确切来历,但因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种仍有实用价值的宝贵遗产。

十二生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权威的《辞海》的用的是清朝学者赵翼的说法,认为十二生肖起于东汉,之前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但是目前已经将其推断提前了.

现在认为最早的应该是《诗经?小雅?吉日》“吉日庚午,既差我马”,明确将动物马于地支午相配在一起,与现在的生肖完全一致。

什么叫生肖?

根据一个人的出生,配定于一个固定的动物形象,就叫生肖。要注意的是,如果定义为按照生年确定一个固定的动物形象,并不是一个准确的说法,因为除了汉民族外,其他异族甚至异国也有生肖,而且有的生肖并不是一定按照年份来编排的,例如缅甸就有八大生肖,它是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排序的,不同日子出生的人分属虎、狮子、双牙象和无牙象、老鼠、天竺鼠、龙、妙翅鸟。本文要说的只限中国的生肖,所以除特别注明的,后文中生肖这个概念即为中国生肖。

中国人的生肖,与天文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历法,在3000多年前的夏朝已经成熟,所以也将农历称之为夏历,中国生肖的确定,应该与中国历法的确定在同一时期。每一个生肖相配于一个地支,这样,某一个地支年份,无论它与哪个天干相配,都称之为某生肖年,例如:甲子、乙子、丙子、丁子……年都称之为“鼠年”。对于动物与纪年相配的记载,目前最早的应该是《诗经?小雅?吉日》“吉日庚午,既差我马”,明确将动物马于地支午相配在一起,与现在的生肖完全一致。

1、生肖的由来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

《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载: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 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已,蛇也。申,猴也。”

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

“辰为龙,已为蛇。辰、已之位在东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与自已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产生一种依赖感(如马、羊、牛、鸡、犬等),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产生一种恐 惧感(如虎、蛇),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产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觉等),导致产生对动物的崇拜。十二种生肖动物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纪月的兽历。

原始人的动物崇拜还表现在傩舞等原始舞蹈上,傩大约产生于周代前后,大傩仪式中的主角是方相氏和十二神兽。驱傩舞蹈选中十二兽,是原始人对动物崇敬心理的表现。大傩仪式上选中的十二兽(或十二神)是为照应一年十二个月份,以求月月平安,驱除四方疫鬼,照应十二个方位的。对十二个方位的照应当然牵涉到十二支,于是与十二生肖挂钩,在驱傩仪式中的十二属相被派上逢凶化吉的用场。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兽、十二生肖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共同的来源都是原始动物崇拜。

讲生肖的渊源,必然要将生肖与天干地支联系在一起。近代在安阳殷墟出土的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干支表,说明在殷商时代干支纪日已娴熟自如。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干支的功能逐渐多样化,它作为充当时间单位的标号,一方面扩大了,用于纪年;一方面缩小了,用于纪时(一日的十二个时辰)。根据历史记载及研究证明,生肖是继“干支纪年法”创立后才出现的 ,十二种动物是对十二地支的一一对应,以动物作地支标志。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属的动物,由此以十二种动物用来纪年、纪日和计算每一个人的属相。从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很久以来有学者发现十二支的古字里隐含着生肖的信息,他们将十二支与十二生肖古字相比较,发现十二支的古字形与十二种动物有一些联系。细致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确有大同小异之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即讲到“已”字为蛇的象形,同样的还有“亥”、“豕”。近人还考证甲骨文、金文中地支字与生肖字有相近之处,令人猜想,十二支是否就是十二生肖动物的象形字,由于十二支子丑寅卯容易记混,民间便用十二种动物代替,以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地支相配,成为纪年的符号系统。虽然以上猜想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细想一下便可以作出判断,十二支不可能是十二种动物的象形字,因为前面已经讲到十二支在殷商时已娴熟使用,而生肖是春秋时期才产生的,二者是不同源的。倘若在造字之时,地支便与生肖有关的话,生肖岂不是与地支同时产生了吗 ?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生肖的产生晚于十二地支,但与十二地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肖是对十二地支的附会,至于选择了十二种动物作为代替十二地支的符号,又源于古人的动物崇拜心理。

2、生肖的选择与排列

汉族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并不复杂,它与汉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相接近的,是可以猜测的。在十二种生肖动物,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占十二种动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因此这六畜成为生肖是有其必然性的。第二类是野生动物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与人的日常、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它们是虎、兔、猴、鼠、蛇,其中有为人们所敬畏的介入人类生活的,如虎、蛇;也有为人们所厌恶、忌讳,却依赖人类生存的鼠类;更有人们所喜爱的,如兔、猴。第三类是中国人传统的象征性的吉祥物——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集许多动物的特性于一体的“人造物”,是人们想象中的“灵物”。龙代表富贵吉祥,是最具象征色彩的吉祥动物,因此生肖中更少不了龙的位置。

从以上可以看出生肖动物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涵义,人们所选择的动物都是出于不同的角度,并带有一定意义。

一是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生肖排列。汉族民间故事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 ,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传说故事虽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 ,但它却体现了人们希望对十二生肖的选择做出解释的愿望。

二是中国古代学者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黑天苟地,混沌一片,鼠,时近夜半之际出来活动,将天地间的混沌状态咬出缝隙,“鼠咬天开”,所以子属鼠。天开之后,接着要辟地,“地辟于丑”,牛耕田,该是辟地之物,所以以丑属牛。寅时是人出生之时,有生必有死,置人于死地莫过于猛虎,寅,又有敬畏之义,所以寅属虎。 卯时,为日出之象,太阳本应离卦,离卦象火,内中所含阴爻,为太阳即月亮之精玉 兔,这样,卯便属兔了。辰,三月的卦象,此时正值群龙行雨的时节。辰自然就属了龙。已 ,四月的卦象,值此之时,春草茂盛,正是蛇的好日子,如鱼儿得水一般。另外,已时为上午,这时候蛇正归洞,因此,已属蛇。午,下午之时,阳气达到极端,阴气正在萌生。马这种动物,驰骋奔跑,四蹄腾空,但又不时踏地。腾空为阳,踏地为阴,马在阴阳之间跃进, 所以成了午的属相。羊,午后吃草为最佳时辰,容易上膘,此时为未时,故未属羊。未之后申时,是日近西山猿猴啼的时辰,并且猴子喜欢在此时伸臂跳跃,故而猴配申。酉为月亮出 现之时,月亮属水,应着坎卦。坎卦,其上下阴爻,而中间的阳爻代表太阳金乌之精。因 此,酉属鸡。夜幕降临,是为戌时。狗正是守夜的家畜,也就与之结为戌狗。接着亥时到, 天地间又浸入混沌一片的状态,如同果实包裹着果核那样,亥时夜里覆盖着世间万物。猪是只知道吃的混混沌沌的生物,故此猪成了亥的属相。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持此观点。

三是按中国人信阴阳的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阴与阳是按动物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定的。动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数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独是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体 ,物以稀为贵,当然排在第一,其后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龙, 五趾(奇);蛇,无趾(同偶);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鸡,四趾(偶) ;狗,五趾(奇);猪,四趾(偶)。持这种说法的是宋人洪巽,明代学者郎瑛在其基础上进行 了归类,在其所著的《七修类稿·十二生肖》中提出“地支在下”,因此别阴阳当看足趾数目。鼠前是四爪,偶数为阴,后足五爪,奇数为阳。子时的前半部分为昨夜之阴,后半部 分为今日之阳,正好用鼠来象征子。牛、羊、猪蹄分,鸡四爪,再加上兔缺唇且四爪,蛇舌分,六者均应合偶数,属阴,占了六项地支。虎五爪,猴、狗也五爪,马蹄圆而不分,六者均为奇数,属阳,连同属阳的鼠,占了另外六项地支。郎瑛的归类法,是借洪巽的分类法, 二者大同小异。

3、中国人的生肖信仰

生肖本是用于纪年的一套符号,是古代天文历法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了普遍被人们认同的生肖历法。中国古代哲学观是“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宇宙之本”,认为阴阳五行决定了世间万物的生存与发展,他们认为,日月是阴阳之源,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万物之本,合为七曜〖ZW(〗日、月、星称为曜,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七曜,旧时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为星期一,其余依次类推。主宰一切,而十二生肖分置于天,以纪十二辰,以七曜统之,因此十二生肖便被阴阳五行观念所浸染,成为民间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自生肖观念在民间出现以后,它随着术的盛行在民间流传不衰,民间迷信认为,五行中的每一种要素都是相互制约的,对人的一生会产生重大影响。人们可以利用不同的五行要素来协调,使自已的生活及所从事的工作能顺心如意。民间把生肖动物列为阴阳两类,与五行相对应,从而生成一套生肖决定命运的术。同时民间还认为生肖属相与人的性格也有着某种关系,即使同一属相的人,由于出生的时辰不同,性格、命运也会各异。? 生肖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本命年的观念。汉民族的本命年是按照十二生肖循环往复推出来的,它与十二生肖紧密相连。一个人出生的那年是农历什么年,那么以后每到这一属相年便是此人的本命年,由于十二生肖的循环往复,每过12年,人们就要遇到自已的本命年,这样依次推出,人生本命年为12岁、24岁、36岁、48岁、60岁……。

按照道教教义,修真炼性须致力于本命元辰,除去杂念私心,方能长寿永生。礼拜本命之辰 ,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每年正月初七、初八,北京人到白云观元辰殿“祭星”,向各自的本命星辰烧香礼拜,祈求一年平安,即“顺星”,意思是即使碰到不顺利的年份,通过祈祷得至本命神的保护也可转为顺利。其殿中供的以上六十位本命神,均为重彩泥塑,且都是座像,吸收了各自相关生肖的动物形象。六十神像的姓名有的为历史真有的人物,形象则带有明显的生肖标志,如:甲子太岁金岁金辨大将军,鼠相,持桃。

4、各民族的十二生肖

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里,生肖不是汉民族的专利,许多少数民族都使用十二生肖纪年。首先我们来看看各民族十二生肖对照表。

各族十二生肖对照表

桂西彝族

十二兽:龙、凤、马、蚁、人、鸡、狗、猪、雀、牛、虎、蛇

哀牢山彝族

十二兽:虎、兔、穿山甲、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川滇黔彝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海南黎族

十二兽:鸡、狗、猪、鼠、牛、虫、兔、龙、蛇、马、羊、猴

云南傣族

十二兽:鼠、黄牛、虎、兔、大蛇、蛇、马、山羊、猴、鸡、狗、象

广西壮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蒙古族

十二兽: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新疆维吾尔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猴、鸡、狗、猪

柯尔克孜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狐狸、鸡、狗、猪

选我,谢谢!!!!!!

古人在墓中埋下大量陶俑对中国泥塑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截至2017年底,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

西安市是副省级省会城市,辖11个市辖区、2个县,分别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周至县、蓝田县。

宝鸡市辖3个市辖区、9个县,分别为: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

咸阳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9个县,分别为:秦都区、杨陵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州市、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武功县。

铜川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分别为: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宜君县。

渭南市辖2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省辖市,分别为:临渭区、华州区、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韩城市、华阴市。

延安市辖2个市辖区、11个县,分别为:宝塔区、安塞区、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

榆林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9个县,分别为:榆阳区、横山区、神木市、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

汉中市辖2个市辖区、9个县,分别为: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

安康市辖1个市辖区、9个县,分别为: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

商洛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分别为: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

扩展资料:

陕西民俗文化丰富而独特,主要表现在方言源远流长、剪纸巧夺天工、泥塑技艺精湛、腰鼓欢快奔放、民歌或柔或刚、皮影博大精深、社火魅力独特。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孕育了多姿多彩、瑰丽奇特的民俗文化。

方言?陕西方言是指陕西省管辖范围内的方言。受地理、历史、政治及迁徙等因素的影响,陕西各地方言从语音到词语都有很大的差异。从整体语感来看,陕西方言分为关中话、陕北话、陕南话三部分。

秦岭以南除洛南、商州、丹凤外是陕南方言区,延长、甘泉、延安以北除定边外是陕北方言区,陕南、陕北两方言区以外的地域是关中方言区。

关中方言分为西府方言(宝鸡、咸阳西部)和东府方言(西安、咸阳大部、渭南、铜川),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

陕北方言属西北官话和晋方言,方言受山西影响较大,也杂入一些蒙古语,至今保留入声。陕南方言多属于巴蜀方言(西南官话),有关中话、江淮官话、楚语、赣语、湘语的少量分布。

剪纸?剪纸俗称窗花,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纸贴在勾画好的粗线条纸画上进行剪刻的民间工艺美术,在陕西民间有着深远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墙花”“门符”“灯笼花”“喜花”“炕围花”“门帘花”等也是陕西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民间逢年过节、婚嫁喜庆、满月生辰、迎神赛社赶庙会等庆祝活动有在门上、窗户上贴满剪纸的习俗。

受区域文化差异影响,陕西剪纸地域风格浓郁。陕北剪纸浑厚、纯真、强劲有力、豪迈奔放,以单色剪纸为主。关中剪纸略显粗犷、精而不繁、巧而秀丽。陕南流行的植物纹样,疏密虚实相宜,装饰趣味浓郁。

陕西剪纸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剪纸之乡”的有:安塞、富县、洛川、旬邑、定边、靖边6个县。《百鸟朝凤》《老鼠嫁女》《王祥卧冰》《二龙戏珠》等剪纸作品名享中外。库淑兰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剪花娘子”。

泥塑?泥塑,即用黏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陕西泥塑主要分布在凤翔六营、乾县、蒲城、西安鱼化寨、狄寨、商洛等地,20世纪80年代以后,除凤翔六营泥塑外,其他泥塑均已失传匿迹。

凤翔泥塑又称“凤翔彩绘泥塑”“凤翔彩塑”“凤翔泥偶”,主要分布在凤翔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凤翔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

三是立人,主要塑造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凤翔泥塑共有170多个花色品种,大到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在全国众多的民间泥塑中独树一帜。

凤翔彩绘泥塑生肖马、羊、猪分别被国家邮政总局邮票设计司确定为2002年、2003年、2007年生肖邮票。腰鼓?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安塞腰鼓是陕北腰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安塞腰鼓多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数千人。其表演形式可大致分为“路鼓”和“场地鼓”。安塞腰鼓多在重大节日庆祝、庆典、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活动时间。

2006年,“安塞腰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歌?陕西民歌根据地域特征和艺术特点分为陕北民歌、陕南民歌和关中民歌。

陕北民歌种类繁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有信天游、小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榆林小曲、陕北套曲等20多个曲种,其中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流传最广。

陕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歌是陕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曲种,民歌的代表性曲目有《郎在对门唱山歌》《南山竹子》等。镇巴民歌是陕南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品有《拉石头号子》《巴山酒歌》等。

关中民歌有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箱夫子歌等曲种。影响最大的是小调,关中小调分为“一般小调”“丝弦小调”“社火小调”“风俗小调”“儿歌”等。民歌、陕北民歌、镇巴民歌先后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皮影,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鼎盛于唐代,又称“影戏”“影子戏”,流传于民间,保留着民间说书的历史痕迹,是近代陕西诸种戏曲的前身。其唱腔数十种,以老腔、碗碗腔、阿宫腔、弦板腔、秦腔五大调较为普遍,辅之陕北、陕南及关中各种道情。

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有《游西湖》《哪吒闹海》《古城会》《会阵招亲》等。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表演技术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华县是皮影的发源地,华县皮影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品种,同时也是被国内外皮影界公认的所有中国地方皮影乃至世界皮影艺术种类之集大成者。中国皮影的国际正式名称叫“华剧”,即华县皮影戏曲之意。2006年,“华县皮影”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社火?“社火”是陕西民间一种广泛的、传统的、规模壮观的群众活动,来源于古老的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火起源于周代的“傩仪式”,宋代以后逐渐转入民间,并融入了各种杂戏。

陕西社火包括鼓乐、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秧歌、舞龙、舞狮、花灯等。陕北的佳县、洛川、榆林等地称社火为“打社火”“地傩子”,陕南的商南、洛南、商县等地称社火为“花灯会”,关中扮演社火则被称为“耍社火”“耍狮子”“耍龙灯”“耍竹马”等。

近现代的陕西民间社火活动通常在正月、节日盛会或庙会演出。关中是陕西社火活动最活跃的地区,陕西宝鸡被誉为“中国社火之乡”。流行在宝鸡西山地区的知名社火代表有《尿床胎》《天官赐福》《黑搬兵》《点红灯》《寡妇务农》《刘秀才》等。

百度百科—陕西

十二生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陶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瑰宝,在中国美术史和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俑,《礼记?檀弓》曰:“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小仁。”郑玄解释其中“俑”字说:“俑,偶人也,有面目肌发,有似于生人。”这说明“俑”的最初含义应该是指具有人物形象的雕塑,以后“俑”的含义外延不断扩大,逐渐将动物的形象也包括在内,形成我们今天所说的“俑”的概念。

中国古代陶俑的产生始于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人们用泥塑的各种人物和动物形象作装饰,当时的陶塑人像并不是古代文献中所诠释的俑,而是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以及其他更为复杂的宗教观念有关。至殷商时期,出现了作为人殉替代品的“俑”,自此,陶制的俑开始成为中国古代陶塑艺术的主体。随着历史的推移,陶俑雕塑艺术在风格上经历了秦的博大雄健、汉的朴拙豪放、唐的瑰丽大气、宋的淡雅含蓄以及元明的粗率衰落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目前考古发掘所见最早的陶俑,是1937年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商代晚期王室墓葬中出土的三个带手枷的陶制人物俑,俑的尺寸不大,头发盘起,男俑双手被枷于背后,女俑双手被枷于胸前,面部表情忧郁,据推测其身份应该是奴隶或是战俘。这三件陶俑用于随葬其作用应与人殉是相同的。

陕西是中华民族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不断被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古代陶俑雕塑艺术的认识。目前,陕西地区时代较早的陶俑有陕北黄陵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像,但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陶俑应是铜川市枣庙乡春秋晚期秦墓中出土的彩绘泥俑。泥俑分为侍卫、侍仆和动物俑三类,用红胶泥捏塑而成,未经焙烧。这批泥俑沿袭了商周时期陶塑作品的风格,庄重有余而活泼不足。

战国时期的陶俑有1954年宝鸡市李家崖出土的乐俑,1995年咸阳市塔尔坡秦墓出土的2件彩绘骑马俑。后者属于战国晚期,以捏制的方法制成,未经烧制,仅仅表现出俑的用途及其身份,且造型稚拙,在雕塑艺术上较为原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发天下刑徒七十余万,穿治骊山,为自己构筑陵寝。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在秦始皇陵东侧陪葬坑陆续发掘出大批陶兵马俑,其数量之多、个体之美,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都堪称奇迹。它们一方面为我们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兵强马壮、叱吒风云、横扫、统一中国的历史画面,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秦代的陶俑艺术已经达到了中国陶俑艺术的第一个高峰。

秦代陶俑摆脱了商周陶俑的呆滞和战国陶俑缺乏活力的面貌,以写实见长,在艺术风格上开创了活泼开朗的现实主义先河。工匠们将不同身份、不同年龄和不同地域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各具特色,显示出我国古代雕塑艺术日趋成熟。秦武士俑比例准确、机警聪敏、骁勇威猛、形象逼真;百戏俑造型生动、魅力四射;文吏俑儒雅拘谨、温文儒雅、憨厚朴实、独树一帜。马的塑造也颇具特色,主要表现为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使用了不同的雕塑手法。马的头部塑造多变而细腻,面颊用大刀刮削,使颌骨突出、颌角分明;马的眼皮、鼻翼和嘴唇用阴线精雕细刻;马四肢的塑造运用线面结合,棱角分明,强健有力;马的身躯肌腱隆突、肌丰骨劲,背脊结实有力,形象而生动地再现了秦马的神骏。总之,秦代陶俑明快洗练、浑厚宏大的艺术风格,为汉唐陶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制作工艺上,秦俑以捏制和模制为主,并运用了粘贴、刻划、彩绘等多种制作手法,几乎包含了陶俑制作的所有工艺,以后陶俑的制作基本上都以此为基础。因此,秦俑在我国雕塑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代是中国古代陶俑艺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一方面国家的强大,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扩大为陶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汉代“事死如事生”的厚葬观念的盛行,则极大地推动了陶俑的制作和使用。从考古资料看,汉代陶俑的种类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男女侍俑外,还有武士俑、骑马俑、文官俑、武官俑、歌舞伎乐俑、百戏俑等,此外陶畜禽俑在汉代大量出现,如马、牛、羊、猪、犬、鸡、鸭、鹅、鸟等,总之,后世所见各种陶俑在这一时期基本上都已经出现。

西汉前期陶俑的制作明显地继承了秦代注重细节刻画、明快洗练的写实风格。1965年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的陶兵马俑群,1991年咸阳汉景帝阳陵从葬坑出土的大量陶俑,是汉代前期陶俑的代表。杨家湾汉墓是汉高祖长陵的陪葬墓,是目前所发现的西汉时期研究价值极高的兵马俑群,出土的彩绘陶俑有骑兵俑、步兵俑等,具有规格整齐划一、工艺精良、塑造精美的特点。汉景帝阳陵陪葬坑出土的陶俑则生动真实地反映了“文景之治”时期社会生活尚简朴实的浓郁风气。这两批陶俑都明显表现出了官府作坊陶俑制作的特征。

西汉中后期,陶俑的制作完全摆脱了官府手工作坊陶俑风格的束缚,陶俑艺术呈现出一种新风貌。如陶俑的取材更加广泛,反映追求享乐的各种陶塑以及表示地主阶级占有财富的奴婢和家畜形象等在汉墓中普遍发现。人物的塑造注重内在神韵的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总体艺术风格粗犷豪放,注重追求简洁明快的动态美。

东汉陶俑艺术在继承西汉写实风格的基础上,又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寓巧于拙的简朴豪放的艺术风格。东汉陶俑形象的塑造,不刻意追求形体比例的准确和对细节的精雕细琢,而是通过大轮廓剪影式的雕塑形式来表现塑造对象的内在神韵。此外,东汉陶俑题材也更加广泛,各种乐舞俑、杂技俑、百戏俑大量出现。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战争频繁的纷乱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迁徙和汉族人民的南下,促使了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大融合,表现在陕西地区陶俑雕塑艺术上就是南北方特色兼有的独特时代风格。

这—时期最为重要变化是新的随葬礼仪制度的确立,陶俑的造型和俑群的构成都有了新的模式,并且逐渐成为制度。这种新的模式对后世影响极大,以后历代随葬陶俑的种类和内容大都基本沿袭这种丧葬制度而没有太多的变化,偶有变化也多随朝代更替在随葬陶俑的组合上有一些增减调整。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新的埋葬制度中随葬陶俑大体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镇墓俑,包括武士俑、天王俑、镇墓兽和十二生肖俑。

第二类是以牛车和鞍马为中心的出行仪仗俑,包括文官俑、武官俑、男女骑马俑、乐俑以及随行载物的马、骆驼、驴等。

第三类是家内侍仆俑,包括男女侍俑、伎乐歌舞俑。

第四类是庖厨明器及动物模型,有猪、狗、鸡等。

从全国范围来看陕西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不是很多,较重要的是1953年西安南郊草场坡1号墓的发现 ,此墓出土陶俑达120余件,随葬陶俑内容与种类与新模式极为吻合,特别是甲骑具装俑的出土更显重要,它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同类俑中时代较早的。所谓“甲骑具装”,即人和马都披铠甲的重装骑兵。此类武士俑的出土,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骑兵装备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的历史大背景。1982年陕西安康岭南朝墓出土的一批陶俑,则反映了当时庄园经济生活中普通百姓的风貌,与陕西关中地区的陶俑在造型风格上迥然不同。

西魏、北周的势力范围以今天的陕西、甘肃和宁夏地区为主,统治中心在长安,因此这一时期的主要墓葬基本上集中在陕西地区。其代表是汉中崔家营西魏墓和咸阳国际机场北朝墓出土的陶俑,这批陶俑观赏价值极高,每一件俑塑都运用了熟练的雕塑手法,制作精良,造型别致。

唐代是中国古代陶俑雕塑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陶俑艺术在此时大放异彩,无论从数量和质量、创作题材和创作手法上都比秦汉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三彩俑的出现更加丰富了陶俑的表现力,唐代陶俑所包含的丰富社会内容以及艺术上华丽灿烂的风,将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推向了顶峰。

依据考古资料,陕西地区唐墓内随葬陶俑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为隋至初唐,即隋文帝至唐高宗末年。这一时期盛行以牛车为中心的出行仪仗俑群。

第二期为盛唐,即武则天至唐中宗时期。这一时期仍以出行仪仗俑群为主,只是牛车的位置逐渐被马或骆驼所代替,形成了以乘马或骆驼为中心的仪仗俑群。

第三期为中唐,即唐睿宗至唐肃宗时期。这一时期出行仪仗俑群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表现家居生活的男女侍俑等。

第四期为晚唐,即唐德宗至唐末。陶俑数量和种类锐减,其它材质的俑数量增多。

上述各期陶俑组合的变化,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盛衰以及丧葬习俗、审美观念和社会风尚的演变。

从唐墓出土的陶俑来看,初唐时期的陶俑制作工艺较前代有了显著的提高,表现手法和雕塑技巧日趋娴熟,对于人物外形和神情的刻画细致入微,表达准确,人物形象清秀俊美。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出土的陶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盛唐时期陶俑的形象塑造以肌丰骨柔为特征,崇尚一种以丰腴为美的美学风格,这种美学风格贯穿整个盛唐时期,不仅影响到了女俑的塑造,甚至影响到了男俑乃至胡人俑的塑造。1959年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的三彩女俑就是这一时期陶俑丰腴为美风格最典型的体现。这种审美意识一直延续到中唐元和年间以后才逐渐消失。

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为盛唐以前的雕塑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仪仗、出行、、装扮、侍奉、歌舞、旅行、商贾、劳作、饲养等等尽入陶俑造型,陶俑人物形象极为丰富,男女老少、胡汉异族、文官武将、高官显贵、侍仆胡商、乐师舞娘呼之欲出,就连马、驼、驴、牛、狗、狮、鹰、豹等动物也是栩栩如生。可以说,唐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几乎都被工匠们独到的眼光和神奇的雕刀所囊括,他们在创作时既注重外形的刻画,又注意对人物及动物的性格特征的把握,将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强烈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中晚唐时期陶俑虽然仍具有盛世的风范和余韵,但也逐渐显现出一种颓唐的面貌,陶俑题材、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陶俑制作粗简,程式化趋向日益浓厚。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陶俑雕塑的衰落期。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最为发达的时期,对自然界的更多认识使人们的丧葬观念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这一时期使用木质明器和焚烧纸明器习俗的兴起,使得墓葬随葬陶俑大大减少。尽管这一时期纸制明器的出现与使用对陶制明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是,汉唐以来的陶俑雕塑传统依然存在,陕西旬邑县1965年和18年出土的精美儿童俑就是这种传统艺术的延续。此外,当时理学思想的兴起,也对陶塑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年安康市白家梁出土的女侍俑所具有的婉约含蓄的风格,就是对理学影响下宋代陶俑艺术风格鲜明而生动的注解。

元代陶俑的制作粗率,这是因为,一方面纸制明器的继续流行,另一方面则是深受蒙古族丧葬习俗的影响。蒙古族素以深埋不坟为传统,所以一般不用俑来随葬,只有部分汉族和少数契丹族官僚仍以陶俑随葬。元代陶俑主要出土于陕西和四川,陕西以西安曲江池西村元至元二年(1266年)段继荣夫妇墓、长安县韦曲村泰定三年(1326年)贺氏墓、宝鸡元墓等出土的元俑为代表。陕西元俑都为深灰胎,不上釉,在技巧和制作方法上尚有一定的艺术水准,风格写实,种类有男女侍俑、骑马俑、骆驼俑、马俑等,大部分俑的形象为蒙古族人和胡人。在陶俑的组合上,五代、宋时颇为盛行的神煞俑已消失,人物面貌多具有少数民族及域外文化色彩。

明代随葬器物中瓷制明器几乎完全代替了陶制明器的使用,陶俑仅见于分封各地的藩王墓和一些高级官僚的墓中。陕西出土明代陶俑最重要的墓葬是1986年长安县韦曲朱公镀墓和1990年长安县简王井乡明简王墓。后者出土的300多件彩绘仪仗陶俑,俑的脚底部多有墨书标明其身份,真实地反映了明朝初年藩王贵胄在丧葬上所恪守的礼仪制度。

陶俑作为一种随葬品,是古代人丧葬观念的产物,它不仅直接反映着当时的丧葬习俗和丧葬礼仪制度,同时它又是历史和社会生活的一种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产、生活、对外交流等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是对文献资料的形象补充。从艺术角度来看,陶俑是以古代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为主要表现对象的雕塑艺术品,它不仅真实地塑造了各个时代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国家民族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昭显着历代人们对于美的理解,通过历代陶俑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各个时代雕塑艺术发展的水平和时代审美风尚的演变。

目前,文物和艺术品收藏热方兴未艾。在收藏过程中,由于利益因素的驱动,我们见到的文物难免鱼目混杂,陶俑作为一个主要门类更是如此。所以,无论是国家文博机构还是社会团体及自然人,对所要收藏的陶俑均应进行全面、认真的鉴别。目前古玩市场上的陶俑和三彩俑以充真的仿制品多来自陕西和河南,常见的是用新土或石膏等做胎再施彩绘或釉,这类俑较粗糙,易辨别。还有用古墓里的泥土或汉砖粉末制胎后,再上釉施彩,这类陶俑需要认真辨识。总之,只要从造型、陶胎、彩绘、釉色、工艺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和仔细鉴别,就不难做出正确的判断。由于陶俑的质地较脆,彩绘容易脱落,收藏后在保藏上更要注意用科学方法进行养护,只有这样才能够较长久地保存并体现其历史及艺术价值。

写物说明文

用12生肖纪年,在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开始了。《北史·宇文护法》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表明当时民间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但是,12生肖的来历如何呢?我国古籍中记载,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 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符号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来纪年。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游牧民族则以动物来纪年。《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另外,《宋史·吐蕃传》中也记载说,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以后,在中原同少数民族的交往中,两种纪年法相 互触合形成现在12生肖。正像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的那样,“盖北俗初无所谓子 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这种关于12生肖来历的解释,已经被许多人认可。

另外,关于12生肖来历的说法还有:洪巽的《阳谷漫录》中说,12地支中位居奇数者,以动物的指或蹄也为奇数相配,如子位居首位,与它相配的鼠为5指,地支中居偶数位的,则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如牛与丑相配,为4爪。叶世杰在《草木子 》中,把12生肖的来历解释为:术家以12肖配12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无牙、牛无 齿、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瞳、猴无臀、鸡无肾、犬无胃、猪无 筋、人则无不足。”

其它的说法还有种种。诸如:黄帝要选拔12种动物在天上按时值班……通过竞赛而选中了鼠 、牛、虎等12种动物;12生肖来源于原始社会一些氏族的图腾崇拜;12生肖可能是从天竺引 进的;或28个星宿分布周天,以值12个时辰。每个星宿都以一种动物命名。从每个时辰值班的动物中挑选某种常见的作某一年的代称等等,不一而足。

尽管人们不能确定12生肖的确切来历,但因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种仍有实用价值的宝贵遗产。

十二生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权威的《辞海》的用的是清朝学者赵翼的说法,认为十二生肖起于东汉,之前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但是目前已经将其推断提前了.

现在认为最早的应该是《诗经?小雅?吉日》“吉日庚午,既差我马”,明确将动物马于地支午相配在一起,与现在的生肖完全一致。

什么叫生肖?

根据一个人的出生,配定于一个固定的动物形象,就叫生肖。要注意的是,如果定义为按照生年确定一个固定的动物形象,并不是一个准确的说法,因为除了汉民族外,其他异族甚至异国也有生肖,而且有的生肖并不是一定按照年份来编排的,例如缅甸就有八大生肖,它是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排序的,不同日子出生的人分属虎、狮子、双牙象和无牙象、老鼠、天竺鼠、龙、妙翅鸟。本文要说的只限中国的生肖,所以除特别注明的,后文中生肖这个概念即为中国生肖。

中国人的生肖,与天文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历法,在3000多年前的夏朝已经成熟,所以也将农历称之为夏历,中国生肖的确定,应该与中国历法的确定在同一时期。每一个生肖相配于一个地支,这样,某一个地支年份,无论它与哪个天干相配,都称之为某生肖年,例如:甲子、乙子、丙子、丁子……年都称之为“鼠年”。对于动物与纪年相配的记载,目前最早的应该是《诗经?小雅?吉日》“吉日庚午,既差我马”,明确将动物马于地支午相配在一起,与现在的生肖完全一致。

1、生肖的由来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

《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载: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 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已,蛇也。申,猴也。”

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

“辰为龙,已为蛇。辰、已之位在东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与自已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产生一种依赖感(如马、羊、牛、鸡、犬等),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产生一种恐 惧感(如虎、蛇),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产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觉等),导致产生对动物的崇拜。十二种生肖动物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纪月的兽历。

原始人的动物崇拜还表现在傩舞等原始舞蹈上,傩大约产生于周代前后,大傩仪式中的主角是方相氏和十二神兽。驱傩舞蹈选中十二兽,是原始人对动物崇敬心理的表现。大傩仪式上选中的十二兽(或十二神)是为照应一年十二个月份,以求月月平安,驱除四方疫鬼,照应十二个方位的。对十二个方位的照应当然牵涉到十二支,于是与十二生肖挂钩,在驱傩仪式中的十二属相被派上逢凶化吉的用场。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兽、十二生肖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共同的来源都是原始动物崇拜。

讲生肖的渊源,必然要将生肖与天干地支联系在一起。近代在安阳殷墟出土的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干支表,说明在殷商时代干支纪日已娴熟自如。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干支的功能逐渐多样化,它作为充当时间单位的标号,一方面扩大了,用于纪年;一方面缩小了,用于纪时(一日的十二个时辰)。根据历史记载及研究证明,生肖是继“干支纪年法”创立后才出现的 ,十二种动物是对十二地支的一一对应,以动物作地支标志。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属的动物,由此以十二种动物用来纪年、纪日和计算每一个人的属相。从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很久以来有学者发现十二支的古字里隐含着生肖的信息,他们将十二支与十二生肖古字相比较,发现十二支的古字形与十二种动物有一些联系。细致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确有大同小异之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即讲到“已”字为蛇的象形,同样的还有“亥”、“豕”。近人还考证甲骨文、金文中地支字与生肖字有相近之处,令人猜想,十二支是否就是十二生肖动物的象形字,由于十二支子丑寅卯容易记混,民间便用十二种动物代替,以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地支相配,成为纪年的符号系统。虽然以上猜想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细想一下便可以作出判断,十二支不可能是十二种动物的象形字,因为前面已经讲到十二支在殷商时已娴熟使用,而生肖是春秋时期才产生的,二者是不同源的。倘若在造字之时,地支便与生肖有关的话,生肖岂不是与地支同时产生了吗 ?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生肖的产生晚于十二地支,但与十二地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肖是对十二地支的附会,至于选择了十二种动物作为代替十二地支的符号,又源于古人的动物崇拜心理。

2、生肖的选择与排列

汉族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并不复杂,它与汉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相接近的,是可以猜测的。在十二种生肖动物,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占十二种动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因此这六畜成为生肖是有其必然性的。第二类是野生动物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与人的日常、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它们是虎、兔、猴、鼠、蛇,其中有为人们所敬畏的介入人类生活的,如虎、蛇;也有为人们所厌恶、忌讳,却依赖人类生存的鼠类;更有人们所喜爱的,如兔、猴。第三类是中国人传统的象征性的吉祥物——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集许多动物的特性于一体的“人造物”,是人们想象中的“灵物”。龙代表富贵吉祥,是最具象征色彩的吉祥动物,因此生肖中更少不了龙的位置。

从以上可以看出生肖动物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涵义,人们所选择的动物都是出于不同的角度,并带有一定意义。

一是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生肖排列。汉族民间故事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 ,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传说故事虽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 ,但它却体现了人们希望对十二生肖的选择做出解释的愿望。

二是中国古代学者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黑天苟地,混沌一片,鼠,时近夜半之际出来活动,将天地间的混沌状态咬出缝隙,“鼠咬天开”,所以子属鼠。天开之后,接着要辟地,“地辟于丑”,牛耕田,该是辟地之物,所以以丑属牛。寅时是人出生之时,有生必有死,置人于死地莫过于猛虎,寅,又有敬畏之义,所以寅属虎。 卯时,为日出之象,太阳本应离卦,离卦象火,内中所含阴爻,为太阳即月亮之精玉 兔,这样,卯便属兔了。辰,三月的卦象,此时正值群龙行雨的时节。辰自然就属了龙。已 ,四月的卦象,值此之时,春草茂盛,正是蛇的好日子,如鱼儿得水一般。另外,已时为上午,这时候蛇正归洞,因此,已属蛇。午,下午之时,阳气达到极端,阴气正在萌生。马这种动物,驰骋奔跑,四蹄腾空,但又不时踏地。腾空为阳,踏地为阴,马在阴阳之间跃进, 所以成了午的属相。羊,午后吃草为最佳时辰,容易上膘,此时为未时,故未属羊。未之后申时,是日近西山猿猴啼的时辰,并且猴子喜欢在此时伸臂跳跃,故而猴配申。酉为月亮出 现之时,月亮属水,应着坎卦。坎卦,其上下阴爻,而中间的阳爻代表太阳金乌之精。因 此,酉属鸡。夜幕降临,是为戌时。狗正是守夜的家畜,也就与之结为戌狗。接着亥时到, 天地间又浸入混沌一片的状态,如同果实包裹着果核那样,亥时夜里覆盖着世间万物。猪是只知道吃的混混沌沌的生物,故此猪成了亥的属相。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持此观点。

三是按中国人信阴阳的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阴与阳是按动物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定的。动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数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独是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体 ,物以稀为贵,当然排在第一,其后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龙, 五趾(奇);蛇,无趾(同偶);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鸡,四趾(偶) ;狗,五趾(奇);猪,四趾(偶)。持这种说法的是宋人洪巽,明代学者郎瑛在其基础上进行 了归类,在其所著的《七修类稿·十二生肖》中提出“地支在下”,因此别阴阳当看足趾数目。鼠前是四爪,偶数为阴,后足五爪,奇数为阳。子时的前半部分为昨夜之阴,后半部 分为今日之阳,正好用鼠来象征子。牛、羊、猪蹄分,鸡四爪,再加上兔缺唇且四爪,蛇舌分,六者均应合偶数,属阴,占了六项地支。虎五爪,猴、狗也五爪,马蹄圆而不分,六者均为奇数,属阳,连同属阳的鼠,占了另外六项地支。郎瑛的归类法,是借洪巽的分类法, 二者大同小异。

3、中国人的生肖信仰

生肖本是用于纪年的一套符号,是古代天文历法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了普遍被人们认同的生肖历法。中国古代哲学观是“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宇宙之本”,认为阴阳五行决定了世间万物的生存与发展,他们认为,日月是阴阳之源,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万物之本,合为七曜〖ZW(〗日、月、星称为曜,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七曜,旧时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为星期一,其余依次类推。主宰一切,而十二生肖分置于天,以纪十二辰,以七曜统之,因此十二生肖便被阴阳五行观念所浸染,成为民间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自生肖观念在民间出现以后,它随着术的盛行在民间流传不衰,民间迷信认为,五行中的每一种要素都是相互制约的,对人的一生会产生重大影响。人们可以利用不同的五行要素来协调,使自已的生活及所从事的工作能顺心如意。民间把生肖动物列为阴阳两类,与五行相对应,从而生成一套生肖决定命运的术。同时民间还认为生肖属相与人的性格也有着某种关系,即使同一属相的人,由于出生的时辰不同,性格、命运也会各异。? 生肖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本命年的观念。汉民族的本命年是按照十二生肖循环往复推出来的,它与十二生肖紧密相连。一个人出生的那年是农历什么年,那么以后每到这一属相年便是此人的本命年,由于十二生肖的循环往复,每过12年,人们就要遇到自已的本命年,这样依次推出,人生本命年为12岁、24岁、36岁、48岁、60岁……。

按照道教教义,修真炼性须致力于本命元辰,除去杂念私心,方能长寿永生。礼拜本命之辰 ,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每年正月初七、初八,北京人到白云观元辰殿“祭星”,向各自的本命星辰烧香礼拜,祈求一年平安,即“顺星”,意思是即使碰到不顺利的年份,通过祈祷得至本命神的保护也可转为顺利。其殿中供的以上六十位本命神,均为重彩泥塑,且都是座像,吸收了各自相关生肖的动物形象。六十神像的姓名有的为历史真有的人物,形象则带有明显的生肖标志,如:甲子太岁金岁金辨大将军,鼠相,持桃。

4、各民族的十二生肖

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里,生肖不是汉民族的专利,许多少数民族都使用十二生肖纪年。首先我们来看看各民族十二生肖对照表。

各族十二生肖对照表

桂西彝族

十二兽:龙、凤、马、蚁、人、鸡、狗、猪、雀、牛、虎、蛇

哀牢山彝族

十二兽:虎、兔、穿山甲、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川滇黔彝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海南黎族

十二兽:鸡、狗、猪、鼠、牛、虫、兔、龙、蛇、马、羊、猴

云南傣族

十二兽:鼠、黄牛、虎、兔、大蛇、蛇、马、山羊、猴、鸡、狗、象

广西壮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蒙古族

十二兽: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新疆维吾尔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猴、鸡、狗、猪

柯尔克孜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狐狸、鸡、狗、猪

选我,谢谢!!!!!!

 相信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应用极广的说明文,说明文要求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那要怎么写好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写物说明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写物说明文1

 说起仓鼠,我家到有两只,他们都很可爱。

 来,我带大家来讲讲他们的外貌吧。一直是全白的,不过头上有些灰,因此得名——小白。还有一只的毛色像松鼠的毛色。要是再在屁股下按上一个毛茸茸的小尾巴,那就真成 松鼠 了。他叫——小松。他们都长着四只小爪子。爪子上长着细细的小毛。一个个小小的耳朵,像米粒一样大,小尾巴也十分的小。

 刚买来他们时,我为他们买了一个小窝,里面有个小房子。外面有食物。虽然这个小窝很简陋。但是我就得他们已经很满足了。

 夜晚来临了,他们的睡相真可爱。他们窝在小房子里,小松趴在小白身上,小白的头放在里面。慢慢地入睡了。小白闭上了大大的眼睛。看看他们的睡相,真是不可形容,太可爱了。

 早起的鸟儿有食吃,小白先行起床,瞧,小白开始吃食了,他用那双前爪扒开铺在地上的东西,寻找食物。看见了就用那小小的嘴啃着食物。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渴了就跑到水边,小心翼翼地喝了起来。吃好早饭,小白开始运动了。他用灵活地爪子。把在栏杆上,一脚一脚往上爬。爬到最顶上,还有一只小爪子抓住栏杆,在吊栏呢。可他坚持不多久,就掉了个顶朝天。不知啥时,懒鬼小松也出来了,还缩着身子,慢慢地寻找食物。

 看,我家的鼠可爱吗?我想你们也会喜欢他们的。

写物说明文2

 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东西,比如琦君笔下的桂花,冯骥才眼中的小珍珠鸟。而我也不例外。

 她有一头乌黑的长发,一双大大的如同玻璃珠一般的眼睛嵌在那儿。小巧玲珑的鼻子下面就是一张如樱桃般红润的小嘴。紫色的长裙衬托出她高贵优雅的气质,水晶一般的项链挂在她的身上,多么漂亮啊!不用我说,你们一定知道这位美若天仙的她是谁了吧!没错,她就是我最最喜爱的娃娃。

 说起这个娃娃,她可跟别的娃娃不一样,她是最独一无二的!哦,对了。我还要讲讲这个娃娃的来历呢!

 这个娃娃是我姑姑在我十岁生日时送给我的。她的名字叫海希尔。那一天,当我收到这个礼物时,顿时乐开了花,高兴得手舞足蹈。但是,当我问姑姑这个娃娃的价钱时,顿时吓了一大跳。原来,这个娃娃要一千多块钱,都能赶上我姑姑三分之一的工资了。顿时,我觉得自己是多么幸福。

 因此,我才会把这个娃娃视为珍宝。把所有的困处,难处以及烦心事都向她吐露,而她好像听得懂似的,默默地倾听我的烦恼。

 所以,过去的两年里,我精心地对待她,每一天都给她换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衣服。就连我妈妈都说,我对娃娃和对她不一样。

 确实,一个是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妹妹。但是,我一样爱着她们。

写物说明文3

 10月5日,星期四,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往吴山广场游玩。

 我们进了花鸟市场,来到一楼,走进了一家店展,里面放满了各种各种的鱼,有的只有背鳍,没有胸鳍;有的有吸盘,牢牢地吸住玻璃;有的只有小指甲那么大;还有的眼睛大大的,像一样。看完了鱼,我们又来到另一家店展,我看到了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菜叶的蜗牛,正兴高烈地玩着滚轮的小老鼠,还看到正东张西看的乌龟和害羞得躲在海螺里的借居蟹,……这么多可爱的小宠物,看得我眼花缭乱,兴奋不已。

 接着,我们经过二楼的鲜花店展,来到三楼看宠物狗。还没走进店展,就听到“汪汪汪……”的声音。我急忙跑进往,哇,好多的狗啊!有斑点狗、白色卷毛狗、哈巴狗……有的个子小小的,有的长得非常高大。这些狗不停地叫着,那声音真是震耳欲聋。他们中间还有两只可爱的小猪在呼呼睡大觉呢!

 看完宠物狗,我们就往逛河坊街、吃小吃往了。

写物说明文4

 我手里握着一片柠檬,酸而苦,把我的手上弄得很黏。我掏出一片湿巾,擦了擦。柠檬虽苦,亦清甜,我的前座,就是那个负心的男人。喜欢柠檬独到的滋味,对那种清香赞不绝口,我生来就是这样应该面对苦涩人生的吧?宁檬,你这又是何必呢!我的lemon已经昏昏欲睡了。它是一只猫,我在爸爸离家出走时捡到的,lemon也很爱闻柠檬的味道,我们相依为命。妈妈前两天刚刚去世,那两天,是我的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上帝让我的爸爸寻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富有的女人,我暂可容忍,朝夕相处的妈妈又离我而去。我怎么可以忍受?lemon,我不会遗弃你的。不知道和继母、姐姐在一起朝夕相处会如何,只是,不要想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吧!也要小心翼翼。我对未来没有多少憧憬,毕竟,以前温暖的家庭,已经不属于我。而属于那个据说很美丽的妹妹吧!

 “宁檬,那么多年还喜欢吃lemon啊。”那是我爸,他西装革履,事业有成。

 我随了母亲的姓,也改了名字。记得小时候爸爸经常给我买lemon,那时候我是多么快乐,lemon是我的最爱,现在,我仍在吃lemon,喝咖啡,延续着多年的习惯。爸爸叫我宁檬时有点生硬,有点强迫。

 “哦,那么多年了。”我不想伤他的心,可他不是无辜的啊。

 “恩。”

 我看见副驾驶座位上有一袋蓝莓,很漂亮,精美,一定价值不菲,那是给谁的?我看了看手中的lemon,不知道它是不是我的最爱。

 “没有了lemon,宁檬,将就点吃点蓝莓吧,”他莞尔一笑,很帅很帅,“小果最爱吃蓝莓了,吃起来的时候特别可爱,我最喜欢欣赏她的吃相——”

 我快受不了了,原来他在那个家庭里那么幸福,那么快乐,他的妻子夏太太斯文据说很美,他们的女儿自然与众不同。我希望,即使沦为乞丐,也不要过这种生活。

 我冷着脸叫嚷了一句,“夏先生,请您让我回家吧。”

 “你——”爸爸惊愕了,所有人都以为我是一个柔弱的小女孩,我需要让自己坚强起来。

 “宁檬,这个家欢迎你,不要这样好吗?”他低沉的富有磁性的声音迷倒了我。

 “嗯。”我只好答应。

写物说明文5

 有人喜欢晶莹剔透的钻石,有人喜欢那纯洁无瑕的水晶。更有甚者青睐与价值不菲的翡翠。而我独爱那普普通通的玻璃装饰成的“观赏镜”。

 镜面的直径约17厘米,高约20厘米。镜的底座是一个弧形的板面,仿佛一座桥,桥上那低着头,驮着镜框的宛若“海狮戏球”图。镜面刻有“红楼梦”三个醒目的大字,每当看到它,便使我想起了大观园逢年过节时的热闹场面,使我想起了温柔敦厚的薛宝钗,性格刚烈的鸳鸯,还有“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滑溜质,一载赴黄梁”的迎春。令我思绪万千。

 镜子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棵倒挂着的,造型奇异的松树,它的枝杈有高有低,有长有短,虽不均匀,但却显示出了松树的多姿多彩,独特的性格。树的叶子是用极薄的木片制成的,薄得就好像看不见的纤维,木片边缘均匀排列地如同扇形的小长穗,雕刻得可谓巧夺天工,夹缝之间不夹杂半丝杂质,而且缝与缝之间的宽度恰到好处,我想,这些小穗应该是人们所能看到的最细的东西了。

 整体看来,宛若一位婀娜多姿的妙龄少女在翩翩起舞,给人一种没的享受。“松树”下是塑料泡沫做的悬崖,悬崖两端屹立着几棵“松柏”树干挺直,树叶分布均匀;悬崖对面是一座山,山上有座凉亭,凉亭两端柳树成荫,苔痕碧绿,长到阶上;凉亭分两层,上层观赏美景下层把酒言欢,吟诗作对,好不惬意!亭子的立体感很强烈,从正面看,也能连同一个侧面一起看到,条纹清晰,装饰雅而不俗。亭子的八个楼角,均向上略微弯曲,端庄典雅;悬崖底部的山石上,两只白鹤在驻足歇息,互相望着对方十分悠闲。

 这么小的物体竟然包含了这么多的内容,这么普通的玻璃却成了最特殊的主角,给人两种不同的感受,啊,雕刻家的技艺也真神奇啊!

写物说明文6

 神奇的大自然,有着它神奇的魅力,它吸引着众人去探究、去发现。

 竹节虫是一个变幻莫测的大师,它有着各种颜色,让你发现不了。竹节虫是世界上最长的昆虫,体长达33厘米,多数呈绿色或黄褐色。竹节虫的外形和竹枝非常相似,爬在竹枝上真难辨。常常在晚上出来活动,吃植物的叶子。受惊时会死,并能喷出乳白色的液体自卫。有的形似竹节或树枝,称竹节虫或;有的形似叶片,称叶子虫或叶。体色主要是绿色或褐色,有保护作用。有二千余种,分布于热带地区。

 竹节虫看上去不怎么好看,可颜色名字都很好看。在澳大利亚科学家。宣布,原本以为已经在八十多年前被野鼠吞噬殆尽的史前竹节虫,现在仍有几只栖息在澳大利亚外海的岛屿上。不过,目前所发现的这几只侏罗纪时代便存在的竹节虫却全部都是雌性,是自成一格的母系社会。然而,这个发现已令科学家们兴奋不已。

 竹节虫演化的年代甚至比恐龙还早,最近来到圣好威岛23公里外凸出的火山岩“波尔斯金字塔”以调查传闻中所发现的大头竹节虫。这种昆虫举世无双,它们是全世界最为罕见的物种,其最近的亲戚可能是住在新几内亚丛林中的竹节虫。我现在才知道,这种看上去不怎么好看的竹节虫是多么珍贵。

 竹节虫伪装得十分巧妙,它只有在爬动时才会被发现。竹节虫产的卵很大,看上像,有时甚至像是竹叶虫吃的树或灌木的。竹节虫这种以乱真的本领,在生物学上称为拟态。有些竹节虫受惊后落在地上,还能装死不动。竹节虫行动迟缓,白天静伏在树枝上,晚上出来活动,取叶充饥。竹节虫虽然大体上看不怎么样,但仔细一看是很漂亮的大多数竹节虫没有翅膀。有翅膀的`那些竹节虫当中,有的翅膀色彩非常亮丽。当它受到侵犯飞起时,突然闪动的彩光会迷惑敌人。这种彩光只是一闪而过,当竹叶虫着地,收起翅膀时,它就突然消失了。这被称为”闪色法”,是许多昆虫逃跑时使用的一种方法。

写物说明文7

 我们家里的电脑桌上,摆放着一匹泥塑马。它是爸爸从泥塑之乡——凤翔买回来的。

 我属马,泥塑马是爸爸给我的生日礼物。希望我也是一匹快乐的小马。

 它,铜铃般的眼睛,圆溜溜的,耳朵尖尖的像竹笋一样,背上有一个鞍蹬,身躯上有一朵彩绘的牡丹,尾巴高高翘起,看起来很神气,像一匹千里马。它的头从右侧向后张望,像是在找寻青青的牧草,又好像若有所思。真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可爱极了!

 泥塑马是我国非物质遗产工艺品,非常珍贵。在20xx年,泥塑马被选为邮票十二生肖的主图案。因为有着许多艺术氛围和文化底蕴,世界工艺品大师纷纷推崇。

 泥塑马,它虽然没有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那样气势恢宏;也没有艺术瑰宝——唐三彩马的色彩鲜艳;更没有我国古代的杰作——天马的历史风韵。但它是我们陕西民间艺术品中的“天之骄子”,它曾让全国有名的泥塑之乡——凤翔风靡一时,成为凤翔人的骄傲,让生活在这片热土的每位国民,引以自豪。泥塑马是我家乡的工艺品,它象征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将在这远流长。

 泥塑马,我要像你一样成为一匹快乐的小马、自由的小马、出类拔萃的小马。我爱我的家乡——凤翔,更爱我的小马——泥塑马!

写物说明文8

 家乡丰都,既有“鬼城幽都”之盛誉,又有“杂酒之乡”的美称。丰都杂酒源于隋朝,至今约有1400年的历史。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于818年被贬任忠州刺史,第二年中秋节登鬼城名山痛饮杂酒并留下杰作,使丰都杂酒经忠州一直传遍整个长江中上游地区。因此,丰都杂酒也叫“香山杂酒”。

 香山杂酒的酿制,不需任何电器设备,全部手工操作,其酿制步骤如下:

 首先选缸。装杂酒的缸应选用致密无比、口部极其光滑的瓷缸,把瓷缸用清水洗净,用毛巾擦干外部,然后往缸里倒水(不要沾湿外部),静置两小时,若缸外部没有任何水迹,则证实此缸不透水,不漏气。如渗水漏气,则不能选用,把选好的缸倒掉水,倒立于桌上备用。

 其次是蒸制高粱(也可用玉米)。把成熟晒干的高粱用力揉搓去其外壳,倒入温水(约30℃)浸泡4—5小时,滤干装入蒸笼,生火蒸至高粱涨破了皮即为熟。将熟高粱倒出摊凉备用。

 再次是发酵。把发酵用的酒曲碾成粉末(1000克高粱用3克酒曲),装入干净的碗内,用手指撮起均匀地撒在摊凉的高粱上。然后把高粱底层轻轻翻到上层,再撒一次酒曲,用手上下拌匀。把高粱用勺舀入缸内,装至缸的三分之二为宜,用手摇平。

 最后一步是密封。这是一切工序中最重要的一环。密封不好,高粱就会霉烂变质。应选用较厚无孔的塑料薄膜或不易折断的无毒大树叶做密封物。把密封物洗净擦干盖在缸口上。用细麻绳沿缸口紧紧扎上,扎严实。因缸口光滑,极易密封。乡下人更有一套绝妙的方法:在密封物上涂一层软泥,这既不影响卫生又密封得好,而且不用担心尖锐物刺破密封物。

 一个半月之后,你打开密封物时,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便弥漫在整个房间,令你张口欲吮。把一根细长的竹枝或一根塑料管插入缸中,装满一缸开水浸泡。这时你应强忍一下自己的食欲,不然叫你满口生泡,眼望着别人吮吸而望尘莫及。待开水稍凉后就可以慢慢吮吸。其实,用竹枝吮吸尤其生情趣,当年白居易就是用的竹枝。

 有句诗说:“莫笑农家腊酒浑。”的确,香山杂酒乃农家所酿,但它却含有四十多种氨基酸,且含酒精少,味浓醇,甘甜。吮吸杂酒久而弥笃,久贮不坏。香山杂酒就是以独特的色、香、味驰名中外,一直为丰都著名土产之一。

写物说明文9

 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葱郁。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

 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一九四九年以后,山上种埴了大量香樟、枫香、榆树等观赏树木,夕照林涛,景色依然富丽。遗憾的是古塔无踪,雷峰夕照在西湖十景中成为[缺席者]。雷峰塔有太多的苦难经历。他原名叫西关砖塔,又称黄妃塔,始建于北宋开宝八年。北宋末,塔遭雷击,南宋初修复后比原塔减去二级成为五级浮屠。这是一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芯砖砌,塔檐、平座游廊、栏杆等为木构。塔内壁每面均嵌《华严经》刻石,塔下辟地宫,供奉金洞罗汉。

 由于历史文化亦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云南傣族的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马,方便安全凉爽卫生;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随意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各种房屋不一而足,无一不表现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 近代的房屋,在本质上又有了巨大变革。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用钢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视房屋内外的装饰。例如在墙壁上镶瓷砖,甚至涂上金粉,使得房屋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这些建筑,无论从结构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 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房屋中从事活动,可以说,房屋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欲望,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海底龙宫“,“星球别墅”,“空中楼阁”的出现,大概也为期不远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写物说明文10

 我养了一些可爱至极的蚕宝宝。当它们还是卵时,我盼望着它们这些小家伙们快一点出来。

 蚕卵又小又圆,有黑有白,包着蚕宝宝。它们孵出来了,我高兴极了!连忙拿出放大镜。我发现,它们又小又黑,只有比一毫米还细的身子却强而有力。

 它们懒极了,当我放下桑叶时,它们看都不看一眼,只是把它们赶到叶子上时,才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蚕宝宝一点也不勤劳,才不是《三字经》中说的“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呢!

 我再看吃饱饭的它们,嗬,个个生龙活虎的。爸爸说它们要24小时不停地吃,我很奇怪:“它们吃不饱吗?”“不是它们吃不饱,而是要为蜕皮做准备。”爸爸回答。“哦——原来是这样啊!”我希望它们早日变成蚕蛾,下出更多卵,变更多蚕宝宝,吐出更多更好的丝。

写物说明文11

 我家有两只鼠,一只胖胖的叫“黄豆”,一只瘦瘦的叫“米粒”。

 “黄豆”披着一身金色的毛发。黑豆一样的眼睛,好奇地张望外面的世界。粉红色的鼻子,东嗅嗅,西嗅嗅,好像要把全世界上所有的气味都闻个遍。那短短的尾巴大约只有五至十毫米,像一颗发育不良的黄豆。小小的爪子,像钩子一样牢牢地抓着东西。“米粒”长着雪白的毛,身子缩起来就像个小雪球,毛绒绒的可爱极了。它特爱运动,所以比“黄豆”苗条。

 它们非常有趣。一次我给它们喂食物,“黄豆”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笼子边缘,贪婪地闻着食物的气味。一打开笼子门,“黄豆”飞快地跑了出来,我把食品物放在它嘴边,它立即将食物捧在手里狼吞虎咽地吃下去。为了让“黄豆”回到笼子里,我拿了一条面包虫,在它眼前晃了晃,然后慢慢地放进笼子里,“黄豆”禁不住诱惑,也跟了进去,我连忙关上笼门。它们一般都会把好吃的东西藏进腮两边,到了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才会吐出来。它们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有时在跑轮里飞快的跑步,有时在浴沙里滚来滚去洗澡,有时在滑梯上爬上爬下的,好玩极了!

 这两只鼠既可爱,又好玩,它们给我漫长的寒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写物说明文12

 鼎是古代的一种盛放东西的青铜器。其中克鼎系的青铜鼎是一个著名的的鼎系。它因是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铸造而得名。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文络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其内刻铭文,共28行20xx字。此鼎系是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珍贵资料。

 我们大都是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其中司母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方鼎。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铸品。此鼎型利雄伟,重达八百三十二点八四公斤,高达一百三十三厘米,是讫令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名部分主文饰名具形态。四面交接之处,饰之扉棱,耳侧以鱼文为饰,四只鼎足的纹理也独具匠心。其造型,文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的代表作品。

 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的制度。此外,我也代表国家权政,《左传》有载:“粲有昏得,鼎迁于高;鼎迁于周。”我是宫廷瑰宝,是财富,贵族的代言物,是青铜时代的精神所有,人们用我敬以香火,以乘先人之灵气,富其生活,牢其基业,昌其事业,旺其家族。

  写物说明文13

 黎明的第一缕曙光透过窗帘,偷偷地洒在我家地板上。我懒洋洋地拉开窗帘,一抹红色赫然跳入我的眼帘,院子里的梅花开了!

 我赶紧起床,凑近一看,湿漉漉的花泥告诉我,昨夜下雨了。在寒冷的冬夜,梅花和冷风冷雨作斗争竟绽开了美丽的花朵。你看,深红色的花瓣微微上翘,紧紧簇拥在一起,层层叠叠。那暖洋洋的深红色,似乎下一秒就要溢出来了。淡**的花蕊带着几分羞涩,不与花瓣争奇斗艳,躲在花心,却十分耀眼!我深吸了一口气,一股淡淡的香气直往我鼻子里钻,真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我抚摸着朵朵花瓣,它们在我手下骄傲地挺立着,向我展示风雨后的坚强和美丽。

 这么冷的天,没有雍容华贵的牡丹,也没有尊贵典雅的菊花,恐怕只有梅花在寒风冷雨里静静开放吧!它娇小、柔弱,却是冬天最美丽的花朵!怪不得女作家陈慧瑛在作品中写道:“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中华几千年来,出了多少与梅花相似的人物啊!民族英雄文天祥,招募义军,坚决抗元,后来不幸被捕,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英勇就义。人们心中永远的“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屈不挠,高喊:“竹签是竹子做的,***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这种大义凛然,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也是梅花精神的写照!

 梅花,我为你喝彩,你“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我为你喝彩,你“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梅花,我为你喝彩,你“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生活中难免“风霜雨雪”,我们也应该从梅花中吸取力量,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写物说明文14

 去年年底到江苏靖江,我吃了一种闻所未闻的“包子”——靖江蟹黄汤包。这种包子有两奇,一是包子里包的不是馅而是汤,二是包子皮薄到透明而不破。天上掉下奇绝包。边吃边就埋怨靖江人:“怎么只顾你们自己享用而不广告天下让广大消费者尽欢颜。”

 于是一本“陈士荣汤包的故事”的小册子送到我手上。原来,靖江蟹黄汤包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它与天津狗不理、上海南翔小笼包、扬州五丁包并列“中华四大包子”。靖江蟹黄汤包现在的名师叫陈士荣。先说第一奇:包子里包的不是馅而是汤。这汤以新鲜猪皮、散养老母鸡、中华绒螯蟹为主要原料,色如玉,香绵长,味极鲜,形酷菊。品尝汤包必须“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吮汤”。住在靖江国际大酒店,晚饭有汤包,早餐亦汤包。点了汤包,不刻即上。看来,汤包制作工艺很纯熟。再说第二奇:包子皮薄到透明而不破。对此,通常的解释是,陈家班通过不断改进,汤包皮比传统的更薄,更透明,更有筋力。陈士荣前不久参加了农业部在靖江举办的小麦产业发展年会,他说现在他才清楚,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发展为他的汤包腾飞助了一臂之力。

 七十多岁的陈士荣是食品加工专家,他目前经营的酒楼远近闻名。他率先制订了汤包质量企业标准,推出的各色汤包丰富了汤包文化。他还极有现代经营意识,XX年,“陈士荣”汤包在香港成功注册,XX年获江苏省著名商标称号,汤包销量领同行业前茅。几年来,他的汤包已经进入北京、上海、香港等一些大城市的高级宾馆酒楼。

 怪不得,我从未见过汤包。真希望有一天,百姓吃汤包如吃麦当劳一般方便。

写物说明文15

 我在美国就读的马丁.路德.金国际小学举行了一次校徽设计大奖赛。我设计的作品荣获全校第一名。妈妈特意买了一台便携式平板电脑------Ipad 2,做为礼物送给了我。从此它便成为我最喜爱的良师益友。

 Ipad2外观小巧玲珑,时尚前卫,它像一位酷味十足的美少女,十分惹人喜爱。我的Ipad2由方便拆装的显示器盖板和主机两部分组成。主机呈长方 形,比我们使用的语文书稍大一些,面板为白边包液晶触摸显示屏,背板为银色外壳。总共只有四个按键:顶部的电源键,面板下部中央的HOME键和侧面的音 量+,—键。

 Ipad2设计精致创新,高贵典雅。粉红色的盖板折叠起来可做为显示器竖立放置时的靠座。Ipad2的屏幕可自动呈横向或纵向模式显示,页面上的所 有内容都一览无遗,便于阅读。Ipad2用了最自然的指点装置。你的手指遨游网络因此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直观。手指在屏幕上上下下轻扫,就可以滚动浏 览页面;双指开合,即可缩放照片。Ipad2配有前后摄像头,可以随时拍摄喜爱的照片或影片。新加入的三轴陀螺仪感应器能准确地检测到显示屏的运动及旋 转,可以玩一些需要做动作的游戏,比如:赛车,保龄球,射击等游戏。

 Ipad2功能强大,9.7吋多点触控屏幕下是一颗“A5”苹果芯片处理器,这是Ipad2的“心脏”内存和硬盘分别为512MB和32GB。除此 之外还包括有可连续使用10小时,待机一个月的电池,以及摄像头,WIFI和蓝牙模块等。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 频和等功能。从而可以通过它看报纸,听杂志,进行通话……

 Ipad2是我求知征途上的好老师,它引导我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从而不断地开阔眼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Ipad2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它使我每天都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尽情享受快乐。

 我爱我的Ipad2。我更赞赏它所体现的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

文章标签: # 生肖 # 动物 # 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