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爱情 生肖爱情

公元1562年属什么生肖_公元1562年属什么生肖呢

tamoadmin 2024-07-31 人已围观

简介1.严嵩看到在家地宫里堆成山的金银财宝后,是什么反应?2.戚家军1562年歼灭倭寇的地方3.戚继光抗倭的主要地点、著 名战役有什么?结果怎样?4.陕西铜川立地坡在哪呢5.严嵩有多腐败?6.福建之战:戚家军肃清闵广1.魏忠贤.既不忠又不贤.权力之大被称为‘九千岁".迫害东林党.使晚明政治更加黑暗.2:王振,大明宦官专权第一人.为个人私欲和名望置国家和皇帝安危于不顾.怂恿英宗北征.土木之变使大明一蹶不

1.严嵩看到在家地宫里堆成山的金银财宝后,是什么反应?

2.戚家军1562年歼灭倭寇的地方

3.戚继光抗倭的主要地点、著 名战役有什么?结果怎样?

4.陕西铜川立地坡在哪呢

5.严嵩有多腐败?

6.福建之战:戚家军肃清闵广

公元1562年属什么生肖_公元1562年属什么生肖呢

1.魏忠贤.既不忠又不贤.权力之大被称为'九千岁".迫害东林党.使晚明政治更加黑暗.

2:王振,大明宦官专权第一人.为个人私欲和名望置国家和皇帝安危于不顾.怂恿英宗北征.土木之变使大明一蹶不振

3.赵高,使秦二世而亡的罪魁祸首.史上阴谋家的代表人物.

4:李莲英,名字像个女人,在清宫大内五十多年,是清最长的太监.更深得慈禧太后的信赖.

5:刘谨.心怀不轨,故意把小太子朱厚照往贪玩上的路子上引.后来朱厚照成一个又色又荒诞的皇帝.

6;李辅国,肃宗,代宗时大宦官,唐宦官专权第一人,那句"大家但内坐,外事但有老奴处分"的名言让他遗臭万年.

7.童贯.北宋徽宗时六贼之一.和蔡京勾结做恶多端.

8:杨复恭.唐僖宗时总揽神策军全权.封魏国公,僖宗死又迎立昭宗.权势更大.收六百多个义子.最后却被其中一义子李顺节(昭宗使离间计)拉下马.被枭首西市

9:仇士良.'文宗想夺回大权的"甘露之变"失败后,仇士良和另一大宦官鱼弘志软禁起文宗,残杀大臣几千人,废太子李成美,.改立文宗弟李焱为帝是为武宗.

10:张让,东汉宦官专权的一个代表人物.

严嵩看到在家地宫里堆成山的金银财宝后,是什么反应?

1、平湖历史沿革

平湖历史悠久,从考古发掘,瓦山有戴墓墩遗址,前进通界村有朱王庙遗址,黄姑有平丘墩遗址,新仓有大墩头遗址,前进图泽村有图泽遗址,马厩庙有马厩庙遗址,胜利大南门大坟塘遗址,李墩村有李墩遗址,最近发掘林埭镇庄桥坟遗址等。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兽骨等遗物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属良渚文化和马家浜文化距今约6000—5000年)先民已在这里从事劳动和繁衍生息。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属越国,后属吴国,再属越国。战国时楚威王败越,为楚地。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置会稽郡,次年建海盐县,治城在华亭乡(今上海市金山区)山名柘山,林名柘林,平湖为其西南境。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治陷为湖,名柘湖,海盐县治移武原乡(即今平湖,春秋时为武原乡)。

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属荆国王刘贾封地,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更属吴国王刘濞封地,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时属扬州。

新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改县曰展武。

东汉光武帝三年(公元27年)复名海盐。顺帝永建二年(公元 127年)县治陷为湖(今东湖),徙县治于齐景乡之故邑城。

三国时为东吴属地,设盐场南场于白沙湾西。

东晋成帝咸康七年(公元341年)治陷入海,移马嗥城。

南北朝时,宋和南齐未变。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析置海盐、胥浦两县,隶于吴郡。改为武原郡,不久复为海盐。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分吴郡盐官、海盐、前京三县置海宁郡,不久废。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一度入盐官县隶杭州。

唐高祖武德少九年(公元608年)复置海盐县,后多次置废,三次入嘉兴县,一次入吴县。唐玄宗五年(公元717年)复置海盐县。平湖为海盐东北境。

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置乍浦镇遏使。

五代时,吴越(钱鏐)仍设乍浦镇遏使。

南宋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设当湖酒库。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设当湖务、乍浦务、广陈务及乍浦市舶司。

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海盐县为海盐州,隶嘉兴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复海盐县,当湖务改当湖课税局,广陈、乍浦务裁废。

明宣宗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邑人参政叶春,请遣官巡行江南诸大郡,上命大理寺卿胡概同行往,胡概进言,嘉兴府所属嘉兴、崇德、海盐三县,为里一千九百三十有九,民二十九万六千三百户,税粮八十五万余石,课程军需等项视他府加数倍,政繁事冗,宜增设县治,建官分理。上命行在吏部员外郎佘亨往同浙江布政司,按察司相度其地,询问其民,计议以闻。至是,亨还奏嘉兴府宜增设平湖、秀水、嘉善、桐乡四县,诏报可。于是在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三月二十八日析海盐县东北境置平湖县治当湖镇,辖大易,齐景、武原、华亭四乡,隶属嘉兴府。

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信国公汤和置乍浦守御千户所,勘地筑乍浦城。

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九月十二日,为御倭筑县城城墙。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置东北二瓮城,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增筑城垛,城高2丈5尺,宽2丈,周围9里,有陆门、水门各5座,城河阔5丈多。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上旬,清军南下抵达嘉兴,六月二十三日朱图龙署平湖知县,闰六月初五清军令“剃发”遭民反抗,知县朱图龙遇刺身亡,七月二十三日清兵屠县城,在平的丹阳人王四在东城门口抵御清兵身亡,城内居民得以逃生。

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开海禁,乍浦为开放口岸,归宁波海关辖15口岸之一。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七月十五日,太平军攻克县城,十八日离去。八月初五复克县城,复退兵嘉兴,十一年(公元1861年)三月初十太平军三克县城,建立地方,至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十一月初七,太平军战事失利,平湖守将陈殿选降清,十一月十二日乍浦守将熊建勋亦降清,太平军统治平湖结束。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九月十六日新丰有300余人来平湖自称民军,着知县高庄凯交印,未果。九月二十日嘉兴军派民军来平湖,知县高庄凯逃逸,地方各界推薛振基为民政长,平湖光复。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建立县公署,改民政长为知事,撤道废府,平湖直隶浙江省。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浙江省复设道,平湖隶属钱塘道。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5月废县公署,成立县,知事改县长,取消道制,平湖直隶浙江省。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浙江省设置九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平湖隶第二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11月5日, 日军在全公亭、金丝娘桥一带登陆。11月18日, 日军侵入县城,平湖沦陷。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 25日县长关震东率员进县城接管县政,9月3日日军离境。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5月11日,中国五十八师进驻平湖,国民党暂编第八师溃退,平湖宣告解放。6月1日平湖县人民成立,10月1日平湖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1950年5月,埭乘乡4个村划入嘉善县。骑莲乡10个村划入海盐县。

1958年11月,海盐县西塘和嘉兴县钟埭、曹桥3个公社划入平湖县。

1961年12月,西塘、海塘、元通3个公社划还海盐县。

1968年11月7日成立平湖县革命委员会,取代平湖县委和县人民委员会。

1981年9月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

1991年6月28日,撤销平湖县,设立平湖市(县级市)。

2、南河头,古称鸣珂里,位于当湖镇,东与建国路相接,西至迎瑞桥,明天启版《平湖县志》“县治城内全图”已有标注,清光绪版《平湖县志》载:“……西之北由胡家汇为横街,一日鸣珂里,俗称南河头。”平湖设邑(1430)之时,鸣珂里已颇具街区规模。历史渐进,沧桑变迁,虽经时光侵蚀、兵燹战乱,但南河头古风古貌犹存。

据平湖市人民平政发(1998)127号文,南河头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域);1999年4月14日,由省文物局、省建设厅组成的专家组一行5人,来平湖调查考察,认为南河头是平湖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保护价值。2000年2月28日,浙江省人民以浙政发(2000)27日号《批转省文物局、省建设厅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报告的通知》,将南河头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汉塘之水西来,逶迤流入甘河,似玉带镶嵌其间,用条石垒砌的驳岸整齐划一,驳岸上栓船石鼻随处可见;姿态各异的水踏渡半淹水中,犹抱琵琶半遮面。梁式石桥迎瑞、鸣喜、利市、秀源、永凝,古朴庄重;武康石铺就的石板路旧迹斑斑。一群晚清民宅鳞次栉比,包藏着江南古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的莫氏庄园为标志的名门望族宅第,其规模宽宏、布局紧凑、构造精致、雕饰华丽、高低有序、错落适宜,昔日的威风可以想见。有比比皆是的白墙青瓦、一门三吊挞;木结构的市民宅第,其楼上为卧室,楼下为客堂,后宅为灶间,旧时民情依稀可辨。有平湖望族葛氏所创的当湖最早的新式学堂――稚川学堂,办学三十五年,培养了大批专家学者,如中科院学部委员冶金专家邹元燨、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水稻专家俞履圻、著名古文献专家周振甫等等,其辉煌永载史册;现学堂旧址虽已移作他用,然睹其屋舍墙垣,仍可感受昔日风貌。

“文笔巍巍出水央,登临直接五云乡。寒飞海上诸山雨,月落城中万瓦霜。礼佛悠悠扳叠磴。法堂钟磬朝还暮,不是瀛洲是上方。”这是明贡生冯敏效《沙汀塔院》一诗。报本塔乃平湖标志性古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曾任刑部主事的邑人陆杲发起。当时竣工的宝塔有七层,拔地十九丈余,四周华檐围绕,翘角皆有悬铃,风动铃鸣,声传数里。塔建成后,陆杲等人又在塔旁建报本寺,至万历七年寺院建成,塔寺合称报本塔院。

岁月荏苒,报本塔经塌圯、重建与不断的修葺,现存之塔为五层,通高49.14米,平面为八角形。从南口入塔,有螺旋形石级直达顶层。层次之间有圆形空间,为穹窿顶所隔。顶层中有一根双人合抱的大木柱。木柱穿透塔顶,沉重壮观的铁塔刹套置其上。登临报本塔,远望九峰,近瞰东湖,旖旎风光,尽入眼中。

宝塔圩在东湖中,本不与陆地相连。后于康熙和雍正年间,分别建成启元桥和通济桥,俗称西宝塔桥和东宝塔桥。清陆秋山有诗云:“一水拖蓝打浆平,启元通济两桥横,斜辉半落云山外,塔影波光照眼明。”一派迷人的风景。

清代和民国期间,报本塔院为著名古刹,有僧众数百,香火鼎盛,缙绅、富户多在塔院举办佛事。塔院风景优美,引人入胜,一年四季,游人不绝。

数百年沧桑,历经人为与自然的损坏侵蚀,报本塔有所倾斜,塔身日趋萧索。2000年底,在市委市府的重视与有关部门努力下,报本塔纠编与基础加固工程顺利完成;2002年7月,报本塔塔身恢复性维修工程启动,估计到2003年初全面完成。1992年,经主管部门批准,平湖市佛教协会在宝塔圩东南角靠湖边重建报本寺,第一步建天主殿,于当年四季度落成,开始接待香客。殿东侧建小花园,园东又先后建平屋五间和两层楼房五间,作为食堂、弥勒室和僧众宿舍。19年,在报本塔以东,兴建大雄宝殿,殿基为浆砌块石,五开间,**琉璃瓦顶,高大庄严。信徒慕名而来,香火渐盛。

戚家军1562年歼灭倭寇的地方

严嵩看到自家地宫里堆成山的金银财宝后并没有太大的反应,毕竟对于家中到底有多少的金银财宝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东西都是他多年贪污得来的,他的儿子严世蕃曾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

提到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的贪官,很多人都会想到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但很少有人知道,明朝也曾出现过一位非常厉害的大贪官严嵩,他们父子二人把持朝政二十多年,贪污程度不在和珅之下,最后落得一个削官还乡,无家可归,并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的下场。

乡村人严嵩

严嵩出生于江西袁州府的一个小山村,父亲严淮曾是为久考未成之人,只好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少年时期的严嵩聪慧过人,在父亲的精心栽培下,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时以乙丑科进士二甲第二名的成绩被选为庶吉士,完成了父亲当初的希望。

可惜的是,不久之后严嵩就得了一场重病,不得不退官回籍修养,这一修养就是十年时间。之后再次进入翰林院任职,不过此时的严嵩已经35岁了,按照正常的发展来说,在官场上基本没太大的用武之地。好在严嵩才高八斗,不但能吟得一口妙诗,还写得一手好字,深得当时政坛大佬夏言的信任,这或许跟他们同是老乡有很大的关联。毕竟在明朝的时候,文人都有地域之分,严嵩跟夏言是同乡,自然更容易受到照顾一些。

官场遇贵人

严嵩在夏言的关照下,从翰林院的庶吉士到南京翰林院侍读、升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尚书,一直到南京吏部尚书的位置,他此时距离入阁只有一步之遥。他此时才发现,上司夏言成了自己仕途中最大的一个障碍,最后花费六年的时间才绊倒当时的首辅夏言,自己以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的身份入阁,成为了大明帝国的首辅大人。

败坏朝纲的严嵩

在他入阁的二十三年时间里,打造了一个属于他的势力严党。由于明世宗崇道喜欢追求长生之说,严嵩为了媚上,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营建斋宫秘殿,严重劳民伤财。除此之外,还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利用木、香和珠玉珍宝的机会,到处收刮民脂民膏,导致很多地方怨声载道。最厉害的是,把持朝政期间,公然买卖朝廷官职,导致不少胸无大志之人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这是一件多么讽刺的事情。

后来因明世宗对严嵩父子开始产生厌恶之情,这才有了严家被查抄的情况。当明世宗从严家发现那么多金银珠宝的时候非常气愤,念及严嵩年老免于一死,但他的儿子严世蕃被判斩首,家产也没全部充公。此时的严嵩年老体衰,削官还乡后日子非常艰难,最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戚继光抗倭的主要地点、著 名战役有什么?结果怎样?

公元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福建,并联合福宁、连江等地的倭寇,先后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从广东南澳方面侵略的倭寇联合福清、长乐的倭寇攻陷玄钟所,并进犯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胡宗宪传令让戚继光带兵剿贼。戚继光领命后引兵先进攻横屿,横屿四面水路险隘不易通行,戚继光命将士们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进,大破横屿倭寇,斩首两千二百余级。而后,戚继光乘胜追击,杀至福清,捣毁牛田,端了倭寇巢穴。倭寇余党慌忙逃往兴化,戚继光也不停歇,一路狂追,又捣毁倭寇据点六十余营,斩首无数

陕西铜川立地坡在哪呢

主要地点是东南沿海,著名战役有岑港之战、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等,结果是荡平了倭寇,扫除沿海的倭患。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兵部主事计士元,推荐戚继光“留心韬略,奋迹武闱。管屯而俗弊悉除,奉职而操持不荀。”,更获得张居正信任。戚继光从浙江义乌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戚家军。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受到时任兵部职方司郎中唐顺之的启发,从其所编“六编”中《武》获得灵感,戚继光创立“鸳鸯阵”,此阵法以十一人为一队,居首一人为队长,旁二人夹长盾,又次二从持狼筅,复次四从夹长矛、长枪,再次二人夹短兵。

阵法可随机应变,变纵队为横队即称两仪阵,两仪阵又可变为三才阵,三才阵攻防兼宜,适合于山林、道路、田埂等狭窄地形。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家军大破倭寇于浙江临海,九战九捷。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创平海卫大捷。

从此倭患终被荡平。戚继光曾为诗:“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万历十一年(1583年),张居正死后,被杨四畏排斥,被调到广东任镇守,郁郁以终,晚年家徒四壁、医药不备,且被妻子遗弃。

扩展资料:

戚继光大战倭寇:

嘉骑年间,被人们称为“倭寇”的日本浪人、海盗集团,纠合日本南北战争中的溃勇败将、失意政客、流氓化了的破产农民等,成批成批地侵入中国沿海地区。他们我害人命、掠夺财物,无恶不作,严重破坏了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公元1562年7月,戚继光被任命为上将军,率兵6000余人,投入平定福建倭忠的战斗横屿,位于福建宁德城东20里,是海中的一个小岛,离岸约10里,和大陆中间隔着一片浅滩。涨测时一片汪洋落潮时尽是泥淖。

他召集部将作了详细的部署,并要求每名士兵背草一东,列鸳鸯阵,前进。退潮终于来到了,继光一声令下,先遣部队立即冲向泥淖经过艰险困苦的干里拼博,终于抵达彼岸。横屿万万没料到戚家军会涉海而至,慌忙沿山脚列阵,并严守作为老果的木城,企图顽抗。

戚继光一面正面列队进攻;一面派出小分队分别抄袭;后续部队也迅速渡海助攻。成家军见背水对敌,没有退路,个个拼死杀敌,并四处纵火焚烧岛上的木城。

老巢起火,倭寇四散溃逃。在败逃中,被成家军追杀三四百人,坠水淹死者达600多人。克复了被倭寇占据三年之久的横屿。然后,成家军挥师南下,直指牛田倭全。牛国,背山面海,四周有杞店、上薛、西林、木岭等据点,星罗棋布,络绎30里。

一处有动,八方支投。戚继光根据敌情,便以进攻牛田中心据点为目标作了部署。他将部队分为三路:一出仓下;一出锦屏山;一路分别埋伏于哨林木岭、田原岭、上逐等处,防敌抄袭,并断敌归路。

9月1日夜,戚继光率领所部,轻装前进,直弃杞店。正在蒙头熟睡的倭寇,来不及反抗就被全部结东了性命。接着,成家军达夜赶到锦屏山,全歼倭将700多人。就这样,像捉老鼠似的捉了一窝又一离,最后,只剩下牛田倭垒了。

三路大军成犄角之势,一鼓作气,攻占了牛田倭窟,斩倭首近700名。电据西林、木岭的倭寇,见牛田老窝已失,纷纷遣逃。戚家军乘胜追击,消灭倭寇1000多人,取得了抗倭寇斗争的彻底胜利。

百度百科—戚继光

百度百科—戚继光抗倭

严嵩有多腐败?

在耀州窑历史上有一个重要的产地,那就是立地坡古镇,它的文物旅游价值,还没有被充分认识。

立地镇即今天的立地坡村,坐落于一东西狭长的山岭上,东临石马山(海拔1500米,为铜川制高点),西临立地坡堡子,古称“宝瓶堡”,南北两侧为坡地,呈阶梯状分布。该村现隶属印台区陈炉镇辖,距离铜川市区20多公里,北距陈炉镇5公里,西距黄堡镇15公里,虽地处山区,交通较为便利,古时通往黄堡和耀州的大道、今县级公路从村中通过,为古时陶瓷、琉璃、煤炭的运送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立地镇的始建不详,在宋金时期,它是属于黄堡镇管辖的,所以不见当时关于立地镇的记载。立地坡地名,最早见于明代碑石,是明嘉靖年间的。明嘉靖十七年(公元538年)侍郎苏民《重修立地坡琉璃厂敕赐崇仁寺下院宝山禅林碑》碑记说,“邑东南有立地坡者,乃圣祖开天之后,分封诸藩,特赐秦国,以为专造琉璃厂地也”。此时立地坡属于同官县永受里管辖,稍后的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正月立“秦王府宝山寺蘸立记”,署地名为“耀州同官永受里立地坡”,其时立地坡属“里”不称镇,说明尚未建镇。在明代,“镇”和“里”同是属于县管辖的基层行政单位。立地镇镇名,始见于明万历《同官县志》。明万历戊午年(公元1618年)始编的《同官县志》卷1载,“邑市集……东南则立地镇,去县三十里”;卷3载“陈炉、立地两镇山产煤炭……并陶诸瓷器以贸易”,这一时期,立地镇的位置十分重要,明万历年间《建修观音阁记》碑记载,“东山古今形胜之地,一省咽喉,往来通充之途,名曰立地坡”;东山的地理位置,是从黄堡镇角度说的,可见在建镇以前,立地坡属于黄堡镇管辖,黄堡镇废,故立地镇兴;据现有的资料分析,立地镇的设立在明嘉靖中期以后万历以前。这同耀州窑专家考证黄堡镇窑场的停烧在嘉靖前后是一致的。黄堡镇陶瓷停烧,作为重要管理职能的镇的建制已无必要,而其时本属黄堡镇管理的立地坡陶瓷烧造正方兴未艾,已经发展成以陶瓷贸易为主的小陶业都市,需要专门的管理,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黄堡镇的撤销方有立地镇的建立,换句话说,黄堡镇作为地方管理建制并非是撤销了,而是东移立地坡了。其后立地镇取代黄堡镇,成为明代中晚期后同官县四大集镇之一;而作为镇建制的立地镇的废止,当在清嘉庆年间。民国《同官县志》记载“至嘉庆时停废”,指的就是镇废而非陶瓷烧造停废(这以后零零星星的窑炉还在烧制陶瓷,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嘉庆四年,立地镇举人赵日从撰《重修玄帝庙碑》,文中已经不称立地坡镇为镇而称“里中玄帝庙”了,可见其时立地镇的建制已经废除;作为一个陶瓷古镇,它的历史,应该是从明代中期的嘉靖年间起算,至清嘉庆年间,历明嘉靖、万历、天启、崇祯、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前后共九代皇帝200余年。

立地坡的古陶瓷烧造历史当然更长,它迄于陶瓷之兴,没于陶瓷之衰。其始在宋,民国县志载:“宋初,镇东橡树岭北兴隆沟有居民数十户,以陶为业”,说明这里的陶瓷传统在宋代就已经开始,而金元以降犹盛,立地坡与周围的当时属立地坡镇管辖的东山、枣村、马家窠等村,至今古瓷遗址遍布在沟梁和缓坡地带,其大体分布在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的范围之内。考古发掘证明,耀州窑黄堡镇窑场大规模的的东移,就是在元代。立地镇主要产品是民用的缸、盆、碗、罐、灯具、盘、盏、枕、盛酒器等,有青瓷、黑釉、酱釉、酱黄釉、茶叶末釉、白釉等,品种繁多。明代黑釉大器尤为著名,今耀州窑博物馆收藏立地坡镇造一口“秦府”铭文的大盆,其口径达120厘米,深55厘米。立地镇历代陶作名匠在县志上均有记载,民国《同官县志》卷12“立地镇瓷”记载,“宋初,镇东橡树岭北兴隆沟居民数十户,陶瓷为业;元初,移陶于镇;历明天顺、成化,至康熙、雍正时,居民千余户,为本镇陶业最盛时期;至嘉庆时停废。创制造者在元初有陈宗升,能造大缸大盆,每器可容粟三石有奇,为陶冶巨擘,其窑名大器窑(今大缸存者仅一二器,在本镇寻姓家中);明洪武时,有杨氏中兴窑,嘉靖时有陈、寻、张三姓合办之昌盛窑;清康乾时有光朗窑、坚久窑、长盛窑、光明窑、坚刚窑等”。作为民窑,在立地坡的陶瓷烧造史上,最为自豪的一笔是曾经有过官烧的历史。据明嘉靖十七年《重修立地坡琉璃厂敕赐崇仁寺下院宝山禅林碑记》,明洪武年间,就由皇帝“特赐”,明秦王府在这里设立专造琉璃厂,历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嘉靖持续烧造琉璃,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座官办窑场,其琉璃专供皇室享用。考古发掘也证明了这一点。另据专家考证:这里盛产的琉璃制品,除专供西安秦王府使用外,还赐给西安大清真寺、东岳庙、崇仁寺和西岳庙多处使用,而原为唐皇避暑胜地的玉华宫遗址重修玉华寺时也曾使用。2003年9月,立地坡明琉璃厂遗址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立地坡镇现存传统建筑完好程度为60%;建筑规模为5800平方米;该村占地面积13公顷:主要传统街巷——正街,始建不详,从村东“东圣阁”至村西“玉帝阁”,全长120米;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仿渭北明清建筑风格为主,砖木屋架结构,框架墙壁多以当地自产陶砖构建,面墙以青砖装饰,屋顶有灰陶兽饰,面墙门窗有精致木雕纹饰的。因为陶业的发达,这里名胜古迹颇多,据不完全统计达12处。村东头有“东圣阁”,祭祀关、孙两圣及三霄菩萨,创修于明万历乙未年,即公元1595年,大清同治元年(1880年)重修,今东圣阁内尚存明万历乙未年《重修观音阁记》、清同治元年《重修关圣贤(关羽)孙(孙思邈)三霄菩萨庙及创造东头桥碑记》、民国十六年《重修关圣贤孙妙应菩萨圣楼碑记》三块碑石;其西侧有玉帝阁;中有窑神庙,有明崇祯十七年《新修立地窑神庙碑记》、康熙五十七年《重修立地窑神庙碑记》,两块碑文存陕西省博物馆;明代在镇街东大雄寺中还创修建有玄帝观,清嘉庆四年(年)重修,观内尚存是年《重修玄帝观碑记》碑石一块;还有圣母殿(俗称“娘娘庙”);村西头建有玉帝阁,一名西圣阁(今佚);村西还有崇仁寺,始建不详,当在元代或更早。寺沿山而建,其属宝山禅林寺,后被划入明洪武年间创修的秦王府琉璃厂内,为王府所重,在嘉靖年间曾经重修,有明嘉靖十七年八月《重修立地坡琉璃厂敕赐崇仁寺下院宝山禅林碑》传世,而近年在琉璃厂遗址新出土的青石质《秦王府宝山寺蘸立记》香幢,幢盖、幢体和底座完整,为四棱柱型,正面刻文为:“皇帝万岁万万岁”,署地名、时间分别为“耀州同官永受里立地坡”、“嘉靖四十一年岁次壬戌正月吉日立”,还刻有主持、僧人及社会各界的捐助人姓名,此香幢现存耀州窑博物馆。近山建有山神庙,山巅建有宝瓶堡。据《同官县志》载,明末清初,立地镇民避祸堡内,与攻打宝瓶堡的李自成余部刘洪才部激战,杨先升、赵凤喈、杜三秦等7名村民战死,镇人立碑于堡,曾任苏州知府的同官进士寇慎为之撰写了碑记。村之西南有传说建于宋金时代的三眼井,井深10米,井洞直径1.2米,井盖用坚固砂石凿有三孔直径约40厘米的圆孔,供三人同时吊水之用。三眼之中有一15厘米的小孔,为井洞中轴视孔。井口原有水渠水槽,输水入窑户窑场,至今井水仍旺,供全村居民生活和生产之用。上述古建名胜,除东圣阁、玄帝观、圣母殿、三眼井原貌尚存急需修缮外;山神庙已坍塌残败,仅留有碑额和碑石残块;其余古建俱毁,遗址尚在。

石马山耸立于立地坡村东约一公里处,海拔1500.7米。其山气势恢宏逶迤,南与富平县的金维山、耀县的鳌背山三山相连,是衬托立地坡村东南方向的主要自然景观。据县志载:“石马山上有莲花台,洵为胜景”。立地镇的民间传说也多与石马山有关,“石马山西有飞云岭,传说晋文公获魏姑于此。镇南二十里为富平索家村,有文公庙焉”,“晋文公火烧飞云岭”“石马山南有盆景峪,传说宋代杨六郎拒胡人处”,六郎洞就在杨家坪对面的半山腰。晋文公、杨六郎的传说带有县大槐树下移民的烙印,说明立地镇建镇之时有不少山西的移民迁移此地。

立地坡不仅名胜古迹颇多,人文历史内涵丰富,而且人杰地灵,文化名人颇多,已知赵蔺为立地镇苦心撰写《立志镇志》2卷(今佚),赵书衮、赵日从、赵犀以及赵镇等为当地和陈炉各处撰写了历史真实、文感人的精美碑文,然当地进士举人事迹尚未逐一考证,即使这样,立地坡村文物古迹荟萃,陶瓷文化和人文历史积淀厚重,从历史和现状衡量,古时的立地镇、今立地坡村堪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福建之战:戚家军肃清闵广

严嵩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明史》把他列为明代六奸臣之一,称其为“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他和他的儿子严世蕃在朝多年,多次残害忠良,先是诬陷自己的恩人夏言,致使夏言被杀,再将沈炼,杨继盛等朝中正直大臣迫害致死,在除掉了所有对手后,严嵩便稳坐内阁首辅之位,在执掌朝政二十年的时间里,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为自己谋取私利,而且还利用自己善写青词的特长,得到嘉靖帝的宠幸,以此趁机进一步怂恿嘉靖帝修炼道术,荒废朝政,以便自己大权独揽。

在严嵩执政内阁的二十年间,他做了太多祸国殃民,败坏朝纲的事情,像庚戌之变中作为内阁首辅,面对鞑靼俺答汗派兵包围北京,在城郊大肆杀掠,他竟然不顾国家安危,百姓死活,不知与朝臣商量制定应对策略,还安心在家里写青词!严嵩也因此得到了“青词宰相”的“荣誉称号”。

这么一个大奸臣,若说他不贪腐估计也没人会相信,当然了严嵩也绝对不会不贪腐,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把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这些事也是做到了极致。严世蕃曾对外豪言:“朝廷无我富”,这种狂妄更是没谁了,事实上,在严氏父子的把持下,各级官员想要花钱买官那都是明码标价,绝不打折的,从几百两到几万两不等。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权倾朝野二十年的严嵩被罚没家产,削职还乡。事情到了这里大家以为结束了吗?没有!事实上,对严嵩抄家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严嵩的家前前后后抄了近二十年,因为家产数目巨大,朝廷将其家产进行登记造册,记录下来编成书,名曰《天水冰山录》,取太阳一出冰山落之意,我下面摘抄一些《天水冰山录》里的记载,大家可以了解了解。

严氏父子被抄家财产如下:

净金共重一万三千一百七十一两六钱五分

纯金器皿共三千一百八十件

金镶珠宝器皿共三百六十七件

金镶珠玉首饰共一千八百零三件

银器皿共一千六百四十九件

以上只是其家产的冰山一角,还有其余的古玩字画,绫罗绸缎,雕刻艺术品,数不清的府宅店铺,地产田产等等。这里再说一个数字,在这部《天水冰山录》中,记录严氏父子财产的数字达六万之多!可以想象,严氏父子贪腐到了什么程度!至于想要进一步了解严嵩父子到底腐败到了什么程度,大家可以自行百度这本《天水冰山录》去了解。

福建之战:戚家军肃清闵广

前因:

台州大捷:1561年,戚继光率戚家军载浙江台州、宁海、新河、桃渚多地抗倭,两万余倭寇被赶出浙江附近海域,从此倭寇之间有“遇戚不得活”的说法。公元1562年(嘉靖四十年),抗倭名将戚继光受命率戚家军转战闵广,在福建一带抗击倭寇,经过横屿、兴化等战,肃清闵广,此后数十年倭寇不敢大举来犯,是为福建之战。

一年前,戚继光在台州一战中斩杀、驱逐了在浙江活动的倭寇两万余人。这一战威力很大,倭寇之中流传出“遇戚不得活”的行话。浙江倒是消停了,可就苦了近邻福建了。浙江有“门神”戚家军,可是倭寇也得过日子,怎么办?那就改抢福建吧。

于是,倭寇进犯福建,先后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又联合从广东南澳方面的倭寇,进犯龙岩、松溪、古田、莆田等地。一时闵广遍地是倭寇。这下福建总督不干了,上书向嘉靖帝陈情。你浙江总督胡宗宪手下又是戚继光,又是俞大猷,倭寇都赶到我地盘来了,我搞不定。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们来吧。

嘉靖直接下令胡宗宪:火速派戚继光前去驰援。来到福建之后,戚继光发现,由于缺少得力的将领,这里倭患十分严重,局势几乎失控。倭寇不但人多,且非常分散,几十人也敢组一团,如果一拨一拨地打,不知要打到何年何月。总之,麻烦大了。

经过数天考察,戚继光终于参透了解决这道难题的根本所在:倭寇敢于如此嚣张,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无所畏惧,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们,想抢就抢,想杀就杀,没人能够阻止,所以要想改变现状,必须找到他们中间最强大的一股势力,将其歼灭。说白了,杀一儆百。

而戚继光选中的打击目标,叫做横屿。横屿是个小岛,位于福建省宁德东北,岛上盘踞着千余倭寇,人数不多,但几乎都来自日本。是当时日本最贫困的地区,当地很多人选择做倭寇,因为不拼命也会被饿死,所以他们是出了名的凶悍。

倭寇在横屿盘踞了三年多,烧杀抢掠,搞得附近百里荒无人烟,宁德县城成为一片废墟。他们不但战斗力极强,还有着一个十分强大的帮手,就是潮水。其实横屿距陆地不远,这里早上退潮,下午涨潮,涨潮时海水汹涌,会淹没原有的陆地,将海岛与大陆的距离拉大几十里。退潮时,海水带来的泥沙会使滩涂十分泥泞,根本无法行走。

这就意味着夜袭十分困难,而在光天化日之下进攻,且不说九死一生,即便是成功横渡,在上岛之前,也很有可能烂泥陷住。是以明军数十次试攻横屿,都损失惨重。

思虑再三,戚继光终于确定了自己的战略。出发前,戚继光先给大家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此地潮汐复杂,早上六点开始退潮,下午二点开始涨潮,也就是说,从登陆到战斗结束,只有四个时辰(八个小时)。一旦靠近海岛,绝无退路,如不能制胜,潮汐再涨时,只有死路一条。

戚继光这么做,也颇有当年韩信背水一战的意味,为的就是激发将士们的斗志。八月初九一早,戚家军向横屿发起进攻。由于刚刚退潮,海滩十分泥泞,但戚继光早已想好了对策。戚家军人手一捆稻草,每前进一步,士兵们都撒草铺路。接着,第二个问题来了,越靠近海岛,淤泥越深,与之相反,士兵们的体力越差。

据统计,明代士兵作战时,盔甲加武器装备,至少在十五公斤以上,而戚家军闻名的鸳鸯阵本身又增加了不少新型武器,所以他们的负重只多不少。而且在跨越淤泥之后,他们还要趟海水,是名副其实的武装泅渡。

就在先锋部队体力不支之时,戚继光命左右抬出了他准备的第二样东西——战鼓。战鼓倒也没啥特殊的,两军对战,鼓舞士气都用它。但此战鼓却不一样,鼓声响起,士兵们回头,赫然发现他们的主帅戚大将军亲自上阵,撸起袖子擂鼓助战。

我们前面也说过,戚家军原是一群堪与倭寇匹敌的义乌悍民,是戚继光一手从义乌山沟里拉起来的队伍,其战斗力也正在于其凝聚力。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有明一朝无出其右。

于是,在后退无路和战鼓激昂的双重心理因素刺激下,戚家军有条不紊地向横屿前进。等岛上的倭寇发现,并且反应过来,戚家军的先头部队已经登陆。倭寇立即整队,集中全部兵力在海边列阵,准备“击其半渡”,也就是等明军上岸后,趁其立足未稳,发动攻击将其赶到海里。

但登岸的明军并没有如倭寇所料,直接发起进攻,而是坚守原地,直到大部队全员赶到,排出鸳鸯阵(十一人一组,手持不同武器,专攻倭寇的武士刀),才发动攻击。倭寇们从未见过鸳鸯阵,但这一在台州大捷中制胜的“大招”再次发挥了作用。很快倭寇全线溃败,四处追赶逃窜。

三个时辰之内,明军全歼岛上倭寇,己方伤亡十三人,横屿之战就此结束。横屿一战,戚继光的目的达到了。福建各地倭寇皆闻风丧胆,再也不敢嚣张放肆,戚继光趁胜追击,先后在牛田、莆田、兴化大破倭寇,歼敌无数,闵广一带得以肃清。

后果:

隆庆开关:1567年,倭寇渐平,隆庆皇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

结论:

浙、闵是明代倭患最为严重的地区,福建之战后,闵广肃清,为五年之后的隆庆开关做了准备。

文章标签: # 立地 # 倭寇 # 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