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爱情 生肖爱情
不守岁的后果是什么生肖_不守岁什么意思
tamoadmin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1.石浦春节的习俗生肖鼠属鼠的人,生肖上彼此结合青春不老的朋友分别是:牛,猴,龙。,牛结合青春不老的朋友分别是:鼠,蛇,鸡。。虎:猪,马。兔:狗,猪 。龙:蛇,鼠。蛇:龙,牛,鸡。马:羊,虎,狗。羊:马,猪,兔。....石浦春节的习俗压岁钱的来历,过年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关于压岁钱来历有两种说话: 一是: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
1.石浦春节的习俗
生肖鼠属鼠的人,生肖上彼此结合青春不老的朋友分别是:牛,猴,龙。,牛结合青春不老的朋友分别是:鼠,蛇,鸡。。虎:猪,马。兔:狗,猪 。龙:蛇,鼠。蛇:龙,牛,鸡。马:羊,虎,狗。羊:马,猪,兔。....
石浦春节的习俗
压岁钱的来历,过年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关于压岁钱来历有两种说话:
一是: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著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另一种说话就是
据说,在历史上,旧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盒等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赠送,这就是“压岁盘”。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这就是现在付给压岁钱的方式。
清代,压岁钱带上了去邪、祈福的成分,《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这里,是指带方孔的铜制钱。自纸币代替金属制钱以来,便改用红纸包封之以示吉利。清代曾有人写诗描绘了儿童得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锡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过年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偿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著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过年长辈为什么要给晚辈发压岁钱
关于压岁钱来历有两种说话:
一是: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著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另一种说话就是
据说,在历史上,旧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盒等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赠送,这就是“压岁盘”。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这就是现在付给压岁钱的方式。
清代,压岁钱带上了去邪、祈福的成分,《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这里,是指带方孔的铜制钱。自纸币代替金属制钱以来,便改用红纸包封之以示吉利。清代曾有人写诗描绘了儿童得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锡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过年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著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春节为什么发压岁钱
压岁钱,又称“押岁钱”、“守岁钱”等,是年俗的节物之一。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胜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儿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不过最早的压岁钱的“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专门铸成钱币的吉利品或避邪品,是小儿身上带的护身符。因为“祟”与岁谐音,所以压岁钱有“厌胜鬼祟”的巫术作用。 宋代以来,人们用现实流通钱币作为压岁钱,明清时代广泛流行。明清时代的压岁钱,由长辈用红线将铜钱串起来,吃过年夜饭后直接给予晚辈,或者在晚辈睡下后放置在床脚或枕边。如果贪睡的小孩已入梦乡,长辈则要留一份,压在其枕边底下。第二天早上,孩子起床后从枕下翻出,一番惊喜。 使用钞票后,家长们则喜欢选用号码相连(相联)的新钞票,因为“联”与“连”谐音,预兆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生”。而红纸包钞票,这种压岁钱称为“吉利红包”压岁不仅用钱,跟压岁有关的还有压岁盘,压岁果子等。 压岁钱数多少不一,但能给小儿带来自主消费的喜悦。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量与日俱增,通常视家庭经济情况而论,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几千。这一方面给儿童带来了年节的欢喜,但同时也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压岁钱越来越多,儿童本身不能理性支配如此大数目的钱财,应该怎样合理的利用呢?有的年轻人一味追求钱的多少,互相攀比。如果对压岁钱管理不当,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总之,不论压岁钱采用何种形式,压岁钱都是喜庆的贺岁之礼,也是长辈给予晚辈以保护的力量。直到今天人们仍保持着给压岁钱这一传统。
过年时爸爸妈妈为什么给我们压岁钱?
古时候传下来的习俗,保平安用的。
过春节时,为什么要给小孩过压岁钱
压岁钱由来已久,古称"厌胜钱"、"压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早在汉代我国就已出现压岁钱,以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居多,钱的正面多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凶"、"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等,还有的正面为钱文,背面为祥瑞图案,如"北斗七星"、"龟蛇"、"生肖"等纹饰.唐朝时期,宫廷盛行春节散钱,当时人们把春节这天作为立春日,在宫内相互朝拜.而当时在民间还没有拜年的习俗.宋元以后,春节被定为正月初一,春节散钱习俗就演变为长者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 记载:"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者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明清时期,长者用红绳串连着压岁钱送与晚辈.民国时期,方孔圆钱基本取消,长辈则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作为压岁钱,其寓为"长命百岁",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者喜欢选用连号的新纸钞赐予晚辈,有"连连好运、连连高升"之意,这种送连号钱给晚辈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是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为什么过年要给利是?
按传统礼俗,守岁之夜,孩子们除了尽情地欢乐之外,还有一件喜事,就是要从大人们的手中得到一笔用红纸包封包著的“压岁钱”。这一习俗源于谐音吉祥的民俗心理,“岁”与“崇”谐音,压岁即“压崇”,谓镇住万恶,不让其能“作崇”。伴随“压岁钱”还派生出一个古老的传说。说是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有一头独角大口的怪兽,名字就叫做“年”。每到岁未,年就要从山林中出来,到处掠取食物,成为人们难以顺利过去的一个难关。为了保平安,人们就要采取很多措施来对付,如燃放爆竹驱逐它,用红包封包钱送给儿童,俗以红色避邪,可以“压崇”。
如今,很多人已不是以红包的形式给孩子派压岁钱,而改成其他出新的形式。比如将压岁钱改为“压岁书”,让孩子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有的送电脑给孩子“压岁”,有的用压岁钱给孩子买教育保险,或为孩子设立教育储蓄专用存摺账户,为孩子的学习积累足够的资金。有人说:“这比让孩子零敲碎打乱花掉更有意义,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储蓄美德。”当然,在大人给孩子们压岁钱的同时,孩子们也要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们新年快乐、健康长寿,让孩子从小就受到尊老敬老的礼俗教育。还有人已经对“红包”进行更高层次的改造和创新,送给小孩子的红包,内装不是钞票,而是印有中华古代格言和家训名句的卡片。如“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这种内含先进文化的创新“红包”,其社会效益当价值连城,实在是一种时代的飞跃。
广东反其道而行之,出现给父母“压岁钱”的现象。有经济收入的儿女到银行换些崭新的百元大钞,装上两封“利市”,给老爸老妈一个惊喜,钱不在多少,为的是祝福二老。晚辈给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送“压岁钱”是新起的敬老礼俗,是深得民心的,是一种进按传统礼俗,守岁之夜,孩子们除了尽情地欢乐之外,还有一件喜事,就是要从大人们的手中得到一笔用红纸包封包著的“压岁钱”。这一习俗源于谐音吉祥的民俗心理,“岁”与“崇”谐音,压岁即“压崇”,谓镇住万恶,不让其能“作崇”。伴随“压岁钱”还派生出一个古老的传说。说是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有一头独角大口的怪兽,名字就叫做“年”。每到岁未,年就要从山林中出来,到处掠取食物,成为人们难以顺利过去的一个难关。为了保平安,人们就要采取很多措施来对付,如燃放爆竹驱逐它,用红包封包钱送给儿童,俗以红色避邪,可以“压崇”。
如今,很多人已不是以红包的形式给孩子派压岁钱,而改成其他出新的形式。比如将压岁钱改为“压岁书”,让孩子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有的送电脑给孩子“压岁”,有的用压岁钱给孩子买教育保险,或为孩子设立教育储蓄专用存摺账户,为孩子的学习积累足够的资金。有人说:“这比让孩子零敲碎打乱花掉更有意义,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储蓄美德。”当然,在大人给孩子们压岁钱的同时,孩子们也要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们新年快乐、健康长寿,让孩子从小就受到尊老敬老的礼俗教育。还有人已经对“红包”进行更高层次的改造和创新,送给小孩子的红包,内装不是钞票,而是印有中华古代格言和家训名句的卡片。如“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这种内含先进文化的创新“红包”,其社会效益当价值连城,实在是一种时代的飞跃。
广东反其道而行之,出现给父母“压岁钱”的现象。有经济收入的儿女到银行换些崭新的百元大钞,装上两封“利市”,给老爸老妈一......
春节,也叫过年,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也有许多关于春节的传说和各地的习俗。
石浦,对我来说算是第二故乡。作为石浦女婿,我每年都会去那里过年。石浦的风土人情,对于在宁波市区长大的我来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石浦春节习俗主要有:回家、备年货、祭灶、掸尘、请床公床婆、守岁、年夜饭、拿压岁钿、吃汤团、开门炮、拜岁、舞龙、踩高跷、闹花灯、贴春牛图等习俗。我认为在石浦春节习俗的众多习俗中值得一提有4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石浦春节的习俗之一:谢年?
谢年(祈求岁岁平安,年年有余)也有称为“送岁”或“送年”,是一年来祀神典礼中最隆重的。于桌上供着年糕、水果、茶叶、酒等祭品。宁波老话:“廿五廿六搡年糕,廿七三十拣黄道。”所谓“拣黄道”,就是选择黄道吉日,清扫大堂,桌椅及盛祭品用具一律用糖水洗涤,时间多在午夜,以取其静。
“谢年”是一种祭祀活动,意在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团团圆圆、风调雨顺、年年平安、岁岁有余。相传,在宁波,明代至清初,谢年只有官府和富裕人家举办,普通百姓往往只在自家做年夜羹饭祭祖,表示不忘根本。清末民初,石浦人出门做生意的人渐多,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于是,谢年这一习俗逐渐流传开来。
谢年仪式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矩,每个细节极为讲究。如放置供品的祭盘,称“红盘”,富裕些的人家用锡盘的,称为“银台面”。祭祀由男主人主持。桌上陈列着谢年所用的祭品,一般是六色,因为六预示吉祥,代表着六六大顺:六杯酒,六碗茶,六碗饭,六样菜,六种甜点。
谢年的程序,一般是先放好祭品,点燃香烛,持香朝天三拜,接着点燃三支花炮。祭礼约一个时辰,其间筛酒三巡,祈祷全家平安,福寿双全、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祭祀结束,便邀约亲邻和家人聚宴,名为吃年夜饭。
?石浦春节的习俗之二:年夜饭?
年夜饭:吉利口彩一套套,农历十二月的月末是大年夜,又称“除夕”。石浦老话“会会七月七,吃吃年夜饭”,说明石浦人的年夜饭习俗情结一直根深蒂固。石浦人年夜饭的菜式也有讲究,少不了传统甬式菜,荤菜常见的有酱鸡、鳗鲞、红膏炝蟹、熏鱼等。素菜常见的有香菇、春卷、木耳、烤麸、黄豆芽、金针菜、藕节、年糕、黄金糕等。
年夜饭的菜肴除讲究享“口福”外,讨“口彩”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宁波人喜欢把来年的希望寄予菜肴之中。如“鸡”和“吉”同音,表示吉利;“鳗”意思是“缸缸满、甏甏满”,丰衣足食的意思;宁波商人似乎对“红膏炝蟹”情有独钟,红膏炝蟹寓意“生意红火,纵横天下,八方招财”;藕节寓意“节节高,路路通”。早先在宁波人的年夜饭里,全鱼是道必不可少的年菜,后来渐渐变成了熏鱼,寓意“吉庆有余”;“荠菜春卷”过去排队供应,“荠菜”与“聚财”音近,“吃个春卷迎春到”是迎接春天的到来。黄豆芽形同如意,被称作“如意菜”,寓意“人生如意”、“万事如意”;黄金糕充当“金砖”;韭菜取“韭”“久”谐音;香肠,谐音“香、长”,是宁波老百姓年夜饭上必备的冷菜;豆芽加荸荠,象征如意算盘。
吃年夜饭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一定不会少一个象征团圆的热气腾腾的火锅,宁波人称火锅为“暖锅”,“暖锅”给人的感觉是“生活圆满红火”。旧时石浦有一个颇具地方特色的谜语:“荤菜夹素菜,宁波隔定海,当中招宝山,团团都是海。”谜底就是“暖锅”。老底子大户人家用的是紫铜暖锅,会占据桌子很大一部分的大暖锅,里面放上蛋饺、肉丸、鱼丸、粉丝、油氽肉皮、年糕等,鱼丸、肉丸和虾丸取意“三元及第”、“阖家团圆”之意,再加进高汤;主食为汁水青菜年糕汤,寓“年糕年糕年年高”、来年油水多之意。
吃年夜饭要全家老小一起上桌,不能落下哪个人,意味着团团圆圆。假如家庭成员除夕夜赶不到或不回家过年,桌上也要给他预备碗筷、酒杯,并倒满酒,盛满饭,视作人齐无缺,全家团圆。在这一天,在外地的儿女们再远也要赶回家中团聚。过去,年夜饭之后,小孩们提着灯笼,到祠堂里去看戏文。1983年以后一般都在家里观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石浦春节的习俗之三:压岁钿?
压岁钿是几代孩子的温馨记忆,石浦老话有“老人忖旧年,小孩望新年”之说。过去,普通百姓家里生活不宽裕。平常的日子里,小孩基本上没有零食吃,口袋里也没有零花钱。只有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吃到一些可口的食物,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小孩才能得到大人给的压岁钿。所以,在清贫的年代,小孩子天天都盼望着过年。
石浦过年的压岁钿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古时压岁钿其实是“压祟钱”,“祟”是倒霉、晦气、不吉利的意思。“压祟”含有驱鬼避邪的意思。那时科学不发达,人们生活水平低,灾难和疾病随时会降临。所以长辈们借一年一度的春节,给孩子们“压祟钱”,希望能“压祟除邪保平安”。在古代的宁波地区,压岁钱还被称为“押岁钱”、“压胜钿”等,在明清时期,石浦流行的压岁钿是圆形圆孔或圆形方孔的铜钱,正面是吉祥的文字,写着“长命富贵”、“吉祥如意”、“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之类的吉祥语,铜钱的背面是祥瑞的图案,比如龙凤龟麟、北斗七星和十二生肖、双鱼、斗剑等。这种铸有吉祥文字和图案的铜钱,被称为“花钱”。过年时,人们“以彩绳串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者赐小儿钱,亦谓之压岁钱”。大人们用红线将八个铜钱串在一起用红纸包了给孩子压岁,清末民初时也有用银元一个包了做压岁钱,意为“一本万利”。
民国时期,方孔圆形的“花钱”基本上取消了,过年时,长辈用红纸包上一些铜钱作为压岁钱给晚辈。后来,货币改为纸币,连号的新纸币就成了压岁钿的首选,蕴含着长者对晚辈“好运连连,喜事连连”的美好希望,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石浦春节的习俗之四:送春牛?
石浦古代每年要在春节的立春日祭祀芒神,这是主管农事的春神。石浦官府在立春前三日开始斋戒,到立春日,石浦府官员都要到大校场先农殿迎春,望天地神明佑护一年农事顺利,五谷丰登。后来,迎春仪式逐渐演变为全民参与的重要春节民俗活动。据1892年2月10日《申报·甬上语新》:“初五日上午,胡太守率同鄞县杨邑尊及粮厅捕厅排齐仪仗,赴东郊外迎春前导,有五谷亭,又以稚子扮作‘渔樵耕读’‘天官赐福’之类,迤逦过老江桥,至先农殿,礼毕回署。次日太守仍率同僚属至先农殿,恭迎太岁春牛,进灵桥门至太岁殿,执鞭打春,礼成,观者群起将春牛击成齑粉,各抬一块回家,安置米缸中,以祝仓千箱万”。
据史料所载,清代石浦的“迎春”仪式年年如期举行,所供芒神彩画端正,长约两尺,头有双髻,立而不坐,手执牛鞭,似牧童之像。迎时,神亭前又有纸牛、活牛各一头,或抬或牵,随之而行,即所谓春牛。并有彩亭若干,供瓷瓶于中,插富贵花,及“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等字。伴以大班鼓吹、台阁、地戏、秧歌,沿街唱舞,意为劝农。进城之后,夹道聚观,争掷五谷,称为“看迎春”。最后芒神及春牛供于石浦衙门前,挂灯结彩。迎春之日,如遇下雪,俗称“踏雪迎春,大熟年成”。
官府迎春之俗至民国而废,此后春节民间每年春节前后有古老的“报春”习俗作为延续。有身穿红袍,头戴乌帽,扮作春官模样的人,手持《春牛图》,上画红、黄、青、白各色土牛,并写有来年农事节候,串门挨户,去送《春牛图》。还有以麻袋蒙头,作牛鸣声,由春官牵引,至店家唱曰:“黄牛到,生意俏”;至农家则唱:“黄牛到,五谷好”,以索取钱物。人到各家各户去送“春牛”图,其形式与“送财神”一样,一个老人背一只口袋,里面装着一大叠木刻印刷的红纸,图案是一头剪纸式的水牛,线条简洁明快。老者手敲着小锣鼓,唱着迎春的赞词,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春牛送到谁家,谁就高兴地接过红纸,将它贴在板壁上。然后给“送春牛”的老人几个餽或量一升米,以示答谢。
在春牛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和人牵着牛耕地的图像,人们称其为“春帖子”。送春牛图,其意在催促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莫误大好春光,抓紧农时,拉牛耕田去。立春一过,一年的农忙即将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