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肖爱情 生肖爱情

严诫的意思_严饰未曾有猜生肖

tamoadmin 2024-06-09 人已围观

简介1.信佛之人不绝于口的“阿弥陀佛”是指什么2.[转载]有了不善的观点和念头怎么办3.佛教。释迦摩尼佛可以在这个世间待一个大劫,为何却只待了很短就走了?阿难法师到底有没有求释迦摩尼长住4.圣婴十月入于母胎、以三昧力入离垢藏、于母胎中现大宫殿、种种严饰悉皆妙好、兜率天宫不可为比浅释5.娑婆世界是专指人间,还是六道都属于娑婆世界之内?还有在佛教理论中,共有多少个世界,只有佛菩萨所居住6.人身难得,佛法难

1.信佛之人不绝于口的“阿弥陀佛”是指什么

2.[转载]有了不善的观点和念头怎么办

3.佛教。释迦摩尼佛可以在这个世间待一个大劫,为何却只待了很短就走了?阿难法师到底有没有求释迦摩尼长住

4.圣婴十月入于母胎、以三昧力入离垢藏、于母胎中现大宫殿、种种严饰悉皆妙好、兜率天宫不可为比浅释

5.娑婆世界是专指人间,还是六道都属于娑婆世界之内?还有在佛教理论中,共有多少个世界,只有佛菩萨所居住

6.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下句是什么?什么意义啊?谁可以详解?谢谢!!!

7.一个关于“迦罗王”好象是和佛教有关的

严诫的意思_严饰未曾有猜生肖

可以参阅《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尔时,天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脱。’舍利弗言:‘止此久耶?’天曰:‘耆年解脱,亦何如久?’舍利弗默然不答。天曰:‘如何耆旧大智而默?’答曰:‘解脱者无所言说,故吾于是不知所云。’天曰:‘言说文字,皆解脱相,所以者何?解脱者,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是故舍利弗,无离文字说解脱也,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是解脱相。’舍利弗言:‘不复以离*怒痴为解脱乎?’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怒痴性,即是解脱。’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天曰:‘我无得无证,故辩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证者,则于佛法为增上慢。’

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天曰:‘以声闻法化众生故,我为声闻;以因缘法化众生故,我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众生故,我为大乘。舍利弗!如人入瞻卜林,唯嗅瞻卜,不嗅余香。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舍利弗!其有释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等,入此室者,闻斯上人讲说正法,皆乐佛功德之香,发心而出。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闻说声闻辟支佛法,但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舍利佛!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何等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异,不以日月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有释梵四天王、他方菩萨来会不绝,是为三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说六波罗密不退转法,是为四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乐,弦出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有四大藏,众宝积满,周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为皆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已还去,是为七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皆于中现,是为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即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天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舍利弗问天:‘汝于此没,当生何所?’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曰:‘佛化所生,非没生也。’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

舍利弗问天:‘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曰:‘无所得故而得。’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信佛之人不绝于口的“阿弥陀佛”是指什么

灭一万劫还是一万亿劫生死重罪我忘了

听闻就可以种下菩提种子,将来肯定入佛门修行。

释迦牟尼佛有五百大愿,因此可以祈求他的加持。

听闻好像就相当于不退转菩萨了。

以念此佛功德可以回向往生极乐

《释迦牟尼佛广传》:我成佛与涅盘后,任何仅仅念诵一句“南无释迦牟尼佛”、或向佛顶礼之众生,愿此等众生灭尽一切业障、于如来刹土中获无上菩提,并于最后亦能显示涅盘。’

《不退轮经》:"任何听闻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名号之众生都将获证不退菩提之果位。若仅听闻名号都能获如是功德利益,则供养一朵花于佛舍利塔前之功德自不必多言。不幸堕入旁生类众生,以听闻佛号故亦可种下无上菩提之因,且得以依次第证取佛果。这皆因诸佛发愿力及发心不可思议所致。"

《大法鼓经》迦叶白佛言。若闻菩萨名者。能除众生三种毒箭。况称世尊名号功德。言南无释迦牟尼。若称叹释迦牟尼名号功德。能拔众生三种毒箭。

《释迦牟尼佛广传》:善男子,释迦牟尼佛住持之地就如是广大;如来法界坛城亦如是广大,且无人能测度;如来度众所用之善巧方便同样广大非常,边际无法衡量;如来身躯也非常广大,顶髻、身体任谁也无法测量。如娑婆世界众生能全部集中于如来体内,并从如来一毛孔中出入,即便用天人天眼也无法了知一毛孔之边际,此乃如来身躯广大程度。

另外,释迦牟尼佛刹土之广大,十方恒河沙数世界中所有众生如若全部到达娑婆世界,仍可轻松容纳,此皆为世尊前世发愿力所致。即便千万个十方世界所有众生都进入娑婆世界亦可包容无遗,更遑论十方?!此也为释迦牟尼佛初发心时发愿所致,故而刹土如此广大。因此,以上所说皆证明释迦牟尼佛超胜其他如来。

《贤劫经》中则说道:"虚空边可量,大海深可测,于佛起信心,功德实难诠。从今至菩佛提,永断恶趣苦,如欲得利益,应勤种福田,精勤不放逸,恭敬供养佛。"

《宝积经·无量法门陀罗尼品》则云:"称诵'南无佛'、顶礼佛是大灯火,因能烧尽烦恼故。而任何众生只要闻到佛号亦能成为得大佛果之因,如称颂、念说佛号,则可远离一切无明黑暗,仅闻佛名皆得使闻者远离无明黑暗。"

《金光明最胜王经》

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功德

四天王护国品第十二

尔时。佛告四天王:“......大王。若未来世有诸人王听受是经。恭敬供养并受持是经。四部之众尊重称赞。复欲安乐饶益汝等及诸眷属无量百千诸药叉众。是故彼王常当听受是妙经王。由得闻此正法之水。甘露上味。增益汝等身心势力。精进勇猛。福德威光。悉令充满。是诸人王若能至心听受是经。则为广大希有供养。供养于我释迦牟尼应正等觉。若供养我。则是供养过去未来现在百千俱胝那庾多佛。若能供养三世诸佛。则得无量不可思议功德之聚。以是因缘。汝等应当拥护彼王后妃眷属令无衰恼。及宫宅神。常受安乐。功德难思。是诸国土。所有人民。亦受种种五欲之乐。一切恶事皆令消殄。”

一切忆念观想释迦牟尼佛之人,如能在稳固信心的基础上,通过观佛陀身相、修寂止、胜观瑜伽,则所有事业皆得成办。以此缘故,以下简述佛祖释迦牟尼传记。

总体说来,以业力感召而轮回于三界中之众生,无有能摆脱三大痛苦、抛开束缚的自由,因而也得不到任何究竟的安乐自在。正因为他们从无始劫来始终接连不断地在漂流、轮转,故而他们获得暇满难得的人身,并值佛出世、闻佛说法的机会也就微乎其微。

而我们恰好幸运地拥有了暇满人身,还值遇了如意宝般的佛法,实乃可堪庆幸之事!但值此浊世之际,人寿短暂,而疾病又轮番相煎,再加上烦恼等一切不利因素的逼迫,因此,能调伏自心、如法修持之人就更显寥寥无几。如此一来,能生生世世利益众生的佛法也就丧失了自己本该发挥的价值与意义。大多数人终日费尽心机于无意义之事,以靠追求今生琐事及世间八法而散乱度日。原本世事无常、逝如闪电,无有任何可依靠之处。但众生却耗费太多精力用于规划如此短暂脆弱之今生,丝毫也意识不到自己的肉身似水泡般消散的无实质内涵。若善加观察,亲友、怨敌、财物等一切人、物皆属梦幻泡影,从来就无实质,也不稳固、恒定,皆属分离毁灭之性,并且本身就是诱发痛苦之因。但可怜而愚痴的众生却不自知,反将之当成常有、安乐、值得绞尽脑汁算计的因素,从而执著于此而虚度难得人身。

许多人永远生活在希求不断的欲望与目标受挫的交相挣扎中,结果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总是在某个突然时刻,他们的生命就像遭受霹雳一样,瞬间就被炸裂、击碎。从古至今,还未有一人能逃离得了死主的最后审判。尽管人人都不愿感受死亡阴影,但在无人预知也无人预报的情况下,阎罗王却总是不期而至。而在肉体生命消殒之后,个人之业力并不就此终结,随着他所造作的黑业白业,他也必将流转于相应的恶趣善趣。无欺之因果规律超越所有人、天众生的跨越能力,即就是得到阿罗汉果位的大圣者,也无法违越他自己前世所造之因,更遑论其他众生。因此,任何众生所造之善业恶业都将必然成熟、毫厘不爽。

可怕的是,末世众生大多禀性顽劣,所造之业尽属黑多白少,因之而将轮转于三恶趣中。想想看:地狱有难忍长久的寒热之痛;饿鬼的饥饿则广大无边;旁生更要受愚痴、互啖及被人役使之痛……,如果我们在人间连一天的饥寒酷暑都无法承受的话,若是转生于恶趣,那些万倍于此的苦痛感受又如何消受?最令人不安的是,在某个众生业力未穷尽之前,他根本无法解脱相应的种种痛苦。因此,每个稍有智慧之人都应审慎思维恶趣之惨痛、可怕,但可惜的是,能如此思索的人在现世实在是少之又少。

再说三善趣之痛苦——人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诸苦;非天有争斗之苦;天人有死堕之苦,三界之中,何有例外?到处充满苦苦、变苦、行苦,众生何来欢乐与自在?所以说轮回真似火坑、魔女洲,无始无终如旋转的火轮一般的众生,在如此众多之苦痛煎熬中,要想彻底脱离苦海该怎么办?

结论只能是依赖、皈依佛法僧三宝,舍此定无他法可满自己离苦得乐之愿。因此,我们首先应明了随时忆念佛陀有非常大之意义,此即需要我们对佛陀生起坚定的信心,而这一切均来源于对佛祖身世的了知。

所谓的佛陀在无数劫之前,为利益所有众生而发起了无上菩提心,后又圆满了福慧资粮并最终获得了远离一切过患的智慧身果位;他真正是众生皈依处、唯一怙主,还是他们最无私之亲友;他的法身具足十力、四无畏等如大海一般之无漏功德;他能现量通达三世一切万事万物;他的声音具备六十种美妙梵音;他能于无量世界中显现佛法光明;他的三十二相、八十好,以人、天为主的众生若见之,定会感到像灿烂的太阳一般无比庄严、圆满;他一根汗毛孔或者一线光芒所显之光的功德,十方诸佛宣说无数劫也诉说不尽,更何况其余功德。如是具无量功德之佛陀,谁若亲睹其形、亲闻其声,或亲身供养过,哪怕仅就是见到佛像、聆听过名号,也都能在心间植下将来成熟的菩提种子,保证他在未得佛果之前尽享各种安乐。

据《大悲妙法白莲经》记载:观想佛陀后再供养一朵花;观想佛陀后对之生起哪怕是一刹那的恭敬心;或者在旁生的心里也能生起对佛陀的忆念的话,这些有缘众生的涅槃果报则定可现前,此乃佛陀亲口宣说。

在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获得预流果、一来果、无来果、阿罗汉等境界的圣者面前,善男善女进行供养或以种种方式承侍之功德,与对佛陀生起信心,或对佛陀磕头、合掌、称南无佛之功德相较,那就实在是千万分不及其一了。

如果在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缘觉前供养、承侍,或在其涅槃后以七宝供养缘觉之遗体,还在有生之年用各种妙香、鲜花、宝鬘等物进行种种严饰,凡此所积功德,与忆念佛陀、对佛陀生起清净信心,或在对佛之功德生信后仅说一句“佛之智慧真乃不可思议”等行持相较,其不可以里计之差距用比喻也无法言说,因佛祖所具有的是无量慈悲与清净戒律等无漏功德。如有众生对佛不可思议智慧产生信心的话,这种信心的异熟果报也同样不可思议。无论何等众生,只要听闻过佛的名号或者真实法语,那么在他们得到最终佛果之前,凭此因缘所得到的种种功德都不可能无意义地消散。

曾有多名商人前往海中探宝,当轮船驶至大海中心时,突然从水中跃出一条巨大鲸鱼,并妄图残忍吞噬掉船上的所有人。正当有人惊恐哭叫,有人无望地祈祷他们所信奉的各种天神时,一位具智且诚信三宝之商主,为了救护同船所有伙伴,便以恭敬心开始观想佛陀,并要求大家也一同观想且顶礼,还要齐力念诵佛号。当称诵佛陀圣号的音声传开来之后,听到佛号的鲸鱼立刻打消掉此前的损害众生之意,并在生起对佛陀欢喜心之同时,紧闭嘴巴离开了这条商船,最终未伤害船上的一个众生。当商人们顺利返回南赡部洲以后,那条鲸鱼也因听闻佛号的利益而开始恒享安乐。它不仅停止了对其它动物的杀戮与食用,更在死后转生为人,又值遇佛陀教法。他对律藏生起信心后便出家求道,依止善知识广闻专修,最终获得具六神通的阿罗汉果位,且无余涅槃。

像这样转生在旁生的众生都能因听闻佛号而再得人身、获证涅槃果位,从中我们就可了知听闻称诵佛号的威力与可产生的神变。根据每个人的信心和对佛陀的忆念程度,听闻持诵佛号所产生的功德也各有不同:有人因之而获声闻、缘觉诸果位,也有人从此种下无上菩提之因。

佛陀在经中说:“阿难,吾乃可怜众生皈依处、怙主、无偏亲友、人天导师、度化众生者、悲悯众生者。此说为何?因法欲灭时,于我教团中,不如法之形象出家人纷纷应世。彼等众生为一瓢酒诱惑,常牵其所生儿子之手往酒肆沽酒。劣陋如此之人亦能于贤劫中成就圣果,更何况如理修行之人。此假相比丘为何能得涅槃?因凡受我比丘戒之出家人均可一个不剩全得解脱,皆因此类众生曾随如来所证法界而起信心及正念,并发心顶礼,或口诵‘顶礼佛’。”又经中云:“如是如来不可思,佛法亦为不可思。若于不可思生信,异熟果亦不可思。”

对佛陀生信的善根果报受用不尽,如以喻说明,则像一滴水汇入大海从而变成与无尽汪洋一体般相似。如果有众生因前世业力转生三恶趣中,但仅凭以前曾对如来有过信心的缘故,在此善根成熟后便会遇到佛法,并进而从恶趣中转生,最后又因忆念世尊而得解脱。

佛陀自己说过:“阿难,对佛陀生信之再微小善根也永不会耗尽,对佛生起最短暂信心之善根一定会成为成佛之因。就如已上钩之鱼虽身体暂停于水中,但不久就会被钓离水面。于佛起信之众生亦如是。”有些众生会被业力拖下恶趣,但凭曾对佛有过的信心善根,等佛出世时,当佛以无漏智见之后,立刻就能解脱他所受之束缚。还有些人虽供养如来,却由于贪执轮回而不愿立定成佛之志。实际上不管他本人愿不愿意,就如同我们在良田里播下种子,只要因缘际会它就会自然而然地生长壮大、不理会我们的主观意愿一样,这些人也决定会成就,因他供养的对境是最无上的福田,这样的善根岂能不开花发芽?

佛陀还说过:“阿难,将来会有许多恶性国王及统领佛法边地之国主出世,他们以及随顺他们之眷属从不懂佛法,更不知佛陀功德。即便如是,彼亦能于见到佛塔、佛像后生起净信,因佛过去世时即以四摄法度化其人,以此因缘而必获解脱。佛行菩萨道时,就曾供养过无量十方诸佛,依止甚多善知识,且依教奉行,又发下以四摄法摄受一切众生之宏誓。他所造之不可思议善法无量无边,凡此种种才使佛获得了如金刚般之身相。”虽有众生能变幻须弥山等七大山王如金刚一样坚固,但此等神变却连损伤及拔出佛一根汗毛之能力都不具备。佛陀悲悯众生,又以前世愿力将自己遗体做成芝麻粒许的舍利子以饶益有情,谁若恭敬供养舍利子也必获佛果。对舍利子、佛塔的实际亲近,包括于梦境之时对它们生起恭敬、瞻仰、信奉之心,都能让此人获得究竟果位。

此外,佛陀又说:“供养佛陀功德亦永不会耗尽。观想佛陀后于面前虚空中,或佛像前供养一朵花,此种功德若以如来之智慧衡量都不可测尽、无法言说。”这样的众生在万劫之中于轮回中漂转,以这朵花的供养善根之成熟也可转生成帝释天王、梵天天主、转轮圣王,所享安乐一直在他达于究竟佛地之前,都会享用不尽。因此经中还说:“善男子善女人欲获帝释天、梵天、四大天王、转轮王之地位,或欲成为天龙夜叉等世间怙主,甚或欲成就声闻、缘觉之果位乃至无上菩提之众生,都应恭敬、供养、承侍如来。”

佛陀对阿难又说过:“且不论我获佛果之功德,单言我行菩萨道时功德,声闻、缘觉就未曾有,何论众生?!我行菩萨道时,将王位、儿女、妻子,甚至自己生命骨肉全部布施、舍弃,心甘情愿感受痛苦,此等极难让凡夫相信之事皆为利益众生。听闻此番话后,如有众生能意识到佛为众生苦行之用心,于我所说四句法深信不疑,也必获果地。”

如果忆念如来种姓之高贵、种种相好庄严、十力四无畏之功德、行菩萨道时的感人事迹、实施六度万行的决绝态度、严持戒律的风范,还有真实无伪的大悲心性,则这样做的异熟果报定可使我们获取神变、威势及如甘露般之妙法。

一切生必有死,一切法均无常。故而我们应不放逸地勤行善法。

佛又说:“阿难,如有众生忆念佛陀后感慨不已、汗毛直立、因生信而掉下热泪,此等众生皆不会再堕入恶道。所以众生皆应精进行持不放逸法,如来之菩提及余善根也依此而得。”

《生起佛力神变幻化经》云:“世灯隐没后,沉沉暗数劫,为利诸有情,如来住此世。犹如空中月,及与幻化相,无性亦来去,如是佛亦然。佛陀亦示现,佛塔佛像等,何人敬供养,忆念其名号,发愿求菩提,彼等皆解脱。若人顶礼佛,听闻其妙法,供养受持者,离苦得解脱。”

其他佛经中说:“天人妙衣饮食等,恒沙劫中供众生,不若布施一居士,一日所获功德大。随信比丘与预流,一来无来阿罗汉,十方圣者缘觉前,供养恒河沙数劫。所积功德虽广大,不若偶听佛音声,甚至一睹诸佛像,所获功德超胜彼。若论见像后合掌,赞叹说偈以供养,此等善行皆积福,功德增上无等伦。何人持诵佛名号,生起信心不退转,功德超胜汝诸人,用尽珍宝供如来。仅持名号利今生,来世也得无量益,何况赞叹念诵佛,生信功德无须说。”

律藏经》云:“与佛所结诸缘分,称诵供养微细事,皆得享用善趣乐,甘露佛果最终得。”

《贤劫经》中则说道:“虚空边可量,大海深可测,于佛起信心,功德实难诠。从今至菩提,永断恶趣苦,如欲得利益,应勤种福田,精勤不放逸,恭敬供养佛。”

而《入定不定手印经》则云:在十个三千世界如微尘数一般之缘觉前,用赡洲纯金制成的宫殿进行供养,并且还在这样的处所上严饰以种种宝灯、鲜花与妙香;再加上天人百味甘美饮食、精致妙衣的奉献,以此种种于恒河沙劫中恒时供奉所获之功德,远远不能与有人仅仅听闻到一声“佛陀”或“世间怙主”、“一切智智”的声音所得功德,或者目睹佛之画像、塑像所获功德相提并论。而能亲手合掌、供养香、花、灯的功德就更难诉说,甚至对佛陀仅说一句赞叹偈的功德都广大难测。这种善因哪怕只种下一次也能令人成就许多受用,并引发未来的获取佛果、成为遍知等目标之实现。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后,在劫末大火之前永不会干涸那样,同理,因如来而生起的再小善根,于一切智智火未出现前也不会消散。正如月轮虽小,但却明然突显于群星中灿烂赫然一般,依靠对佛所做的微小善事而生之善根,即就是细微渺小,也远比其他善法而生之善根高广博大。如是如来具足不可思议功德。

以上所叙仅是归纳诸经大概,如欲详细了知,请翻查原经。

又《华严经》云:“嗟,佛子!何人见闻忆念如来无上正等觉,皆生巨大善根功德,此种功德于此众生修持无上菩提具真实难言之大意义。能助其除障、满愿、去一切诱惑、所求皆得承办、享用所有有为法之安乐,直至取无为法之智、圆满最究竟愿望、得自然本智之果。”

这就好比一个人吃了金刚,金刚绝不可能马上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草堆里只要有一点星火,薪不尽火就不灭一样,凭借佛陀而来的小小善根亦不会在轮回中耗尽,它最终会成为成就如来无为法之因。为何如此?因此种与如来有渊源关系的善根有不共能力之故。

《华严经》中还说道:“嗟,佛子!汝应了知且深信不疑:任何众生听闻如来名号皆得遣除一切罪障。此等众生偶或于如来生不恭敬等邪见,但见闻如来之善根力,在彼未得菩提前定不会因之而丧失。如来涅槃后,再过无数劫,听闻佛号后生善根之力,与如来显化时无有二致,且此善根永不耗尽。如来虽住于他世界,如若忆念,所得加持力与亲在如来前无有二致。一切如来因安住于无量前际、后际故,依他所生之福德也无有边际,因佛陀乃一切众生中最清净、无有任何垢染罪障之觉者。”

《屋室经》中说:“阿难,若向如来合掌、口诵‘南无如来正等觉’且顶礼者,此众生我已摄受,并将得佛果。于此众生,我必关注有加。何以故?如来安住法界中,而合掌功德不可耗尽,何况布施等余功德。阿难,依靠佛、法、僧所生善根,轮回中永不耗尽,皆为成就佛果之因。”

《宝积经?无量法门陀罗尼品》则云:“称诵‘南无佛’、顶礼佛是大灯火,因能烧尽烦恼故。而任何众生只要闻到佛号亦能成为得大佛果之因,如称诵、念说佛号,则可远离一切无明黑暗,仅闻佛名皆得使闻者远离无明黑暗。”

《华严经》中又说:“诸佛为利益众生而做如来事业。”

《不退转FALUN经》则阐释道:“任何听闻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名号之众生都将获证不退菩提之果位。若仅听闻名号都能获如是功德利益,则供养一朵花于佛舍利塔前之功德自不必多言。不幸堕入旁生类众生,以听闻佛号故亦可种下无上菩提之因,且得以依次第证取佛果。这皆因诸佛发愿力及发心不可思议所致。”

无论观想佛陀、对之起信或祈祷佛陀等善根大小,都有永不会耗尽的无量功德。在轮回中,它们会成为众生生生世世获取快乐之因。不唯如此,圆满菩提果之前,它们将一直为得大菩提之因。

这些道理在众多佛经中都已被再三宣说过,我们对佛陀教言理应生信。

《法门经》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个人正要被人们杀掉以祭祀供神时,他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才对佛陀生起了信心,并口诵了一句“南无佛”。结果就这么一个善根也使他于六十劫中都转生在三十三天做天人,八十劫中能忆念起前世,而且生生世世都无有忧恼苦痛,且于转生后还能帮助别人遣除痛苦。

其他经中也有如下公案:一次,大海中一条巨鲸正要张开血盆大口吞食一条船上的商主们,此刻的商人们各个惊恐不已,他们于情急之中便念起佛号。结果在听到佛号后,这条鲸鱼就闭上了它那正准备大开杀戒之嘴。后来,此鲸鱼于安乐中死去并转生为人,在值遇佛法后获证阿罗汉果。此人名为法政。

还有一个记载:以前有一女仆,亦曾听闻过佛名。她在被一头牦牛顶死后转生于斯里兰卡,成为一个名叫珍珠之女士。身体、财富的庄严与圆满自不必说,并且一生就获得圣果。

如此事例都为如来亲宣于诸多佛经中。

在懂得以上道理后,我们于未遇死亡恐怖、尚能自由自在时,就必须以不放逸之态度好好忆念佛陀、珍视佛陀。其实无论我们观想的是十方三世的哪一尊佛,他们的法身都是平等的,他们的断证都是圆满的,并无任何差别。只不过因为我们这些娑婆世界的众生太难调化,当其他佛陀纷纷舍弃我们后,释迦牟尼佛仍以强烈之大悲心摄受我们。因此,我们观想释迦牟尼佛,一方面是有智慧的行为,一方面也是本着报恩的态度。如来所以出兴于世,本身就为度众生。只要有一个众生得到利益,如来的出世都会成为有意义。所以我们依赖佛陀所种的种种善根,才是对佛陀最好的报恩。如果我们了知了释迦佛的恩德再去祈祷他的话,世尊便会以特殊方便慈悲摄受我们,因而我们很容易就会得到他的悲悯摄受与加持,这是必然而然的一个规律。因释迦佛过去就曾发过愿要摄受我们这些浊世众生......

[转载]有了不善的观点和念头怎么办

阿弥陀佛是梵语,译为无量寿、无量光,是净土宗的本尊,为慈悲广大的如来,以四十八愿摄引众生。密乘言,阿弥陀居于西方极乐世界,为莲花部部生。以法身形相所显现,双手定印捧平叵钵,钵中储有山、大地、日月、须弥等佛土之结构,亦有谓钵内充满智悲甘露。

任何众生只要发愿,诵佛名号或持佛咒。一、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护佑,怨家不能侵害,现世安稳。临命终时,任意往生。二、能消灾减罪,增福延寿。三、能超度一切亡者,往生极乐世界。

本尊以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为胁侍,合称西方三圣。弥陀悲愿至广,慈心极深其念佛又至为易行,故所度化的众生为数极多。“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谚语,正是弥陀信仰普遍流传的最佳说明。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也。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彼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故号阿弥陀。按无量寿经。过去久远世自在王佛世中,有一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而作沙门,号曰法藏。诣世自在王佛所,求佛说法。时世自在王佛,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如是修已,诣彼佛所,白佛言,唯愿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第一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第二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第三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第四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第五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第六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第七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第八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第九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第十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第十一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第十二愿,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第十三愿,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第十四愿,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第十五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第十七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第十九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第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一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二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宏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三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第二十四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五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第二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七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第二十八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第三十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第三十一愿,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三十二愿,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第三十三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三十四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第三十五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第三十六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三十七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三十八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第三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第四十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悉皆照见,犹如明镜睹见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四十一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第四十二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四十三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四十四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四十五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四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四十七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第四十八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时法藏比丘说此四十八愿已,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法藏比丘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不生欲觉嗔觉害觉,不起欲想嗔想害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三昧常寂,智慧无碍。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和颜爱语,先意承问。勇猛精进,志愿无倦。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弃国捐王,绝去财色。自行六波罗蜜,教人令行。无央数劫,积功累德。随其生处,任意所欲,无量宝藏,自然发应。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君、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如是功德,不可称说。口气香洁,如优钵罗华。身诸毛孔,出栴檀香,其香普熏无量世界。容色端正,相好殊妙。其手常出无尽之宝,衣服饮食,珍妙华香,缯盖幢幡庄严之具。如是等事,超诸天人。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法藏菩萨,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去此十万亿刹。其佛世界,名曰安乐。成佛以来,凡历十劫。又悲华经言,往昔过恒河沙阿僧只劫,有世界名删提岚,劫名善持。有转轮王,名无诤念,于宝藏如来所,发菩提心,愿取净土。佛即授记,西方过百千万亿佛土,有尊音王如来世界。过一恒河沙阿僧只劫,入第二恒河沙阿僧只劫,是时世界,转名安乐。汝于是时,当得作佛,号无量寿如来。其所发愿言,略与无量寿经相似。一向出生菩萨经又言,阿弥陀佛,于无量阿僧只劫前,为轮王太子,名不思议胜功德。生年十六,从宝功德星宿劫王如来所,闻法本陀罗尼。于七万岁中,精勤修习,未曾睡眠,亦不偃侧。得值九十亿百千那由他佛。诸佛说法,尽能闻持修习。厌家剃发,而作沙门。作已,复于九万岁中,修习此陀罗尼。复为众生分别显示。一生之中,力精教化,令八十亿那由他众生,得发道心。积功累德,至不退地。法华经亦言,过去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时彼佛说法华经已,即入静室,八万四千劫。是时十六菩萨,各升法座,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华经,一一皆度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是十六菩萨,一名阿弥陀。第十六,我释迦牟尼。是知阿弥陀佛,由本愿力,起诸胜行,无量亿劫,成就庄严。唯此经文,略标梗概。其他依正等报,备具诸经,今不尽录。往生三品,准无量寿经云,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求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按观无量寿佛经,所分九品,其上中二品,略摄此三辈中。其下三品,俱系一生造罪,末后回心,又三辈所未及。准涅盘经,阐提亦有佛性之旨,必合观经九品,义类始圆。读者详之。

论曰,诸佛法身,遍一切处。遮那既尔,弥陀亦然。本无净秽,安有东西。然方便门中,全分胜劣。在凡夫阶不退者,唯极乐同居则然,非余佛土所能及也。五浊众生,但发肯心,十念功成,顿超尘劫。我佛慈悲,于斯为极。幸逢大法,得闻弥陀如来本愿功德,而不能发希有心,生慕乐想。背父逃逝,踯躅穷途,长劫漂流,莫能哀救。可不惧哉,可不勖哉。

佛教。释迦摩尼佛可以在这个世间待一个大劫,为何却只待了很短就走了?阿难法师到底有没有求释迦摩尼长住

敦珠父母开示

不善的观点和念头,都是邪见。《佛藏经》有云:“十不善中邪见罪重。”就是说,十恶业中邪见的过失、罪障最大。《佛本行集经》亦云:“以邪见故。邪见因缘。命终舍身。堕于饿鬼。受饿鬼苦。”邪见者即使恶趣果报受尽,就算能够获得人身,也会转为邪见者,十分可怜。《华严经》云:“(邪见者)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也就是邪见者由于往昔生邪见的果报,相续中始终存在邪见的习气和业障,再得人身,仍然产生各种邪见。

广义地讲,凡夫所有的执著妄想,对于因果、轮回、上师三宝及上师三宝大悲智慧妙用的加持等方面不清楚和不正确的认识、判断,以及种种不善之念,都非正见。《十地经论》中讲到了九种邪见:“一、蔽意邪见,是指被痴暗遮障而产生的邪见。二、骄慢邪见,就是骄傲自大。三、爱念邪见,是指贪欲执著而产生的邪见。四、谄曲心邪见,指谄诳歪曲。五、嫉妒行邪见,指的是因嫉妒心而产生的邪见。六、集业邪见,受相续中积累的恶业影响所产生的邪见。七、吹心炽燃邪见,是指因烦恼嗔恨产生的邪见。八、起业邪见,业力现前产生邪见。九、心意识种子邪见,这是指凡夫行持善法因相续有漏而产生邪见。”

释迦牟尼佛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开示了十种导致邪见果报的原因:“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一者不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二者显说恶法。三者不能受持修习正法。四者赞非定法。以为定法。五者恡法不说。六者亲近邪智。七者远离正智。八者赞叹邪见。九者弃舍正见。十者见痴恶人。轻贱毁呰。以是十业。得邪智报”。

由此可见,邪见主要源于无始以来积累的五毒恶习,如果相续中习气较少,业障较轻,必然不会产生过多、严重的邪见。《妙法莲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说的就是,善根功德浅薄的人,很容易产生诸多邪见。现今的邪见表现在多个方面。

对于刚开始学佛的人来讲,首先就要相信因果,相信轮回,相信三宝;真正的修行者,还要具备出离心,菩提心,对上师三宝的信心,明了上师三宝大悲智慧妙用的加持。真正的佛子必须达到这七个方面的要求。

现实是,刚开始学佛、修行的人都从相信因果、轮回,生起对三宝的信心开始入手,通过行持善法,得到上师三宝大悲智慧妙用的加持,逐渐生起出离心、菩提心、对上师三宝的信心,相信一切修行的功德都是来源于上师三宝的加持;学佛修行多年的人,反而往往自认成就甚高,目空一切,不畏因果、轮回、戒律,把上师三宝远远舍弃。很多人本来自己没有任何成就,却自认为修证很高,对佛陀甚深开示断章取义,歪曲了佛法真谛,高谈阔论,随意宣扬。即使心里是想着利益众生,但是实际上不但自己和他人都得不到利益,反而会轻易断送了彼此慧命。现在这样的人比较普遍。

有的人表面上能讲经,看起来带领他人都是行持善法,让人觉得他的行为都遵守了戒律,说出的话很有道理,让人听了心里就非常高兴。但是一旦遇到触动相续中习气、业障的问题,就会随自己的业力流转,为了世间名闻利养,不择手段,甚至刻意歪曲佛法、诽谤大德,最终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人往往能说会道,善于伪装,在特定范围内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也最容易让很多跟随他的人都陷入迷乱深渊。现在这样的人越来越被发现,修行者也逐渐提高警惕。

有些人就是为了今生的世间福报学佛修行,行持善法。然而,由于业力的缘故而遭受病痛、失败,就有诸多烦恼、违缘,对因果、轮回、上师三宝及大悲智慧妙用的加持产生了怀疑,甚至是责怪、怨恨。实际上,烦恼、违缘的出现正是往昔的习气、恶业显现,如果真的是广行善法,那么通过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对治、忏悔得以清净、遣除。如果无始以来累积在相续中的习气和业障的果报成熟,必将堕入恶趣。正所谓有求必应,上师三宝对所有众生的加持都是平等圆满的,绝不欺骗任何一有情,得到加持的大小在于自己信心的大小。所以,自己积聚的资粮,未来必然能得到相应的果报。这种邪见应该是刚接触佛法的人很容易犯下的过失。

还有的人沉迷于一些世间的气功、法术、神通等与解脱没有任何关系的外道之术,并视作正法,打着利益他人的旗号到处传播。

上述几种邪见,释迦牟尼佛在《佛藏经》中早就有了形象的描述:“说法比丘处在大众。信乐法者为敷高座。舍佛正法而说外道严饰文辞。我久勤苦求是法宝。而此恶人舍置不说。但以经中相违语义。互相是非不顺正法。于圣法中高心自大。随意而说为求利养。舍利弗。若比丘说法杂外道义。有善比丘勤求道者。应从坐去。何以故。舍利弗。有信白衣敷置高座。不应演说外道语义。若不去者非善比丘。亦复不名随佛教者。舍利弗。说法甚难。如是说者。我说此人名为外道。尼犍弟子非佛弟子。是说法者命终之后。当生尼犍子道。何等是尼犍子道。邪见是尼犍子道。何等为邪见。谓是地狱畜生饿鬼。何以故。舍利弗。身未证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堕地狱。舍利弗。如是因缘如来悉知。我诸弟子。以种种门种种因缘种种诸见。灭我正法。……舍利弗。当来比丘好读外经。当说法时庄校文辞令众欢乐。恶魔尔时助惑众人障碍善法。若有贪着音声语言巧饰文辞。若复有人好读外道经者。魔皆迷惑令心安隐。若有比丘修佛法者令生疑惑。咸使众人不复供养。或有比丘若二若三已读佛经。便使令求外道经法。先自看者赞言善好。是诸人等。为魔所惑覆障慧眼。深贪利养看诸外书。……以世利故失大智慧。而堕深坑阿鼻地狱。复次舍利弗。不净说法者。不知如来随宜意趣。自不善解而为人说。是人现世得五过失。余人不知。唯得天眼比丘。及诸天所知。何等为五。一说法时心怀怖畏恐人难我。二内怀忧怖而外为他说。三是凡夫无有真智。四所说不净但有言辞。五言无次第处处抄撮。”想到佛陀不可思议的恩德、正遍知的智慧、圆满的让众生得到究竟安乐的愿力,以及当前佛法的态势和众生的烦恼痛苦,在轮回苦海中苦苦挣扎,越陷越深,不禁悲从中来。

就前述几种心里有了完全错误知见的现象来说,这些邪见的产生多半归结于没有依止善知识,导致闻思修都步入歧途,对世间的执著贪念依然顽固,相续中五毒尚且炽盛。《智度论》中云:“邪见罪重,故虽持戒等身口业好,皆随邪见恶心”。佛陀也说过:“譬如种苦种,虽复四大所成,皆作苦味,邪见之人亦复如是,虽持戒精进皆成恶法,不如不执,少行慧施,无执易化,有执难度,非直自坏,亦损他人。”龙树菩萨说:“若欲趋善趣,当修习正见,邪见者行善,其果亦难忍。”也就是说即使邪见者表面上看似乎身口戒律清净,但是因为邪见的缘故,所行持的一切善法非但不能积累解脱成就的功德,相反成为了轮回之因。善知识要想度化邪见深重者,十分不容易。这样的人的一切行为对自己和他人善根慧命都是致命的伤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广行善法是自利利他的大好事,在实际行持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不好的观点和念头。

世尊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同样也开示:“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正智报。一者善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二者显说善法。三者闻持正法。四者见说定法。叹言善哉。五者乐说正法。六者亲近正智人。七者摄护正法。八者勤修多闻。九者远离邪见。十者见痴恶人。不生轻贱。以是十业,得正智报”。

《大方等大集经》云:“若能远离恶知识,亦能远离诸邪见。”《因缘品》说:“若将纯净吉祥草,系于腐烂之鱼上,彼草亦会变腐烂,依止恶友亦复然。若人将紫梗树叶,置于汉香香囊中,树叶亦发出香气,依止善友亦复然。”要避免上面所说的各种邪见的产生,真正的学佛修行者,都应该知道轮回是无比的痛苦,因果丝毫不虚,首先要有出离心,远离世间八法,都要真诚地依止真正的善知识,老老实实修行,离开纷乱的世间漩涡,不去打其它妄想。现在对于很多学佛修行的人来说,没有能力分辨正邪,毫无办法地随业力牵引,任由浮尘。所以,唯有依止真正的大德、善知识,才能够解脱、成就。

修行者依止了善知识,特别是密法修行者依止了具格上师,三门清净作供养,就不能有任何邪见,更不能产生针对上师的邪见。具格上师对众生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同样,如果弟子对上师产生邪见,果报也就格外可怕,而且会很快成熟。所有经典和大德都有开示:“一切修行的功德都来源于上师三宝的加持,密法之具格上师,成就与佛陀无二,加持力不可思议。”《自生自显续》中说:“把上师看作普通人有非常大的过失,认为上师有贪心、嗔心,上师的智慧不足,上师不通达世间法等,这样的分别念罪过特别大,很难忏悔清净。”印度拿若巴依止得洛巴,受命从高楼跳下,几乎摔死,毫无怀疑上师的成就,信心不退。并且受苦役二十四次,十来次差点死亡,从无怨言。后来得洛巴用鞋底拍他的面门,刹那间证悟空性。玛巴洛渣对待弟子弥拉日巴尊者,先让他修建房屋,以各种理由建了拆,拆了建,总共七次,身上磨穿三个孔,才传法。释尊就说过:“除非我与同我者,无人能量他人心,若量则犯大罪过。”也就是,圣者的心量只有圣者明白!无论从大德言教还是公案来看,许多人都知道不能从外相及行为去猜测圣者的内心,都极力想让自己升起对善知识清净的信心。

但很不幸的是,目前很难找到对上师三宝有清净信心,不生邪见的弟子。所以,一旦对上师有了不好的念头,就该及时忏悔,对治。不要因为自己的愚痴对上师犯下过失并毫无察觉。比如很多人修习密法,对如何恭敬、承事上师,应该遵守怎么样的戒律都不清楚,很容易因为一个小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个对凡夫来讲看似很平常的念头而犯下大过。也不能明明知道对上师有了邪见,自己还觉得不要紧。对于普通人所犯的一个小过失,如果是针对圣者,果报就不可想象了。更不能因自己对上师的邪见而主动去造下地狱重罪,自己不但不知道畏惧,并且还洋洋自得。比如有的人因为私心、贪执产生了邪见,故意去做让上师、大德不高兴,甚至是障碍弘法利生事业的事情。这样的人是最可怜的,如果一旦果报成熟,在地狱中将是无有出期。

有的人尽管依止了真正的善知识,对善知识却不恭敬,也没有信心,不能按言教修行,结果相续中没有积累解脱成就的功德,就认为依止的上师不是大成就者,或者上师没有加持他,于是舍弃上师。当然,为了解脱成就,弟子必须首先观察上师,寻找真正具格的善知识。对于招摇撞骗者,是要远离。但是,如果依止的上师是大成就者,得到这样的上师的甚深法要、加持灌顶,一旦生起邪见,舍弃,罪过最大。有的人从外在言行盲目地判别善知识,或者出于自己的贪嗔痴的缘故,曲解了修行“寂静处”的含义,自以为找偏僻的地方持戒苦行才是好修行。其实,最好的修行圣地,莫过于善知识身旁。善知识的一切言行,无非都是为了加持救度众生。《中观四百论》有云:“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尸罗生善趣,正见得涅槃。”也就是说,持戒可以转生善趣,正见可以获得解脱。其实,如果一个人有了邪见而没有忏悔掉,即便他在无数劫表面上看来受持清净身口戒律,最终果报成熟,依然只有随业力堕入恶趣。有的人把佛法看成是世间法,把善知识等同于世间凡夫,以世间的眼光和心态去评价善知识,猜测善知识的喜怒哀乐。以致于总想采取各种手段掩饰自己的习气业障,承事上师就是为了在外表显得恭敬上师,博得上师的欢喜,表扬,以此炫耀自己,得到上师的特殊优待,最后反倒助长、滋生习气。有的人因为相续中习气业障较重的原因,对善知识会不由自主产生邪见,带着严重的贪嗔痴在行持善法,由于上师三宝的加持,一方面认识到了自己的业障,内心怖畏,另一方面却因为善根功德不足,在对治的过程中,随业力牵引,很容易选择错误的方式方法,随意宣泄自己的情绪,造下更大的罪障。总之,末法时代众生业障深重,对上师三宝的邪见可谓五花八门。

有位修行人,虽然依止了具格上师,对上师三宝也有信心,但是常常莫名其妙对上师及其他大德产生邪见。他跟一般修行人在一起的时候内心还比较平静,但是一旦见到大成就者,马上就会无端生起各种不好的想法。他也知道一切都是自己的原因,对这样的后果十分畏惧。自己也在找办法对治,但是越对治,念头却一个比一个恶毒。经过多次祈请,佛母开示其前世姻缘:“这位修行人往昔在做王爷的时候,对三宝存在邪见,采取了打压手段。对大德极不恭敬,造下恶业。由于位高权重,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后来精进修行,但是业障始终没有忏悔清净。所以,这世对待大德依然产生邪见,忏悔、修行的过程十分痛苦。”

须达长者家的老仆为人悭吝,对长者供养三宝这件事很不高兴。佛陀为了度化这个老仆,来到她面前。老仆不想见佛,就用扇子遮住脸,可是扇子却像镜子一样透明。她又用手盖住脸,十个指头又全化成佛陀的形象。她闭眼不看,但心眼打开,见到虚空中遍满诸佛。见此情景,许多女子心中原来的邪见顿时被摧毁无余。老仆仍未生起信心,跑回家对须达长者说:“我今天遇上大恶对,见到瞿昙显现幻化,身形就像金山,双眼比青莲还要大,放胜大光明。”说完便钻入木笼之中,用许多皮革覆盖木笼,并用白布缠裹头部,躲卧在黑暗处不出来。佛陀看出老仆与自己无缘,与罗睺罗有大因缘,便派罗睺罗去度化她。罗睺罗幻化成转轮王的形相,很快就度化了老仆,令她受三皈五戒,后来她在佛前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佛说老仆的前世因缘:“往昔,宝盖灯佛的像法中,有一快见王子,出家学道,依仗出身,常怀骄慢。和尚说甚深大空义,他听后反生邪见。和尚灭度后,快见诽谤说:‘大和尚无智慧,只知赞说空义,愿我后世不乐见他。’又说:‘我阿阇黎具足智慧辩才,愿他世世为我善知识。’说完后,徒众都行持邪见,虽然持守禁戒,但因谤般若、执持邪说,命终后堕入阿鼻地狱,八十亿劫受苦无量。罪毕出狱,生为贫贱之人,五百身中聋痴瞎眼,一千二百身常为人仆。当时的和尚是我前身,阿阇黎即今罗睺罗,王子比丘即今老仆,他的徒众即今见佛的邪见女。”从这个公案可见,如果一个人持有邪见,善知识度化十分不易。

边地给热国王的两个儿子“战哦、炯几”,都是邪见者。后来国王将他俩委付胜光王抚养。他们舍弃了邪见,于佛前出家,最后证得阿罗汉果。佛陀开示他们的前世姻缘:“他俩曾是迦叶佛教法中精通三藏的两位出家人,因为前往某边地,无有教言却擅自大胆修行,本来没证悟却自以为证悟了,从而生起骄慢心。而在临终时未获得任何功德还心生邪见,口口声声说:‘迦叶佛教法不真实,因果不存在,我们俩未能解脱,同样其他人也绝不会有解脱。’”他们于是多生累劫中堕入恶趣,并在许多世中生于边地,在此之前连三宝之声也未曾听过。业力所感,同时转生于边地成为邪见者,舍弃邪见,在释迦佛教法中证得阿罗汉果。

《华严经》上讲:“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名魔业”,“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世间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犹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就是说表面上行持善法,但是内心没有菩提心,充斥各种邪见,也不是正法,有了菩提心,就能将一切习气业障摧毁,最终解脱成就。正如开篇所说,《妙法莲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善根功德浅薄的人最容易产生邪见。释迦牟尼佛说修行是“福慧两足尊”;龙树菩萨云:“福慧二资粮具足,则成化、报二身,再通达空性,则证法身矣!”福德资粮圆满,化身成就,相续中恶业忏悔清净;智慧资粮圆满,报身成就,无始以来习气都已清净。如果成就了化、报二身,业障清净,五智圆满,绝对不会产生邪见。只有圆满化、报二身成就,得到善知识加持,刹那间可以证悟本基实相,成就法身,远离戏论。说到底,对上师生邪见的根本原因无非还是自己的习气和业障,清净习气和业障,唯有依靠上师三宝大悲智慧妙用的加持,别无他法。获得上师三宝大悲智慧妙用加持的大小,就看自己的信心。所以,摧毁邪见,就要想尽各种办法生起对上师三宝真实的信心,得到最殊胜的加持。究竟成就之上师与佛陀无二无别,功德、智慧、让众生得到究竟安乐的愿力都是圆满的,对待一切平等。无论是发菩提心,还是积聚福德资粮,都是为了生起对上师三宝真正的信心,与上师三宝相应,祈祷求加持。菩提心和福德资粮,都是为了生起信心,得到加持的殊胜缘起。另外,信心真实者,刹那间可以将邪见转化为道用。信心特别超胜者,可以运用上师甚深窍诀,安住在大圆满的境界,守持身语意三门清净戒律。

那么,首先对治邪见的一个办法就是忏悔、发愿、发菩提心、积聚资粮。要知道,都是因为往昔对三宝不恭敬,造了诸多恶业,现在才对善知识产生种种邪见,一切都是自己的习气和业障,要有惭愧心,不能怨天尤人。应该感恩三宝,为自己种下善根,如今成熟,能够得到人身,听闻佛法。具格上师成就与佛无二无别,是真实的佛陀,能够值遇真正的善知识,有了忏悔罪业的机会,可以看到解脱、成就的希望。这样,看到自己的过患,思维上师三宝恩德,再遍观轮回的痛苦,看到末法时代所有众生父母业力越来越重,必定都是越来越痛苦,当下就发坚定的誓愿,愿自己生生世世都恭敬上师三宝,以对上师三宝清净的信心去修行,不起丝毫的邪见,对所有众生父母具足真实的大悲菩提心,为了所有众生解脱成就而修行,让所有众生父母因为对善知识产生邪见而遭受的痛苦果报乃至于遭受的其它一切痛苦,都降临到自己身上,心甘情愿替所有众生父母承受,以此报答上师三宝以及所有众生父母的恩德。祈请上师三宝猛厉加持。平时,就要以这样的发愿摄持自己的行为,虔诚依止善知识,依善知识的言教修行,广行荟供、灯供、放生、烟供、施食等等善法,积聚福德资粮。这样忏悔、发愿、积聚福德资粮,祈祷上师三宝,依靠上师三宝大悲智慧妙用的加持,逐渐清净习气、业障,最终可以彻底忏悔,并于未来不再出现对上师三宝的邪见,终究会解脱、成就。

比如,有时候上师和某位师兄多说几句话,或者赞叹,或者赐予物件,顿时觉得上师偏爱,心里就不高兴了,习气业障深重的人可能就埋怨上师,甚至诽谤上师,舍弃上师。这样的念头一旦发生,马上要意识到自己对上师产生邪见了,忏悔自己往昔对三宝不生信心,是一个如此恶劣的凡夫,自己一旦堕入恶趣,受到的将是无有穷尽的痛苦,轮回就是这么可怕,如果没有佛法,没有善知识,永无出期,是上师三宝加持,现在才得以学佛修行,有了解脱的可能。所有的众生父母都为了自己而造了诸多恶业,受无法承受的痛苦。祈请上师三宝加持,让自己一切生世中都不要再产生哪怕再微小的邪见,以绝对真实的信心依止善知识,修行成就利益众生,为众生承担一切痛苦,愿一切众生早日具足善根功德,解脱成就。以这样的誓愿,广行善法,积聚资粮。对治邪见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邪见有时猛烈有时稍缓和,但是只要坚持,上师三宝大悲智慧妙用的加持绝对可以将之彻底清净。

如果对上师三宝特别虔诚,具有比较真实的信心,一旦觉察到邪见产生,马上可以因为上师三宝圆满的加持力而将其清净,转化成道用。智悲光尊者说过:“上师恩德太大了,不管是病痛还是快乐,顺缘或者违缘,都该看成是上师三宝的加持,不可动摇。……心中刹那间生起一个善念,行持任何善法,再者比如炎热的时候得到一线凉风,寒冷的时候有了一丝暖气,均当视为上师的加持。”也就是说,上师的恩德不可思议,无法宣说,任何时候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该看成是上师的加持,这样才是真正的修行。在邪见产生的时候,从内心真正想到是上师三宝的加持。首先,上师三宝自无始以来的加持,为我们种下善根,现在成熟了,得遇暇满难得人身,能够听闻行持无比珍贵的佛法,这样的恩德太大了;而且,上师三宝现在加持,让自己看到轮回的无常与痛苦,让自己明白要精进修行,早日出离;特别是,大恩上师三宝无时无刻不在悲悯加持自己,只有上师三宝的加持救度,自己才能得到究竟的安乐。想到上师三宝这样利益自己,真切感恩,只要能报答上师三宝的恩德,甘愿付出所有。因为真正认识到了上师三宝的恩德,心中充满的都是最虔诚的感恩心,这样的信心是最清净的,得到的加持刹那间将显现的习气和业障摧毁,邪见自然灰飞烟灭。这样,邪见的产生反而成为了得到加持的缘起,真正转化成了道用。

比如,上师有时候会根本不管对错,就是不给某位师兄好脸色,甚至所有人都觉得这位师兄做得特别好,上师还是要批评,自己可能就十分不理解,认为上师分不清对错,还是有凡夫的习气,不像一个大成就者那么慈悲,这样的认识同样是大邪见。具格上师就是真实的佛陀,加持救度众生有诸多善巧方便,凡夫永远不会明白圣者对待所有众生都是平等的大悲菩提心。这样的念头一出现,马上想到是上师的加持,从心底感念上师三宝的恩德。以虔诚的心为基础,在真心思维感恩上师三宝的时候,心量自然打开,一切不善的念头都因上师三宝的摄持而清净,得到的加持如同虚空般无边无际。这样对治,是修行人应该努力做到的。

修习大圆满,可以刹那间将分别念融入清净法界。

但是,现在表面上传授大圆满的人很多,认为自己懂了大圆满的人也多,实际能够真正修习的人却寥寥无几。有些传大圆满的人只是看了大圆满的书籍,就以为懂了,于是给别人讲解道理;有的人就算有传承,但是如果自己修证不够,传了别人,别人也是没办法修习的。在听闻大圆满讲解以后,很多人认为得到了甚深法门,于是自己精进修行,多半就把上师三宝都放到了一边,后来就觉得修证不错了,继而可能出现傲慢心,甚至还会产生断灭见,认为身语意一切所做都无所谓,故而胆大妄为,完全不管自己的行为、说话、念头,鄙视踏踏实实行持善法,集资忏孽的修行人。这样,不但没有修习大圆满,并且造下许多恶业。归结到底,走入这个误区的原因还是修习大圆满的人对上师的信心不够,而且对窍诀不珍惜,认为大圆满仅仅是一个道理,上师的几句话。

能够修习大圆满,上师和弟子都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传大圆满的密法上师,每一个毛孔都有无量无边的坛城,并且归于明空,证到冈波巴大师所说“内之心性无有吾我,空空如也”的境界。这样的上师,是三世诸佛的总集,一切坛城之主尊,是真正的善知识。对于修行者来说,首先对上师要有极大的信心,另外必须要亲见本性,也就是开悟,当然还要得到上师的窍诀。无论是见性也好,还是修习大圆满也好,都不是文字表面的功夫,所以很难用文字阐述具体的觉受和境界,只有实修到了某个程度,自己才能有体会。如果上师没有成就,根本就不可以传授大圆满,即使传授,弟子也不可能进入大圆满的境界。同样,如果修行者没有见到本性,并且得到上师的窍诀,就算打坐,也不是修大圆满。所以说,真正的“直指心性”,对于上师的成就和弟子的根性要求都高,并非文字道理的传输。换句话说,大圆满同样也是靠上师加持得以成就,要求修行者有超胜的信心。在依止善知识以后,如果自己尚且不具备修习大圆满的条件,就要勇猛精进地修前行、上师瑜伽,上供下施,以虔诚的信心承事上师,以四无量心行持善法,集资忏孽。相续中习气业障清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也就会非常真诚,在某个缘起下,依靠上师三宝加持,便可自见本性(在密法中有一种说法——见到本性以后,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那时候,具证上师传授窍诀,才可以修习大圆满。

圣婴十月入于母胎、以三昧力入离垢藏、于母胎中现大宫殿、种种严饰悉皆妙好、兜率天宫不可为比浅释

你们想问的一切问题,佛全都在经中说完,所以走了,爱不爱学,就看你自己的了,包括你上面问的这个问题,佛也都说过了,在金光明最胜王经中:

如来寿量品第二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妙幢,已于过去无量俱胝那庾多百千佛所,承事供养,植诸善根。

是时,妙幢菩萨独于静处,作是思惟:“以何因缘,释迦牟尼如来寿命短促,唯八十年?”复作是念:“如佛所说,有二因缘得寿命长。云何为二?一者、不害生命,二者、施他饮食。然释迦牟尼如来,曾于无量百千万亿无数大劫,不害生命,行十善道,常以饮食惠施一切饥饿众生,乃至己身血肉骨髓,亦持施与令得饱满,况余饮食!”

时彼菩萨,于世尊所作是念时,以佛威力,其室忽然广博严净,帝青琉璃种种众宝,杂彩间饰如佛净土。有妙香气,过诸天香,芬馥充满。于其四面各有上妙师子之座,四宝所成,以天宝衣而敷其上。复于此座有妙莲华,种种珍宝以为严饰,量等如来自然显现。于莲华上有四如来——东方不动、南方宝相、西方无量寿、北方天鼓音——是四如来各于其座跏趺而坐,放大光明,周遍照耀王舍大城,及此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恒河沙等诸佛国土,雨诸天华,奏诸天乐。尔时,于此赡部洲中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以佛威力,受胜妙乐无有乏少,若身不具皆蒙具足,盲者能视,聋者得闻,哑者能言,愚者得智,若心乱者得本心,若无衣者得衣服,被恶贱者人所敬,有垢秽者身清洁。于此世间,所有利益未曾有事,悉皆显现。

尔时,妙幢菩萨见四如来及希有事,欢喜踊跃,合掌一心,瞻仰诸佛殊胜之相,亦复思惟释迦牟尼如来无量功德,唯于寿命生疑惑心:“云何如来功德无量,寿命短促唯八十年?”

尔时,四佛告妙幢菩萨言:“善男子,汝今不应思忖如来寿命长短。何以故?善男子,我等不见诸天世间、梵、魔、沙门、婆罗门等人及非人,有能算知佛之寿量知其齐限,唯除无上正遍知者。”

时四如来,欲说释迦牟尼佛所有寿量,以佛威力,欲色界天诸龙、鬼、神、健闼婆、阿苏罗、揭路茶、紧那罗、莫呼洛伽,及无量百千亿那庾多菩萨摩诃萨,悉来集会,入妙幢菩萨净妙室中。

尔时,四佛于大众中,欲显释迦牟尼如来所有寿量,而说颂曰:

“一切诸海水, 可知其渧数;

无有能数知, 释迦之寿量。

析诸妙高山, 如芥可知数;

无有能数知, 释迦之寿量。

一切大地土, 可知其尘数;

无有能数知, 释迦之寿量。

假使量虚空, 可得尽边际;

无有能度知, 释迦之寿量。

若人住亿劫, 尽力常算数;

亦复不能知, 世尊之寿量。

不害众生命, 及施于饮食,

由斯二种因, 得寿命长远。

是故大觉尊, 寿命难知数,

如劫无边际, 寿量亦如是。

妙幢汝当知, 不应起疑惑,

最胜寿无量, 莫能知数者。”

尔时,妙幢菩萨闻四如来,说释迦牟尼佛寿量无限,白言:“世尊,云何如来示现如是短促寿量?”

时,四世尊告妙幢菩萨言:“善男子,彼释迦牟尼佛,于五浊世出现之时,人寿百年,禀性下劣,善根微薄,复无信解。此诸众生,多有我见、人见、众生、寿者、养育、邪见、我我所见、断常见等。为欲利益此诸异生及众外道,如是等类令生正解,速得成就无上菩提,是故释迦牟尼如来,示现如是短促寿命。善男子,然彼如来欲令众生见涅槃已,生难遭想、忧苦等想,于佛世尊所说经教,速当受持,读诵通利,为人解说,不生谤毁,是故如来现斯短寿。何以故?彼诸众生若见如来不般涅槃,不生恭敬难遭之想。如来所说甚深经典,亦不受持、读诵通利、为人宣说。所以者何?以常见佛,不尊重故。

“善男子,譬如有人,见其父母多有财产,珍宝丰盈,便于财物不生希有难遭之想。所以者何?于父财物生常想故。善男子,彼诸众生亦复如是,若见如来不入涅槃,不生希有难遭之想。所以者何?由常见故。善男子,譬如有人,父母贫穷,资财乏少;然彼贫人或诣王家或大臣舍,见其仓库种种珍宝悉皆盈满,生希有心难遭之想。时彼贫人为欲求财,广设方便,策勤无怠。所以者何?为舍贫穷,受安乐故。善男子,彼诸众生亦复如是,若见如来入于涅槃,生难遭想乃至忧苦等想,复作是念:‘于无量劫诸佛如来出现于世,如乌昙跋华时乃一现。’彼诸众生发希有心起难遭想,若遇如来心生敬信,闻说正法生实语想,所有经典悉皆受持,不生毁谤。善男子,以是因缘,彼佛世尊不久住世,速入涅槃。善男子,是诸如来,以如是等善巧方便成就众生。”

尔时,四佛说是语已,忽然不现。

佛遗教经:

阿免楼驼虽说此语,众中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以大悲心,复为众说:‘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

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

娑婆世界是专指人间,还是六道都属于娑婆世界之内?还有在佛教理论中,共有多少个世界,只有佛菩萨所居住

1、佛教没有关于所谓“圣婴”之说。此段经文出于《华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九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七

「佛子!菩萨摩诃萨示现处胎……菩萨摩诃萨在母胎时,

入离垢藏三昧,以三昧力,于母胎中现大宫殿,种种严饰……

最好,你引用完整、或者不产生歧义。佛法的确没有圣婴的说法。

你要是这样说,意思就明了嘛!——

十月入于母胎、以三昧力入离垢藏、于母胎中现大宫殿、

种种严饰,悉皆妙好,兜率天宫,不可为比一目了然啊!

2、顺便说道:佛教说佛母,只是方便说法!佛经说及佛母,非指摩耶夫人;是指智慧

这是譬喻说法。为什么智慧为佛母?觉悟!怎么才能觉悟?须得佛法智慧如母生子

3、佛经有菩萨从右胁入胎说法。用于解释佛菩萨再来,获得人身。示现!而已!

扩展资料:以何缘故,菩萨从右胁入胎

摩耶夫人梦象受孕

“复次,善男子,菩萨如其本愿,从兜术天来不入母胎,亦能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入者,诸众生或当生疑,作如是言:‘是菩萨从何处来?若天、若龙、若鬼神、若乾闼婆、若变化作?’如是疑已不能听法,不能修行断诸烦恼,是故菩萨摩诃萨非不入母胎,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善男子,勿谓菩萨实处母胎,生如是见。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实不入母胎。所以者何?菩萨入无垢定,不起此定,从兜术天下,乃至坐于菩提树下,兜术天人作如是念:‘菩萨命终已,更不还此。’菩萨是时在兜术天实自不动,而现入胎受于五欲。若生出家及以苦行,一切众生以之为实,而于菩萨皆是变化。菩萨变化入胎,受欲现自,出家苦行,悉是菩萨变化所为。何以故?菩萨尔时所行清净,更不入胎,久以厌离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身似白象示入母胎?善男子,于此三千大千世界菩

太子降生出语惊人:天上地上!唯我独尊

萨最尊,成就白净法故,现似白象入于母胎,更无天、人、鬼、神能作如是入母胎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处胎足满十月,然后乃出?善男子,有余众生,或生是心:‘若不满十月,此童子身或不具足。’是故菩萨现处胎中满足十月。从初入胎至满十月,于其中间常有诸天,来在母边礼敬围绕。是时诸天见菩萨身,所处高楼纯以七宝庄严,非天所有。见是瑞已,有二万四千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从右胁入胎?善男子,或有众生作如是疑,谓菩萨从父母精和合而生。为断彼疑,欲现化生故从胁入,既入胁已无有入处。而摩耶夫人,昔来未曾得也,如是身心快乐。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空闲处生,非于家中及以城内?善男子,菩萨先来常乐空闲处,赞叹空处,赞叹山林闲静之处,行于寂灭。菩萨若处家中生者,天、龙、鬼、神、乾闼婆等,不持华香、末香、涂香,诸天百千无量伎乐而来供养。时迦毗罗城所有人民,其心荒迷,放逸自高,不能供养菩萨。是故菩萨在空闲处生,不于城内及以家中。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母仰攀绛赖叉树枝而生菩萨?善男子,有情生疑,摩耶夫人生菩萨时,受诸苦恼如余女人;示彼众生受快乐故,仰攀树枝而生菩萨。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以正念从右胁出,非余身分?善男子,菩萨净行,于三千大千世界最尊最胜,不因女根住,不因女根出。是一生菩萨示现如是,非余梵行人。是故菩萨从右胁出,既出生已亦无出处;如前,后亦如是。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初生时,释提桓因以宝衣承取,非余天人?善男子,释提桓因昔发此愿:‘菩萨若生,我当以宝衣承取。’以菩萨善根妙故,增益余天信敬供养。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生时即行七步,非六非八?善男子,必定菩萨有大神力勤精进大丈夫相,欲示现众生,余人不能如是示现。若以七步益余众生者,菩萨行于六步;若以八步益余众生者,则行七步。是故菩萨无人扶持,令行七步,非六非八。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行七步已,唱如是言:‘我于世界中最尊最胜,离老病死。’善男子,尔时众中释梵诸天,及诸天子心怀憍慢,自言是世界中尊。彼诸天子傲慢自高,心无恭敬。尔时,菩萨作如是念:‘彼诸天子有是慢心,以慢心故长夜堕在三恶道中。’是故菩萨说如是言:‘我于世界最尊最胜,离老病死。’菩萨尔时唱如是言,其音遍闻三千大千世界,或有诸天,菩萨生时未来集者,闻此声已皆悉来集。尔时,欲、色界天,合掌恭敬向菩萨礼,各相谓言:‘未曾有也。’是故菩萨行七步已,作真实言:‘我于世中最尊最胜,离老病死苦。’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大宝积经》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下句是什么?什么意义啊?谁可以详解?谢谢!!!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而说颂言:

「华藏世界海,法界等无别,庄严极清净,安住于虚空。此世界海中,刹种难思议,一一皆自在,各各无杂乱。华藏世界海,刹种善安布,殊形异庄严,种种相不同。诸佛变化音,种种为其体,随其业力见,刹种妙严饰。须弥山城网,水旋轮圆形,广大莲华开,彼彼互围绕。山幢楼阁形,旋转金刚形,如是不思议,广大诸刹种。大海真珠焰,光网不思议,如是诸刹种,悉在莲华住。一一诸刹种,光网不可说,光中现众刹,普遍十方海。一切诸刹种,所有庄严具,国土悉入中,普见无有尽。刹种不思议,世界无边际,种种妙严好,皆由大仙力。一切刹种中,世界不思议,或成或有坏,或有已坏灭。譬如林中叶,有生亦有落,如是刹种中,世界有成坏。譬如依树林,种种果差别,如是依刹种,种种众生住。譬如种子别,生果各殊异,业力差别故,众生刹不同。譬如心王宝,随心见众色,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譬如大龙王,兴云遍虚空,如是佛愿力,出生诸国土。如幻师咒术,能现种种事,众生业力故,国土不思议。譬如众缋像,画师之所作,如是一切刹,心画师所成。众生身各异,随心分别起,如是刹种种,莫不皆由业。譬如见导师,种种色差别,随众生心行,见诸刹亦然。一切诸刹际,周布莲华网,种种相不同,庄严悉清净。彼诸莲华网,刹网所安住,种种庄严事,种种众生居。或有刹土中,险恶不平坦,由众生烦恼,于彼如是见。杂染及清净,无量诸刹种,随众生心起,菩萨力所持。或有刹土中,杂染及清净,斯由业力起,菩萨之所化。有刹放光明,离垢宝所成,种种妙严饰,诸佛令清净。一一刹种中,劫烧不思议,所现虽败恶,其处常坚固。由众生业力,出生多刹土,依止于风轮,及以水轮住。世界法如是,种种见不同,而实无有生,亦复无灭坏。一一心念中,出生无量刹,以佛威神力,悉见净无垢。有刹泥土成,其体甚坚硬,黑闇无光照,恶业者所居。有刹金刚成,杂染大忧怖,苦多而乐少,薄福之所处。或有用铁成,或以赤铜作,石山险可畏,罪恶者充满。刹中有地狱,众生苦无救,常在黑闇中,焰海所烧然。或复有畜生,种种丑陋形,由其自恶业,常受诸苦恼。或见阎罗界,饥渴所煎逼,登上大火山,受诸极重苦。或有诸刹土,七宝所合成,种种诸宫殿,斯由净业得。汝应观世间,其中人与天,净业果成就,随时受快乐。一一毛孔中,亿刹不思议,种种相庄严,未曾有迫隘。众生各各业,世界无量种,于中取著生,受苦乐不同。有刹众宝成,常放无边光,金刚妙莲华,庄严净无垢。有刹光为体,依止光轮住,金色栴檀香,焰云普照明。有刹月轮成,香衣悉周布,于一莲华内,菩萨皆充满。有刹众宝成,色相无诸垢,譬如天帝网,光明恒照耀。有刹香为体,或是金刚华,摩尼光影形,观察甚清净。或有难思刹,华旋所成就,化佛皆充满,菩萨普光明。或有清净刹,悉是众华树,妙枝布道场,荫以摩尼云。有刹净光照,金刚华所成,有是佛化音,无边列成网。有刹如菩萨,摩尼妙宝冠,或有如座形,从化光明出。或是栴檀末,或是眉间光,或佛光中音,而成斯妙刹。有见清净刹,以一光庄严,或见多庄严,种种皆奇妙。或用十国土,妙物作严饰,或以千土中,一切为庄校;或以亿刹物,庄严于一土,种种相不同,皆如影像现。不可说土物,庄严于一刹,各各放光明,如来愿力起。或有诸国土,愿力所净治,一切庄严中,普见众刹海。诸修普贤愿,所得清净土,三世刹庄严,一切于中现。佛子汝应观,刹种威神力,未来诸国土,如梦悉令见。十方诸世界,过去国土海,咸于一刹中,现像犹如化。三世一切佛,及以其国土,于一刹种中,一切悉观见。一切佛神力,尘中现众土,种种悉明见,如影无真实。或有众多刹,其形如大海,或如须弥山,世界不思议。有刹善安住,其形如帝网,或如树林形,诸佛满其中。或作宝轮形,或有莲华状,八隅备众饰,种种悉清净。或有如座形,或复有三隅,或如佉勒迦,城廓梵王身。或如天主髻,或有如半月,或如摩尼山,或如日轮形。或有世界形,譬如香海旋,或作光明轮,佛昔所严净。或有轮辋形,或有坛墠形,或如佛毫相,肉髻广长眼。或有如佛手,或如金刚杵,或如焰山形,菩萨悉周遍。或如师子形,或如海蚌形,无量诸色相,体性各差别。于一刹种中,刹形无有尽,皆由佛愿力,护念得安住。有刹住一劫,或住于十劫,乃至过百千,国土微尘数。或于一劫中,见刹有成坏,或无量无数,乃至不思议。或有刹有佛,或有刹无佛,或有唯一佛,或有无量佛。国土若无佛,他方世界中,有佛变化来,为现诸能事。殁天与降神,处胎及出生,降魔成正觉,转无上法@轮。随众生心乐,示现种种相,为转妙法@轮,悉应其根欲。一一佛刹中,一佛出兴世,经于亿千岁,演说无上法。众生非法器,不能见诸佛,若有心乐者,一切处皆见。一一刹土中,各有佛兴世,一切刹中佛,亿数不思议。此中一一佛,现无量神变,悉遍于法界,调伏众生海。有刹无光明,黑闇多恐惧,苦触如刀剑,见者自酸毒。或有诸天光,或有宫殿光,或日月光明,刹网难思议。有刹自光明,或树放净光,未曾有苦恼,众生福力故。或有山光明,或有摩尼光,或以灯光照,悉众生业力。或有佛光明,菩萨满其中,有是莲华光,焰色甚严好。有刹华光照,有以香水照,涂香烧香照,皆由净愿力。有以云光照,摩尼蚌光照,佛神力光照,能宣悦意声。或以宝光照,或金刚焰照,净音能远震,所至无众苦。或有摩尼光,或是严具光,或道场光明,照耀众会中。佛放大光明,化佛满其中,其光普照触,法界悉周遍。有刹甚可畏,嗥叫大苦声,其声极酸楚,闻者生厌怖。地狱畜生道,及以阎罗处,是浊恶世界,恒出忧苦声。或有国土中,常出可乐音,悦意顺其教,斯由净业得。或有国土中,恒闻帝释音,或闻梵天音,一切世主音。或有诸刹土,云中出妙声,宝海摩尼树,及乐音遍满。诸佛圆光内,化声无有尽,及菩萨妙音,周闻十方刹。不可思议国,普转法@轮声,愿海所出声,修行妙音声。三世一切佛,出生诸世界,名号皆具足,音声无有尽。或有刹中闻,一切佛力音,地度及无量,如是法皆演。普贤誓愿力,亿刹演妙音,其音若雷震,住劫亦无尽。佛于清净国,示现自在音,十方法界中,一切无不闻。」

一个关于“迦罗王”好象是和佛教有关的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国(有佛教流传的发达地区)难生,善友难逢。”

一日,释迦牟尼佛为众弟子讲法,所有弟子都围坐在他的身边认真听佛祖讲的每一句话,只见佛祖伸手从地上抓起一把土,然后松开手,只在手指甲上留了一点点,然后佛问众弟子:“你们说是我手上的土多还是大地的土多。”弟子回答:“当然是大地土多。”佛说:“现今的人犹如大地土一样多,可来世还能得人身者犹如手上的土一样多。”可见人身难得。

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漂浮的木轭之孔与海底盲龟之颈相遇很困难。佛说得到人身比这要更难。也就是说,假设整个三千界变成一大海洋,在海面上有一连结耕牛角用的木材,通称为木轭,其上有一孔,木轭随着波浪四处飘荡,一刹那也不停息。在海底有一只盲龟,每一百年上升到海面一次。这两者相遇十分困难。无心的木轭没有寻找盲龟之心,盲龟无有能见木轭之眼。如果木轭静止于一处,也可能相遇,而它却一刹那也不停息。如果盲龟经常漫游在海面上,也可能相遇,而它每百年只浮到海面一次,所以这两者相遇十分困难。但以偶尔的机缘,盲龟的颈也可能进入木轭的孔中,获得暇满的人身比这更难。依据经中所说的意义,怙主龙树对乐行王教言:“大海漂浮木轭孔,与龟相遇极难得,傍生转人较此难,故王修法得胜果。”寂天菩萨也说:“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人身更难得。”此外,《涅槃经》等佛经中也讲述了“在光滑的墙壁上撒豆,豆难以附着”以及“在针尖上堆豆连一个也难以留住”等比喻,比喻得人身之难。向光滑的墙壁上撒豆,把留在墙壁上的豆比喻成得到人身。可见得人身之难之珍贵。

为什么人身难得?人是万物之灵长,是宇宙的精华。得到人身需要具足很多因;比如行十善业,断十恶业,这只是众多因中的一个因,还要布施、持戒、念佛等。有了因,还要有缘。因缘具足了也非常难。只有因缘具足了才能得到人身。人们很容易产生错觉,每天看去,满大街都是人,随便一对夫妻,就能生一个孩子,全世界有五十多亿人,比一千年前多了无数倍,人这么多,为什么佛还说人身难得。如果用全球所有的动物数量和人的数量对比一下,会发现人的数量远远不如动物多,你能数清世界上有多少蚂蚁吗、有多少昆虫吗,基本上无法计算,因为太多,比人的总数多的多。其实这只是两道里的对比,一个世界有六道,天道有多少人,无法计算,阿修罗道有多少人,恶鬼道有多少人,最多的是地狱道,那里面人多的几千万年都无法计算完,几乎无量多。一个世界六道的总体众生的数量如果比作太平洋,那么这个世界的总人数只是太平洋中的一滴水滴。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能得到人身又遇到佛法就更难。

人身有三种,第一种为一般的人身:无财富,每天为糊口、为生存而奔波;无法富,遇不到佛法,没有任何幸福,快乐。

第二种,特别的人身:有财富,有权势,遇不到佛法,遇到了不相信,不修持佛法。

第三种,珍宝般的人身:最起码具备基本的生活条件,能闻到佛法,有时间,有条件修持佛法。这样的人身即叫珍宝般的人身,也叫暇满人身。在六道中只有人才能修持佛法。其它五道的众生都不能修行佛法,因而不能解脱。地狱道的众生,因为坠入地狱,瞋恨心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寒热,刀剑痛苦,邪思邪见重,接触不到佛法,无法修持;恶鬼道的众生:心胸狭窄,黑暗,吝啬,贪心让他们时刻感受饥饿,干渴等痛苦,没有佛法,无法修行。傍生道众生:迷惑,愚痴,让他们互相吞食等,如果你告诉他们:如果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永远解脱了。他们也做不到,所以无法修行;阿修罗:每天争战打斗不休,无法修行。长寿天众生:长时间安住于无思无想的禅定中虚度光阴,无法修行。所以说:人身宝贵,人身难得,只有人身才能修持佛法,只有人身才能有机会解脱。佛陀说:“一切众生都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想去掉“妄想执着”而“证得”“如来智慧德相”只有人身才能得到。

有人曾经请问佛:众生都解脱了,那么轮回不就完了吗?佛回答说:不能,因为众生太多了,多的难以计数,怎么救度都不会有穷尽的时候。

这些众生大部分都在地狱里头,地狱里的众生最多,象大地的土一样多;恶鬼第二多,象恒河沙一样多;傍生第三多,象酒糟一样多 ,阿修罗第四多,象漫天的大雪一样多;人与天人第五多,象指甲上的微尘一样多。三恶道的众生特别多,就说傍生,我们在生活当中通过各种途径看到的傍生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其中的蚂蚁,一个蚁穴里的蚂蚁的数量就超过了整个南瞻部洲人的数量。

现在的社会,也许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纷纭复杂的社会。各种诱惑五花八门,各种现象令人眼花缭乱。吃喝嫖赌是“能耐”、坑蒙拐骗是“本事”。只要你有钱、有车、有房、 穿名牌,也不论这一切是用何种手段得到的,就会被人羡慕、追捧、 赞美。有些人自己没有却眼红别人有,也想得到,就不择手段,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或烧杀掠夺,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得到了以后大肆挥霍、尽情享受、灯红酒绿、美色佳肴。有的得不到就嫉妒、诽谤 、中伤。安份守己被称为“傻子”,随遇而安被视为“有病”,无我利他被看成“怪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被奉为生存的信条。有些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己私利,表面上还要装作为了别人;表面阿谀奉承、实则怀恨在心,造成人与人互相防范、互相欺骗。有些人是非颠倒,以善为恶、以恶为善、目光是如此短视,只在意眼前利益、 根本不计后果、人心险恶、人格下劣。太可怕了。这些人所做的一切,结果就是争先恐后地奔向三恶道。来世想得到人身就象水中捞月,不可能。这样的行为,想再得人身比登天还难。

珍惜人身,这么难得的人身得到了,一定要好好珍惜。每个众生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动物尽管与我们的习气、爱好不同、生存方式 不同,但如果我们不利用这个人身,好好修持佛法,每天饿了吃,困了睡,那我们跟动物就没有什么区别了。现在没有区别,以后没有区别 ,甚至以后还不如动物。只有利用这个人身,好好修学佛法,才能完全解脱,然后利益众生,这才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人才超过了动物。这才是真正的珍惜人身。如果不珍惜宝贵的人身,错过了今生解脱的机会,以后就极难再得到人身了。如果不珍惜珍宝的人身,就等于把如意宝当成石头,用黄金做垃圾桶,那真是太可惜了。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觉行你梦到的是迦楼罗王,也就是大鹏金翅鸟。

迦楼罗?

迦楼罗(梵文:,Garu?a),按照《迦楼罗及诸天密言经》的说法,就是中国的金翅大鹏鸟或大鹏金翅鸟,是印度教和佛教典籍中记载的一种神鸟。

各种传说

印度教

按照印度教的神话传说,迦楼罗是大神毗湿奴的坐骑,属次级神,据说展翼有336万里,遮天蔽日,其羽毛呈五彩。

佛教

按照妙法莲华经等佛经的说法,迦楼罗是护持佛的天龙八部之一,有种种庄严宝像,金身,头生如意珠,鸣声悲苦,每天吞食一条龙王和五百条毒龙,随着体内毒气聚集,迦楼罗最后无法进食,上下翻飞七次后,飞往金刚轮山,毒气发作,全身自焚,只剩一个纯青琉璃心。

天下有无数迦楼罗,由威德、大身、大满、如意四大迦楼罗王统领。同时,迦楼罗也是观世音化身之一。

藏传佛教

在密宗的体系中,迦楼罗(藏语:khyung)是五方佛中北方羯摩不空成就佛的坐骑,人面鸟身,寓意法王摄引一切,无不归者。

白族传说

中国西南的白族将迦楼罗崇拜和自身的金鸡崇拜结合在一起,为镇水患之神,作为自己的图腾之一。

形象

一般来说,迦楼罗以人面鸟身、鸟面人身或全鸟身形像出现。

人面鸟身形

其身肚脐以上如天王形。只有嘴如鹰喙,绿色,面呈忿怒形,露牙齿,肚脐以下也是鹰的形象。头戴尖顶宝冠,双发披肩,身披璎珞天衣,手戴环钏,通身金色。身后两翅红色,向外展开,其尾下垂,散开。泰国国徽上的迦楼罗就是此形象。

鸟面人身形

在中国中原地区的佛教寺庙中,迦楼罗常常以观世音化身之一的身份,出现在供奉观音的圆通宝殿中,全身白袍,人形,唯面部尖喙,仍是鹰形。

全鸟形

在中国西南地区,迦楼罗往往以金鸡形象出现,立于塔顶,另外,印度尼西亚也以迦楼罗为国徽,也是全鸟形象。

起源

迦楼罗是古代世界性的巨鸟崇拜在印度地区的体现,如古埃及的长生鸟、起于两河流域而后流传于西方世界的狮鹫(半狮鹫、格里芬)、古希腊的飞尼克斯(凤凰、火鸟)、阿拉伯的Roc(大鹏、神雕、神鹰)、中国的大鹏、凤凰、印第安人的雷鸟等等。

从迦楼罗临死全身遭火焚的特点来看,其与埃及的长生鸟应该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由于印度当地多毒蛇,人们又为其加上了捕食毒蛇的能力,作为崇拜的对象。

影响

迦楼罗崇拜随着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人们把迦楼罗当作力量的象征崇拜。

释名中写道:“迦楼罗”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旧说部中说岳飞是“大鹏金翅鸟”投胎转世,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它每天要吃一个龙及五百条小龙。到它命终时,诸龙吐毒,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在金庸的《天龙八部》里,从象征意义上来说,迦楼罗显然是鸠摩智。鸠摩智宝象庄严;他与大理天龙寺为敌,整个书中都在跟“龙神”段誉过不去;最终走火入魔,其痛苦如同自焚。但鸠摩智是幸运的迦楼罗,他最终把体内的“毒气”(内力)还给了龙(段誉),也因此而悟道,成为岳飞一般的“大鹏金翅鸟”。

文章标签: # 众生 # 菩萨 # 上师